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逆向研究

字數:4776   加入書籤

A+A-




    第63章 逆向研究
    第63章 逆向研究
    然後再聯想到此刻避難所外,紫色的天光帶給他的隱約不安。
    蘇武保守的想法就變得更加強烈。
    “出口通道再加固一下後。”
    “就暫時封閉吧。”
    “以後除非必要,不然就不再打開。”
    “然後,工程隊從地下5層單獨打通一條垂直向上,通往地麵的通道。”
    “再為那條通道安裝一架升降機,專門用來運輸土石。”
    和避難所的前四層不同。
    隨著工程隊即將增添大量體型龐大的施工設備。
    原本避難所一層600平米麵積,6米層高的規格,就顯得有些狹小。並且也無法發揮出新版施工車輛的性能。
    因此蘇武在設計之初,就幹脆將第5層的麵積擴大五倍,高度也增加到12米。
    如此寬廣的空間。
    自然也和上邊的四層,錯開了大部分的位置。有條件建立一條單獨通往外界的垂直通道。
    並且這麽一來,實際上也等於暫時將地下第5層和整個避難所主體分隔開來。
    就算外界有任何意外,通過垂直通道闖了進去。
    最多也隻能摧毀正在挖掘的地下第5層,對封閉的前四層無法造成太大的影響。
    接收到蘇武最新命令的工程隊,暫停了正在進行的挖掘工作。
    開始就地尋找位置,建造新的垂直通道。
    同時,隸屬於工程隊的工程機器人,則帶領兩台建築機器人前往避難所出口通道。
    在出口通道靠近升降平台的那一側,也就是出口通道的最裏麵,對那裏的金屬門進行加固和增厚。順帶再在門外的牆壁和天花板上,安裝三台隱藏式的射擊平台。
    用於在有敵人意外闖進通道時,起到一些防禦作用。
    而出口通道最外邊的避難所大門,則在運完土石的微型運輸車返回之後,就於輕微的機械齒輪轉動的聲音中緩緩關閉。
    “出口通道位置的加固工作,預計1小時17分鍾後完成。”
    “這麽短的時間。”
    “應該不會出什麽問題。”
    看了一眼人工智能發送回來的施工進度表。
    蘇武心中依然有些若有若無的擔心。
    不過這種情緒並不強烈,畢竟即使是在施工過程中,出口通道最外層的大門也已封閉。
    就算真有危險,也肯定能給他足夠的反應時間進行處理。
    至於第5層的垂直通道。
    它的建造進度就有些無所謂了。反正都是一些無人駕駛的機械設備。
    早一點,遲一點,都影響不到蘇武本身的安全。
    “另外,還得再往外邊投放一批監控和預警器。”
    “不說起到什麽大的作用。”
    “最起碼遇到問題的時候,能早一點知道,多一些應對的時間。”
    紫光來自於天空,代表的是危險可能也來自於自然環境。
    這種情況下,再將目光局限於自家避難所附近,無疑是一種有些愚蠢的做法。
    蘇武必須嚐試將視線投放到更遠的地方。
    這種事。
    放在以前可能還會有些困難,蘇武拿不出那麽多的攝像頭和探測裝置。
    但現在,在3d打印機能夠打印部分微米級芯片以後。
    攝像頭和傳感器這種並不算複雜的常見電子設備,就成為了一種可以隨意量產的廉價物品。
    在控製台上輸入命令。
    將相關的製造任務,發送給3d打印機,讓其優先製造。
    蘇武又打開了地下2層製造中心的日誌記錄。
    翻到了研究的頁麵。
    一張明顯不完整的無人機設計圖紙,出現在屏幕的正中央。
    “研究進度才72嗎?”
    “有點慢了。”
    蘇武眉頭皺了一下。
    意識到隻靠一台工程機器人手動拆解,去逆向研究無人機的設計圖紙很有難度。
    不同於之前製作的那些或者結構簡單,或者落後於時代,又或者相關技術早已經在互聯網上公開的開源產品。
    無人機,尤其是飛行速度和載重都相當不錯的商業級無人機。
    已經涉及到了一些高科技公司的商業機密。
    哪怕是人工智能,也無法在互聯網上找到相關的設計圖紙。
    在這種情況下,想要使用數控機床或者3d打印機將無人機複製出來。
    就必須先通過對無人機的立項研究,繪製出一張詳細的設計圖紙才行。
    “主要的難點。”
    “是卡在芯片,固態電池,還有材料配比方麵。”
    仔細看了一眼卡住研究進度的幾個主要地方。
    蘇武知道想要在短時間內繪製出圖紙,已經基本是奢望了。
    他歎了口氣,放棄了自產的想法。
    轉而打開物資倉庫的列表。
    將目光放到其中一款載重5千克的通用級無人機上麵。
    這款載重和飛行速度都還算不錯的通用無人機,在倉庫裏總共有5架庫存。
    稍微改裝一下,加強散熱能力。
    應該也能拿出來應急使用。
    “就選它們吧。”
    時間在蘇武略有些焦躁的情緒中,過去一個多小時。
    隨著出口通道加固完成,被徹底關閉。
    以及第一批適用於野外的各種探測器,被3d打印機陸續打印出來。
    他的心情也總算漸漸安定了一些。
    不管將要麵對什麽樣的災難,至少他的避難所,也正在一點一點的變得更加堅固和安全。
    [無人機升降平台已激活。]
    [通用無人機完成裝載。]
    [開始進入起飛程序。]
    控製台的大型主控屏幕上。
    一行行來自人工智能的提示信息,不斷的刷新出來。
    冰冷又顯得有條不紊的文字。
    營造出了一種有些肅穆的氛圍,就宛如身處火箭發射場的指揮中心一般。
    但也正是這種肅穆和穩定,讓蘇武感覺到了一種格外的安全。
    這是屬於他的力量。
    地表,小型碉堡的正下方。
    兩隻機械臂,將一個個折疊起來的探測器,攝像頭,還有信號中繼器等等放入通用無人機下方的空投艙。
    直到通用無人機上代表載重的燈光,由綠轉黃。
    才停止行動,放任其通過傳送帶,進入無人機升降平台。
    然後接著再繼續為下一架通用無人機進行裝載。
    而高度自動化和標準化的操作,帶來的是超高的效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