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京

字數:4535   加入書籤

A+A-


    189年,洛陽。

    占據絕對優勢後的董卓,一改往日之恭謹。

    開始獨攬朝政,生殺予奪,為其所欲,夜宿皇宮。

    就在董卓猖狂之際。危機也正在悄悄醞釀,以袁家為首的勢力,正秘密策劃反董,暗中的力量,波濤洶湧。

    期間,袁熙派暗線,通知萬年公主。

    隨後,劉妍出逃皇宮,打算投奔袁熙。

    行百裏者半九十,一時的勝利,不是永遠的勝利,不到最後五分鍾,勝負都尚未可知,又豈能不慎。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複誰知?!。

    。。。。。

    王允府上,後堂。

    榻上,在王允義女貂蟬攙扶下,半躺著一名嬌美的宮裝少女,大家也許猜到了,沒錯,正是萬年公主。

    王允施禮說道,“公主殿下,身體可有好轉?”

    原來那天,被王允馬車撞到的,正是在張讓等人挾持下,逃出來的萬年公主劉妍,也算是命運弄人吧。

    此時,榻上的劉妍,有些虛弱,嬌聲說道,“王大人,不知如今,宮裏的情況,怎麽樣了?”

    王允有些猶豫,說道,“公主可是要回宮?雖然陛下已經回宮,但是現在洛陽駐紮著,各方十多萬大軍,局勢依然危急,新任司空董卓,掌控了洛陽城和皇宮。”

    “董,董卓?”劉妍心中咯噔一下。

    她記得在宮中時,袁熙給她說過,在袁熙口中,這董卓可是一個大魔王,愛屋及烏,劉妍也這樣認為。

    “我看此人,縱兵進出皇宮,對陛下太後,也甚是無理,方才又聽聞,並州丁刺史,也被他害了。”

    見萬年公主劉妍,沒有回應,王允自顧自說道。

    原來,萬年公主那日,是想找袁紹府上的,不想走的匆忙,又對洛陽城陌生,所以,被王允那車給撞著了。

    其實,她早已厭棄了,宮裏諸多拘束的生活。

    聽到王允這樣說,於是,劉妍就順勢說道,“除了陛下和協皇弟,我就沒什麽親人了,既然局勢動lua,我還是先不回,皇宮去了的好,還請大人收留。”

    “不敢,不敢,公主殿下,盡管住下便是,待局勢平穩後,再決定進宮與否。”王允連稱不敢,客氣說道。

    其實,他是不敢私藏公主的。

    但在這幾日裏,他聽到了宮裏,傳來的一些消息。說董卓這廝,仗著手握兵權,夜闖皇宮,淫了先帝遺妃。

    這可不是什麽好兆頭,在沒有看清局勢前,他也不想劉妍輕易回去,也算是為靈帝,保留一份血脈吧。

    。。。。。

    袁府書房。

    袁紹招來了,一眾文武親信和好友,有曹操、袁術、許攸、郭圖、淳於瓊、顏良、文醜等人。

    眾人麵色沉重。此外還有一名,頗為英武的,青年軍士,他就是新來,投奔的張遼,張文遠。

    那天與袁熙分別,張遼回到丁原駐地,向丁原稟報了,募兵等一幹事宜,以及袁熙提的,那些囑咐。

    丁原對董卓的跋扈,十分厭惡,但他想不出董卓,會怎麽對他下手,隻是讓並州軍,加強營寨的防備。

    但讓他沒有想到的是,最後自己竟然死在,最親信之人呂布手上,當然,這也超出了張遼的意料。

    呂布憑著武勇,鎮壓下了並州軍的反抗,但還是有很多軍士,不願跟隨呂布而逃走,比如說這張遼。

    見張遼東去,呂布倒也不在意,於是,帶著自己親兵,兩千多並州鐵騎,和丁原部眾,投靠了董卓。

    得到袁熙提醒,拉攏的張遼,經過一番思量後。

    他決定帶著,新從河北募得的,一千多兵馬,連夜東逃,投靠了西園駐軍的袁紹,於是,便有了今天。

    袁紹詢問下,張遼出列,自是毫不隱瞞。

    向袁紹等人,娓娓道來,這前因後果。原來死去的丁原,對張遼也算是,有知遇之恩,提拔他於微末。

    呂布反叛,軍心渙散,他無力回天,感念先君大恩,打算回並州,招兵買馬,找機會為丁原報仇。

    不想被呂布追殺,後來被袁紹派出的袁熙遇到了,就順勢投靠了袁家。以期待借袁家力量,給先主報仇。

    袁紹聽此,讚歎不已,於是感歎道,“不想文遠將軍如此恩義,丁刺史泉下有知,必然很是欣慰的。”

    “這呂布真不是東西。”“就是。”“忘恩負義。”眾人雖然已經知道,但當事人這麽一提起,仍舊是義憤填膺。

    “當初就不該召這廝進京,否則怎會有今日之事。”

    袁術幸災樂禍地,看了眼袁紹,陰陽怪氣說道。

    “此事已過,休要再提。”袁紹惱怒地看著袁術。

    袁術從小就跟他不對付,當初召董卓入京,是他的主意,雖然證明此事,是個極大的昏招,但他極好麵子,打心裏不承認,自己的錯誤,哪壺不開提哪壺。

    曹操出聲勸和道,“為今我等首要商議的是,該如何應付眼前局勢,吾典軍一部,現在才兩千人馬,即便加上本初、公路的兵馬,對上董卓也是勢單力孤。”

    “孟德所言不差,董卓所屬西涼兵,久經沙場磨礪,彪悍武勇,非洛陽駐軍能比,我們當從長計議。”

    好好先生,陳留張邈,也是出言附和道。

    荀攸聞言點頭不已,接著也建言道,“攸以為諸位大人,當率部離京,到關東各地招募兵馬,再聯合關東,忠君憂國之豪傑,以發兵誅滅董卓,匡扶漢室。”

    “不錯,我等不能,安坐洛陽任人魚肉,當召集天下豪傑,一起討伐董卓,匡扶漢室。”曹操讚同說道。

    “讚同!”“附議!”“有理!”剩下幾人也覺得,這是目前最好的辦法了,於是,也是紛紛答應。

    袁紹決斷道,“那麽,諸位都去準備吧。”

    眾人再商議一些,離京的計劃後,曹操、袁術等人,就匆匆離開了袁府,隻剩下袁紹的,私人幕僚。

    十八路諸侯討董劇本,即將拉開序幕。

    袁紹、曹操等人,也開始安排家眷離京。

    一時間,洛陽風雨飄搖。亂世京都必有梟。

    。。。。。

    “諸位且說說,我等該尋何處安身起兵?”

    待到其他人走後,袁紹看著剩下的心腹問道。

    這一下倒難倒了眾人,似乎四處可去,又無處可去,這可是個戰略問題,不過,無非豫州或者河北。

    郭圖開口道,“本來汝南乃袁氏根基,是最好的去處,那已是公路等人地盤,我等已經失了先機。”

    袁熙看了眾人一眼,又想到了張紘,交給自己的話,趁機向袁紹進言道,“父親大人,不如去河北吧。”

    袁熙和張紘,之前商議過這個問題,太宗皇帝李世民,在李淵起兵初期,也是如此,積極參與謀劃的。

    “哦?二公子如何會想去河北?”許攸有些驚訝道。

    “子遠,難道河北不行?”袁紹也是好奇問道。(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