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一章 讓他們安安心心當牛馬
字數:4107 加入書籤
“習慣,是可以培養的,比如,穿衣服的習慣。”秦楓看著一臉認真的朱棣,笑著啟發道:“大明百姓,就算窮得快吃不上飯了,也很少赤身露體吧,為什麽?”
這……
徐達和朱棣還真沒仔細想過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好像沒什麽意義啊!
不吃飯,一兩天倒也餓不死人。
不穿衣服……太羞恥了吧!
不過,這裏麵難道還能有什麽深刻的道理?
隻聽秦楓繼續說道:“現在,隨著大航海時代的到來,我大明跟大琉球國,以及其他周邊的小國,往來會越來越密切。”
“從貿易交流開始,未來還會有諸如留學啊,旅遊啊,甚至跨國工作都是有可能的。”
“到那個時候,就是兩個國家,兩個族群,其本身的文化風俗,相互碰撞的時候。”
“那麽,徐將軍,四皇子殿下,你們猜一猜,當我源遠流長的華夏文化,跟這大琉球的文化,同台競技的時候,誰會勝出?”
呃!
這就是廢話了。
用腳指頭想都知道,大琉球國這點玩意,拿什麽跟華夏對比?
大明的文化入侵,必定第一時間就把大琉球國的那點風俗習慣,全部粉碎碾壓!
這是高等文化對低等文化不可抗拒的壓迫力!
而且這種文化的優勢,並非武力能夠彌補。
例子是現成的。
比如曾經強大的蒙古帝國,也曾經憑借縱橫無敵的騎兵,得到了這個花花世界。
然而……因為文化無法融入,硬是沒辦法真的統治這個古老的文明大國,匆匆支撐了不到百年,就黯然離場,而親手終結它的,正是以朱元璋、徐達為首的漢族土著。
其實還有個例子,不過是在大明後麵。
那個同樣入主中原的清王朝,孱弱的文化根基,也同樣無法跟漢文化相提並論,隻不過清王朝出了幾個懂事的帝王,吸取了元朝的前車之鑒,充分跟漢文化相結合,這才讓清朝得以生存了兩百多年。
“所以你看。”秦楓看著已經有了答案的朱棣和徐達,理所當然地說道:“大明的老百姓都穿衣服,而琉球國的人不穿?那當然是因為他們愚昧,他們落後,他們根本就沒開化啊!”
“當交流越來越多,不論是琉球國的人去到大明,還是大明的人來到琉球,都會形成鮮明的對比。”
“到那時候,琉球國之前不穿衣服的習慣,就會被視作一種丟人和羞恥,不用我們特意做什麽,他們自己就會想方設法找衣服來穿的。”
“連衣服都穿不上,還說什麽進入華夏的文明體係?”
“隻有穿上衣服,才算是初步具有了華夏標誌的文化符號,以及基本的社會地位象征。”
原來如此!
徐達和朱棣,再一次恍然大悟。
原來,衣服是這樣的一個“必需品”。
甭管琉球國是否必需,但現在大明來了,大明要你“必需”,你自然而然就會“必需”了。
既然衣服是必需品,那麽大明就可以以此為錨點,把整個大琉球國,都變成大明種植糧食的農場!
其他的?
想都別想了!
連紡織都不讓你發展,更何況什麽航海,什麽火炮,什麽汽牛,全都無從談起。
這大琉球國,就算滿地跑的都是楊開天,最多也就研發研發新型的鋤頭和耙犁,安安心心當牛馬。
徐達和朱棣,用極度崇拜的目光,望著秦楓。
至此,他們才對秦楓的那個宏偉的計劃,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兵不血刃。
這就是兵不血刃啊!
大琉球國雖然隻是一個小國,但說實話,舉國上下的耕地麵積,也是相當可觀的,尤其是不做其他事,專心隻種莊稼的情況下。
以前,因為壓根看不上這些小國,陛下把包括大琉球國在內的十五個國家,列為了不征之國。
現在看來,雖然不敢口頭說聖上錯了,但這些彈丸之地的小國,並不是毫無用處的啊!
在秦楓的藍圖裏,不但有用,而且還設計得如此細致通透。
真的是能者無所不能。
跟著這位秦楓秦大人,有學不完的東西啊!
徐達和朱棣對視一眼,竟然已經開始惋惜了,要知道下次航海的時候,秦楓應該已經在家裏等待孩子降世,不會再主持隊伍,手把手教他們這些細致的東西。
“秦大人。”徐達不肯錯過任何一點請教的機會,索性直接問道:“大琉球之後……下一站咱們應該去哪裏?”
哈哈,還得是徐達。
秦楓笑了起來。
這才剛到大琉球國呢,雖然貿易的雛形已經談了個大概,基本的策略也在剛才討論過了,但具體的實施細節,貿易的種類,如何發揮大明的製造優勢,如何挖掘大琉球的人力和原材料資源,都有無數細致的工作要做。
可是現在,徐達居然已經放眼下一站,把大琉球國視作是征服完畢的土地了。
既然問到了,秦楓也樂於回答,雖然他有一段時間不能跟隨艦隊遠航,但這支隊伍得到充分鍛煉之後,未來離開東南亞,探索更廣闊的海域,接觸更遙遠的國家,他多半還是要隨行坐鎮的。
因此,首先要打好基礎。
這基礎,正是從太祖皇帝朱元璋劃定的那十五個“不征之國”開始。
“下一站,要麽朝鮮,要麽安南。”秦楓微笑說道。
啊!
如此精準?
果然是成竹在胸!
秦楓的回答之果斷,讓徐達和朱棣精神一振,連忙齊聲追問道:“為什麽是這兩個?”
“因為……近啊。”秦楓理所當然地說道。
呃!
朱棣和徐達的神色頓時精彩起來。
還以為有什麽深刻道理蘊藏其中,正準備洗耳恭聽,沒想到,竟然是這麽淺顯的理由。
好尷尬。
本來麽,用兵打仗,也從來都沒有舍近求遠的道理。
就算攻城略地,肯定也是先拿下近的,穩固之後,再徐圖遠的,否則豈不是內部空虛,就勞師以遠,這可是兵家大忌。
徐達身為當世第一的名將,竟然腦子都沒往這裏轉,也是因為對秦楓的信任和崇拜達到了相當程度,才願意言聽計從,就算秦楓提出一個舍近求遠的方案,也不會有任何懷疑,反而要細細思索裏麵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