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大規模基建計劃
字數:5493 加入書籤
第230章 大規模基建計劃
第230章 大規模基建計劃
而提到消毒。
蘇武自然而然的,又想到雪風雇傭兵團那支在他的追擊下逃往外地的船隊。
那上麵必定帶有大量的羅拉病毒。
也不知道會不會造成什麽額外的災難。
“希望沒事。”
蘇武歎了口氣。
人口對於他來說是最為寶貴的資源。
隻要持有,就能源源不斷的產生靈性。
實在不希望因為什麽意外,出現大規模的死亡。
想了想。
實在有些不放心的蘇武,默默的在生產計劃上,又額外增添了一項醫藥生產任務。
打算囤積更大規模的羅拉病毒疫苗和治愈藥劑。
這些東西,反正生產成本極低。
事先多囤積一點。
或許以後可能會有用。
在大規模的消毒之後。
第二個重要的問題,就是食物供應。
既然整合了整個江河市,成為將近500萬人的統治者。
那蘇武自然也要肩負起相對的責任。
最起碼,得保證他統治下的人口,能夠擁有足以維生的食物。
這方麵。
在蘇武查閱了各個避難所的庫存和生產情況之後。
發現解決的難度,要遠比他想象的低許多。
別的不說。
單單是庫存倉庫裏,未脫殼的大米儲備,就能讓江河市所有人敞開吃上兩年。
再加上罐頭,冷凍肉類,以及其它各種適合長期保存的食物。
綜合下來,保證全市人口兩年半到三年的需求,完全不成問題。
除此以外。
曾經的官方避難所和各個民間避難所。
自己建造的種植園和養殖場,規模產量也都不小。
按照他們的產出。
蘇武簡單計算了一番。
神奇的發現,他甚至都不需要動用倉庫裏的儲備。
僅僅隻是那些產出,就能養活所有人。
並且還能讓他們每日三餐的質量,稍微提高一些。
“這種生產力。”
“到底是怎麽淪落到讓那麽多人,天天吃不飽的程度。”
麵對這種事實。
蘇武很是沉默了一會兒。
幾乎懷疑自己在網上看到的那麽多,在官方避難所和民間避難所困苦生活的內容。
都純粹屬於瞎編。
搖搖頭。
一邊歎氣,蘇武一邊大幅度的直接修改了原本的生產計劃。
將在農家小院避難所二環區域。
所有關於速生種植園的建造計劃全部終止。
改為按照3:1的比例。
建造常規的種植園和養殖場。
其中常規種植園三分之二的空間,用於種植玉米,水稻和小麥。剩下的種植各種蔬菜和水果。
養殖場九成的空間,專門用於養殖肉雞。剩下的一成空間,負責養殖豬牛羊等大型動物。
現在既然已經不缺基本的食物。
那產出低劣食物的速生種植園,就沒有再繼續擴大的必要。
相反,普通的蔬菜水果以及肉雞。
在這個時候,就顯得更加重要一些。
它們的數量每多一點,就能夠明顯提升一部分普通避難所居民的飲食質量。
至於大麵積的種植之前沒有過的玉米,水稻和小麥。
則主要是為了在食物產出已經足夠滿足日常需求的基礎上。
盡可能的增加糧食儲備規模。
畢竟糧食的生產,本身需要一定的時間。
萬一種植園和養殖場遇到什麽意外被摧毀,又或者突然間從外界接收回一大批的人口。
那足夠的糧食儲備,就顯得十分重要。
它幾乎等於穩定蘇武統治的基石。
而最後分出一小部分區域,增加養殖豬牛羊的規模。
也並不是浪費。
那裏麵的產出。
蘇武打算作為獎勵,以及對外售賣的奢侈品來使用。
養殖場中的奶牛,每天擠出的鮮奶。
可以供應給學校的學生,以及科研人員和其他高級人才。
各種肉製品。
一方麵用於獎勵那些積極工作的普通人。
另一方麵,以征收數倍奢侈稅的方式,高價賣給避難所中的有錢人。
用於大量回收他們手中的貢獻值。
同時,多餘的肉製品也會暫時儲備起來。
方便在未來進行跨市交易的時候,從外界換取各種資源。
這種高端食材的利潤。
在末世之中,必定會比其它常見的普通食材和廉價食物要高出許多。
單就貿易方麵來說。
生產的性價比,還要在普通蔬菜和雞肉等等之上。
解決了環境安全和糧食問題,剩下的就是按部就班的發展。
這方麵,不需要再那麽急切地執行。
放鬆下來的蘇武。
首先將所有新加入的避難所,都合並入了江河市的三維立體地圖之中。
能夠容納將近500萬人的諸多大大小小的避難所。
全部在地圖上標注出來之後。
一眼望去。
密密麻麻的如同一片天上的星辰。
針對這些避難所。
蘇武的第一個規劃,就是先建造一張新的地下交通網絡。
將所有位於城市城區附近,人口規模在500人以上的避難所全部連接起來。
然後再並入蘇武原本的地下交通網絡之中。
由於不缺時間,也不缺物資。
這一次新建的地下交通網絡。
蘇武徹底放棄了狹窄的物資運輸通道,選擇全部建造寬1米,高1.7米規格的乘客通道。
這樣一來,人和物資都可以同時通過地下隧道轉移。
能讓所有的地下避難所,變得更加像是一個完整的整體。
而在山區那邊。
蘇武也同樣在那裏的地下避難所之間,設計了一個小號的地下交通網絡。
不過由於山區地形複雜。
想要將山區中的每個避難所,都通過地下隧道連接。
成本要比在江河市城區附近高昂數倍,甚至數十倍。
哪怕如今蘇武財大氣粗,也舍不得憑白將那麽多的資源,投入到這種山區隧道的建設之中。
也因此。
山區的交通網絡顯得相當的簡陋。
僅僅隻有人口數量在2000人以上的避難所,才會擁有一條單向的乘客通道。
低於這個規模的避難所,不會建造地下通道。
生活在那裏麵的人,還有物資。
將會陸陸續續通過蜘蛛機器人,還有運輸車,從地表轉移到附近開通地下隧道的避難所之中。
並且這也隻是前期的臨時計劃。
後續還會在山區和江河市城區之間。
挖掘兩條遠程的可循環乘客通道。
慢慢的將山區那裏的人口和物資,一點一點的全部轉移到江河市城區這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