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加速擴建
字數:10253 加入書籤
第245章 加速擴建
第245章 加速擴建
伴隨著蘇武的意誌。
大量的普通避難所居民,開始有序的從地表城市廢墟中撤離,重新回歸到地下避難所內部。
幾個小時後。
曾經熱鬧的地麵,肉眼可見的蕭條下來。
僅僅隻剩下各種工程車輛,蜘蛛機器人,還有穿戴著外骨骼裝甲的工人們。
依然穿梭在越來越大的風雪之中。
繼續切割和搬運廢墟裏的建築垃圾。
不過,雖然參與工作的勞動力,數量從數百萬級降到數十萬級。
環境也更加惡劣。
但實際的工作效率,卻並未降低太多。
回收的建築垃圾,始終保持在每小時30萬噸以上。
唯一的不同。
就是裏麵金屬一類的高價值材料,占比降低了許多。
大部分都是最常見的混凝土粉末。
“目前普通蜘蛛機器人的數量達到了10萬台。”
“民用外骨骼裝甲20萬套。”
“包含礦石一型運輸車在內的各種標準電力工程車輛,約有12000輛。”
“其它隻經過簡單改裝,來自於末世前的工程車和運輸車,大約有2萬輛左右。”
這是最近幾天。
製造中心全力生產後帶來的結果。
同時不出意外的話,這也會是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
整個江河市,所能擁有的全部工程相關的機械力量。
不是蘇武不想製造更多。
而是目前避難所倉庫裏能夠拿出來的多餘資源,最多隻能支撐這個數量的機械。
畢竟,除了這些以外。
建造避難所,以及各種與避難所相關的改造,還有生產隻能用於戰鬥的重裝主戰蜘蛛機器人和其它武器,還有研究活動等等。
都同樣也需要消耗大量的資源。
“雖然外麵開始下雪和大麵積的結冰。”
“但實際上,這仍然還能算作良好的環境。”
“所以,接下來。”
“整個江河市的工作重心,依然還在城市廢墟上。”
“需要保留大約70的機器人,工程車輛,以及穿戴外骨骼裝甲的工人,繼續在城市廢墟工作。”
在城市廢墟回收建築垃圾。
是目前以及肉眼可見的未來,最容易獲得資源的渠道。
另外,它的存在也相對脆弱。
再來一場地震,一場風暴,就能讓廢墟中的資源大量流失。
因此趁著現在,外界環境還不算嚴酷的時候。
爭分奪秒的把建築垃圾搬回避難所中,化作可用的原材料。
屬於同樣的行動成本下,收益最高的事情。
同時,考慮到現行輪班的工作製度下。
操縱所有的工程機械設備,大約需要一百萬人左右。
在蘇武做出規劃後。
最終留在地麵上的勞動力——
他們不一定親自出現在地表。
而是會以待在避難所中,以遠程操縱蜘蛛機器人和各種工程車輛的形式,參與進去。
總數量將保持在70萬人左右。
這批人。
不出意外的話,將會在地麵持續工作很久,並且中途不再參與其他的事務。
“然後,剩下的人。”
“可以在避難所內部展開其他工作了。”
數百萬人從城市廢墟,退回到地下避難所內。
不代表他們就此失業。
反而,等待他們的是各種全新的工作崗位。
首先,這些人會先經過一次篩選。
符合條件的人,將成為專門的職業玩家。
經過過去許多天的測試。
蘇武發現。
即使同樣是在玩遊戲。
在相同的時間內,有的玩家貢獻的靈性值,隻在標準線附近徘徊。有的玩家卻可能超過標準線四五倍以上。
那些能夠產出四五倍靈性的玩家。
就屬於擁有足夠的天賦,可以專門脫產當一名職業的玩家。
而經過篩選後。
最終有40萬人成為了職業玩家。
他們將保持平均每天10個小時以上的高強度遊戲時間。
每天為蘇武帶來200點左右的額外靈性收入。
剩下沒有天賦的人。
會繼續進行一次由人工智能負責,全麵的知識考核,心理測試和反應測試。
其中的優異者。
將被分配到學校,醫院,設計院,科研院等等需要相對較高專業技能的地方。
相對平庸的,則分流30萬人,補充到各個附屬避難所的速生種植園,水廠,以及其它各種工廠之中。
參與維護避難所日常運行的基礎工作。
分流20萬人,進入避難所的食堂,宿舍區,活動區等等地方。
成為廚師,維修工,保潔,以及各種運動和休閑活動的主持,教練,裁判等等服務人員。
“這樣一來。”
“所有的附屬避難所,將被徹底整合起來。”
“建立起一個完整的,擁有基礎保障的社會體係。”
而也隻有一個正常的社會體係。
才能擁有長久而健康的活力。
不至於像是沙灘上的城堡一般。
隨便遇到一陣衝擊,就輕易的轟然倒塌。
在完成了必要的分流,以及扣除需要上學的學生,少數反應速度無法達標的老年人和殘疾人後。
整個江河市千萬人口中,仍然有650萬人沒有工作。
考慮到所有人最終都要搬遷進農家小院。
除農家小院之外,目前江河市那數目眾多的各個附屬避難所。
實質上都是臨時的居所,沒有花費資源完善的必要。
對於這一批規模巨大的人口。
蘇武將他們統一編入了生產建設兵團之中。
全部用於參與擴建農家小院的工程。
“僅僅依靠原有的農家小院工程隊。”
“每天隻能挖掘出1萬平米左右的空間。”
“相對於想要容納千萬級人口的目標來說,速度實在太慢了。”
“現在既然有那麽多的可用勞動力。”
“也該進一步對避難所的擴建,進行大幅度的加速。”
蘇武在控製台上操作了一番。
將農家小院的整體結構,以及周邊的地下土壤岩石分布。
以全息投影的方式。
投影到了控製台前方,一座達到25平米的金屬平台上。
然後起身來到金屬平台旁邊。
現場對著全息投影進行修改和規劃。
首先是徹底封閉農家小院的核心區。
也就是最初的農家小院,加上工程隊第一期擴建的所有空間。
它們加起來是一座直徑100米的圓柱體。
這些區域將屬於蘇武的私人空間。
任何外人,包括他們遠程操縱的機械,都不能踏入這個空間。
隨後以第二期擴建工程中,剛剛完成的最底部的地下第7層為中心。
往四周水平方向上,開辟出4條長達3.25公裏的主通道。
生產建設兵團數百萬的工人,將沿著這四條主通道,不斷往通道兩側挖掘。
直到四條主通道彼此之間連成一片。
形成以農家小院核心區為中心,直徑7公裏的巨大環形空間為止。
“按照原本的規劃。”
“是首先建成直徑500米,作為糧食產區的第2環區域。”
“再繼續往外一圈一圈的依次擴大。”
“建造直徑1公裏,供科學家和其他高技術人才居住的第三環精英區。”
“直徑2公裏和直徑5公裏,供普通人居住的第4環和第五環普通居民區。”
“直徑6公裏,用於生產製造的第六環工業製造區。”
“直徑7公裏,用於抵禦外界威脅的第七環外圈防禦區。”
“但在實踐中。”
“由於可供工作的空間有限,無法同時容納太多的施工車輛和施工人員入場。”
“農家小院整體的擴建進度,一直快不起來。”
“想要改變這種情況。”
“真正發揮出數百萬名工人的勞動力。”
“不如幹脆直接讓後邊規劃的第三環到第七環的區域,全部同時開建。”
按照新的規劃。
假如能徹底發揮出數百萬人的勞動力。
擴建速度起步就會有十倍於當前的工程隊效率。
最終甚至還能將效率一路增加到百倍以上。
到時候,一天挖出相當於十幾艘航空母艦的空間,或許都不是不可能。
當然,想要實現這種理想狀態。
還需要許多其他的前置條件。
比如海量的快速水泥與合金支架。
還有最起碼,普及電錘這種最基礎的電動工具。
讓大部分的工人,從純手工變成半手工等等。
每一個條件,都沒有那麽容易達到。
借助人工智能。
將新規劃的方案演算了一遍,確定沒有問題後。
蘇武便開始立即將其推行下去。
在這方案執行的一瞬間。
農家小院人工智能借用的算力,達到了一個短暫的峰值。
數以百萬計的人。
幾乎同時在耳邊接收到了新的工作任務。
他們在各個附屬避難所之中,豎立起更多的電弧熔爐。
大規模的將庫存的,以及從城市廢墟中回收的廢舊金屬,熔煉成低溫鋼和其它各種合金。
在景園避難所,還有其他空間寬闊的大型避難所之中。
建立起更多的快速水泥生產線。
努力將快速水泥的產量,朝著每日10萬噸的目標接近。
與此同時。
第一支從地麵城市廢墟中撤離,由不屬於那70保留範圍內的工程車輛,蜘蛛機器人,以及身穿外骨骼裝甲的工人組成的隊伍。
開始前往農家小院所在的位置。
他們將通過位於第二環,用於運輸挖掘出來的碎石土壤的獨立升降平台,進入地下第7層。
負責挖掘規劃中的4條主通道。
並在那裏邊建造一定數量的臨時宿舍。
農家小院本身距離江河市城區大多數的附屬避難所,都有相當長一段距離。
為了方便施工,節省時間,以及降低轉移過程中的風險。
就地建造宿舍,容納工人臨時休息必不可少。
並且,雖然說是臨時宿舍。
其實具體的建造規格,和標準宿舍基本一致。
隻是沒有配套的活動區域。
在未來,當條件合適的時候。
這些臨時宿舍,也可以隨時就地轉為長期的居民區。
“接下來,要加速了。”
通過位於各處的監控。
注視著隨著相關工作人員的湧入,變得更加具有活力的各個附屬避難所。
還有在地表城市廢墟穿梭,以及在農家小院地底開辟隧道的大量工人。
蘇武隱隱間,似乎感受到了一種蓬勃的發展動力。
他預感到接下來,整個江河市或許將會以一種前所未有的速度,進行巨變。
11月14日。
經過兩天斷斷續續的落雪。
江河市的地表,不知不覺積累了一米多厚的積雪。
空氣中的溫度,也伴隨著從北方南下的寒流。
進一步降到了零下10度。
地表,城市廢墟某處。
梁黎陽掃開厚厚的雪層,將下方的混凝土碎塊,連同裏邊少量沒有清理幹淨的積雪,一同鏟到運輸車上。
在身上外骨骼裝甲提供的強大動力加持下。
他的工作效率極快。
不到一會兒。
就把下麵的建築垃圾,清理的七七八八。
這個時候。
檢測到梁黎陽這邊還需要繼續清理積雪之後。
車廂還沒有裝滿的運輸車,開始在人工智能的指引下,朝著另外一個地點駛去。
隻留下了梁黎陽一個人孤零零的待在原地。
“可以休息兩分鍾了。”
看到外骨骼裝甲頭盔上自帶的半透明屏幕,顯示當前工作已經告一段落。
梁黎陽呼出口氣。
站直身體,稍微活動了一下關節。
鑒於外邊的氣溫很低。
他並沒有打開麵罩的想法。
隻是通過頭盔上的觀測儀,對外進行觀察。
此時附近幾十米範圍內,僅僅隻有他一個人。
原本跟他一起工作的好友,因為沒有外骨骼裝甲。
已經被調回了地下避難所之中。
沒有找到人聊天。
讓梁黎陽一時間有點兒難以適應,感到了些許寂寞。
“被分配到外骨骼裝甲。”
“看起來其實也沒那麽好。”
休息了一會兒。
梁黎陽正準備繼續清理積雪。
他眼前屏幕上的任務提示,忽然在閃爍之後,變成了前往幾百米以外的某個地方。
微微怔了一下。
隨後長久以來養成的服從習慣,讓梁黎陽不假思索的按照提示,放下手中專用的大號鐵鏟。
啟動外骨骼裝甲上的助推係統,朝目標所在地跳躍過去。
而等到他趕到地點。
發現已經有好幾名穿著外骨骼裝甲的同伴站在那裏。
同時在他們的頭頂上空,還盤旋有十幾架裝載了電磁槍的無人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