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議

字數:4322   加入書籤

A+A-


    太史慈,字,子義,東萊人氏,武藝絕倫,忠肝義膽,名動膠東,為給母親治病,於市中雙戟。

    孔融見其至孝,於是買戟贈金,後來,太史慈避禍遼東,期間,孔融多次救濟其母,太史慈感其恩情,孔融被圍北海時,單槍匹馬去臨淄,請袁熙發兵救援。

    太史慈,弓馬雙絕,善統騎兵,其才,不下於趙雲,領烏桓精騎。

    宣武帝袁熙,愛其勇義,在郭嘉的謀劃下,太史慈,終入將軍府。

    宣武帝征伐徐州,被圍困郯城,太史慈血戰孫策,救袁熙於危難。

    。。。。。

    臨淄,隸屬青州,齊國古都,依山帶水,氣勢恢宏,有王者之氣,曆經千餘年,宣武帝袁熙,奉命東征。

    攻克臨淄,擊敗劉備、田楷,迫降黃巾百萬,並以此為霸府,完成了青州攻略,鞏固了河北側翼。

    同時,青州也是袁紹,用來鉗製曹操的,戰略支點,而宣武帝袁熙,也是龍興於此,意義非凡。

    宣武帝袁熙,於臨淄建業,龍入大海,不可複製,乃帝王之基兆。

    破降黃巾後,袁熙於臨淄,簡其精壯,成立青州軍,開衙建製。

    至此,袁熙名義上,歸屬於袁紹,本質講,已經算是,一方諸侯。

    。。。。。

    190年。

    “天下易動而難安,丞相三思啊。”楊彪並沒有,被董卓所嚇住,作為楊家子孫,楊彪有自己的堅持。

    “怎麽?楊彪,你要阻礙國家大計?”見楊彪據理力爭,董卓眉頭一皺,麵色陰沉起來,突然喝問道。

    “相國,遷都乃大事,楊公所言,並非沒有道理,以前王莽篡漢,赤眉焚燒長安,盡為丘墟,十室而九空,至今仍未恢複,此乃前車之鑒也。”見楊彪和董卓,一直僵持不下,太尉黃琬怕楊彪出事,出列開解說道。

    見黃琬出麵,緩解僵局,董卓沉默不語,不過麵色仍舊,難看不已,想殺楊彪的想法,越來越強烈。

    看董卓麵色不善,司空荀爽怕董卓,傷害楊彪等人,他覺得有必要勸阻,於是他出列說道,“大家且聽我一言,其實相國,並不想這樣做,但是關東聯軍,如今陳兵虎牢,非一日能定也,所以相國,才想遷都,暫避鋒芒,蓄力關中,再來對付他們,此乃秦末漢初之勢也。”

    聽完這話,董卓點了點頭,麵色稍微緩和。

    見火候差不多了,朝堂局麵也穩住了,李儒給了董卓一個台階,“主公,請移步別殿,儒有事稟報。”

    “好,就依文優之言,先散朝吧。”董卓冷吭一聲,便拂袖而去了,但是他的心中,還是深深地舒了口氣。

    。。。。。

    楊彪,黃琬,荀爽,都是漢末名臣,國之柱石,皆有治國之才,宰輔器量,然大廈將傾,非獨木能支也。

    李儒是務實主義者,他勸董卓離開,因為論講道理,董卓不是,他們的對手,所以,那就,非常手段吧。

    再說了,董卓忙得很,走一走程序,也就罷了,他沒有時間,和這幫人,在這裏,高談闊論,浪費口水。

    散朝以後,在李儒的建議下,董卓快刀斬亂麻,直接令獻帝劉協,下詔書免除楊彪、黃琬等人的官職。

    遷都勢在必行,誰也不能阻止,神擋殺神,佛擋殺佛,次日朝會上,董卓直接任命,光祿勳趙謙為太尉,同時,任命太仆王允為司徒,完成人事任免後。

    董卓揚言誰再諫言,立斬不赦,然後拂袖而去,百官懾服,戰栗不敢言,獻帝全程看著,董卓的跋扈,心中異常憋屈和憤怒,但並不能改變什麽,除了歎息和垂淚。

    接著,董卓又快馬加鞭,趕往虎牢關,一刻都沒閑著,時間就是生命,他要為遷都,做最後的布置。

    前中期的董卓,真不愧是,一代梟雄,即便是太子黨的,袁紹和曹操,此時的他們,亦是難與其爭鋒。

    關西董卓,關東袁紹,兩人同為,一時霸主,拋開袁家,四世三公的背景,這董卓或許,略勝一籌吧。

    可惜了,後期的董卓,遷都長安後,逐漸喪失了,往昔鬥誌,開始沉迷享受,畢竟他已經,近60歲了。

    。。。。。

    虎牢關,西涼大營,董卓大帳。

    “主公,儒有一件事,須稟報。”處理完軍中事務後,李儒匆匆走進了,董卓的臨時行帳,拱手說道。

    “哦?文優你且說說,是何大事?”見來人是李儒,董卓沒有太驚訝,隻要李儒在身邊,他安心的很呢。

    “主公,是否還記得,公孫度。”李儒入座後,提起來了往事,之前徐榮替公孫度,求過一官半職。

    “公孫度,我記得,是徐榮同鄉,他不是想為那公孫度,求個官職來嗎?”董卓想了會兒,徐徐說道。

    “然也,主公請看,這是幽州,這是遼東,而這裏則是,冀州和渤海。”李儒起身走到,大軍行軍地圖旁。

    “文優是想,讓我在遼東,安一顆釘子?”見李儒的暗示,又看了眼遼東地圖,董卓立刻會意說道。

    “主公英明,而遼東就是突破口,不妨在此做些文章。”李儒指著地圖上,為董卓解釋個中利害。

    董卓點了點頭,“文優想讓公孫度,去遼東是嗎?”

    “然也,請主公封公孫度,為遼東太守,這樣便可牽製,北平公孫瓚。”李儒道明了,其中的關鍵。

    “公孫瓚?為何不是袁紹?”董卓有些疑惑,他看向了李儒,畢竟,董卓心中的大敵,隻有袁家的袁紹。

    “公孫瓚的白馬義從,戰力強悍,所以,要先折斷,袁本初的側翼。”李儒指著盟軍位置,徐徐說道。

    “哈哈,好,甚好,就依文優吧。”董卓麵色轉喜,做出了決斷,李儒已經替他,安排的明明白白了。

    公孫瓚的老巢,是幽州右北平,緊鄰著遼東,而且,無險可守。一旦,公孫度赴任,那麽右北平,隨時都麵鄰著,遼東的威脅,所以公孫瓚,將不得不撤回。

    然而,這些個計策,都需要時間去驗證,至於成功與否,那就看公孫度,到達遼東的快慢了,不是嗎?

    。。。。。

    非豪氣之女子,一般不喜歡劉備,但劉備招男人喜歡,誰不想有這樣的大哥,你總不想認宋江為大哥吧?總是不想去瓦崗體驗,塑料的兄弟情吧?

    如果可以的話,我寧願給劉備當狗,也不願給宋江之類的,做什麽塑料兄弟,起碼,劉備還把我當人。

    哪怕為劉備去死,我樂意。

    不是嗎?關羽認可劉備,張飛認可劉備,趙雲認可劉備,諸葛亮認可劉備,劉備再差勁,又能差到哪裏去?

    劉備死了二十年了,諸葛亮還為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劉備真的假仁假義,諸葛亮第一個,會棄他而去。

    像諸葛亮這種,臥龍級別的人物,如果不認可劉備,別說三顧茅廬,就算九顧茅廬,他也未必搭理劉備。

    當今之世,詭詐橫行,以卑鄙為高尚,紛紛詆毀劉備,他們怕的不是劉備,他們怕的是,劉備身後的仁義之劍,不詆毀劉備,他們的正義性何在?(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