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叔孫通

字數:4057   加入書籤

A+A-




    張良的思緒很亂,也不知道該如何表現出自己的情緒,因為他現在無法確認,這個被誅十族的人到底是不是自己,或許是其他人呢?
    “對了,你們可能不知曉,所謂的誅十族到底是哪十族。”
    陸煊覺得這個還是有必要說一下的,反正房叔和季叔也會因為好奇而詢問,他緩聲道:
    “所謂的誅十族,分別為:父族四族、母族四族、妻族二族、門生一族。”
    “若是再具體詳細一點的話。”
    “父族四族: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一族、出嫁的姐妹一族、出嫁的女兒一族。”
    “母族三族:外祖父一族、外祖母一族、姨媽一族。”
    “妻族二族:嶽父一族、嶽母一族。”
    “門生一族:因此人門生眾多,且受其思想和行為影響較大,故而被燕王列為第十族。”
    說了這些後,陸煊心中也隨之感歎,永樂大帝朱棣這件事情做的也確實是太殘暴了,讓人感到心寒,相當於方孝孺被徹底滅族了。
    不過根據曆史記載和部分史學家分析,這個誅十族或許存在不同觀點。
    明朝後期大才子祝枝山的《野記》最早記載了方孝孺被滅十族的事情,雖然《野記》開篇表明其內容多是道聽途說,未經過查證,但影響力不小,一些民間野史和地方縣誌也采用了誅十族的說法,就連崇禎時官修的《僖宗實錄》也沿用了此說法。
    相關記載稱,朱棣攻入南京後,希望方孝孺能為他起草即位詔書,方孝孺堅決不從,還在紙上寫下“燕賊篡位”,朱棣大怒,威脅要誅其九族,方孝孺回應就算誅十族也不會寫,最終朱棣下令誅殺方孝孺十族,共株連宗親故舊門生 873人罹難。
    也有不同的史書,對此提出置疑,清代的《明史》並未提起方孝孺被誅十族之事,如果方孝孺真的被誅了十族,他的弟子廖鏞、廖銘不可能還能活著去收葬他的遺體薩沙。
    《明史?成祖本紀》中僅記載丁醜日,朱棣殺了齊泰、黃子澄、方孝孺,並夷其族,方孝孺的弟弟被株連,妻子和兩個兒子上吊而死,兩個女兒跳進秦淮河裏溺死;萬曆三十六年,南京提學禦史楊廷筠認定方孝孺嫡係餘德宗一支繁衍至二百多人,並允許其後裔複姓方,天啟二年,方孝孺十世孫方忠奕還入京參加貢生考試,如果朱棣真的誅了方孝孺十族,其嫡係後裔不太可能繁衍下來。
    總之,這件事情無論是否是曆史上真正發生的,因他到來,難道燕王朱棣還會繼位麽?很顯然是不可能的,一旦朱標的病情被他治愈,那麽朱元璋不可能允許‘奉天靖難’之事會發生,自然也不會有後續一係列的事情了。
    若非房叔和季叔詢問,他也不會和兩人說的,就當分享個故事吧。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劉邦和張良兩人都陷入了深深的沉默中,良久後劉邦這才開口道:“我們先回莊園中,處理些許的事務,順便看看手下是否已經開始為你打掃院子了。”
    “等會再來。”
    兩人緩步離開臨華殿側殿,隨著他們回到正殿後,劉邦看了一眼心中忐忑不安的張良,語氣微重道:
    “留候,你在擔心陸煊所說之人,是你?”
    他正視張良,張良麵色不斷變化,最終微微頷首,頭顱低了一份。
    劉邦歎息道:
    “朕,不會讓四皇子劉恒染指皇位的,所謂的奉天靖難、誅十族之事,都不會發生。”
    “你放心便是。”
    “況且,陸煊的到來讓朕知曉了後世所發生的各種事情,朕又怎會允許此事的發生?同時陸煊給出藥方,太子的病情得以治療,後續的曆史也會發生改變。”
    “再者,陸煊所說的,也未必就是留候。”
    張良知曉,劉邦說的是實情,可他就是感到深深的恐懼。
    源自於內心深處的恐懼,他甚至下意識的認為自己無能。
    就是一種無能、無力、絕望的感覺。
    他一生誌在複興韓國,可最終獨自難以抗衡滾滾向前的曆史大勢。
    他曾經想殺死始皇帝,可最終也未曾如願。
    他現在想安分守己、靜等天時,因此逐漸淡出政事,可因為陸煊的到來再度進入朝堂。
    他想退隱山林,得一個善終,可陸煊說的那人很有可能是自己,被誅十族!
    這一生中所期盼的諸事,最終似乎都未成功,世人都言他留候張良智慧天下無雙,可他卻始終懷疑自己、不相信自己。
    “唉”張良歎了口氣。
    劉邦卻快步走到張良近前,錘了他胸口一下,“哈哈,為何歎氣?此人既然未來對朕忠誠,即使那逆子劉恒作亂天下、謀反奪位,麵臨自身生死和家族消亡,亦然選擇朕所立的皇太孫,那朕如何能虧待此人?”
    “留候,現在你速速幫朕想想,此人到底是誰,朕要賞!”
    張良看著劉邦咧著嘴笑著,大胡子一顫一顫的,情緒也被其所感染,漸漸沒有那麽失落,他想了想,言道:“有可能是叔孫通?”
    叔孫通無論在秦朝,還是當今漢朝,在儒生中的地位都至高無上。
    舉個例子。
    昔日秦朝時期,有關於郡縣製和分封製之爭。
    其實就是法家和儒家之爭。
    法家支持郡縣製,因為隻有郡縣製才可以更好的實行律法,如此法家的地位才能更高,而儒家支持分封製,春秋戰國時期是儒家興盛輝煌的時期,儒生周遊各國,縱然不具備用兵、治國能力,也會享受諸多榮厚待遇,分封製度會衍生很多小國,更適合儒家生存,相應的儒家弟子地位也會更高。
    分封製度、郡縣製度之爭,暗中隱藏的儒法之爭,導致法家代表人物李斯、儒家代表人物淳於越在朝堂上對峙辯論,那個時期叔孫通在儒生中的地位,僅次於淳於越。
    隨著秦朝滅亡,楚漢相爭,淳於越早已經不知所蹤,因此漸漸的叔孫通取代了淳於越在儒生中的地位,號稱漢家儒宗,其將儒家的禮儀製度進行改造和創新,使其適應了當時漢朝的政治需要,為儒家思想在漢代的傳播和發展奠定基礎。
    目前,叔孫通先後擔任博士、太常、太子太傅等重要官職。
    博士是皇帝的顧問,參與國家大政方針的討論;太常掌管宗廟禮儀,地位十分重要;太子太傅負責教導太子,對太子的成長和未來的政治走向有著重要影響。
    陸煊所言大功者,叔孫通可能功勞並不是很多,但讓儒生集體適應、融入漢朝,卻解決了很多王朝興建的麻煩。
    在天下的影響力,叔孫通自然不用多說了。
    張良下意識的認為,這個人除了他,就可能是叔孫通。
    “將叔孫通喚來。”
    侍衛離開臨華殿,不久,叔孫通端著禮儀,緩步來到臨華典主殿中。
    隻見劉邦笑眯眯的看向叔孫通。
    “太傅,朕這裏剛剛得知一件未來將會發生的事情。”
    “你,叔孫通,將被誅十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