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5章 這也叫打仗?

字數:4077   加入書籤

A+A-


    夏侯惇等了幾天,陸川的命令就到了。
    陸川的態度很明確,接受劉琮投降,但是劉琮和那些造丨反的將領都要押送回京城接受審判,而夏侯惇要暫時留在撣國,穩定局麵。
    至於那些參加造丨反的士兵,全部關押起來,等候發落。
    雖然這些士兵大部分都是盲從的,單純地聽了那些將領的命令才會跟著一起造丨反的,但造丨反就是造丨反,做了錯事就必須要受到懲罰,要不然就太沒有規矩了。
    先把他們關押起來,等處理完劉琮和那些將領,再對這些士兵進行發落。
    夏侯惇將陸川的命令明確地告訴了那名使者,讓使者完完整整地轉達給劉琮,如果劉琮接受這樣的條件,那就趕緊準備投降,如果不接受,那大家就擺開陣仗,好好打一場。
    使者聽到夏侯惇這麽說,連連點頭,表示他一定會一字不落地轉告給劉琮,讓夏侯惇等他的好消息。
    夏侯惇冷哼一聲,讓人將使者丟了出去。
    要不是陸川同意接受劉琮的投降,按照夏侯惇的脾氣,肯定是先把這名使者砍了,然後再率領大軍將劉琮徹底滅掉。
    使者從夏侯惇那裏逃出來,不敢有片刻逗留,用最快的速度回去,將陸川的條件告訴了劉琮。
    劉琮聽到陸川願意接受他的投降,心裏高興極了。
    在他看來,隻要陸川接受了他的投降,那他的性命和九族就算是保住了。
    雖然這次之後他會失去很多東西,但隻要能保住性命就是好事。
    所以他當即把身邊的將領召集到一起,宣布了他想要投降的意思,結果那些將領反而鬧騰起來了。
    當初要造丨反的是劉琮,現在要投降的也是劉琮,那他們算什麽?
    當初劉琮為了說服他們一起造丨反,真的是花費了許多口舌,還許諾了大量的好處,所以這些將領就聽到心裏去了,認為跟著劉琮造丨反是有前途的。
    結果那股神秘力量離開之後,劉琮就被打回了原形,根本沒有勇氣,也沒有資格和大陸王朝對抗,所以他們這些傻乎乎跟著一起造丨反的將領就變成了天字一號大傻瓜?
    要知道這些將領幾乎都是把身家性命拿出來跟著劉琮造丨反的,如今劉琮卻要投降,那他們之前的付出算什麽?
    於是這些將領一起出手,將劉琮控製起來,非常明確地表示他們要和大陸王朝對抗到底!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劉琮拉攏的將領幾乎都是撣國本地人,他們隻聽說過大陸王朝的強盛,但是大陸王朝究竟有多強盛,大陸王朝的軍隊究竟有多厲害,他們是沒有一個明確概念的。
    當初的撣國國王就是主動投降,所以大陸王朝的軍隊一直沒什麽機會在撣國大展身手。
    要是換成從大陸王朝調任過來的將領,他們是絕對不會跟著劉琮一起造丨反的。
    這些將領一起動手,控製劉琮之後快速集結軍隊,擺開陣勢要和夏侯惇決一死戰。
    夏侯惇放走使者之後也覺得劉琮沒有反抗的必要,所以就等著劉琮主動投降,然後將劉琮等人押送回去。
    結果等了幾天,沒有等到劉琮主動投降,反而等來了劉琮率領一萬多軍隊的正麵進攻。
    剛剛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夏侯惇先是愣了一下,然後就高興起來。
    這可是你們自找的,須怪不得我!
    於是夏侯惇親自領兵迎戰,一萬步兵為中軍,穩住陣型,五千騎兵為側翼,防止敵人進攻,夏侯惇親自率領五千騎兵正麵衝鋒。
    這些年夏侯惇雖然在冀州過得很不錯,但卻沒有外出征戰的機會,如今好不容易有了一次正麵衝鋒的機會,他怎麽可能讓給別人?
    反觀劉琮那邊,情況就完全是另外一個樣子。
    一萬多軍隊聽起來不少,但實際上這些軍隊都是烏合之眾,隻能擺出來最基本的陣型,卻無法在戰鬥中變換陣型。
    更重要的是,劉琮已經被這些將領控製了,而這些將領又沒有推舉出來一個領袖,導致這些將領之間誰都不服誰,有點各自為戰的意思。
    畢竟撣國是被大陸王朝實際控製的,這些撣國將領的地位都不高,自然沒有誰能夠壓服眾人,成為領袖。
    如果不是大陸王朝在撣國的駐軍數量不多,而且大多分散在各地郡縣維持地方穩定,無法聚集在一起,單憑大陸王朝在撣國的駐軍就能輕易將這一萬多軍隊給滅掉。
    如今這些將領看到夏侯惇這麽快就帶領五千騎兵發起了衝鋒,心裏一驚,急忙下令讓前麵的步兵穩住陣型,一定要擋住夏侯惇的衝擊。
    但是用一群烏合之眾抵擋夏侯惇的精銳騎兵衝鋒,怎麽可能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夏侯惇帶領的五千騎兵披掛整齊,氣勢高昂,隻是一次衝撞就將敵人那一萬多軍隊從中間撕開了,還順帶著殺死了兩名將領。
    但是在夏侯惇的視角中,他根本就沒有注意到那兩名將領,因為對方真的太弱雞了。
    從敵人那一萬多軍隊中衝出來之後,夏侯惇果斷調頭,準備進行第二次衝鋒。
    直到這個時候,這些撣國將領才意識到他們和大陸王朝軍隊之間的實力差距究竟有多明顯,才明白劉琮為什麽這麽快就變臉,要主動投降。
    不抓緊時間投降,一旦上了戰場,他們就真的沒有退路了。
    但是現在明白這個道理,好像已經有點晚了。
    夏侯惇已經完成了調頭,帶領五千騎兵再一次衝了過來。
    那些撣國將領全都慌了,甚至已經有人開始逃跑了。
    既然他們完全不是夏侯惇的對手,那為什麽還要繼續打下去?
    趁著他們這一萬大軍還沒有徹底亂起來,趕緊逃命去吧。
    一名將領逃跑,其他將領就開始學著一起逃跑。
    劉琮看著這些撣國將領逃跑,心裏都快要哭出來了。
    他以為這些將領多少能有點本事,要不然他們怎麽敢和大陸王朝正麵對抗?
    但是真正動手之後劉琮才明白這些將領全都是草包,甚至還不如他。
    就算是讓他來指揮這場戰鬥,他都知道要加強中軍的防守,絕對不能讓夏侯惇輕易將陣型撕開。
    可這些將領都做了什麽?
    他們隻是讓一萬多軍隊排開就完事了。
    這踏馬也叫打仗?
    劉琮是真的無語了。
    如今那些將領逃跑,丟下他一個人不管了,那他能做什麽?
    當然是下令所有士兵放棄武器投降了。
    其實這些士兵在夏侯惇第一次衝鋒的時候就意識到了不對,因為他們從來沒見過一次衝鋒就能把一萬多大軍撕開的戰鬥。
    僅僅一次衝鋒他們就知道夏侯惇絕對是一員猛將,根本不是他們能抵擋的,所以在那些撣國將領逃跑,劉琮下令放下武器投降的時候,這些士兵沒有任何猶豫,果斷放下武器投降,生怕慢一點就會被夏侯惇砍了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