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我是誰?我在哪?我在幹什麽?

字數:8312   加入書籤

A+A-


    “總統先生,這是李奇微將軍發來的戰報。”
    杜魯門看著捷報,內心卻並沒有多少欣喜。
    他剛剛看了關於麥克阿瑟的聽證會,杜魯門發現了一個問題,一個超級大的問題。
    那就是一開始的時候,美軍是為什麽參加的朝鮮戰爭?
    此時,杜魯門重新想了起來,美國介入朝鮮戰爭的核心原因,並不是中國,而是蘇俄。
    是出於蘇俄可能掌控東亞的擔心,美軍才在幾乎是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加入了朝鮮戰爭。
    在美軍剛參戰的時候,杜魯門想的是,無敵的美軍會將北軍嚇回老家,然後順勢停戰即可。
    可事實卻是美軍被北軍打得抱頭鼠竄。
    在隨後的一年裏,朝鮮戰場局勢越發危機,杜魯門和整個美國政府都在忙著搶救美軍,根本沒時間思考。
    等到李奇微上任後,局勢終於穩定了,杜魯門也終於有時間開始思考。
    杜魯門想不明白,美軍明明是去打蘇俄的,怎麽跟中軍在那裏幹上了?
    就在杜魯門沉思的時候,幾名高官魚貫而入。
    看著眾人,杜魯門開口道:“先生們,聽證會你們也看了,說說你們的想法吧?”
    “是否要繼續擴大戰爭,並將戰火引入中國?”
    在聽證會上,麥克阿瑟依舊堅持他一貫的觀點。
    那就是朝鮮戰爭必須要以武力解決。
    要擴大戰爭,要轟炸中國,要讓果軍反攻大陸。
    並且還強調,如果其他國家不支持,那美國就自己上。
    聽到杜魯門說起麥克阿瑟的聽證會,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雷立刻說道:
    “進攻中國,並不是一個能起到決定性作用的行動,這既不能保證朝鮮戰爭的結束,也不會使中國屈服。”
    “如果執行這一戰略,我們將會在錯誤的地方,錯誤的時間,和錯誤的敵人打一場錯誤的戰爭。”
    美軍現在連一個在異國他鄉作戰的誌願軍都打不過,真要去了中國本土,那不是自己挖坑埋自己嗎?
    而且最關鍵的是,朝鮮戰爭的核心問題,根本就不是中國。
    國務卿艾奇遜也點了點頭:“總統先生,我們之前堅持朝鮮戰爭是有限戰爭的決定無疑是正確的。”
    “如果把戰爭擴大到中國,先不說結果如何,在國際輿論上,我們便會落於下風。”
    “這無疑會給蘇俄一個合法的借口直接幹涉。”
    美軍參加朝鮮戰爭是為了針對蘇俄,跟中國打到底,對美國一點意義都沒有。
    不同於艾奇遜和布萊德雷的委婉,一旁的國防部長馬歇爾選擇了直接開噴。
    “政府當初完全就是被麥克阿瑟給騙了!”
    “我們就不該過那個該死的三八線,更別說進攻中國了!”
    如果不是麥克阿瑟當初仁川登陸的光環太耀眼,美國政府也不至於上頭。
    結果上去是挨了一頓鐵拳。
    這個時候如果擴大戰爭,隻會挨更多的鐵拳。
    看著所有人都不同意擴大戰爭,杜魯門說道:“既然大家都不希望戰爭擴大,那麽就到了下一個問題。”
    “朝鮮戰爭還要不要繼續打下去?再打下去還有沒有意義?”
    艾爾遜搖了搖頭:“事實上,在中軍參戰以後,我們就已經不可能再通過軍事手段統一朝鮮了。”
    “既然軍事上已經無法統一,我認為現在隻有另一個可能:停戰!”
    如果是在去年,艾爾遜敢說出停戰這兩個字,他會被美國上下噴個半身不遂。
    但是現在,美國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打嘴炮的時候,麥克阿瑟率領的聯合國軍天下無敵。
    但是等真的跟誌願軍實打實的交手了,他們卻是猛然發現,自己之前的認知好像是錯誤的。
    在親身體會到中軍的實力後,華盛頓政府就再也沒人敢提鴨綠江這三個字了。
    相反,這個時候如果還有人像麥克阿瑟那樣提出擴大戰爭,隻會被當成傻幣,然後被邊緣化。
    “我也認同停戰的說法。”馬歇爾點了點頭:“而且我的建議是越快越好!”
    作為國防部長,馬歇爾很清楚,為了這場規模越打越大的朝鮮戰爭,美國可以說是拿出來了全部的家底。
    整個聯合國軍,在朝鮮的人數足有69萬人,坦克1120輛,飛機1700架,還有包括5艘航母在內的270艘戰艦。
    為了滿足戰爭需求,美軍的現役陸軍幾乎是全部投放到了亞洲地區。
    朝鮮有8個師和一個空降團,日本有2個師和一個團。
    本來應該是戰略核心的歐洲,現在隻剩下了4個師。
    而美國本土更是隻有臨時招募,還沒有完成訓練的6個師。
    就這還是美軍瘋狂擴兵的結果。
    自從誌願軍入朝以來,美軍現役總兵力,在半年內就翻了一番,達到了三百萬人,而且這一擴兵速度還沒有停止。
    可即使如此,美軍依舊無法滿足朝鮮戰爭的需求。
    為此,美軍隻能在每個步兵師中,都編入了2500人的南朝部隊充當炮灰。
    而根據美國的情報,中軍的大量部隊正在源源不斷的往朝鮮增兵。
    目前誌願軍在朝兵力已經達到了77萬人,北軍的兵力也增加到了34萬。
    當然,如果僅僅是兵力對比,馬歇爾並不很擔心。
    畢竟中朝聯軍的火力跟聯合國軍沒有可比性。
    就目前的情況,中美雙方可以說是都拿出了自己的全部家底。
    美國找不到更多的人,中國拿不出更多的裝備。
    在這個情況下,誰能獲得盟友的更多幫助,誰就會占據朝鮮戰場的主動權。
    而在援軍這一方麵,中美雙方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情況。
    中軍的盟友蘇俄,雖然之前摳摳搜搜的躲在中朝身後,但是隨著誌願軍實力的顯露,蘇俄現在已經開始獻寶。
    大量的重裝備,正一火車一火車的往東北拉。
    米格15、T34坦克、以及各式各樣的蘇俄裝備在源源不斷的加入朝鮮戰場。
    別的不說,美軍的偵察機現在已經無法隨意靠近中國邊境了。
    雙方的戰鬥機也發生了多次纏鬥。
    之前中軍沒有各種蘇俄武器的時候,就已經打的那麽好了,現在有了火力補充,戰鬥會往哪方麵發展,誰也不知道。
    而與中軍相比,馬歇爾可以肯定,自己沒有任何盟友的支援。
    聯合國軍這4個字,說出來很厲害,好像全世界站在他們這邊。
    但是除了美軍和南軍,其他國家可以說是相當於沒有。
    在戰前,按照美國政府估計,參戰的國家中,最起碼應該有十個能派出一個師以上的兵力參戰。
    可實際上呢?
    除了英軍兩個旅和土耳其一個旅,其他的國家多的一個營,少的一個排。
    麵對美國後續的增兵要求,這些國家不但不加人,還強調隨時會召回部隊!
    當然,在這個世界上,也不是沒有人支持美國。
    雄踞寶島的某人就表示自己有數十萬身經百戰的老兵,隻要裝備到位,隨時可以參戰。
    不過這個請戰要求,聯合國軍的所有國家均表示拒絕。
    這裏麵尤其以南朝總統反對聲音最大。
    在他們看來,果軍送裝備的速度,比美國運輸隊運的速度都快。
    真要打上兩仗,誌願軍怕是就把戰線推到東京了。
    確認了要停戰,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短短兩天後便召開了係統性的會議。
    停戰的提案得到了高票通過。
    不過這個時候,美國政府又發現了一個尷尬的問題。
    他們沒有和中國對話的通道。
    其實在第三次戰役的時候,美國政府就已經發現了這個問題。
    而且那個時候,美軍對停戰的需求比現在還要急迫。
    當時,始終找不到渠道的美國隻能通過熱心腸的印度大使傳遞消息。
    而這就出現了一個極大的麻煩。
    大國外交,不管心裏怎麽想,嘴上說的肯定是梆硬。
    尤其是當著第三方的麵,更是得強硬才行。
    這就使得當時印度大使傳的話,有那麽億點點失真。
    好在關鍵時刻沃克被撞死,李奇微接手戰場並穩住了局勢。
    不然美國政府能恨死這個剛獨立沒多久的印度。
    而有了上次的教訓,美國這次不敢再那麽搞了。
    在杜魯門的命令下,美國中央情報局拿出了一切的手段,隻為尋找一個可以與中國對話的渠道。
    但是中央情報局的一係列秘密渠道,最終卻全都杳無音訊。
    就在美國政府快要絕望的時候,艾奇遜想起了一個人。
    喬治·凱南,美國國務院蘇俄問題顧問。
    國務卿辦公室內,艾奇遜見到了凱南。
    “凱南先生,這件事恐怕隻有你能做了。”
    凱南兩手一攤:“國務卿先生,我不得不遺憾的告訴你,我不認識中國的任何人,也沒有任何可以跟中國溝通的渠道。”
    “我當然知道。”艾奇遜親自給凱南端了一杯咖啡。
    “我記得你跟蘇俄駐聯合國大使馬利克是好朋友?”
    “是的。”凱南點了點頭,就是因為這個,他才能當上這個蘇俄問題顧問。
    “非常好,我隻需要你用朋友的方式,向馬利克先生提出美國政府的請求。”
    “我們隻需要能與中國談判的渠道就行。”
    艾奇遜強調道:“任何的溝通方式都可以。”
    美國政府不是沒有找過馬利克,艾奇遜已經通過各種非正式渠道溝通過了。
    但是作為蘇俄人,馬利克天生就不信任美國。
    正式的渠道他都不一定信任,這種非正式渠道就更別說了。
    可作為世界兩大霸主之一,美國現在不能正式的主動要求停戰,不然對麵拒絕就扯淡了。
    還是那句話,外麵人多。
    聽到艾奇遜的請求,凱南沒有再拒絕:“我可以充當這個說客,但是我不敢有任何的保證。”
    “當然。”艾奇遜自己心裏也都沒底,自然不會讓凱南打包票。
    美國現在已經很急了,因此到了下午,凱南就在馬利克的辦公室內見到了自己的這位朋友。
    對於凱南,馬利克還是比較信任的。
    因此在聽完凱南的請求後,馬利克點了點頭:“我可以幫你傳遞這個消息。”
    “但這跟美國政府沒有任何關係,隻是出於朋友之間的友誼。”
    馬利克的意思很簡單,這次我幫了你,以後我有事你也得幫我。
    凱南自然也聽得出馬利克意思。
    “當然,我們是朋友,不是嗎?”
    “這是莫斯科發來的電報,美國想要進行停戰談判。你們有什麽想法?”
    “這倒是個好消息。”
    會議上,眾人對和談紛紛表示了讚同。
    對中國而言,朝鮮戰爭如果繼續打下去,軍事上問題不大,但是經濟上卻有點頂不住了。
    戰爭如果長遠的打下去,對國民經濟的恢複和國家長遠建設都會產生影響。
    而且和之前打著打著打上頭的美國不同,中國一直很清楚自己為什麽而戰。
    去年10月,北朝軍隊已經徹底潰敗。
    為了幫助北朝政府,同時也為了不讓美國陳兵鴨綠江邊,誌願軍這才入朝作戰。
    現如今,美軍已經被退回到了三八線附近,北軍也在中蘇的幫助想恢複了元氣。
    如果中美停戰,北軍單獨麵對南軍,已經沒有了危險。
    而且經過這幾個月的戰爭,中國已經向全世界展示了自己的實力。
    誌願軍入朝參戰的戰略目標,早就超額完成。
    冷靜下來的美國這時提出和談,中國沒有拒絕的理由。
    經過商議,首長下了結論:“那就同意和談,但要邊打邊談。”
    “誌願軍要在充分準備持久作戰的同時,爭取和談結束戰爭。”
    對中國而言,談可以,但不能以談的名義停戰,
    隻有停戰協議生效的那一刻,誌願軍才會停止戰鬥。
    雙方確認和談後,美國政府屬實是鬆了一口氣,李奇微立刻通過廣播發表了聲明。
    他將以聯合國軍總司令的身份與中朝聯軍展開談判,並保證停戰協議的實施。
    第二天,中央廣播對李奇微做出回複,表示同意進行和平談判。
    隨著雙方特使的接觸和幾次電文的往來,雙方約定,於開城外的三門裏進行首次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