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入京者,七人!

字數:4373   加入書籤

A+A-




    卻見秦楓保持著手舉大誥的姿勢,不慌不忙,仰頭答道:“草民秦楓,淳化縣人。因見鄰居之女徐芸娘無辜慘死,卻被六合縣縣令周康寧糊塗判案,草菅人命,天理難容!”
    “今奉聖旨,將周康寧拿來京城。陛下旨意稱:其正官、首領官及一切人等,敢有阻擋者,其家族誅!”
    “這位將軍,請讓開道路,許我押送周康寧入京!”
    嘶!
    韓明駭得幾乎要從馬上跌落下來。
    這、這群人,還抓了個縣令?
    縣令在哪裏……
    定睛一看,在那個秦楓身後,果然有人被五花大綁,穿了身白色的內衣,像光豬似的擠在人群裏,其實挺紮眼,但他頭顱深深埋著,這才一時沒被注意到。
    多大仇……
    韓明人在錦衣衛,也是出身寒微,自然知道自古以來,從不缺乏辦案糊塗的官兒。
    具體是什麽原因,現在似乎已經不太重要了。
    重要的是,對方言之鑿鑿,咬死了是奉聖旨入京,自己身為錦衣衛守城大將,該不該攔?
    “秦楓!”韓明定了定神,沉聲道:“縱然陛下曾經有旨,絕不是你率眾十萬,擅入京城的道理!你可知道,這是何等大罪?”
    “不。”秦楓立刻搖頭,淡淡道:“告狀的隻是徐家,還有我秦楓,其餘百姓隻是出於義憤,一路跟隨,並不會一同入京。”
    呼!
    韓明頓時鬆了口氣。
    隻要不攻打京城,事情就不至於太過糟糕。
    眼前這幾個人,口口聲聲咬住了聖旨,隻怕還真的不好阻攔。
    退一步說,就算是放了這幾個人進去,隻要一支精銳隊伍,便可以看管得妥當,之後如何處斷,自然有毛大人做主。
    可是這些百姓……
    韓明皺眉,望向那黑壓壓的人群,正要開口,卻聽那秦楓身後已經有人高聲叫道:
    “秦大人!我們跟你一起去!”
    “大人糊塗啊……若是隻有幾人入城,隻怕……凶多吉少,他們不會讓您見到皇帝的!”
    “一起去!我們淳化縣老百姓,都是大人的後盾,一定要見到皇上,請他來公斷此案!”
    啊?!
    韓明人麻了。
    秦大人?
    如此說來,這個秦楓,並不是一介草民。
    難道,是淳化縣的縣令?
    好家夥!
    都是朝廷命官,一個縣令抓了另一個縣令,今天我真是開眼界了。
    倒是聽說過,同僚都是冤家,表麵上一團和氣,暗地裏都是勾心鬥角,恨不得把對方整死整臭,免得擋了自己的青雲之路。
    但……
    說好的表麵和氣呢?
    韓明一臉震撼地看著被五花大綁的周康寧,再看看未穿官服,卻擁有數萬百姓毫無保留支持的秦楓,這一幕或許他此生都不會忘記。
    數萬百姓入城,這是萬萬不行的!
    韓明見到場麵鼓噪起來,心中的危機感也升到,緊緊抿著嘴唇,倘若這些人真的膽敢衝擊,那麽或許就是他韓明為國盡忠的時候到了。
    可是,那個令他深深忌憚的秦楓,卻恍若隨意地轉過身去,將屁股對著他,把韓明鬧了個稀裏糊塗。
    秦楓看著慷慨激昂的淳化百姓,心中微微感慨。
    果然,百姓的忠義不會無緣無故!
    老百姓雖然老實、怕事、更怕死,但他們心裏都有一杆秤,他們清楚地知道誰對他們好,誰對他們壞。
    之所以淳化縣幾乎人人出動,百裏跟隨,不是因為徐家的人緣好,而是衝著那位給他們數萬淳化百姓帶來好日子的縣令秦楓。
    “鄉親們。”
    秦楓開口,霎時間數萬人止住聲音,讓劍拔弩張的城門前,氣氛驟然安靜。
    韓明看著這一幕,心中驚駭更甚,甚至不敢開口去打斷秦楓的話,同時也想聽聽,這秦楓到底怎麽說,難道還真的要鼓動百姓,硬闖京城城門?
    “大家的心意,我明白。”秦楓脫去官服,便沒有以縣令自居,而是仿佛一個普通的淳化縣人,推心置腹地說道:“咱們淳化百姓,本分守法,兢兢業業,隻想過好自己的日子,絕不願輕易麻煩朝廷。”
    “如今,有了冤屈,不論是秦某,亦或是徐家人,是依照聖旨所言,進京城,告禦狀。”
    “咱們可不是為了造反來的。”
    “告狀,我們幾個人,也就夠了。”
    “大家不妨在此等待,我相信當今皇帝,英明神武,明察秋毫,必定會問明是非,還徐家一個公道。”
    呼!
    還好!
    這秦楓畢竟是個官,懂得輕重,隻要不是大舉入城,那就好。
    韓明稍稍鬆了口氣。
    秦楓麵前的淳化縣人,也陷入了集體的沉默中。
    平心而論,他們並不相信,秦大人跟徐家人進了京城,就能見到皇帝。
    從古至今,天底下還有這種事兒?
    對縣官斷案不滿,就可以把縣官抓起來,找皇帝論理?
    這聽著,就像神話似的。
    更何況,據說此事牽涉到位高權重的當朝宰相!
    別人不說,就說那位幾乎能一手遮天的胡相,難道會袖手旁觀,任憑秦大人去告禦狀,告他的妻弟濫殺無辜,橫行霸道?
    秦大人呐!
    我們是怕你此去京城,便一去不回……
    可是,淳化縣的老百姓,在兩年多的時間裏,已經習慣了聽秦大人的話。
    因為秦大人的話,沒有一次是錯的,每次都能給他們帶來滿滿的希望,滿滿的喜悅。
    光榮糧、稻穀債、縣學廩米……
    一樁樁,一件件。
    那個始終溫和笑著的年輕人,仿佛永遠都是對的!
    因此淳化縣上下,不論男女老幼,早就忘了秦楓的年齡,隻要秦大人說話,不管水裏火裏,他們都不會皺半點眉頭。
    此時此刻,倘若秦楓振臂一揮,數萬淳化百姓真的就會頂著明晃晃的刀槍,哪怕血濺五步,也要護送秦大人平安進入京城,見到皇帝!
    但,秦大人說,讓他們在這裏等待。
    所以……
    唉!
    無數人眼眸中射出擔憂焦慮的光芒,但終究還是按捺住了急切,喘著粗氣,眼含熱淚地看著這位為民請命的父母官,再次轉身,隻帶著兩個隨身衙役,押著臉色驚恐如喪考妣的周康寧,一步步踏向京城。
    入京者,七人!
    秦楓、徐家四人、賀三鬥、楊二力。
    背棄民心者,不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