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雍素內政謹疆理
字數:6188 加入書籤
第二日,隨著梁肅將劉淮將要稱帝的消息傳達出去,燕京城中的氛圍立即就出現了一些變化。
城外幾條大河之中的馱著石碑的老王八組團出動,並且被成百上千人一起看到。
燕山與太行山之中也是出現了成群異獸,白鹿之類的尋常生物隻能算是小兒科,什麽麒麟、鳳凰、白澤等山海經傳說也是成群結隊。
至於什麽天降異石,河圖洛書,石人一隻眼等等人造物品,那更是在一日之內爛了大街。
雖然還沒有人勸進,但可以預想的是,這隻是暫時沒人敢越過那些真正高層表態而已,再這麽持續下去,總會有投機分子跳出來的。
在某種躁動的氛圍之中,劉淮連續發布了幾個命令。
首先就是全麵批判金國的內政問題,其中一點就是金國為了安置猛安謀克戶,將州縣分得太碎。
就比如莫州,比山東的一個縣大不到哪裏去,卻還有州一級的編製,純粹養一群吃閑飯的冗官。
這個問題不僅僅是在新光複的幽燕河北山西廣泛存在,更是在山東中原都很嚴重。
因此,合並行政區一事迫在眉睫!
正好,現在河北、幽燕、山西、遼東都是新附之地,那些因為合並行政區而空出來的官員也不會被汰撤,正好調任到地方繼續當官,而且,主動來新附之地的官員,在升遷上還會有優待。
這個命令的風頭瞬間就有壓過劉淮將要稱帝消息的趨勢。
沒辦法,自家漢王稱帝固然重要,但是自己的前途也是關乎子孫後代的,怎麽能不關心呢?
而那些原本金國官員,都得被重新考察一番才能繼續任用。
第二道命令則是直白許多。
首先是威。
劉淮下令將一路逃到黃河畔的完顏謀衍當場活剮,以祭拜被他父親完顏婁室活剮的大將邵雲,隨後,以他的人頭當場祭祀當日陝州城破遇難的軍民,並以李彥仙為主祀立廟,封其為陝州城隍。
雖然如今陝州還沒有光複,但是必須得先昭告天下,弄出十二分的氣勢來。
威後則是恩。
劉淮下令招降高安仁、完顏允恭、完顏福壽、徒單克寧等人,並且明白告訴他們,這是最後的機會,如果浪費了,那最終他們的下場當與完顏謀衍一樣!
這幾個東金餘孽日子過的也很慘。
高安仁當日帶著完顏允恭連燕京都沒回,就直接竄進了燕山之中,想要逃到關外草原。
隻不過契丹人在燕山中堵塞道路,因此高安仁也隻能繼續縮在燕山中結寨自守。
他們本來就缺衣少食,再被冬日寒風一吹,短短幾日就死傷一片。
完顏福壽則不愧為完顏雍欽定的福將,在當日漢軍如此迅猛的攻勢中,他竟然突圍而出,甚至穿過了榆關,來到了關外。
隻不過完顏福壽的好運氣到此為止了。
關外也不是善地。
由於東金將遼東兵馬都抽調到河北打決戰,因此關外異常空虛,何子正與鄭發三二人一路上狂飆突進,一手文攻一手武攻,掃蕩遼東如風卷殘雲。
而隨著河北金軍的大潰敗,遼東也終究堅持不住,大規模的投降開始了。
何子正幹脆帶著一幫雜牌兵攻下了金國東京遼陽府。
完顏福壽無奈,想要繼續向北,去上京會寧府,卻因為道路阻隔,而不得不在冰凍成疙瘩的遼澤中落草為寇。
至於徒單克寧那就更慘了。
他原本就在河北試圖拖延漢軍的進攻腳步,不過由於漢軍攻城拔寨實在是太迅速了,以至於他還沒有發揮出本事,完顏雍就已經丟了腦袋。
聚集在徒單克寧身邊的殘兵敗將更是灰心喪誌,人數也越來越少。
現在徒單克寧已經逃到河北東部的大鹽堿地中苟延殘喘,比落草為寇也差不了多少。
至於在晉北占據宣德府與大同府的完顏永蹈,劉淮幹脆一封文書發過去,讓他不要給臉不要臉,立馬投降,不要落得跟他父親完顏雍一樣下場。
在政治與軍事的雙重攻勢之下,東金原本的太子完顏允恭最先堅持不住,選擇出燕山投降。
這是沒辦法的事情,他作為一個承平太子,不說很難直麵殘酷人生,單單隻眼睜睜看著護送他一路殺出來的忠臣孝子們在冬日燕山中凍餓而死,就足以讓他崩潰了。
哪怕為了這些人活命,完顏允恭也覺得應該放下兵刃,舉手投降。
高安仁則是陷入了巨大的惶恐之中。
因為按照原本的計劃,明明應該是溫敦奇誌來護送太子,而他高安仁要跟著國家一起去死的。
可如今竟然是溫敦奇誌幹脆利落的殉國,而高安仁則要背著家仇國恨,投降給劉淮,實在是有些造化弄人的意味。
高安仁在這一刻是真的想要抹脖子一了百了的,但是他死了,又有誰能保護完顏允恭呢?
不過也不用高安仁猶豫了。
在接到劉淮的最後通牒之後,金軍撤離山寨,還沒走出十裏,就被契丹人捉了個正著。
劉括與耶律陳家沒想到這種天大的功勞能落到自己頭上,大喜過望,立即綁著完顏允恭與高安仁趕往燕京。
得,這下子無論起義還是投誠都算不上了,隻能算是被俘。
“總該算是投誠的。”
燕京城中,在與劉括等人親切會談,並且慰問一番契丹老鄉之後,劉淮就將注意力放在了完顏允恭身上:“劉括等人自然可以記功,但是你們卻也不能算是真的戰俘,畢竟離開了山寨之後才被捉拿的,總該有個投誠的規製。”
這就是不當場處死的意思了。
完顏允恭手足無措,而一旁的高安仁則是直接叩首:“外將……臣謝過漢王大恩!”
“起來說話。”
劉淮看向了完顏允恭,上下打量著這名今年不過二十出頭的年輕人。
到了完顏允恭這一代,女真貴族幾乎已經完全漢化,就連頭發都沒有剃掉,隻是在大朝會等關鍵時刻,再將頭發梳成辮發罷了,平日裏幹脆就是尋常漢人發髻。
而完顏允恭本人則是有些瘦弱,這次從燕山中折騰了一遭,不知道是不是受了風寒,臉色蒼白至極,換一身布衣打扮,就跟剛剛被聶小倩吸了陽氣的寧采臣一般。
“完顏允恭。”
“在……在……”
“我與你父親不是個人恩怨,而是民族之爭,不得不拚上性命罷了。而如今終究是我勝他敗,因此從此之後就沒有女真人了,更沒有完顏氏了,你明白嗎?”
雖然此時完顏亮還在關西折騰,卻也絲毫不耽擱劉淮已經將自己定性為勝利者。
當然,這番說辭即便到了史書上都得被承認,因為女真人已經丟了龍興之地遼東與根本基業河北幽燕,關西隻能算是邊角料罷了。
“臣……臣明白,臣以後就是漢人,名字喚作顏允恭。”
劉淮點頭:“你還要明白漢人身份之貴重,也就是你現在已經完全漢化,我也要做些政治姿態,否則你無論如何都得去采石場砸三年石頭,方才能換得漢人身份。
你可別覺得殘忍,當日你們女真猛安謀克戶將漢人當作賭博籌碼時,可曾想到今天?”
顏允恭臉色變得更加沒有血色。
劉淮也懶得在這未經世事的年輕人麵前耍威風,直接說出了條件:“我現在給你兩個選擇。
第一個,我封你當個國公,再在燕京建個大宅子,從此不能出燕京城,也算是半圈禁。”
顏允恭知道,對於亡國太子來說,這已經算是極大的優待了,好歹還能是個正經國公,燕京也算是繁華,總比到五國城那種地方要強得多。
須知道,天祚帝可是在投降金國一年後,就被當眾射殺了,顏允恭能有這種下場,還要什麽自行車?
“第二個,當個尋常人,我給你一筆錢,隨便找個地方好好過活,可以經營農工商等產業,三代之內不許考科舉。
可若是真的有女真人想要複國,將你推出來,我不管你是主動還是被動,都不會再作任何寬恕!”
顏允恭還在猶豫,但高安仁卻已經替他做出了決定:“第二個,漢王,我們選第二個,謝漢王開恩!”
第二項選擇明顯是要好許多,除了少了個頭銜之外,最重要的能獲得自由。
但顏允恭擔心這是劉淮專門留下的陷阱,等著他做了這個選項後,門口就會衝進來兩名刀斧手將其剁了。
“太……二郎,漢王從來都是光明正大,說到做到的,勿要遲疑,趕緊答應。”
在高安仁的催促下,顏允恭也大拜於地,叩謝天恩。
劉淮讓二人起身,繼續說道:“除此之外,你的兒子完顏珣也好好的,他今年三歲,我聽說他的母親姓劉,乃是個漢人?”
顏允恭慌忙點頭:“正是。”
劉淮淡淡說道:“那就好,我已經將他收養成義子,改名為顏珣,春日後會送到夫人身邊,以後你們就不要見麵了。”
顏允恭心中一痛,剛想要說什麽,就被高安仁用力拽了一下。
對於亡國太子來說,沒一個兒子已經是最好結局了,高安仁甚至在祈禱,顏珣可千萬不要早夭或者不成器,否則劉淮絕對會再領走顏允恭的其他兒子。
這也不是因為劉淮想要讓女真人感受父愛,而是滅國之後,對異族故地的處置方法都是有標準流程的。
就比如唐朝滅高句麗之後,武則天就讓堂兄武惟良將女兒嫁給高句麗末代國王高藏,生出了高德武,並將其養在宮中,與皇子一起成長,享受王公待遇。
後來高句麗有人想要複國,唐朝直接將高德武派到了高句麗作安東都督。
高句麗的遺老遺少一開始還十分開心,以為唐朝出了昏招,想要直接擁立有高句麗正統血脈的高德武為王。
但高德武卻直接在高句麗展開了血腥鎮壓,並表示我由天皇天後親自撫養成人,乃是高貴的唐人,大唐的王公。
你們這些高句麗人算什麽東西?也敢來玷汙我的血統?
如今劉淮收養顏珣,八成也是作後手。
若是能順利將遼東消化也就罷了,顏珣也就是在朝中作高官的前途;可若是真的有想不開的女真人,在二三十年後還想要恢複金國,那麽顏珣就是最好的遼東都督人選!
顏允恭縱然是再不舍,也隻能對此認命,隨後在高安仁的示意下,千恩萬謝的離去了。
而隨著金國太子的正式投降,一些事情也終於開始了加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