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昱

字數:5565   加入書籤

A+A-


    191年。

    就在袁熙攻略洛陽時,曹操在陳留迎來了,他又一位頂尖的謀士,程昱。

    這位對袁熙愛搭不理的程昱,對曹操那是一個尊敬有加,當然曹操也十分器重,這位濮陽前來投靠的智者。

    如今他麾下謀士,就有了戲忠和程昱兩位,其質量比之袁紹一點不差。

    在這期間,壽春太守陳溫,援助曹操的兵馬,也分批次抵達了陳留。

    曹操可謂是,人逢喜事精神爽,跟對了老大袁紹,這兵馬錢糧都有了。

    當然,袁紹的便宜也不好占,他曹操也得履行承諾,防備南陽的袁術。

    曹操老兄也守信用,他不斷演練新兵,朝著袁術汝南的地盤轉悠。

    雖然。曹操不敢真的,馬上就去打汝南,但惡心袁術的目的是達到了。

    袁術也沒辦法,隻能幹瞪眼,因為許昌還沒拿下,豫州還連不成一體。

    不過,孫堅很快就會,幫助大哥袁術,將許昌這塊骨頭。給啃下來了。

    最近,整個中原的局勢,那真是熱鬧的很,你方唱罷我登台。

    北方真正的玩家,那就是董卓和袁紹,但中原的玩家,那就是二袁。

    不管願意與否,曹操和孫堅兩人,目前還不得不,依附於袁家麾下。

    到了第二年,曹操和孫堅兩人,才算是獨立創業,而孫堅還兵敗重傷。

    。。。。。

    191年,洛陽,虎牢關。

    “老師,你說牛輔會繞過洛陽嗎?”袁熙心中有些憂慮,他怕牛輔圍點打援。

    “若是那徐榮用兵,必然圍困洛陽,然後以逸待勞,迎擊我軍,但我料那牛輔,必然不會采納。”

    張紘神情自若,徐徐分析道。

    “何以見得?”袁熙並無太大把握。

    “那牛輔外強中幹,好善言而不能用,又有李榷從中構難,牛輔定然以持重之勢,以羸弱之卒佯攻,再以精銳鐵騎,一戰定勝負。”

    對於袁熙的擔心,張紘並不以為意。

    “若先生用兵,又該當如何?”袁熙讓張紘轉換立場,從牛輔角度進行攻略。

    “我若為牛輔,當留李榷圍困洛陽,自帥中軍奇襲虎牢。”張紘很是自信。

    聞言,袁熙一陣後怕,“那以先生之言,我該當留何人,駐防虎牢關。”

    “非徐晃莫屬?”張紘淡淡說道。

    袁熙眉頭一皺,“先生莫非有私怨?”

    “非也。”張紘搖了搖頭說道,“我雖非君子,亦非中傷之小人,我料那徐榮情急之下,必然會奇襲虎牢關。”

    “先生大義。”袁熙欣慰地點了點頭。

    ~~~

    袁熙也怕麾下,重臣的張紘與徐晃不和,知道了老師的想法,袁熙心中鬆了口氣,將相不和可是兵家大忌。

    隻要袁熙和徐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他相信徐晃,會識大體的。

    所以,袁熙單獨找了徐晃談話,就是為了打消疑慮,讓他安心留守。

    還好徐晃明事理,在袁熙的安撫下,他同意了留守虎牢,防備徐榮。

    。。。。。

    為了對付袁紹,公孫瓚不得不,暫時放下對劉虞,以消除後顧之憂。

    而劉虞則樂見其成,所以在公孫瓚示弱後,劉虞趕緊借坡下驢,並贈予可公孫瓚,大量的糧草器械,來表達自己的誠意,勉強維持這份和平。

    就這樣,幽州的公孫瓚和劉虞,在袁紹的威逼下,暫時達成了和解。

    當然,這也隻是劉虞的一廂情願,公孫瓚隻是騰不出手,等解決了袁紹後,他第一個就要拿下劉虞。

    他們的政治立場不同,特別是對待外族,公孫瓚主戰,而劉虞主和,這樣使得他們,很難談的下去。

    如果,南邊沒有袁紹的話,公孫瓚和劉虞,早就火拚起來了,從另一方麵來說,袁紹也算是間接救了劉虞。

    與劉虞暫時達成和解後,公孫瓚一邊修養,一邊開始整軍備戰,而且洛陽之戰,牽製可袁紹一部分精力。

    所以,公孫瓚派大將田豫,率領精兵一萬,從易縣出發進駐河間。

    而屯兵清河的張郃,第一時間覺察了異常,他一方麵上報鄴城,一邊緊急開始,修建防禦工事,並派出斥候。

    ~~~

    191年,這一年發生了,太多的大事,因為政治因素,而被隱於塵埃。

    若曆史上袁家贏了,這一年將被大書特書,可是曹操擊敗了袁紹,所以,這一年的曆史,被刻意淡化了。

    不過這沒什麽,勝利者有權,審判失敗者,並闡述他們的正義。

    如果,袁熙最終贏了,他也會審判曹操,這是很正常的操作,沒什麽可抱怨的,強者不需要被同情。

    。。。。。

    191年,牛輔行軍大營。

    這一天,徐榮再次求見了牛輔。

    “衛將軍,袁熙正帥軍馳援洛陽,我料其虎牢關兵少,將軍不妨派兵,奇襲虎牢關,以成甕中捉鱉之局。”徐榮又提出了一個,更加大膽的方案。

    上一次,徐榮建議牛輔,繞過洛陽在東邊鑄長圍,以逸待勞狙擊援軍。

    但牛輔否決了,他的這一計策,所以,徐榮隻得退而求其次了。

    “道覆,我知你此策若成,必然可全殲敵人,但勢必引起袁紹大怒,當親帥大軍會戰洛陽,那不是我承擔的起的。”牛輔從政治層麵分析道。

    徐榮輕歎一聲,隨即說道,“衛將軍,奇襲之策,不用將軍本人親去,這次我可帶本部人馬,夜襲虎牢關。”

    牛輔眉頭一皺,但也不好太過,拒絕徐榮的請求,畢竟,徐榮也是他的支持者,“道覆,請容我三思可好?”

    “這,末將遵命。”徐榮長歎一聲,但也不好太過逼迫,畢竟牛輔是主帥。

    從方麵軍統帥角度看,牛輔的想法也不無道理,也符合董卓的目標。

    但對於渴求建功立業,渴求明主在上的徐榮而言,這就是不思進取。

    這很難談對錯,隻能說立場不同,考慮問題的角度不同,僅此而已。

    徐榮:牛輔,非我明主也。

    牛輔:徐榮,非少主臣也。

    。。。。。

    “我徐榮,腹有兵甲、胸藏韜略,若得雄主駕而馭之,天下不足定也,牛輔一介庸才尓。”徐榮轉頭長歎不已。

    191年,袁熙馳援洛陽。

    牛輔否決了,徐榮的奇襲之策,讓袁熙長驅直入,同朱俊合軍一處。

    。。。。。

    191年,金庸城西南幾裏,一處山林之中。

    朱沐帶領著五千人馬,已經悄悄潛伏下來,就等著牛輔大軍通過。

    朱沐向副將令道,“替我吩咐下去,待會兒銜住樹枝,切不可發出聲響。”

    “諾,末將明白!!!”

    副將雖不明其意,但還是應聲領命。

    正當他要離開時,朱沐又叫住了他,“等等,叫將士們分散開來。”

    副將點了點頭,“末將這就去安排。”

    朱沐猜測西涼軍中,應該不算是傻子,他這樣做是為了減少傷亡。

    而西涼軍牛輔這邊。

    牛輔為了穩住徐榮,還是聽了他的建議,以徐榮為先鋒在前,牛輔和李榷居中壓陣,郭汜統領輜重後勤。

    徐榮的意思就是,將李榷限製在中軍,再由徐榮破敵立功,那作為主帥的牛輔,那也是白撿第一功勳。

    其實,這也是董卓的意思,但他忽略了一個問題,牛輔未必壓得住李榷。

    ~~~

    在西涼軍中,李榷除了董卓之外,誰也不服氣,就算繼承人牛輔,他也不服氣,誰讓牛輔威望不夠呢。

    就算名將徐榮,李榷也不服氣,徐榮打仗厲害一些,但在軍中的人脈,比起李榷差遠了,何況徐榮還是後來者,李榷就更不擔心了。

    也許,這李榷本事不大,但他攪和事的能力,在西涼軍中,也是首屈一指。

    何況董卓和牛輔,一直高高在上,不接觸具體事物,一般的將士並無感覺。但他們害怕的是,頭上的直屬領導李榷,畢竟,閻王好見,小鬼難纏。(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