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帝

字數:4662   加入書籤

A+A-


    189年,這一段時間,政治詭譎混亂。

    袁紹取道濮陽前,他先陳兵陳留,做了幾件事。

    在離開前夕,袁紹為了給董卓添堵,也是為了牽製董卓,派許攸前去遊說河東黃巾,為自己爭奪時間。

    後來,在許攸和王匡的努力下,黃巾郭太領兵攻略河東郡,董卓派部將牛輔,率兵前往征討,被黃巾擊敗。

    雖然,這次沒有給董卓,造成實質性損失。

    但也夠董卓他,鬧心和惡心的了,而且,他也得到了,董卓的示好和安撫,渤海太守和亢鄉侯的爵位。

    雖然和董卓敵對,但是這樣,袁紹也就可以,名正言順地駐冀州渤海了,他是實用主義,何樂而不為?

    這種結果,是董卓和袁紹雙方,都樂於見到的局麵,因為,他們都需要時間,來為接下來的博弈布局。

    與此同時,袁紹還等來了一個人,那就是曹操。

    。。。。。

    再此之前,洛陽方麵,一刻也沒消停。

    完成交易後,董卓再一次,將廢立之事,匯報給了太傅袁隗,這一次,袁隗附議,沒有反對。出奇的平靜。

    這倒是讓董卓有些意外,次日,董卓在朝會上,又一次提出廢立之事,並以霍光事為例。而且誰反對,就立刻處死,滿朝文武,隻有尚書盧植,站出來抗辯。

    董卓被頂撞得無言以對,因此董卓想殺害盧植。

    但被袁隗和王允勸阻,事後,盧植則棄官逃亡了。

    由於袁家的變節,董卓也徹底整合朝中力量,廢帝已成定局,不過,台前的人是董卓,幕後的人則是。

    。。。。。

    洛陽局勢穩定後,董卓繼續推進著,自己廢帝的謀劃,這一次,在崇德前殿,丁宮主持廢立典禮。

    緊接著,董卓召集百官,威脅何太後。

    下詔廢黜少帝劉辯。袁隗心思沉痛複雜地,把少帝劉辯身上,佩帶的璽綬解下來,進奉給陳留王劉協。

    然後,袁隗扶弘農王,劉辯下殿而去,向坐在北麵的劉協稱臣,而朝中竟無一人敢說話。有漢四百年,劉協則是東漢,最後一任皇帝,至此,大漢氣數盡矣。

    太後詔書:皇帝在喪,無人子之心,威儀不類人君,今廢為弘農王,立陳留王協為帝,昭告天下。

    這一切,董卓都在有樣學樣,畢竟霍光幹過。

    漢失其鹿,天下逐之。

    袁隗是一個,具有爭議的人物,相當複雜。說他親手葬送了大漢,也不為過,又當bao子又立牌坊。

    但他又是,晉朝的奠基人,於袁家有功。

    。。。。。

    其實,在很多人的眼裏,無論是漢少帝劉辯,還是獻帝劉協,都是幼皇帝,所以實質上,沒有必要被董卓廢立。而董卓之所以這樣做,實際上是考慮到了很多。

    首先,董卓在朝中威望不高,他想用廢帝,以最快的速度,建立自己的權威,就像當年霍光那樣。

    其次,漢少帝那時已十四歲,過不了幾年,就要長大了,還要還政與天子,而此時的劉協才八歲,擁立年幼的陳留王,更符合董卓以後,掌管朝政的計劃。

    還有一點就是篡逆程序,古時候的許多事情,特別是篡權的事情,都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

    不是說有力量,就可以為所欲為。

    表麵上還是要體麵一點的。這可以從漢末、三國時期的曹魏、西晉的案例得出結論。

    例如由公爵逐步升為王爵,由王爵逐步升為皇帝,如賜九錫、劍履上殿等政治特權。

    篡位時,要四方獻祥瑞,群臣上表,篡位者要再三推讓再接受,等繁瑣步驟。

    。。。。。

    在這個過程中,還有一個比較長,而複雜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和廢立皇帝一樣,是篡逆程序中,較為常見的一步。廢除原來的皇帝,重新建立自己的傀儡政權。等待時機成熟,再放棄傀儡自立,這是一個緩衝過程。

    對董卓來說,劉辯代表的是外戚集團,而在漢靈帝心中,劉協是最合適的皇位繼承人。

    董卓進京後提出,廢劉辯立劉協為帝,其目的是希望,通過這一舉動,來贏得士大夫集團的支持。為自己的專權,創造有利條件,此時,他還沒有稱帝的想法。

    然而,令董卓想不到的是,士人集團對自己這個,來自關西的武夫,並不感興趣。

    實際上不管董卓,有沒有采取廢立措施,他們都會反對的。而且董卓這次廢立。

    正好給了以袁家為首的士族,一個極好的借口。

    於是諸侯討伐董的戰爭,也由此開始。

    。。。。。

    廢帝以後,緊接著董卓,一路狂飆。

    董卓得寸進尺提出,“何太後曾經逼迫,董太皇太後,使她憂慮而死,違背了兒媳,孝敬婆母的禮製。”

    於是,他讓尚書宣讀策文,並彈劾何太後,以害死董太皇太後的罪責,將其罷免,遷入永安宮。

    隨即,大赦天下,把年號昭寧,改為永漢。

    不久後,董卓還是不放心,為了防止外戚勢力的死灰複燃,董卓派人用毒藥,鳩殺了何太後。

    董卓不允許朝廷,為何太後舉辦喪禮。

    而是讓劉協到雒陽城內,奉常亭表示哀悼。

    公卿大臣們則是,穿白衣上朝三天。

    這還不解氣,董卓又派人,把何苗的棺木掘出來,取出了屍體,肢解後砍為節段,扔在了道邊。&bp;還殺死何苗的母親舞陽君,把屍體扔在了,禦樹籬牆的枳苑中。

    董卓瘋狂的舉動,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

    。。。。。

    東漢政治格局是,由三駕馬車並行的。

    外戚勢力,宦官勢力,士族門閥,三足鼎立。

    雖然朝政混亂,但也支撐著帝國,風雨飄搖而不倒。然而,宦官勢力被袁紹清除,世家勢力被董卓剔除。

    如今,最後的一根支柱,何進的外戚勢力,也被董卓踢出局,從此,東漢頂層權力格局,全麵崩塌。

    。。。。。

    袁紹、袁術撤離洛陽後。發生了曹操的,刺殺董卓事件,不過很不幸,被呂布發現了,行動失敗。

    曹操在行刺董卓不遂後,也從京城逃往陳留。

    期間,曹操變易姓名,從小道逃歸。

    董卓大怒,行文郡縣緝拿。途中,曹操投宿於,故友呂伯奢家,其子五人,殺豬宰雞,依禮招待曹操。&bp;他疑心呂家人,有害己之意,於是,手劍殺死八人而去。

    曹操逃至中牟,為亭長所疑,被帶至縣府。時捉拿曹操之公文,已到了中牟,功曹知其即為曹操,但以世亂,不宜拘天下英雄,且袁家勢大,請縣令釋放曹操。

    曹操,才得以死裏逃生。

    而這也是,曹操爭霸之路上的,人生轉折點。

    而中牟縣的功曹,就是袁紹安排,接應曹操的,袁家門生故吏,陳宮還沒出現在這裏,以後會投靠曹操。

    因為本書中,陳宮沒有追隨呂布。出逃後的袁紹等人,已經在陳留等待,曹操的歸來,共商大義。(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