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我還能活到京城嗎?

字數:4352   加入書籤

A+A-




    “你們!你們幹什麽?!”
    周康寧麵前一下子空了一大塊,安全感驟然降到冰點,差點嚇得一屁股坐在地上。
    這些該死的,吃裏扒外的東西啊!
    周康寧心態崩了,這些衙役明明是吃他的喝他的,到了關鍵時刻,竟然不護住,反而給秦楓讓路?
    他早就年齡老邁,不需要那些淳化縣人,隻要秦楓一個,他就抵擋不住。
    沒人回答周康寧。
    衙役們的神色雖然掙紮,卻因為做了決定,而漸漸堅定起來。
    要知道,為了陳六七的事,這兩天的時間,這些衙役走在六合縣的田間地頭,不知被多少老百姓戳著脊梁骨罵!
    那案子斷得不公,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既然不公,就要開罵,不敢在縣衙上罵縣官,難道背地裏罵幾個衙役,還要藏著掖著?
    更有些衙役回到家裏,也得不到好臉色,就連同床共枕的婆娘,也幹脆地賞個白眼,眼神中全都是鄙夷。
    這樣的日子,可真是太難受了!
    為什麽徇私枉法的是周康寧,挨罵的是我們?
    衙役們雖然吃著縣官的錢糧,但那隻是辦事雜役的錢,不包括受辱挨罵的!
    其實這種事,以前並非沒發生過,雖然不至於鬧這麽大的案子,但以周康寧的昏聵糊塗,和起稀泥來,衙役們被罵的也不是一兩次了。
    但這一次,來了個秦楓!
    秦楓義正辭嚴,手舉大誥來到公堂,一番話說得六合百姓人人動容,早就紛紛倒向了淳化縣的方向。
    他們這些做衙役的,若是再頑抗到底,那就徹底站在了兩縣百姓的對立麵,就為了護住那個糊塗的縣官?
    趁早算了吧!
    有人帶頭,衙役們及時撥亂反正,雖然沒有倒戈相向,卻紛紛退到一旁,再也不去理會瑟瑟發抖的縣太爺。
    嗬……
    秦楓微笑,一切都如預料之中。
    百姓心中有杆秤,衙役雖然受雇於縣令,但其實也同樣是百姓。
    緩步向前,在眾目睽睽之下,秦楓走到周康寧麵前,目光炯炯,盯著這個之前在縣衙上,還故作威嚴的六合縣令。
    現在,周康寧再也沒有了驚堂木可以強行維持秩序,恐懼得渾身發軟,咬牙道:“你、你想要幹什麽?”
    “奉聖旨!”秦楓淡淡道:“請周大人一同隨我去京城,到皇帝麵前,論個曲直。”
    “你能見到皇帝?”周康寧這輩子也沒敢想,自己竟然也有麵聖的資格。
    那道聖旨,真的不是隨便說說的麽?
    從沒有過先例啊!
    難道不管什麽人,對判案不服,就能抓了縣令去京城見皇帝?
    那不是天下大亂了嗎!
    秦楓沒有再搭話,一揮手,身後的賀三鬥和楊二力,直接撲了過去,將周康寧的縣令官衣扒掉,倒剪雙臂,用麻繩困了個結結實實!
    轉瞬之間,六合縣數萬百姓的父母官,已經成了狼狽囚徒,從縣衙裏押了出來,腳步不停,直接轉向皇城的方位!
    這次,能見到朱元璋麽?
    秦楓目視應天府皇城方位,心中亦是殊無把握。
    的確,聖旨上是這麽寫的,乃是兩年前朱元璋親自頒布,各府縣俱都聽聞,上至官員胥吏,下至普通百姓。
    不過……好像沒人敢當真。
    因為這道聖旨實在稀奇!
    老百姓可以把官員抓起來,去告狀?
    曆朝曆代,都沒有這個規矩!
    鬧得不好,那可是殺頭的罪過,誰敢用身家性命賭一把。
    秦楓知道,自己穿越而來的這個大明朝,跟記憶裏的已經有了諸多偏差,不知何故。
    比如這《大誥》的發行,就早了十幾年。
    所以,記憶裏的經驗,未必能全信。
    根據曆史記載,的確有一次百姓告官,並且成功的事情。
    秦楓記得那是洪武十八年,江蘇常熟縣農民陳壽六,因受地方官吏顧英欺壓,憤然與親友一起將顧英捆綁,頭頂《大誥》送到南京來向朱元璋告狀。
    朱元璋聽到消息後,十分高興,不但親自接見了陳壽六,詳細詢問了案件經過,之後秉公論斷,將顧英打入大牢,而且還賞賜了陳壽六二十錠銀子,免除陳壽六全家三年賦稅。
    唯一的例子,秦楓所知的,隻有這個了。
    可是……
    大明多大啊?
    神州萬裏,人口數千萬!
    蒙受冤屈的,何止是一個陳壽六!
    因此這個成功的範例,或許隻是特例,並不能說明太多問題。
    大約隻是大誥剛剛頒布,朱元璋要樹立典型,才有了幸運的陳壽六。
    之後許多年,天下更多的陳壽六,還是沒能倒反天罡,畢竟那些為非作歹的官員也不是吃素的,還真能被你一個平頭百姓抓起來,千裏迢迢去到了京城?
    現在,沒有陳壽六,沒有顧英。
    有我秦楓,和已經被五花大綁的周康寧。
    秦楓大踏步走在路上,雖然隻是尋常土路,竟然走得仿佛比淳化縣的寬闊馬路更穩重,一步步踏得塵土飛揚,身後依舊是跟著無數百姓,有淳化縣的,也有六合縣的。
    六合縣,苦周康寧久矣!
    多少案子,都被他和稀泥,搞得亂七八糟,早就是民怨沸騰。
    可他是縣令,誰敢說三道四?
    現在,縣令已經淪為囚犯,官服被扒掉,形容狼狽不堪,威風不再,再也沒有了朝廷命官的身份保護。
    於是,一路上罵聲不絕,更有許多憤怒的百姓,拾起路邊的石子,或是枯木爛草之類的,咬著牙丟向周康寧,轉瞬間就把他砸得滿頭滿臉都是傷痕,淒慘無比。
    我、我還能活到京城嗎?
    周康寧從不知道自己的民怨有這麽重,眼見著四麵八方都是罵聲,這一百多裏的道路,自己拖著這副身軀,怕是沒見到皇帝,就先被憤怒的百姓砸死了。
    丞相大人……您到底收到消息沒有?
    救命啊!
    快來救命啊!
    再不來,怕是隻能給我收屍了……
    周康寧唯一的指望,隻能是京城中坐鎮的丞相胡惟庸。
    歸根到底,自己是為了給胡惟庸的妻弟遮掩罪行,才落到這般田地。
    可誰又能想到,遇上秦楓這麽個愣頭青呢!
    連丞相之尊,都沒壓服他,據說胡相可是親自修書,親自派人送去了淳化縣衙!
    這都不行?
    多大仇啊……
    那枉死的徐芸娘,又不是嫁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