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空中火力平台

字數:4563   加入書籤

A+A-




    第32章 空中火力平台
    第32章 空中火力平台
    越是分析,蘇武越是不滿建築機器人的戰鬥能力。
    但這屬於基礎結構和硬件上的問題。
    除非徹底回爐,重新設計。不然根本沒辦法解決。
    “這一次運氣好,下一次就不一定了。”
    “不能再這樣繼續下去。”
    複盤結束,蘇武深深的吸了口氣。
    心中因為這次意外遭遇,產生的壓力和危機感,讓他意識到必須打造出一支更加專業的武裝力量。
    來應對末日逐漸崩潰的秩序下,來自同類的威脅。
    隻是,具體如何去做,卻讓他一時有點犯難。
    發展武裝力量可以,但不能占用太多的資源,同時在戰鬥中還必須具有碾壓性的優勢。
    不然就沒有發展的意義。
    冥思苦想了十幾分鍾。
    最終,蘇武將目光投向了無人機的領域。
    這一次,他從官方避難所購買的物資中,包含了各種型號的商用無人機。
    其中最昂貴的一款是k2係列的農用無人機。
    作為一款量產型的商用無人機,k2係列農用無人機擁有種種明顯的缺點。
    它的機身以塑料和薄金屬片為主,自身防禦近乎於零。哪怕正麵被一塊拳頭大小的石頭砸中,都有可能當場墜毀。量產型的電機與糟糕的散熱係統,讓它隻能在六十五度以下的環境中正常工作,同時最快飛行速度僅有3米秒,最高飛行高度在兩百米以下。還沒有一個正常成年人的跑動速度快。
    但這一切的缺點,都無法抹消和抵除它所擁有的兩項極其獨特的優勢。
    它是空中單位,並且載重量高達50kg。
    這兩項優勢,賦予了k2係列農用無人機無限寬廣的改裝潛力。
    前者可以讓它無視阻礙和地形,輕易抵達任何戰場。後者可以承載足夠的彈藥,以絕對的火力主導戰場。
    “就選它了。”
    蘇武做出了決定。
    他讓一台建築機器人去倉庫中,將僅有的兩架k2係列農用無人機都帶到製造中心。
    然後掃描,建模,繪製出最精確的三維模型。
    用來方便修改和設計。
    “首先,定位上,它應該是一款遠程轟炸武器。”
    “50kg的載重,至少要有40kg用於攜帶炸藥。”
    力大磚飛。
    不管麵對什麽樣的敵人,一波炸彈扔過去,都肯定能打出清場的效果。
    至於炸藥的來源,蘇武才和官方避難所交易了幾百噸的肥料和日化用品。從中提煉一下就行。
    雖然質量可能比不上從重裝騎士那裏拿到的精品火藥。但僅僅用來製造炸彈卻綽綽有餘。
    有了定位,剩下的設計就好辦了許多。
    在轟炸的方式上。
    蘇武否決了直接扔炸彈這種半靠運氣的低效手段。選擇會額外犧牲一定的載重,但射程更遠,同時又更加精準的火箭彈。
    一台k2係列農用無人機總共50kg的載重,可以攜帶五枚平均重量8.5千克的單兵級火箭彈。
    剩下7.5千克的載重餘量,還能用來裝載其它配件。
    比如一套更高效的散熱係統,讓無人機可以在85度的環境下正常飛行。比如更加嚴密的防水和空氣過濾係統,讓無人機能夠穿梭在雨幕和燃燒產生的煙霧之中。
    還有針對機身結構的微調,讓無人機能夠在人工智能的協助下,即使遭遇到攻擊,隻要沒有傷到核心部件,也能迅速的重新恢複平衡,繼續飛行和戰鬥。
    一係列的改裝設計,在蘇武的考慮中不斷誕生。
    然後經由人工智能的模擬和計算,轉化為一張張切實可行的改裝圖紙。
    再借由工程機器人之手,真正加裝到k2係列農用無人機上。
    十幾個小時後。
    兩台裝載了火箭發射巢的k2係列農用無人機,出現在了避難所製造中心的製造台上。
    被正式編入避難所的作戰指揮係統。
    “這下總算是擁有了一支真正的武裝力量。”
    看著控製台屏幕上,代表兩架k2係列農用無人機的圖標。蘇武的心中,升起了一陣滿足和心安。
    並且這還隻是一個開始。
    後邊仍然還有很多可以擴展的地方。
    想了想。
    蘇武又添加了一個可折疊的射擊平台的圖紙,讓工程機器人按照圖紙打造十台出來。
    這種射擊平台,結構十分簡單。
    就是由一把突擊步槍,一個大號彈藥艙,一個帶紅外線功能的攝像頭,一個可以360度自由轉動的基座,以及一台微型電腦組成。
    它的總質量為40kg,在休眠狀態下可以折疊為一個金屬箱。
    能被打空了火箭彈的k2係列農用無人機攜帶,空投至任意指定地點。然後在投放到地點後,自動展開作戰型態,自主或者由避難所裏的人工智能遙控攻擊被標記為敵人的目標。
    同時,除了外出戰鬥以外。它們在平時還可以被布置在地表的農家小院,以及地下避難所各個關鍵位置。作為常規的避難所防禦設施。
    “k2係列農用無人機的火箭彈是第一道防線。”
    “折疊射擊平台是第二道防線。”
    “最後,配備自動步槍的建築機器人,還有工程機器人,可以組成第三道防線。”
    “這種陣容,除非麵對成編製的正規軍隊,不然誰來了都不太可能攻進避難所裏。”
    指揮著改裝後的k2係列農用無人機,在外邊演練一番。
    隔著屏幕,目睹它攜帶的一枚火箭彈成功點火,準確命中兩百多米外的一座小山坡。
    蘇武心滿意足的收工。
    。。。。。。
    接下來的幾天。
    一切順遂。
    大型貨車繼續晝夜不息的將從官方避難所購買的物資,源源不斷的運送到農家小院內。
    然後經由建築機器人挑揀,按照種類分別存放到避難所地下二層的製造中心倉庫,生活物資倉庫,以及地下三層的飼料種植區。一些不挑環境,耐存儲的物資,比如水泥等等則直接堆到地表農家小院的簡易棚子,甚至原本住人的兩層小樓裏。
    在充沛的物資支持下。
    蘇武快速的完成了對地下三層養殖工廠的最後改建工作。讓購買的魚苗,待孵化的雞蛋和鴨蛋等等都在裏邊順利安家。
    同時飼料種植區成百上千座無土栽培貨架上,也全都播下了種子。隻等它們發芽和成長。
    而在此期間,因為避難所的工作量激增了許多。
    蘇武不得不又耗費15生存點,增加了三台建築機器人,用來彌補勞動力缺口。
    至此。
    在蘇武建造避難所的第二個月末尾,他的建築機器人數量達到了七台。避難所開始有了一絲繁榮的跡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