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該做決定了
字數:3697 加入書籤
馬騰不知道陸川的心思,但他知道他必須要聽陸川的,否則他現在所擁有的一切,瞬間都可能消失不見,所以接到陸川的信之後他就什麽都顧不上,用最快的速度趕到臨涇,結果還是和賈詡同一天到達。
陸川把他們叫到一起,先是詢問了一下金城和富平的建設,對兩人誇讚了一番之後才進入正題。
“馬將軍,你雖然很快就會成為涼州牧,但你在內政和建設方麵畢竟還是缺少經驗,所以以後不管遇到什麽問題,一定要多多聽取文和的意見。
文和也是涼州人,他也很了解涼州的問題,非常想要解決涼州的問題,在這件事上,你們兩個是有相同目的的。”
“是!屬下明白!”
馬騰趕緊起身回應,雖然他是一個粗人,但並不傻。
賈詡是陸川帶過來的,而且還委以重任,甚至陸川特意把他叫回來,就是為了跟他說這句話,要是馬騰還沒看明白陸川的心思,那他就真的該死了。
“陸王放心,屬下早就對賈大人心生敬仰,就算陸王不說,屬下遇到問題也會請教賈大人的意見。賈大人,以後還需要賈大人多多照顧啊。”
說話的時候馬騰對著賈詡躬身行禮,態度不要太端正。
賈詡急忙起身,“馬將軍言重了,你才是涼州牧,我是過來輔佐馬將軍的,以後還請馬將軍多多照顧啊。”
“好了,你們兩個就不要互相客氣了,能不能把涼州建設起來,能不能讓涼州人民過上安穩的日子,就看你們兩個的表現了。”
陸川打斷了兩人的相互吹捧,又交代了一些其他事情之後就讓馬騰回去了,卻單獨把賈詡留了下來。
馬騰看到這一幕就更加斷定了賈詡才是真正能夠掌控涼州局勢的人,而他不過就是一個擺在明麵上的棋子罷了。
雖然想明白這些之後讓他生出了幾分氣餒,但再轉念一想,他能保住馬家傳承已經很不錯了,又怎麽能奢求太多?
隻要配合賈詡把涼州建設好,陸川又怎麽可能會忘了他的功勞呢?
畢竟他女兒馬雲祿已經是陸川的女人了,將來陸川登記為帝,他就是國丈了啊。
所以馬騰瞬間收斂了所有不該有的心思,決定要老老實實地配合賈詡,建設涼州。
等馬騰走了之後,陸川又單獨跟賈詡說了一些,主要的內容就是讓他留意馬騰,千萬不要把涼州再次落到馬騰手裏。
賈詡明白陸川的心思,讓陸川放心,但凡馬騰生出了不該有的心思,他絕對不會手軟。
把一切都安排妥當之後,陸川在臨涇多留了幾天,確定這裏沒有問題之後才帶著趙雲、陸火和許褚返回長安。
考慮到陸川這一走就會帶走三萬精兵,涼州一下就變得空虛起來,所以陸川從司隸調了五萬精兵進入涼州,歸賈詡統領。
司隸原本有十萬精兵,調走五萬還剩五萬,然後陸川又下令從陸縣調來五萬精兵補充上來,所以司隸的兵力依舊還是十萬。
之所以這麽做,是因為從司隸調兵進入涼州效率更高,不會耽誤時間;
而且從陸縣重新調五萬精兵進入司隸,也可以防止關羽將這十萬精兵發展成他自己的兵馬。
回到長安之後,陸川就收到了關羽的戰報。
之前陸川讓關羽進攻漢中,後來就沒怎麽關注了,如今關羽送來戰報,已經順利將漢中拿下了。
看了戰報之後陸川才知道關羽其實並沒有大舉進攻漢中,隻是率領大軍攻破了沔陽,然後張魯就主動投降了。
曆史上的張魯本就傾向於投降,基本沒怎麽反抗就投降了曹操,如今陸川實力遠遠勝過曆史上的曹操,關羽又是天下名將,攻破沔陽之後就可以長驅直入攻擊南鄭,張魯自然不敢反抗。
這個結果完全在陸川的預料之內,一點都不覺得意外,真正讓陸川皺眉的是關羽的態度。
關羽在戰報的末尾提議讓他率領五萬大軍南下奪取益州。
如今這個情況,陸川當然不願意讓關羽南下奪取益州,一方麵是他不認為關羽帶著五萬精兵就能把益州打下來,另外一方麵就是他不想讓關羽立下如此大的功勞。
人們都說劉璋暗弱,但劉璋要是真的一點本事都沒有,又怎麽能守住益州這麽多年,就連劉備想要奪取益州,都折損了龐統這個頂級謀士呢?
劉璋或許沒有太大的本事,但是益州士族豪強還是有能量的,關羽就這麽盲目地帶著五萬精兵進攻益州,多半會吃虧,畢竟益州的地利優勢太明顯了。
退一步講,關羽真的很厲害,帶著五萬精兵就把益州打下來了,陸川就更難辦了,因為關羽早就和劉備深度綁定了,而劉備又是漢室宗親,如果關羽立下大功,陸川就要給關羽足夠的封賞,這就等於提升了劉備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對將來陸川廢掉天子,登基為帝是一個潛在的威脅。
所以陸川很快就給關羽寫了回信,讓他在漢中休整,不可急於進攻益州,一切都要聽他的安排。
這封信很快就送到了關羽麵前,關羽看過信之後很是不滿,但又不敢表現出來,畢竟陸川不是劉備,不是他的大哥,隻能把心中的不滿壓下去,等待新的機會。
陸川給關羽回信之後也在認真考慮,這個時候是先返回陸縣,讓天子對他平定涼州的功勞進行封賞,還是先把益州打下來,然後再去見天子。
如今他已經是陸王了,明麵上的身份和地位僅次於天子,真正到了賞無可賞的地步。
偏偏陸川又立下了天大的功勞,如果不進行封賞,根本就沒法對世人交代。
所以這次陸川前往許縣麵見天子,很可能就要啟動禪讓流程了。
這也是陸川猶豫的原因。
他想要稱帝,但又不太清楚如今的時機是否合適,所以就在長安停了下來,想要認真思考一下這件事。
但是幾天之後,陸川還是想不明白,主要是他的政治敏感性沒有那麽高,能夠取得如今的成就完全就是靠著穿越者的先知先覺和係統的幫助,如今讓他獨立思考是不是該稱帝的問題,他是真的拿不準。
既然拿不準,那就多找幾個人過來商量一下好了。
陸川當即寫信,把郭嘉、諸葛亮、蔡邕、糜竺、典韋、曹操、劉備、呂布等人都叫過來,先在長安開一個小會,然後再做決定。(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