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7章 天子守國門

字數:4333   加入書籤

A+A-




    朱炫知道,現在的皇爺爺,正在享清福了。
    除了陪文珪玩一玩,就很少再找兒孫們,也少找處理政務,並且忙得要停不下來的朱炫,但今天要見自己,朱炫可以判斷應該有什麽特殊的事情。
    “坐!”
    朱元璋說著,又道:“文珪過來,聽!”
    “好啊!”
    文珪很懂事地來到他們身邊坐下,大眼珠子一眨一眨的,問道:“太爺爺是不是要和爹爹商量什麽大事,然後讓孫兒過來學習呢?”
    這個臭小子,跟在老朱身邊的時間長了,很懂老朱的心裏怎麽想。
    一眼就看懂了,老朱的心思如何。
    “沒錯。”
    朱元璋寵溺地揉了揉文珪的小腦袋,看到自己的小重孫那麽懂事和聰明伶俐,感到很滿意。
    “皇爺爺有什麽,想和孫兒商量的嗎?”
    朱炫有些好奇地問。
    一時間不是很懂,老朱要做什麽。
    “文珪,聽著學習。”
    朱元璋提醒了一下,又道:“乖孫,咱聽說你準備遷都了?”
    朱炫就知道,有些事情肯定瞞不過自己皇爺爺,以老朱當了幾十年皇帝的經驗,有些事情一眼就能看懂,但還是沒有馬上承認,道:“皇爺爺,不是孫兒,是黃子澄這樣提出來。”
    朱元璋可不是這麽想,也看透了一切,道:“肯定是你捉了黃子澄什麽把柄,強迫他幫你提出遷都,否則以黃子澄的性格,肯定不敢這麽說,是你把刀放在他的脖子上,對吧?”
    文珪聽完了,驚訝道:“原來爹爹那麽凶啊!”
    “好文珪,這不是凶。”
    朱元璋笑嗬嗬地解釋道:“這也是一種手段,有些事情,皇帝想做,但用來試探。”
    文珪若有所思,微微地點頭,好像聽懂了。
    朱炫聽著,滿頭黑線。
    現在把這些教給文珪,合適嗎?
    好像不太合適,很容易把文珪,培養成了腹黑的。
    “孫兒就知道,瞞不過皇爺爺。”
    朱炫不好意思地說道:“但皇爺爺為何,現在才找孫兒說起這件事呢?”
    事情已經發生了一段時間,朱元璋現在找自己,貌似有點不太對,另外他讓黃子澄提了一下,就不再繼續這件事,其實也不知道皇爺爺心裏怎麽想的。
    是讚成,還是反對呢?
    朱炫看不穿,朱元璋現在什麽態度。
    “咱不是看你提出了,一直沒有進一步行動,找你過來問一問?”
    朱元璋輕哼道。
    “孫兒哪敢再有行動?”
    朱炫不裝了,反正都如此,還不如坦白道:“孫兒讓黃子澄試一試水,但是剛提出來,黃子澄就遭到圍攻,直接成為朝堂公敵,如果孫兒自己提,那麽他們還不把孫兒煩死了?”
    現在的機會,還不合適。
    既然都說穿了,朱炫認為未來會遷都的可能性很大,先不說天子守國門,君臣死社稷,金陵真的不太適合長久作為大明的帝都,需要換一個地方,遠離這裏的紙醉金迷。
    “皇爺爺怎麽想?”
    朱炫又問。
    “你說的有道理,咱當年選擇金陵,也有咱的道理。”
    朱元璋想了想又道:“金陵合不合適,需要時間檢驗。”
    朱炫說道:“但是等到檢驗結果的時候,就是浪費時間了,有些事情如果孫兒不做,未來的文珪不一定能做。”
    “爹,孩兒可以的。”
    文珪一聽,這就不樂意了,道:“孩兒未來,一定比爹爹做的好。”
    “咱相信文珪。”
    朱元璋哈哈一笑,又道:“但是遷都了,牽扯的太大了,很不容易。”
    朱炫低下頭道:“孫兒有信心可以做到,皇爺爺還沒說,怎麽看。”
    他期待的眼神,往老朱看去。
    隻見朱元璋沉吟了好一會,歎道:“自古以來,長江以南的朝代,除了偏安一隅的宋,基本得不到長久,對吧?”
    朱炫回想了一下,點頭道:“好像是的,宋的下場,也是挺慘,但孫兒不是從這個分析,孫兒看到的是金陵的紙醉金迷,太過浮躁了。南方自古繁華,鶯鶯燕燕,很容易讓官員陷入其中,產生**,比如孔公鑒。”
    他提出了這個例子,又道:“在前不久,孫兒放過孔公鑒一次,可以不計較他去青樓,但很快又讓孫兒看到,他在秦淮河一艘船上玩樂,還有黃子澄,他之所以聽從孫兒的安排,還不是被孫兒看到他上船了。”
    這些不過是例子,類似的人,隻多不少。
    通常在家裏發現一隻蟑螂,那麽藏在家裏暗處的蟑螂,肯定多不勝數。
    朱元璋微微點頭,好像醒悟了,當年選擇金陵,確實是欠缺一些考慮。
    隻不過,朱炫看到他不生氣,也不強烈反對,明白遷都一事,還是能得到承認,皇爺爺也逐漸意識到有什麽不對。
    “你說的,都有道理。”
    朱元璋考慮到最後,讚同地點了點頭。
    這就是得到承認,老朱肯定遷都的想法了。
    其實也是朱元璋回想起,曾經朱炫提到過的事情,所說的基本都很合情合理,說的也很對。
    “乖孫認為,遷去何處?”
    朱元璋又道。
    “北平!”
    朱炫說道。
    “哦?為何?”
    朱元璋聽到北平的時候,還是很意外的。
    他還以為,朱炫看重的,是西安,或者洛陽等,畢竟此二地,是多個朝代的帝都了。
    朱炫說道:“北平北邊,就是草原,盡管現在的草原,被孫兒壓得死死的,也被同化了部分,但未來如何,誰也說不準,遷都北平,希望後世子孫,天子守國門,君臣死社稷。”
    “好!”
    朱元璋眼前一亮。
    沒想到乖孫所想的,還是如此長遠。
    好一個天子守國門。
    作為大明天子,就應該親自守衛大明,而不是留在金陵紙醉金迷。
    大明是他們朱家的,朱家天子不守,以後誰來守?
    朱元璋又道:“文珪,聽到了吧?好好地把這句話記住。”
    文珪不太能理解,這句話為何如此重要。
    但是,太爺爺這麽說,他就這麽答應,很肯定地點頭道:“太爺爺,孫兒記住了。”
    “好重孫!”
    朱元璋哈哈大笑,又道:“乖孫也好,天子守國門,君臣死社稷,咱們朱家,咱們大明,就應該如此,乖孫說得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