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過

字數:5242   加入書籤

A+A-


    番外。

    大晉,太始三年,中原大旱。三月不雨,赤地千裏,太宗宣武帝,甚是恐慌,在田豐建議下,遂降《罪己詔》於天下,免中原百姓,賦稅一年。

    同時,在高柔建議下,宣武帝命中山王,率軍打井,一千餘口。

    同年,在賈逵建議下,宣武帝令工部,引長江入兩淮,以解旱情。

    而且,宣武帝命,禦史大夫崔琰,巡查兗州、淮北,訪察冤情。

    八月,崔琰先斬後奏,殺刺史馮譚於濮陽,是夕大雨,舉州歡慶。

    此後,中原百姓,感其活命之恩,為禦史大夫,崔琰,立長生祠。

    。。。。。

    大晉,太始元年,宣武帝想要,觀看本朝實錄。

    然而,遭到了史官,楊阜的拒絕,於是,袁熙征詢大臣,田豐的意見,不過可想而知,肯定被懟了。

    知道田豐的來意,袁熙試探問道,“我想觀看,本朝實錄,但是,楊阜拒絕了我,先生以為如何?”

    田豐直言以諫,“臣以為,楊阜所為並無不妥。”

    袁熙眉頭一皺,“你真頑固,就不能變通一下?”

    田豐毫不退讓,“不可,此例若開則國無良史。”

    袁熙妥協道,“我就看一眼,就一眼,行嗎?”

    “陛下,想做明君,還是昏君?”田豐不答反問。

    袁熙指著田豐,心中氣憤不已,這一刻刀了田豐的心。他也有了,“田豐你,我當然想,做明君。”

    田豐繼續諫言,“若為明君,則此事萬萬不可。”

    袁熙繼續妥協,“田豐,此事就不可通融一下?”

    田豐搖了搖頭,“臣任為尚書,必當以死諫之。”

    袁熙勃然變色,“好一個尚書,田豐你真該死。”

    田豐脾氣也上來了,“陛下執意如此,臣有死而已。”

    滿朝文武,敢這麽懟,宣武帝的,也就,田豐老爺子,一人而已。真乃國之棟梁,社稷之臣。

    袁熙:田豐在,朕不敢為非。

    。。。。。

    半月之後,發生了一件大事。

    錦衛指揮使李涅,匆匆來到了皇宮,此時袁熙正在處理奏章,他看到了李涅,“嗯?李涅?你怎麽來了?”

    李涅頓了頓,“陛下,田尚書,他去世了。”

    “什麽?”袁熙激動之下,將奏章打落在地,他難以置信,不確定又問了一遍,“田豐死了?沒騙我?”

    李涅點了點頭,“千真萬確,田征來報喪了。”

    袁熙情緒激動起來,“怎麽可能?田豐怎麽能死?”

    “陛下,請節哀,保重龍體。”見袁熙有眩暈的征兆,李涅趕緊走上前,將袁熙扶住讓他坐了下去。

    “哈哈,田豐,你怎麽能死?”一時之間,袁熙無法接受,田豐死亡的事實,他悲痛欲絕,又欲哭無淚。

    李涅再次勸道,“陛下,請節哀,不可動氣。”

    袁熙推開了李涅的手,直接將案幾給踹倒了,“啊!!!田豐!!!你怎能棄我而去!!!”

    “陛下息怒。”李涅趕緊勸道,“此事如何回複?”

    這一刻,袁熙終於哭了,號啕大哭不已,氣不能接,他指著李涅,“詔令,所有大臣,給田公送喪。”

    尚書田豐去世,宣武帝,悲不自勝,著太子袁睿,為其抬棺下葬。

    宣武帝感念,田豐之辛勞,賜其子田征,為關內侯,升奉車都尉。

    。。。。。

    袁熙仰望著天空,“田豐去矣,誰諫吾過?”

    “父皇,請您節哀,逝者已去。”

    太子袁睿將雨傘,為袁熙撐起。

    “唉,我好悔啊,我真的好悔。”淅淅瀝瀝的雨水,不停地下著。袁熙望著遠處,十分感傷說道。

    “往者,不可追,來者,猶可鑒。”

    袁睿嚐試著勸導,悲慟的袁熙。

    “我累了,這位子,就交給你了。”袁熙閉著雙目,十分疲倦說道。風聲沒有停止,雨聲簌簌依舊。

    “父皇為何,說如此,喪氣之話?”

    太子袁睿,趕緊惶恐,表態說道。

    “田府之事,你處理,妥當了嗎?”

    袁熙看著袁睿,不太放心說道。

    “回父皇,有司徒幫襯著,放心。”

    袁睿看著憔悴的袁熙,安撫說道。

    “很好,睿兒,你替我傳詔下去。”

    袁熙轉過了身去,負手而立說道。

    “父皇,是何詔書,請您示下。”

    太子袁睿拱手施禮,謹慎問道。

    “詔令,廢朝,三日,宵禁,五日。”

    袁熙聲調低沉地,一字一頓說道。

    “這,恐怕,好吧,兒臣明白了。”

    雖然覺得不妥,袁睿仍舊領命了。

    袁熙:沒有人,再罵我了。

    。。。。。

    190年,我們把視線,再次轉向虎牢,為了進一步,分散和消耗,董卓有生力量,袁紹派許攸,前往了河東,並說服張白騎,帶領黃巾軍,襲擾西涼軍後方。

    上一次去河東,許攸說服了另一支黃巾。

    至於能不能成功,袁紹並不在乎,隻要能夠分散,董卓的兵力部署,那就成了,而董卓得知,河東黃巾異動後,他怕河東和盟軍,發生聯動,並威脅洛陽。

    於是,他派遣女婿牛輔,帶領三萬兵馬,前往河東平叛,河東乃戰略後方,他不能熟視無睹,不過,河東黃巾張白騎,有了袁家的支持後,戰鬥力指數提升。

    再加上以逸待勞,有心算無心,以及牛輔輕敵大意,西涼軍初戰不利,敗績,成功牽製住了董軍。

    這是牛輔第二次被擊敗了,其個人能力確實堪憂。

    至於,袁家和黃巾合作,這件事,隻能是暗中,秘密運作的。畢竟,這牽扯到,政治立場問題。

    所以這事,隻能灰色處理。此次事件,史說隱晦。

    。。。。。

    190年,虎牢關,董卓親臨,大帳。

    “如今,盟軍勢大,虎牢關必不能久守,虎牢關若破,則洛陽危矣,諸位都是我之股肱,可有何良策?”董卓虎目而視,冷冷看著下邊諸將。他話裏的意思,其實很明顯了,就是準備棄洛陽,他需要鋪墊一下。

    麵對董卓詢問,一時間,眾人都不敢答複。

    “哼,怎麽?平時不都很能說嗎?怎麽現在,都啞巴了?一群廢物。”董卓火氣,一下子壓不住了。

    見眾人不說話,董卓看向了李儒。

    “主公,儒以為,遷都時機,已到。”

    李儒會意,趕緊出來,打圓場。

    董卓要的就是,李儒這一番話,這說明,遷都的準備工作,已經完成了,他做出了決定,“很好,本相,即刻返回洛陽,向陛下陳說此事,然後,遷都長安。”

    “哼。”董卓做了決斷,一眼都沒看眾將。

    茲事體大,董卓不敢耽擱,遷都之事,宜早不宜遲,遲則生變,等不及了,所以星夜兼程,趕回洛陽。

    遷都準備,已經完成,時機也已成熟,接下來那就是,朝堂爭鋒了,“就讓我董卓,會一會你們。”

    之前遷都會議,是小規模庭議,而如今董卓,要和大臣們攤牌了,畢竟盟軍不會,給董卓太多時間的。

    大魔王董卓也不容易,秘密從洛陽趕到虎牢關,又趁著夜色趕回洛陽,不是一般的辛苦,打天下不容易。(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