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敗軍之將

字數:3219   加入書籤

A+A-


    小六子去客棧休息,卻說早朝上右丞相張東出班麵奏。

    “皇上,今有征南大將軍李成親筆書信一封,請皇上禦覽。”

    劉豫一邊接過奏章,似有一種不祥的預感。

    臣征南將軍李成叩拜吾皇萬歲;

    臣自領兵南下以來深感惶恐,蒙聖上恩寵,群僚信任,不敢稍有懈怠,幾次與宋軍對陣,互有勝敗。臣設一計,請徐文將軍助陣,已襲取清河,然後回師平陰,兩麵夾擊可破宋軍!本來計劃得天衣無縫,不想卻被徐朗等人窺破,將計就計,反敗為勝。讓臣損失慘重,撿得一條性命逃回平陰,所用糧草帳蓬全部被毀。為日夜提防南軍,急盼朝廷再派大軍南下,馬踏東平、揚威華夏。為我朝開疆拓土,一展軍威,李成願肝腦塗地,以報君恩。

    臣李成伏首再拜

    劉豫看罷奏章,眉頭緊鎖,憂心忡忡。

    “李成將軍勇猛善戰,難得的將才。居然一敗塗地,不知宋營有何能人異士。孔愛卿跟寡人說說,南軍有何高人相助,竟然連戰連勝,使我損失數千人馬,可有應對之策否?”

    孔彥舟知道皇上肯定問他,早已作好了心裏準備,隻見他手捧象牙笏板出班奏到。

    ”皇上,宋營主將,是一個叫徐朗的興德軍節度副使,正當壯年,有勇有謀。最可恨的是他手下有個軍師叫麻英才,此人多謀善斷,智計百出,而且擅長火攻。神出鬼沒,臣自愧不如。李成,徐文二位將軍都是我朝名將,遠比微臣強上百倍,不想也是如此下場。目前徐朗兵鋒日盛,如若再派大軍前往,也難有勝算,依臣之愚見,冬天將近,不如晢且休兵,待明年春暖花開之日,再圖進取。”

    孔彥舟說這話的時侯,心裏十分得意,我讓你清高自傲,你李成敗得越慘越好,這就是瞧不起我孔某人的下場!

    劉豫舉棋不定,進退兩難,他看向張孝純,“以丞相之見又當如何?

    張孝純出班奏道,“皇上,孔將軍曾親曆前線,必知虛實。即然宋軍兵鋒正盛,可避其銳氣,擊其惰歸。如今湖北,山西,河南等地皆需兵員調度,李成將軍損失數千人馬,可謂捉襟見肘,無兵可派。依臣之見,可按孔將軍之言,暫時休兵罷戰,待以後機會成熟,再戰不遲。”

    “那好,既然各位卿家都說不宜增兵,那就暫時放一放,到以後徐圖進取,速派人宣李徐二位將軍回京候旨。”

    張東看撤兵已成定局,多說無益。

    劉豫的旨意傳到平陰大營,李成徐文二人像泄了氣的皮球一樣,當時就癟了。既然朝廷不給發兵隻好做罷。二人沒精打彩的收拾好所用物品,本來也沒什麽可收拾的,馬上帶著兩千多殘兵敗將,還得用車拉著一部分,像幾天沒吃飯的叫花子,一個個衣著襤褸,破爛不堪。受傷的更是呲牙咧嘴,哼哼唧唧,坐在車上撤回濟南。

    這次損失最嚴重的當屬徐文,因為他是從南往北殺,遇到阻力自然要大,帶來的三千人馬,包括留守清河的一千人,損失了三分之二以上,傷兵人數近半。更重要的是折了手下大將丁忠,和一名校官。

    要說這時候劉豫調不出三五千兵馬,那是不可能的,李徐二人豈能不知家底。

    金人把靠近南宋邊界地區,和以前強占的領土都劃給了劉豫,南到湖北中部,東至山東中北部,中間有整個河北,河南北部以及山西大部,數十萬平方公裏,鼎盛時期偽齊軍隊發展到三十多萬人。當時雖未達到頂峰,但調動幾千人馬,絕對不成問題。

    孔彥舟不讓調兵是出於嫉妒,我不好,你李成也別想好過。我孔某丟盔棄甲的跑回來,你兩個老小子想打勝仗回來擠兌我,沒想吧,比我還慘!看你回來還怎麽在我麵前趾高氣揚的。

    而張東力挺李徐二人,也是因為他們之間的關係比較好,二則張東位居右丞相之位,跟劉豫說話也能有一定份量。

    早在金兵南下山東之初,劉豫還是積極堅守的,後派其子劉麟出城迎戰,不但未能擊退金兵,反被人家重重包圍,這跟周亮的作法如出一轍。

    就在劉豫萬般無奈之際,有郡倅1張東援兵趕到,才使金兵退去。張東進城後和劉豫一起駐守濟南,若二人聯手,兵多糧足,金兵決不會輕易得手,或可以青史留名。

    後來李成又到了,不是來投奔他的,而是從附近州縣沒有得到補給,是來搶糧食的。手下近萬人總不能餓著肚了呀,於是經過幾天的激戰,大家各有勝負,尤其是大將關勝乃是梁山五虎將之首,勇冠三軍,李成單打獨鬥占不到絲毫便宜,還讓人家殺了兩員副將,隻好灰溜溜的撤走了。

    李成沒走多長時間另一股金兵又來了。把濟南城圍了水泄不通,他就是金朝權貴完顏昌,是金兀術的堂兄弟。

    劉豫本來就是個心術不正,投機取巧之人,上次本想在金兵麵前露兩手,結果差點丟了兒子性命,幸有張東來得及時,這次恐怕是凶多吉少,便心生了投降的念頭。

    可是手下這位大將關勝忠肝義膽,怎麽能輕易投降呢,這家夥左思右想,坐臥不安,苦無良策。

    正好這時金軍主帥完顏昌也派人來勸他投降,並許給他高官厚祿,劉豫表麵上不動聲色,可心裏卻早就樂開了花,礙於關勝的威顏,不敢當麵答應。

    於是他便找來張東設下計謀,由金人配合,最終把關勝害死在戰場上。然後奴顏婢膝的投降了金人,有《山東通誌》199頁記載為證。

    ……曆城跑馬泉,乃金兵博濟南時,關勝與兀術大戰,一日,至渴馬崖,求水不得,馬刨地而泉湧出,因名馬刨泉……劉豫受賄於金人,殺關勝……。

    不管關勝是大戰金兀術還是完顏昌,隻是不同版本的曆史記載,才有所差異,但殺關勝者卻是劉豫無異。

    這裏當然也有張東的功勞,也因此和劉豫父子綁在一起狼狽為奸,幹了不少傷天害理的事。

    1郡倅,通判的別稱。說明張東是州郡副職,相當於現在的常務副市長。(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