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權

字數:4762   加入書籤

A+A-


    191年,袁熙偽造袁紹手書一事,他主公給袁紹說明了緣由,不然真的會出大事。

    這也就袁熙是袁紹愛子,要換成別的什麽人,袁紹早就要問責誅殺了。

    “元圖,顯奕這小子,好生的大膽,竟然偽造我的手書。”袁紹憤憤不平。

    看過書信後,逢紀鬆了口氣,他徐徐分析道,“二公子所為,雖不合常理,但卻合時宜,但屬實有些過分了。”

    逢紀連捧帶打的,讓袁紹心情好多了,“哼,看在顯奕為我袁家,奔波勞碌的份上,那就功過相抵好了。”

    袁紹當然舍不得,真的懲罰袁熙,但麵子上的事情,他作為一個君主,也是要做做的,不然,以後什麽人,都可以效仿了,那就真的不好了。

    “主公英明,理當如此。”袁紹沒有懲罰袁熙,逢紀懸著的心,也算是落地了

    就這樣,袁紹隻是不痛不癢的,給袁熙回了一封,略帶責罰味道的書信。

    還好這是亂世,袁熙可以便宜從事,若是承平年代,那就不好玩了。

    唐玄宗一日殺三子,這種血腥事件,未嚐不會發生在,他們老袁家。

    你想要伸張正義,首先你要獲得勝利,你要走到最後,才有資格。

    至於過程如何,手段是否陰暗,別人不會在乎的,隻要你能贏到底。

    贏了,你代表正義。輸了,正義審判你,無須狡辯什麽,成王敗寇。

    。。。。。

    。。。。。

    弘農,徐榮大營。

    牛輔帶著李榷、郭汜等人,率領一萬五千大軍,開赴到了弘農前線。

    徐榮得到董卓命令後,也是親自迎接牛輔,這讓李榷和郭汜,很是尷尬。畢竟,同為中郎將的徐榮,可是與他們平級的,徐榮給牛輔執下屬禮,這不是拉低了,他們的身份嗎?

    進入中軍大帳後,徐榮指了指主位,向牛輔見禮,“衛將軍,還請上座。”

    牛輔推脫了一番,便大方地坐到了主位,“諸位,進攻洛陽可有良策?”

    “哼,用甚良策?殺過去便是。”牛輔地位超過自己,李榷心情很是不好。

    牛輔沒搭理李榷,他看向了徐榮,“徐將軍你久鎮弘農,進攻時機合適否?”

    徐榮拍了拍胸脯,“不瞞將軍說,我厲兵秣馬多時,正待今日之攻伐,然我軍尚缺一先鋒,衛將軍可有人選?”

    還沒等牛輔說話,李榷便自告奮勇道,“這前路先鋒,非我李榷莫屬?”

    牛輔看了眼徐榮,見對方點了點頭,牛輔隨即會意,他指了指李榷令道,“好,李榷將軍便由你為先鋒。”

    牛輔麾下一萬五,加上徐榮一萬五,西涼軍共三萬人,向洛陽進發。

    徐榮是董卓安排好的,給牛輔抬轎子的那個人,但未得到牛輔重用。

    最終將帥不和,徐榮轉戰虎牢,李榷趁亂取勢,牛輔功敗垂成。

    牛輔終究鎮不住,李榷和郭汜兩人,一場穩定的戰爭,被他浪費了。

    。。。。。

    劉和出逃事件,本來會得到關注,但獻帝納妃之事,掩蓋了它的痕跡。

    董卓聽了賈詡的意見,將董承之女禮聘為皇妃,借此來緩和雙方的矛盾。

    因為這事鬧的,董卓也忽略了,劉和出京的事件,當然這背後還有人,將此事壓了下來,他就是司徒王允。

    而我們的劉和公子,此時已經到達了武關,並聽說守將李榷,已經被調往了此地,隨衛將軍牛輔出征洛陽。

    而這便是劉和,逃出武關的最佳時機,但田疇的意思是,他們還需要幾樣東西,那就是會打鳴的大公雞。

    袁熙這邊得到了,刺史劉岱的支持,這樣他麾下兵士,達到了一萬多。

    再加上自己的大將,徐晃、趙雲、許褚,外加一個客將張遼,還有自己的老師張紘,袁熙出征的配置點滿了。

    接下來,袁熙還需要進行一次,站前準備會議,來敲定具體的行軍部署。

    ~~~

    田疇尋找公雞,就是為了詐開城門,公雞打鳴,也就意味著天亮了。

    戰國燕太子丹,逃出邯鄲之時,也是利用此策,成功脫離了控製。

    我們的二公子,在做好最後準備,便要開赴洛陽戰場了,袁熙也不想出兵,但他沒有辦法,不進則死。

    在這大爭之世,以攻代守,方為上策,坐以待斃,隻能淪為階下囚。

    。。。。。

    191年,冀州,鄴城。

    袁譚回到了鄴城,完成了出使任務,得到了袁紹的好評,這讓他在袁紹心中的形象,一改往日之頹廢。

    “顯思,這次你立了大功,你想為父賞賜你什麽。”袁譚完美完成使命,這讓袁紹很是欣慰,他難得心情不錯。

    袁譚猶豫了一下,“如今北有公孫瓚,西有強敵董卓,孩兒想為父分憂。”

    袁紹眉頭一皺,“顯思你是想從軍?”

    袁譚迎著袁紹的目光,堅定地點了點頭,“二弟隨父親,征伐數年,不辭勞苦,身為大哥的我,自然不能落後。”

    袁紹審視著袁譚,過了好一會兒。他輕歎一聲,“顯思,南北兩線布置,我手上已經沒有,多餘的兵馬給你了。”

    聞言,袁譚並沒有氣餒,他抱拳懇請道,“父親放心,孩兒可自行招募兵馬,不會占用冀州防備力量的。”

    袁紹不由一奇,“顯思,你想如何做?”

    “孩兒準備招募,從青州逃難來的災民,但還需父親手令,方可成事。”袁譚並沒有,打算隱瞞什麽,何況以袁紹的眼線,想要知道些什麽不難。

    袁紹第一次重新,打量著自己的大兒子,他感覺出使後的袁譚,似乎突然間長大了,“顯思,為父雖不能給你兵馬,但我給你配備一員將領吧。”

    “多謝父親成全。”袁譚趕緊承謝。

    袁紹他笑了笑,向大帳外招了招手,“朱靈將軍,你可以進來了。”

    ~~~

    袁譚索要兵權,政治意義甚大,從本質上而言,他將與袁熙平起平坐,甚至,因為長子身份,略勝一籌。

    袁紹沒有厚此薄彼,他在袁熙和袁譚之間,努力構建一種微妙平衡。

    但這對袁熙/來說,這可不是個好消息,因為奪嫡之爭,難度又大了。

    不過,沒有挑戰的事,袁熙也沒興趣,那就讓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些吧,沒有殘酷的鬥爭,哪來的精彩劇情。

    。。。。。

    袁熙:來世,莫生帝王家。

    袁紹在袁熙和袁譚之間,玩弄平衡之術,這是他翻船的直接原因。

    奪嫡之爭,這是老袁家的傳統,上梁不正下梁歪,說的就是他們吧。

    上之所行,下之所觀,言傳不如身教,袁熙和袁譚,也是有樣學樣。

    。。。。。

    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黃河決於口而心不驚,雖劉玄德、司馬仲達,又何以加之焉。

    唾其麵而色不改,梟雄也。

    沒有這點兒城府,還想爭雄天下,開什麽玩笑?能活過三集就不錯了。

    凡梟雄者,必有大氣魄,大隱忍。(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