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諡忠武,封禪帝崩
字數:10593 加入書籤
雖然早在此之前,顧嘯身體不好恐怕命不久矣的傳言便已經在大漢傳了開來。
但當這一天真正到來之時,整個天下仍為之巨震。
顧嘯,死了!
這個當朝大司馬,冠軍侯,功勳派首領就這樣死了!
當聽到這個消息之時。
不少人都有著一種心中大石終於是落地了的釋然感,哪怕與顧氏無仇無怨之人都亦是如此。
沒辦法,對於整個建武一朝的所有大臣們而言。
顧嘯兩個字就是一塊巨石。
若是他不死,便無人能真正走到皇帝麵前。
顧嘯如今身死,顯然整個天下的局勢都會發生變化。
勢力要重新洗牌了!
洛陽。
自那日日食之後,朝堂之上便彌漫著一股詭異的氣氛。
因為劉秀才剛剛決定要前往泰山封禪。
在這節骨眼上突現如此天象異變,容不得他們不多想。
但他們又不敢議論皇帝,隻能將這種心思全都壓在心中。
而劉秀自己也陷入了自我懷疑之中。
他本就有些推崇儒家的今文學派,雖然對其中的讖緯之說不算是完全相信。
但此事還是對他的心境產生了極大影響,令他變得有些猶豫不決。
“難不成朕還是做的不夠嘛?”
這個疑問,始終縈繞在他心頭,任何人來勸都完全不法讓他徹底心安下來。
而就在這種情況之下,河北的消息終於是送了過來。
“陛下……”
來報喪之人正是顧晟,他跪在劉秀麵前,眼眶泛紅,聲音哽咽,將顧嘯生前留下的遺言緩緩道出,
“家父於三月戊申晦日,病逝於府內。”
劉秀完全愣住了。
這是他稱帝至今從未露出過的表情。
而朝堂之中群臣此時亦是表情大變,紛紛不由得直接跪了下來。
當劉秀聽到顧嘯臨死之前還在說不能讓他傷了龍體之時,他的表情這才又有了些許變化。
但還未等他說出什麽話,他整個人的身體忽地就是一個踉蹌,旋即竟是直接暈了過去。
“陛下!!!”
刹那間,朝堂陷入一片混亂。
當劉秀再一次睜開眼時,他已經躺在了寢宮內。
而陰麗華正在他身旁緊緊的盯著他,而一旁則是太子劉莊。
“陛下,您醒了?”
見劉秀醒來,陰麗華趕忙握住他的手,滿臉擔憂地問道,“您感覺怎麽樣?”
說罷,便本能地要喚太醫進來。
“朕無礙!”
劉秀直接搖了搖頭,表情出奇的平靜。
但陰麗華還是立刻看出了他此刻的異樣,臉上的擔憂之色愈發濃重。
“皇後無需擔憂……”劉秀握住她的手,輕聲寬慰,隨後側頭看向劉莊,“莊兒。”
“父皇!”劉莊同樣滿臉擔憂,連忙回應,“兒臣在。”
“喚群臣進來”
劉莊微微一怔,他似乎是想到了什麽,表情大變,匆匆走了出去。
不多時,群臣便緩緩走了進來。
表情各異
但眼神之中都帶著一絲的憂慮。
劉秀此刻並不在意群臣心中作何想法。
待群臣緩緩步入殿內,他就仿佛是早已想好了一般,表情平靜如水毫無波瀾地說道:
“傳召。”
“冠軍侯病逝,朕痛心疾首。”
“即日起,罷朝七日,以寄托哀思。”
“大司馬一生之功,當為天下之人楷模。”
“令太學學子為其加以表彰。”
“大司馬既遺願葬於河北,便不予更改,然以大司馬之功,不表不足以正天下視聽。”
“令工匠為大司馬雕刻雕像,依昔年大將軍霍光之禮,調發北軍五校、兵車、甲士為其送行,葬於帝陵之側,配享太廟。”
“由太子率諸卿前去祭拜。”
“再由諸卿為大司馬商議諡號。”
這一連串詔令,可謂石破天驚!
若是往常,群臣之中或許還會有人上前勸諫,畢竟其中一些安排實在過於驚人了。
但是此刻看著劉秀此時那古井無波的表情,眾人竟莫名感覺到了一絲恐懼,根本不敢說話。
劉秀就這樣躺在榻上,直至此刻表情才有了些許變化。
他深深的歎了口氣,再次開口:“從今日起,封禪之事便無需再提。”
“天象之變,又痛失我大漢擎天之柱。”
“想來是朕功德尚淺。”
“自今日起,諸卿上奏言事之時,不得再稱朕為“聖”。”
此言一出,滿座皆驚!
所有人的表情都變了,萬萬沒料到劉秀竟然會說出這種話來。
不得稱他為聖?
這
劉秀無心顧及眾人的反應。
言罷,他便擺了擺手,示意眾人退下。
一眾大臣神色各異的退了出去。
到了最後,整個殿內隻留下了陰麗華一人照料。
直至此刻劉秀的臉上這才露出了強烈的悲痛之色,他握著陰麗華的手,聲音略微顫抖的說:“皇後”
“你說冠軍侯病逝,可是老天對朕的懲罰?”
“陛下!”
陰麗華緊緊的握著劉秀的手,“您再造大漢,愛戴百姓,功冠古今。”
“壽命長短,皆有定數。”
“冠軍侯臨終遺言便曾說過陛下不可因此而傷了龍體。”
“陛下也不可再這般妄自菲薄了。”
劉秀默默的看著她,並沒有再說什麽。
這一次的下葬之禮可謂是真正的做實了什麽叫真正的“第一功臣”。
群臣對顧嘯的諡號也費了不少的心思,但最後劉秀還是為顧嘯定下了“忠武”二字。
“忠”取危身奉上、臨患不反之意。
“武”取克定禍亂之意。
這個諡號的評價之高,可謂是開創了臣子諡號之先河。
此前還從未有過臣子能獲得這種諡號。
唯一一個同諡“忠武”的是莎車王延,他不屬於臣子範疇。
尤其是在經過刻意的宣揚之後。
整個大漢的道德風氣甚至都因此而受到了一些影響,天下世人竟然漸漸有了以此為目標的勢頭。
而隨著顧嘯的諡號被徹底定下,這件事也是終於落下了帷幕。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劉秀並未重用顧氏子嗣,甚至完全沒有表露出任何啟用的意思,讓顧晟回了河北。
不過眾人對此也是心知肚明。
他這應是在留給太子。
與群臣們猜想的狀況不同,劉秀的身體並未出現什麽大問題。
甚至在此事之後,他更加的勤政了起來,更加的在乎大漢國力。
建武二十七年;
——朗陵侯臧、揚虛侯馬武上書,意趁匈奴分裂發兵滅之,以立“萬世刻石之功”。
劉秀以息民拒之。
隻是接納了南匈奴的投誠。
建武二十九年;
——西域鄯善、車師等十六國再次提出願將遣子入侍奉獻,願請都護。
劉秀亦是拒絕。
沒有人知道劉秀為什麽會拒絕這些送上門來的功勳。
對於一個帝王而言。
這一切可都是他的功勳,可以讓他更加被後世之人所敬仰。
但劉秀就真的拒絕了。
並且,劉秀在如今大漢的各種製度上再次進行了跟進。
他時常便會提起“度田”、“解放奴婢”等事,並且削弱三公,將權力逐漸轉移至尚書台。
讓尚書台漸漸成為了政治中心,直接對皇帝負責。
並且他大力整治水利,並增加太學的招收規模,鼓勵各地設立私塾等一係列利民之舉。
也正是因為如此,整個大漢的國力與日俱增。
而就在這種情況之下,就在建武三十年之時,封禪之事也是再一次的被提了出來。
劉秀對此一開始並未發出任何的看法。
直至等了多日後,見天下並未出現當初那般的天變,並且全國各地都出現了“祥瑞”之時,他才終於是點頭答應了此事。
顧易一直都在默默注視著這一切。
他就如同是成為了一個神靈一般,心念一動便可前往世間任何一處去觀看一切,但卻又什麽都改變不了。
他真的成為了一個看客。
於冥冥之中,隻能看著這世間的發展。
期間顧易甚至還退出了遊戲一會兒,去問了問老顧家裏有沒有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
對於這事,顧易是抱有希望的。
畢竟他可是留下了那麽多東西。
但很可惜什麽都沒留下。
他所做的那一切,仿佛就真的湮滅在了這中間兩千多年的曆史之中。
嗯也不能說是完全湮滅。
大漢冠軍侯,曆史上第一個被諡為忠武的臣子,這個名號確實是流傳了下來。
但於現在卻並沒有什麽幫助。
顯然,顧氏的影響還不足以抵的過兩千多年光陰的修正。
在確定了這點之後,顧易便全身心的將注意力都放在了遊戲之內,落在了顧氏身上。
如今的顧氏早已不似當初。
不得不說,顧康的政治水平遠超顧易的想象。
他敏銳的察覺到了顧氏如今在河北之地的尷尬處境,並著手開始改變。
之前的顧氏於河北之地而言,可以說一直都是外來者。
河北大族對顧氏的態度幾乎都是忌憚。
但這種處事風格,當顧嘯離世的那一刻起顯然便已經行不通了。
———顧氏需要轉型!
若是不然的話,待到顧氏某一天真的失去了“聖眷”,隻會被活活吞掉。
顧康顯然就是看透了這點。
所以他對外表現出了與當初顧嘯截然不同的態度。
同時,他通過朝廷多次“解放奴婢”、“度田”等政策的結果,迅速篩選出了一些河北大族。
與其建立聯係,形成同盟。
讓他們家族的子弟在被管理的情況下進入顧氏私塾。
不得不說這確實是一個十分英明的手段。
雖然這些並不是名滿天下之大族,但在地方上他們還是有著十足的影響力的。
並且在顧氏風頭沒有完全失去的情況下。
這些人亦是願意依附。
都渴望著借顧氏的名聲求來一官半職,但是顧康對此的態度卻是模棱兩可。
他也會從中挑選真正有才之人。
但多數都隻是給予暗示。
說白了,就是畫大餅。
顧康真的成為了一個道德底線極為靈活之人,但這些人卻都是很吃這套。
當然,顧康也沒有放棄顧氏對百姓們的政策。
在這種相輔相成之下,短短數年時間,在沒有了顧嘯這個頂梁柱後,顧氏的地位非但沒有下滑,反倒是徹底站穩了腳跟。
對於這一切,顧易可謂是看的瞠目結舌。
這就是政治屬性差點拉滿的恐怖嘛?
甭說是換做顧嘯。
哪怕是換做他這個現代人,怕是都不容易做到。
畢竟他沒接觸過政治。
而且最讓顧易在乎的是,顧康並沒有辜負他當初的努力。
他竟然真的順著顧易當初暗示過的方向。
將曲轅犁與水車搗鼓了出來。
雖然還不足以宣揚出去大規模應用,但有了這個便是未來可期!
當劉秀要泰山封禪的消息傳來之時,顧氏亦為之震動。
畢竟對於如今時代之人而言這確實是一件大事。
不過顧易卻清楚,劉秀即將要走到盡頭了。
他在確定了顧氏短期不會出現任何問題後,他也是將目光落在了劉秀身上。
想要親眼看一看這帝王的封禪,是一種怎樣的場麵。
——泰山封禪,起源已久。
傳說古代帝王封禪泰山起始於無懷氏,之後伏羲、神農、炎帝、黃帝等都曾封禪泰山。
也正是因為如此。
泰山在如今天下人的心中有著很神聖的地位。
所有人都認為泰山是天下最高的山,是與天神溝通的最佳之地。
且唯有太平盛世之君才有資格前來封禪。
也正是因為如此,封禪可謂是一個皇帝的至高榮譽之一。
劉秀此次封禪的目的十分簡單。
他需要向天下人證明,他就是受命於天的皇帝!
並且他還需要此舉來告訴天下人,皇帝是至高不可侵犯的,重新將自王莽篡位後的影響給正回來!
這場儀式,可謂是他再造大漢至今最為重要的一場儀式。
其規模之浩大,前所未有。
建武三十二年二月;
——劉秀率領率領群臣從洛陽出發前往泰山。
抵達泰山之後,先是於山下東方封土為壇,舉行封禮。
將記載著他受天命,平亂世,興大漢等功績的玉牒封於玉匱之中,鑄成方壇。
再登山巔再祭天地。
最後於泰山之南舉行禪禮,祭祀後土之神。
當做完這一切後,劉秀的聲望無疑是達到了他此生的頂峰。
而他似乎也受到了影響,竟從這些年來的嚴肅之中重新有了當初的那種意氣風發之象。
他當眾說出了自己的大誌向。
他要將整個大漢的國力恢複到孝文皇帝時的那般。
待到此後,便要撫西域,定匈奴,徹底為大漢留下萬世之基業。
他宣布改元“中元”。
似乎是想用此為,帶領著整個大漢達成他心中所想的那般高度。
然他注定無法徹底實現心中之宏願了。
時間向來是世上最為公平的力量。
無論是何等身份之人終究也是抵不過歲月的更迭。
中元二年,劉秀的身體突然就垮了。
並且這一次還不像是之前那般總會轉危為安。
他整個人的狀態迅速變差,到了後來更是長久昏迷,難有清醒之時。
所有人都明白這個再造大漢的帝王亦是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中元二年二月戊戌日;
——劉秀於南宮前殿崩世。
遺詔曰:“朕無益於百姓,後事都照孝文皇帝製度,務必儉省。
刺史、二千石長吏均不得離開自己所在的城邑,不可派官員或通過驛傳郵寄唁函吊唁。”
太子劉莊繼位。
(s:求下追讀和數據,數據奇差,求推薦票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