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立國“華”
字數:3601 加入書籤
殿外,臨淵城燈火輝煌,如同一顆在黑暗中崛起的星辰。
而殿內,蘇淵的目光已穿透時空,投向那廣袤無垠的世界。他知道,這條路布滿荊棘與鮮血,將耗費無數生命與財富。
但他更堅信,唯有以絕對的力量碾碎所有舊時代的阻礙,方能將他心中那幅“寰宇混一”的新秩序藍圖,真正鋪展在蒼茫大地之上!
西慶的覆滅,不是終點,而是征服世界的起點!臨淵城的戰旗,將插遍《坤輿萬國圖》的每一個角落!
…………
臨淵城,新落成的“承天殿”莊嚴肅穆,巨大的蟠龍金柱撐起高闊穹頂,陽光透過琉璃花窗,灑下斑駁光影。
殿內,氣氛卻凝重得如同暴雨將至。
洛長風、藍武、薑缺三位老帥,風塵仆仆,端坐於武將之首。
他們身後,肅立著數十位身著舊式大羽朝服、神情複雜的老臣。
這些人,多是昔日的尚書、侍郎、禦史、翰林,飽讀詩書,滿腹經綸,曆經宦海沉浮,在大羽傾覆後或隱居、或被俘、或流亡。
如今,被洛長風以“複漢家衣冠,佐明主定鼎”之名,召集至這臨淵新朝。
殿上,蘇淵身著玄黑繡金常服,端坐於象征最高權力的寬大寶座之上。
沈幼娘與顧傾城,分坐於兩側稍低的位置,前者溫婉沉靜,後者英姿颯爽。
二女肚子微顯,已然懷有身孕五個多月了!從跟蘇淵成親到現在,到蘇淵前往北遼助耶律嫣然奪回汗位,再滅西慶,也差不多過去了五個月!
殿內核心文武肅立兩側,空氣中彌漫著新舊碰撞的無聲硝煙。
“啟稟主上!”洛長風率先起身,聲音洪亮,打破沉寂,“老臣等幸不辱命,昔日同僚故舊,感念主上救萬民於水火,開萬世之太平,願傾力輔佐!”
他雖是蘇淵爺爺,可在這莊重的場合,他還是持有一個臣子該有的本分,他側身,向身後眾人示意。
一位須發皆白、麵容清臒的老者緩步出列,正是前大羽禮部尚書、海內大儒王守拙。
他身著漿洗得發白的舊朝緋袍,對著蘇淵深深一揖,姿態恭謹,眼神卻銳利如鷹:
“老臣王守拙,攜諸位同僚,參見主上。主上驅除韃虜,廓清寰宇,功在千秋。今洛帥相召,言主上有立國定鼎、承繼華夏道統之誌,老朽等不勝欣喜!
然,國有國體,朝有朝綱。老臣鬥膽,敢問主上,新朝之製,將以何為本?
是效三代之治,法前朝之盛,抑或……另辟蹊徑?”
他目光炯炯,直指核心。身後眾老臣也屏息凝神,這是他們此行最關切之事。
蘇淵神色平靜,目光掃過殿內新舊麵孔,緩緩開口,聲音不高,卻清晰傳入每個人耳中:
“王老及諸位先生拳拳之心,蘇淵感念。新朝之立,非為複舊,實為開新。
舊製之弊,諸位皆親曆:君權獨攬,易生昏聵;權臣當道,禍亂朝綱;地方割據,尾大不掉;胥吏貪腐,民不聊生。
大羽之亡,非天災,實人禍,乃舊製積重難返之必然!”
此言一出,殿內舊臣們臉色微變。蘇淵毫不客氣地否定了他們賴以生存的根基!
蘇淵示意侍從展開一幅巨大的卷軸,正是他精心繪製的《新國體綱略》核心架構圖。
圖上,“皇帝”位於頂端,但權力被清晰地分割、製衡。
“朕意已決,新朝將行——‘君主立憲’之製!”
“君主立憲?”王守拙眉頭緊鎖,咀嚼著這聞所未聞的詞,“老臣愚鈍,敢請主上詳解!”
“其一,虛君實憲,分權製衡。”蘇淵指向圖中央的“國政院”,“皇帝為****,萬民象征,掌最高軍令權(宣戰媾和權在國政院)、外交權及重大人事任免之最終裁決。
然,日常國政決策之權,盡歸‘國政院’!國政院由各地推選之賢能(功勳、大儒、工商、地方代表)組成,分設民生、工律、商稅、軍機等數院,各司其職。重大國策,需多數院決議通過,再報皇帝用印。
皇帝對國政院決議,有審慎之‘最終否決權’,但非獨斷專行!”
“荒謬!”一位前禦史大夫忍不住出聲,滿臉漲紅,
“主上!此乃大逆不道!自古天子受命於天,口含天憲,乾綱獨斷!豈能與凡俗共議國是?此製置君父於何地?置祖宗法度於何地?!國政院?此乃架空君權,取亂之道!”
此言代表了相當一部分守舊老臣的心聲。
“取亂之道?”蘇淵目光如電,直射那位禦史,
“舊製天子乾綱獨斷,結果如何?趙吉昏聵,寵信宦官,朝政糜爛!趙錚猜忌,誅殺忠良,自毀長城!
此非取亂之道?
國政院集思廣益,相互製衡,正是為了防範一人之昏聵,釀成舉國之禍!皇帝之位得以穩固,國家機器得以高效運轉,此乃長治久安之基!”
他手指指向“尚書台”和“大理寺”:
“其二,三權分立,各司其職。國政院掌立法決策,尚書台(下設六部九司)為國政院決議之執行機構,專司行政!
而司法審判之權,獨立於二者之外,歸於‘大理寺’及其垂直地方之提刑按察司!
司法不受行政幹涉,方有公正可言!試問舊製,刑部審案,吏部可插手,地方官可枉法,冤獄叢生,此非亂源?”
“其三,地方改製,強化中樞。廢節度使,設省府縣三級。
主官由國政院提名,朕任命。強化按察司、稅吏垂直管理,削弱地方割據之基!推行‘鄉賢議事’,吸納地方力量參與治理,下情上達!”
“其四,新學育才,根基永固。臨淵學堂體係推廣全國,小學至高等,授格物、算學、醫藥、農工、律法!
舊科舉隻考經義文章,空談誤國!新學培養通實務、明法理、知變通之人才,為新製提供源源不斷之合格‘零件’!此乃百年大計!”
蘇淵一番話,條分縷析,邏輯嚴密,將舊製的膿瘡一一挑破,將新製的筋骨清晰展現。
殿內一片死寂,唯有他沉穩有力的聲音在回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