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職
字數:5648 加入書籤
190年,洛陽,袁紹大營。
“嗯?不過,為父聽說,盜竊虎符,乃是張紘所為吧?”袁紹緊緊盯著袁熙,他有自己的情報係統。
不過,讓袁紹他失望了,袁熙並無任何反應。
“此乃,孩兒交代的,老師替我執行而已。”
袁熙再次匍匐於地,他表現的十分淡然與平靜。
“罷了,不管如何,顯奕所為,觸犯軍法,若不處置,恐難以服眾。”袁紹歎了口氣,憐惜看著袁熙。
“孩兒曉得,此乃我之過錯,自當一力承擔。”袁熙向袁紹施了一禮,然後,誠懇地將責任攬到自己身上。
“唉,別怪父親,今免去你,一切軍中職務,白衣留效,至於營中兵馬,暫由張紘代為統領吧。”
袁紹深深看了袁熙一眼,做出了人事處置安排。
“孩兒,並無異議,心服口服。”
袁熙心中鬆了口氣,這次的結果還是好的。
“顯奕,你別高興太早了,這一個月禁足,你好好跟在為父身邊。”袁紹又怒且憐,眉頭一蹙說道。
“多謝父親,孩兒定當,聆聽教誨。”
袁熙明白這一關,自己算是過了。
袁紹終究是,舍不得重罰袁熙,他雖非雄主,然而,卻是個好父親。但袁家可是候門,他對袁熙的縱容,那就是,對袁譚的殘忍。此事,讓袁譚更加嫉妒。
。。。。。
“還真是,熱鬧非凡,等著吧,袁家,當在我手中,複興!”袁熙看著遠處,火光四起的盟軍大營。
190年,盟軍,分崩離析。
晉太宗,宣武帝,實錄。
。。。。。
“董卓,曾經說過,十年打天下,十年治天下,十年開太平,不過,他已經看不到了,那就,讓我來完成,這項使命吧。”袁熙幽幽地看著,眼前的渭水。
192年,袁熙,刺殺,董卓。
從本質上講,董卓、曹操、袁熙,他們是同類,雖非同姓之人,但是,他們的政治理想,是基本一致的。
。。。。。
190年,洛陽,袁紹大營。
“顯奕,如今,董卓在長安,建立朝廷,為父想效法之,如何?”袁紹換了一個話題,看向袁熙問道。
“父親的意思是,另立朝廷,同董卓分庭抗禮?”
袁熙十分驚訝說道,他沒想到袁紹還有這魄力。
“沒錯,為父思之久矣。”
袁紹緩緩起身,不由輕歎道。
“孩兒覺得,可行,不過條件,不是很成熟。”
袁熙嚴肅地分析著,現在袁紹手上實力不太夠。
“哦?顯奕,說說你的看法。”
袁紹上前一步,拍了拍袁熙肩膀。
“其一,新皇的人選,其二,朝中大臣的態度,其三,天下民心導向,其四,諸侯的支持,其五,二叔的意見。”袁熙掰著手指,一一解釋道。
“嗯,我兒言之有理,不過此時,乃天賜良機,如若錯過,就沒機會了。”袁紹也曉得,這件事的利弊。
“如此的話,父親可有人選?”
袁熙看著袁紹,試探性地問道。
“劉虞。”袁紹看了眼地圖,幽幽地說道。
“如此,父親當再探探,二叔的口風,這兩件事若是能成,我們袁家當有,五成的把握。”袁熙謹慎說道。
“嗯,好,為父即刻休書給,劉虞以及袁術,成不成,看天意吧。”袁紹也不是,很確定地說道。
任何策略,都要講究,天時,地利,人和。
不然就會,夭折,能否落地,還要看當時背景。
袁熙唉,可惜啊,怕是我那二叔,會從中作梗,真是豬隊友。
袁術阿嚏,誰說我壞話?
。。。。。
刺殺董卓,時間調整為,192年。
191年主線,袁家和公孫瓚,對壘冀州。
然後到了年底,以及第二年初,便是界橋之戰
。。。。。
於是,袁紹分別休書一封,給劉虞以及袁紹,闡述了自己另立朝廷的意願。不過,結果並不是很理想。
袁紹信中寫到
先前我同韓文節,共謀長久之計,想使海內,見中興之主,今之天子,非靈帝血脈,我欲依絳、灌,誅廢少主、迎立代王故事,奉大司馬虞為帝,公路以為如何?
袁術回複道
弟以為不可,今聖主陪睿,有周成之質。
董卓,因危亂之際,威服百寮,此乃,漢家小厄之會,乃雲今上,無血脈之屬,豈不誣乎?
袁紹繼續回道
公卿以下,皆媚事卓,安可複信乎?
但當使兵,往屯關要,不久以後,當自蹙死,東立聖君,太平可冀,如何有疑!又室家見戮,不見子胥,怎可北麵侍賊?望弟三思。
袁術回複道
室家見戳,此賊臣,董所為,豈國家哉,我之赤心,誌在滅卓耳,不識其他!望兄勿複言。
對此,袁紹很是惱怒,他決定強推。袁術這貨,確實喜歡抬杠,凡是,袁紹支持的,他都表示反對。
如果,袁紹反對的,他就支持,為反對而反對。
袁術袁紹?反對,異議。
袁熙二叔,這貨,真渾。
。。。。。
蔡琰寧為英雄妾,不做y人妻。
191年,長安,蔡家。
蔡家,衛家,聯姻前夕。
。。。。。
“琰兒,你真的想清楚了嗎?”
蔡邕輕歎一聲,看著女兒蔡琰。
“父親,女兒,已經想清楚了。”
蔡琰別過臉頰,不知道想什麽。
“琰兒,我知道你中意與袁熙,但是。”
說到這,蔡邕頓了頓,如今條件並不允許。
“父親,別說了,女兒嫁。”
蔡琰抿著嘴唇,語氣決絕道。
“唉,這衛家和我們蔡家,也算是門當戶對,不算辱沒於你。”蔡邕沒敢看女兒,蔡琰低垂的樣子。
“一切,全憑父親做主,女兒無甚異議。”
蔡琰輕顫著說道,這一刻她的天都塌下來了。
“唉,在衛家,琰兒你可以為正妻,在袁家,你隻能作為妾室。”蔡邕緩緩起身,轉頭安撫著蔡琰。
“女兒,知道了。”
蔡琰沒有抬頭,發絲擋住了,她臉上的表情。
蔡琰袁熙,我要嫁人了。
。。。。。
曹操戰敗而歸後,袁紹詢問了一下,曹操對此的意見,不過,曹操也表示反對,大體意思如下。
曹操言道
吾等所以舉兵,而遠近莫不響應者,因大義故也,今幼主微弱,製於奸臣,非有昌邑亡國之釁,而一旦改易,天下其誰安之,願本初三思而行。
與此同時,劉虞的信件,也到了。
劉虞言道
今天下崩亂,主上蒙塵,吾被重恩,未能清雪國恥,諸君各據州郡,宜共戮力盡心王室,而反造逆謀,以相垢汙邪?
曹操和劉虞兩人,直接把袁紹,懟的很沒麵子,不過曹操還好點,畢竟是發小。劉虞就沒那麽幸運了,袁紹北伐公孫時,劉虞的敗亡,八成就有袁紹的影子。
得不到支持,袁紹也無奈,隻得就此作罷。
不過接下來的事,讓袁紹沒心情考慮,另立新朝的事了,因為盟軍出現了逃兵。冀州糧草遲遲不能到達。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沒有吃的,可是會炸營的。甚至引起大潰退,很快盟軍就會,陷入新的混亂了。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