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分田到戶蓋房子

字數:3718   加入書籤

A+A-




    最新網址:..    李居安又和大爺大娘嘮了幾句。大娘問他咋跑縣城來了,還把獵狗都帶著。
    他也沒拘束,但也知道有些話該說,有些話不能說,隻說來縣城賣牲口皮子,沒說是老虎皮。有些親戚就是這樣,笑你無,恨你有。人有時候的財還是得藏著掖著,才能不招人記恨。
    大爺聽完拍桌說道:“居安是個勤快孩子,進山打獵還能打來牲口皮子賣,往後日子鐵定能越過越好。回頭啊,咱可得和三弟多嘮嘮,在三弟麵前誇誇居安。”
    大娘趕緊給大爺使眼色,示意喝多胡亂說話,咋就把上墳給說出來了,都要大過年了多傷孩子的心。
    大爺抬頭,喝的臉頰通紅,中氣十足說道:“剛才就顧著替三弟高興了,居安這孩子大了懂事,這,這還這啥了……”
    他感慨說完,轉頭就瞅見李長青那樣,眼高於頂,沒事又沒有,就會張嘴就來。他沒好氣地嗬斥:“不許南下,好好給我留在公社幹你的定級。一步步腳踏實地的,甭想著一步登天。”
    李長青難得忤逆爹的意思,他重重把筷子拍桌上,哼了聲,站起身扭頭就往屋裏走。
    大娘拍著大腿哭,掉了兩滴眼淚,嘴裏喊著,要是李長青能和李居安這般懂事,那可得多省心。
    李居安聽著這些話,心裏恍若隔世。上一世大爺大娘處處貶低他,將李長青吹得上天,二爺二娘,就連母親都覺得李長青是李家最省心的孩子,也最有出息。後來,他跟著張迎年南下,也帶著些和李長青爭個上下的心思,人就為了爭一口氣。
    結果他南下確實混的風生水起,但也栽了坑。現在,李長青反倒被家族人訓斥,而他倒是成了家族裏人人誇的別人家孩子。
    李居安站起來,歎了口氣說道“回頭大爺大娘蓋房子的時候,工匠師傅的活兒也帶咱們家一份。多蓋一個樓,工匠價格還好商量。”
    大爺緊繃著臉點頭:“這倒是一件事兒,加上老二,價格還能再整便宜些。”
    誰會不要低價,能便宜自然是便宜些的好。
    大爺是個急性子,喝的醉醺醺,腳下步子都有些不穩,就暈乎乎要李居安跟他一道去二爺家裏商議蓋房子找工匠的事。
    二爺和二娘也住在縣城,幫大媳婦兒和大兒子帶娃。孫子還小,動不動生病,把二老折騰的夠嗆。媳婦兒和兒子白天在工廠做職工,請二老幫忙把孫子拉扯到一歲半。
    一歲半的孩子就能進工廠托兒所。在工廠的胡同道口裏,有事業單位專門給職員安排的托兒所,可以把孩子托進去。媳婦兒張翠和公婆磕磕巴巴,可算是熬到大寶一歲半,吵著嚷著非要孩子進托兒所,二老就能回屯裏。二老哪裏能答應?
    二娘哭著喊著,逢人就說兒媳婦兒沒良心,她老身子骨可算把孩子拉扯大了,能進托兒所,結果媳婦兒要趕他們走。大兒子又是個悶聲不吭,碰到家長裏短的事兒躲得比誰都快。
    李居安牽著狗繩,和大爺一道去了二爺家。
    他們要進胡同,就得路過工廠的片區,能瞅見道口上有個炸羊肉串的店,然後裏麵就是托兒所大班的門。
    托兒所的門有鐵欄杆圍成,大班在托兒所的最西側,小班和中班則在這趟房的最東邊。兩人還沒走近,就聽見托兒所外,二娘正在和兒媳婦兒張翠口角。
    二娘和二爺在家打,那打起來叫一個昏天黑地,抓指甲,撓花臉,二爺常常被打得滿身痕跡,又不好真和老娘們發作,隻能頂著被撓花的臉,憋著一肚皮氣蹲在台階上抽卷煙。
    兒媳婦張翠可不慣著二娘,碰見大寶上托兒所的事,吵得那叫一個激烈。
    大兒子李偉光又是個沒注意的人,看見親娘和媳婦兒吵架,急得滿地亂轉,勸這個又不是,勸那個也不行。
    大爺滿身酒氣,還沒開嘴說話,二娘就開始吵吵鬧鬧,拉著大爺非要大爺給評個理。
    “哪裏有把孫子拉扯大,就要把咱們趕回屯裏的道理。”
    大爺是個講究人,親戚有什麽小事也樂意張羅,搭把手,在家族裏評價也高。
    他聽完說道:“二弟跑哪去了,過來開個家庭會議。”
    張翠和二娘眼見著把事情鬧大也丟人,隻得趕緊提著李偉光,先回屋裏商量。
    幾人坐下來一聽蓋房子,都起了勁。
    兒媳婦兒張翠眼睛都瞪亮,說道:“是青磚房不,一磚到頂那種,可氣派。”
    李偉光趕緊攔下媳婦兒,使眼色說道:“爸這些年空閑的時間,有攢土坯。用土坯壘好院牆就行,總比蓋好的新家沒有院牆。”
    隻有土坯院牆,那肯定不能是青磚房。
    張翠惆悵地歎了口氣,說道:“分田到戶了,咱是不是還得進村裏種棉花呐。咱家都城裏人,誰種過棉花,嫁給你哪裏還得遭這種罪受。”
    李偉光窩窩囊囊的,本來麵對媳婦兒一聲都不敢吭氣。但現在李居安也在,大爺也在,自然得壯壯膽,讓媳婦兒知道什麽是男人威風。
    他頭一次挺直腰板,頂撞說道:“家裏土地都到戶了,肯定得蓋房啊。”
    “哪來的錢。蓋房不要錢呐。”
    “借錢也得蓋,欠了外債也得蓋。”
    他決心很大,媳婦兒張翠冷哼了一聲,繼續抱著大寶哄,轉頭就回了屋。
    二爺一家有些不好意思,這些家務事,讓親戚瞅了去,總是笑話一樁。
    李居安記憶中的李家老宅,小時候他記得就是爺爺和父親用土坯壘起來的。前院一棵梧桐樹,後院有五棵老榆樹和一顆棗樹。在春夏季,榆樹常年生病,生病就會長出厚實的小木耳。潮濕的後院樹皮長有白蘑菇。
    母親會摘白蘑菇和木耳,用雞蛋給他炒一盤木耳蘑菇炒雞蛋解解饞。那時候雞蛋也可珍貴。雞蛋一般都送去集市,換一些舊背心,和小件的舊衣服給他穿,很少會自家留著炒一盤菜。
    李居安想著老房的落成過程,和母親那時候在地裏種棉花的樣,心裏就是一陣酸楚。
    母親懷著李曉的時候,頂著大肚皮也得在田間摘棉花,因為要是晚了,棉花摘了可就送不進公社棉加廠。
    他那時候瞅著母親挺著大肚皮勞作,他幫忙用手推車,推著碼的不能再碼的棉花包袱,然後去全鎮收棉花的公社棉加廠,天還沒亮就排著長長的隊伍,等著棉花的驗收,然後定價,入庫,就為了讓全家人過得更好些。
    二爺忽然抬頭問李居安:“居安,你家分田到戶那房子你打算咋蓋。”
    親,點擊進去,給個好評唄,分數越高更新越快,據說給香書小說打滿分的最後都找到了漂亮的老婆哦!
    :httpap..,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