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 又升官了?戶部第二人!

字數:4327   加入書籤

A+A-




    嗯?
    “臣在。”秦楓微愣,沒想到還有自己的事。
    剛才已經發了一大堆的獎勵了啊,又是侯爵,又是柱國,又是從一品待遇,丹書鐵券,免死金牌什麽的,還不夠麽?
    “戶部尚書楊思義去職,黃鐸遞補尚書之位,那麽空出來的戶部左侍郎的位置,秦愛卿能否擔待起來?”
    啊,這?
    包括秦楓在內,所有人都被驚了一下。
    好家夥!
    我說怎麽如此大事,之前一點征兆都沒有,而且看那個黃鐸的神色和激動,也不像是裝出來的,他也是剛剛知道這個喜訊。
    按說,這種六部尚書級別的調動更迭,多少會有一些預先的商討,最起碼不該是文武百官全都麵麵相覷,甚至連楊思義本人,好像都是一臉的懵逼。
    原來!
    這件事的重點,落在這裏啊!
    陛下這是為了這碟子醋,包的這頓餃子!
    黃鐸這個戶部尚書,雖然是正職,但其實不重要!
    重要的反而是遞補成為戶部左侍郎的秦楓呀!
    好家夥,原來秦楓的封賞,還沒結束嗎?
    陛下啊陛下,您是生怕把秦楓直接從四品的知府,升到了二品的戶部尚書,實在太不像話,所以才走的這一步棋麽。
    戶部左侍郎,正三品,嗯,從品級上看,差不多了,之前倒也有過從知府升到六部侍郎的先例。
    但不管怎麽說,秦楓畢竟還是太年輕了!
    不到三十歲的當朝三品,還並不是因為開國的大功,這……合適麽?
    要知道,這戶部可是非同小可!
    雖然都說吏部尚書乃是天官,掌管官職調動,乃是六部之首,但從另一個角度上來說,掌管國家錢袋子的戶部,那才是真正的老大。
    不管是國計民生,大事小情,哪一樣離得開錢?
    戶部掌管的事全國疆土、田地、戶籍、賦稅、俸餉以及一切財政事宜,權柄之重,任何人都不敢忽視。
    可以說,光是這一個戶部左侍郎的位置,甚至要比剛才秦楓獲得的那些侯爵、柱國之類的虛名,都還要重要得多!
    秦楓也迷糊了一下。
    稀裏糊塗,又升官了?
    而且,還是權柄極重的戶部侍郎。
    左侍郎!
    秦楓知道,從唐代之後,便改變了以往“閭左豪右”的說法,改為以左為尊,所以這個左侍郎的地位,是要稍高於同樣三品的右侍郎的,可以說隻在尚書大人之下。
    戶部第二人!
    哎,我還說繼續做應天知府,可以照應一下鼎臣呢。
    這要是去京城任職,怕這孩子畢竟年齡小,去做個六合縣令,那裏情況複雜立足不穩,恐有不妥。
    再說了,京城是什麽地方,那可是天子腳下,從城牆上掉下塊板磚,恨不得都能砸到個三品官。
    與其到京城謹小慎微,其實還不如在淳化縣,自家的知府衙門,逍遙自在,更有許多早就相熟了的老百姓。
    “啟稟陛下。”秦楓打定主意,躬身奏道:“微臣年輕識淺,難堪大任,這戶部左侍郎之職,極為重要,關係到國家命脈,微臣擔心能力不足,誤了事,那便於我大明不利,請陛下另行選擇賢能。”
    啊?
    給拒了?
    牛逼!還得是你!
    秦楓周圍或是身後,一片殺人的目光。
    那可是戶部第二人啊,竟然給推辭了!
    這年輕人,這麽傲氣的麽?
    先前那個科舉主考官也是,別人都是絞盡腦汁想要爭取的位置,他卻磨磨蹭蹭,還跟皇帝提了一堆令人發指的條件。
    現在,莫非又要故技重施?
    好家夥!陛下到底有什麽把柄落你手裏了?
    這事兒不對啊!
    一時間,文武百官心態再次崩了,因為秦楓出乎意料的推辭。
    嗬……
    朱元璋卻是不以為意,憑借能夠聽到秦楓的心聲,他心中的顧慮和想法,當然早就一清二楚。
    說到底,不就是放不下你那個學生麽?
    咳,這有何難!
    “秦愛卿,不必過謙!”朱元璋笑吟吟地,仿佛絲毫沒在意群臣的驚訝和秦楓的推辭,將話鋒一轉,微笑說道:“如今我大明處處缺官,楊老尚書的身體又實在難以支撐,所以這個左侍郎的位置,隻能空閑,又沒有其他合適的人選,你就先擔待起來。而且應天知府之職,你也繼續做著,平常隻要在知府衙門辦公即可,戶部的事情,遇到疑難之處,你幫忙多操點心,無事則可以不用常留在京城。”
    臥槽!
    老朱你有點東西啊!
    是我肚子裏的蛔蟲麽?
    秦楓吃了一驚,因為這次朱元璋的舉動,委實是明顯了點,這邊秦楓剛想到那些問題,隨手就被解決了。
    這下,可就沒有了推辭的理由。
    再推辭,就不禮貌了。
    秦楓隻得領旨,謝恩,稀裏糊塗,身上就又多了個正三品的實職,戶部第二人的身份,還同時身兼應天知府。
    古往今來,隻怕也沒有過這樣怪異的官員配置。
    【戶部,有這麽缺官麽,一個能遞補左侍郎的都沒有?】
    【看來,不幹也得幹了,再拒絕就有點找死想回老家的意思了。】
    【哎,說起來,楊老尚書的確是該退了,看他站在金鑾殿,身子都晃悠,好像隨時都能倒下來似的。】
    【人呐,都免不了生老病死。到頭這一身,難逃那一日。】
    【或許我不能在大明待到那個時候,還是好好培養鼎臣,他才是正兒八經的本地人,若是天時地利都對上了,還真能成就一代名臣,也不枉了自己來七百年前走這一遭。】
    【至於戶部的事情,唉,全國的財政啊!光想一想,就覺得頭疼,這得多操心。我來到這裏,可不是當牛馬的啊,老朱!】
    秦楓接受了,但也免不了在心聲裏一陣吐槽。
    聽到這些吐槽,朱元璋亦是莞爾一笑,雖然這個秦楓有些憊懶跳脫,但他也是發自內心希望這個大明朝更好,這一點上,跟自己是完全一致的。
    就這樣吧。
    退朝!
    這次殿試,至此,徹底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今科進士,一共兩百七十六人,各個臉上泛起光彩,昂首闊步地走出皇宮。
    入宮之前,他們隻是寒窗十載的學子,懷揣夢想而來,追求青雲之路。
    離開之時,他們已經是進士的身份,前途不可限量,其中佼佼者甚至可以直接進入翰林院,隻要再打磨幾年,等待時機,隨時都可能遞補到重要的位置上,到那時便可以盡展胸中所學,上報國家,下安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