1022 崇禎兒子的悲哀

字數:5972   加入書籤

A+A-




    這似乎有點不對,崇禎皇帝有點好奇,便問她道:“怎麽了?”

    周皇後可以說是難得的賢良淑德,傳統上的好皇後。可她此時此刻,一反常態,也不答話,隻是罕見地白了皇帝一眼,閉上眼睛不說話。

    崇禎皇帝見了,有點莫名其妙,仔細瞧去,看著似乎她心中有一肚子氣,還有委屈,那秀眉都皺著。可有事說事,你閉著眼睛讓朕猜又算怎麽回事?

    這麽想著,他忽然又醒悟過來,便登陸聊天群。

    果然,一進入聊天群,就看到周皇後有一條私聊發了過來,敢情是來聊天群中說話,這個做法倒也不錯,至少那些宮女內侍不知道夫妻倆有矛盾。

    不過自從自己上次微服南下時把她拉入聊天群,卻也沒有見她在聊天群中有說過公事以外的話,這次是破例了麽?

    崇禎皇帝這麽想著,便點開了私聊看去:“聽說陛下前幾日在文華殿有旨意,他日陛下禦駕親征之時,不設監國?”

    他看到這句話,不由得笑了,原來是因為這,崇禎皇帝頓時明白原因所在,便回複道:“是啊,朕有這聊天群係統,還用設監國麽?”

    “可陛下畢竟不在京師,如若設了監國,豈不是更穩妥?”周皇後此時似乎和平時表現換了個人一般,沒有再唯唯諾諾,以崇禎皇帝的意思馬首是瞻,而是立刻就反駁了過來。

    崇禎皇帝見了,心中感慨,看來古人後人都是差不多,在網絡中比較放得開。又或者,周皇後也摸清了自己的脾氣吧!他這麽想著,便開門見山地回複道:“其實你的意思,是想問朕為什麽不立太子是麽?”

    周皇後一見,稍微楞了下,沒想到皇上竟然如此直白。這時候,她忽然感覺,自己似乎有點唐突了。立太子這種事情,可是天大的事情,很多皇帝的禁忌。沒有皇帝,會在這個事情上,被別人所左右。

    可是,這又事關她的兒子,周皇後回過神來後,便又回複道:“可是妾身不夠賢良淑德?”

    “不是!”崇禎皇帝斷然否認,至少周皇後在為人做事方麵,確實沒什麽可以挑剔的。真要說的話,就是有時候過於死板了一點,沒有多少情趣。

    “那可是妾身……”

    周皇後的下一句問話還沒說完,崇禎皇帝便直接打斷了,發了一句話過去道:“你別猜了,朕不說的話,你猜到死都不會知道真正原因的!”

    周皇後一聽,沉默了,她不知道該怎麽說了。同時也有點好奇,能讓她猜到死都猜不出來的原因,會是什麽原因呢?

    崇禎皇帝也不憋她,直接告訴她說道:“朕因為有這聊天群係統,因此能額外多活五十年。你說要是朕現在就立慈烺為太子的話,會不會最終害了他?”

    “……”周皇後一見這回答,頓時說不出話來了。額外多活五十年,這得到多少歲去?大明朝……不不不……曆朝曆代,有這樣長壽的皇帝?自己的兒子,怕是要做一輩子太子吧?又或者,連自己的孫子都要做一輩子太子吧?甚至,孫子的孫子……

    她已經有點沒法想象了,出現這樣的情況,她從來沒聽過,也不知道該怎麽麵對。但至少有一點,現在就和皇帝說太子的事情,似乎確實早了!也很可能,會害了自己的兒子!

    看到周皇後沒有再說話,崇禎皇帝便發了句私聊過去道:“放心,朕的兒子,朕都寶貝著。等他再大一點,朕親自給他們授課,傳授前所未有的學識。”

    聊天群的存在,崇禎皇帝的種種匪夷所思的事情,無不證明了崇禎皇帝是多麽地特殊。他的一身本領,怕是天底下最寶貴的財富。周皇後如此想著,心中終於釋然了。

    在邊上伺候的內侍宮女,就看著皇後皇帝雙雙閉眼,過了一會後,皇後就陰轉晴,不由得都很詫異,心中想著,難道這就是神交?而後皇後就好了,開心了?

    雖然有了這麽一個小插曲,不過京師紫禁城中的大年三十,終歸是喜氣洋洋的。崇禎皇帝的身邊,坐著一大堆妃子,包括新增的那個。其樂融融,不亦快哉!

    然而,與此同時,有的人卻沒法好好過年,因為,聖旨到了。

    總督雲、貴、川、湖、廣西軍務兼貴州巡撫的朱燮元有點納悶,不知道皇上為什麽特意給了他聖旨,指定調動石柱白杆軍前往雲南,閔洪學欽差麾下聽令?難道是那邊又有土司作亂了?可要是土司作亂的話,平定叛亂也是自己的職責範圍,犯不著調過去啊?

    這麽想著,他就又納悶了。那閔洪學跑去雲南練兵是什麽意思?之前還以為是要協同自己平定叛亂?可如今奢安之亂早已平定,甚至連餘孽都投降了。但那邊的練兵卻沒有停止,甚至還要調動有精銳之稱的石柱白杆軍前往?

    朱燮元有點想不明白,其實,不止如此,他常年在西南平叛,當今天子的麵,都沒見過一次。開始的時候,聽到京師那邊傳來的消息,倒也沒多少意外。可是,自從崇禎二年末,建虜入侵京畿之地開始,皇上的做法就越來越看不明白,或者說,皇上的手段層出不窮,就算經曆世事之多的他,好多事情在一開始的時候都看不明白。

    第一次和皇帝的直接打交道,是有關大明建設銀行的事情。朱燮元是浙江紹興府人氏,自認為對於銀錢方麵的事情,會比別人了解的多。可當時自己提出的要求,卻被皇上駁回。當時想不明白,可後來才算醒悟過來,也正是皇上對大明建設銀行分行的維護,才讓其能一直正常經營,帶動了自己轄下民生的恢複。可以說,這大明建設銀行分行,是兵災過後重建得以快速推進的重要因素。

    想了半天之後,已是六十七高齡的朱燮元,常年領兵征戰,身體並不是很好的他,感覺有些疲憊,揉了揉腦袋,放鬆了一會。而後轉頭看向掛在牆上的大明西北地圖,卻忽然眼睛一亮,該不會皇上是想對洞吾用兵,收回木邦等地吧?可如果隻是如此的話,閔洪學作為知兵的欽差,應該有足夠的能力完成這事吧?

    這麽想著,他又想不明白了。這不是他不夠聰明,而是他所掌握的信息太少。這時候的他,打死都不會想到,皇上非常重視洞吾,已經在謀劃大明擁有印度洋的出海口了。更是有藩王封建海外的國策,以唐王為第一例,開啟了前所未有的動作。

    作為統兵多年的人,對於皇帝對雲南那邊的布局,很是不解,這讓他心中有個疙瘩,第二天的時候,便帶著親衛信步到了白杆軍軍營。聽說昨天欽差傳旨之後,就留在這裏沒走,他感覺有必要聊上一聊。

    然而,當他到了白杆軍軍營後,卻忽然發現,就在短短地一天時間內,白杆軍上下竟然準備地差不多了,這讓他很是驚訝。

    所謂大軍未動,糧草先行。白杆軍這麽神速,大軍開拔所需的錢糧從哪裏來?朱燮元領軍鎮守在這裏,就是一直在為錢糧發愁,對此也很是敏感。

    他是大明封疆大吏,是這裏的最高統帥,自然無需多少顧忌,立刻闖入白杆軍的帥帳,要找秦良玉問個明白。傳旨的一名通政司官員趙宇正好也在,聽明白了他的來意之後,竟然在秦良玉用目光向他請示的時候閉上了眼睛。

    這一下,朱燮元也看出來了。敢情是真有什麽事情瞞著自己,對付乃是宣旨欽差,他耐著性子稍微等了一會,怒氣正在慢慢積累的時候,忽然就見到趙宇睜開了眼睛,對朱燮元微微一笑道:“既然朱總督問了,剛才下官也請示了皇上,得皇上允許,可以讓朱總督知道。”

    這話說得朱燮元很是吃了一驚,他遠在西南邊陲,這幾年一直在領軍打仗。可也聽到了廠衛有千裏眼和順風耳的能力,不過在他看來,這是以訛傳訛,估計什麽地方誇張了。

    但他沒想到,如今宣旨欽差都這麽說,這可不是兒戲,難道天下還真有如此能力的人?簡直不可思議!

    撇開這個念頭,他忽然微微也有一種失落感。雖然自己替大明鎮守西南,可新的天子似乎對自己並不是很信任。要不然的話,有什麽事情要瞞著自己?

    他在這麽想著,趙宇已經在對他說道:“陛下在前年已定下國策,藩王封建海外,今後大明境內的藩王將一個不留……如此才能解決大明藩王世襲所積累下來的種種問題。如今唐王年輕有為,是為第一個封建海外之藩王,目標就是洞吾……”

    這個消息,對於不知道的人來說,那就是石破天驚的消息了。自古以來,哪有藩王封建海外的例子?可皇上如此做了,其中好處,其實都不用解釋。大明開國將近三百年,每一代的皇帝,基本都會有世襲藩王出現。如果長期以往下去,大明還有何地不是藩王的封地?朝廷財稅又如何能承擔得了這麽多宗室俸祿?

    可這個問題,隻要是王朝,不管君王多麽英明神武,全都無法解決!總不能隻有太子能世襲皇位,而其他皇子就沒有世襲爵位吧?

    對於文官來說,世襲這東西,對他們來說有點遙遠,要封爵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這也決定了,他們的屁股,是不會坐在世襲製這邊的。如今皇上竟然有了奇思妙想,要把世襲藩王封往海外去,這種事情,文官要不支持的話,還有誰會支持?

    朱燮元聽得大喜,一下便忘記了之前的不快。甚至他都想到了,還有那些開國所封的世襲公侯伯等等,以後是不是也會封去海外?不過相對藩王來說,這些世襲公侯伯的危害就顯得不是那麽大了。畢竟這些爵位也就一個世子而已。不想藩王的兒子,除了世子之外,其他兒子也有爵位,雖然是逐級降低,可依舊有爵位,人數多了,照樣對朝廷的影響非常大。

    朱燮元認真地聽著趙宇的詳細描述,聽著聽著,他的眉頭忽然皺了起來。

    趙宇看到,有點誤會,在說完之後,便微笑著解釋道:“此項國策事關重大,唐王這邊未有把握之前,皇上一直要求保密。因此朝中大臣,也隻有閣老們知道。各地的總督巡撫,皆如朱總督一般,暫未收到消息。”

    如果是之前,朱燮元確實有點生氣,好歹自己是堂堂封疆大吏,按以往,都有廷推的權力,為大明平定了西南的土司之亂,這等功勞,這等身份還要隱瞞?

    可此時聽完了藩王封建海外的事情,他那點不快早已被他拋到爪哇國去了。此時一聽趙宇的解釋,便笑著說道:“非也非也,老夫隻是在想,邊境之戰和滅國之戰,烈度完全不同,還有,以此帶來的影響,可能也是非同小可!”

    趙宇一聽,有點意外,他連忙問道:“總督對此,不知有何高見!陛下倒是想聽一聽。”

    朱燮元聽了,稍微注視了他一會,忽然明白過來,這話該不會是皇帝問的吧?這麽想著,他稍微又想了一遍,才鄭重地說道:“如今朝廷軍隊占領木邦一線後露有長期久戰之態,而唐王又顯身軍中,且又表明那是唐王之軍。這些事情的背後,隻有有人稍微琢磨,便知道此事非同小可……”

    唐王出錢收災民,練新軍,也隻有點明這軍隊乃是唐王的軍隊,才能讓唐王盡心盡力地慷慨解囊,才能讓唐王對征服洞吾傾注心血。否則藩王封建海外,不落到實處,推行起來必然困難。如此一來,朱燮元作為局外人,就看到了由此帶來的問題。

    “……老夫觀那洞吾他隆王,竟然能采用休養生息之國策,說明其是有頭腦之人。這種聰明人,怕是能琢磨出朝廷的意圖。如此一來,滅國之戰,必然會使他狗急跳牆。他隆王全力反撲之下,萬萬不可小覷。”

    說到這裏,朱燮元表情嚴肅地說道:“有一點至關重要,還請傳達給皇上,讓閔閣老那邊務必注意,以防功敗垂成,影響藩王封建海外大計!”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m.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