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0章 圍城

字數:3709   加入書籤

A+A-


    李舜臣倉皇逃跑,他帶來的那些軍隊瞬間就失去了主心骨,不知道該怎麽辦了。
    尤其是甘寧在全力追擊李舜臣的同時還特意派出一隊騎兵衝過去,將李舜臣的帥旗砍斷之後,李舜臣帶來的士兵全都慌了。
    主將大旗被砍斷了,意味著他們的主將出了意外,要麽是被殺了,要麽就是逃跑了。
    除了這兩種情況,任何一個主將都不會允許自己的帥旗被敵人砍斷。
    主將除了以外,不知生死,戰場的士兵就失去了戰鬥意誌,有不少人當場崩潰,轉身逃跑。
    主將都沒了,他們繼續打下去還有什麽意思?
    這個時候不跑,難道等著被敵人殺死或者俘虜嗎?
    再說了,大陸王朝那三千步兵組成的陣型到現在都破不開,而且又來了兩千步兵過來支援,他們再不跑就來不及了。
    短短幾分鍾的時間,李舜臣帶來的士兵就出現了大麵積的潰逃,就連李舜臣留下的預備隊都開始逃跑了,甚至那十一台火炮都沒人管了。
    火炮本就沉重,在倉皇逃跑的時候誰能帶著火炮一起跑?
    甘寧在李舜臣後麵追了一陣發現根本就追不上,最終也隻能作罷。
    李舜臣作戰的能力不怎麽樣,但是逃跑的功夫卻是一流。
    既然追不上,那就回頭對付那些潰兵吧。
    把李舜臣那一萬士兵擊潰,出現大量戰損,就等於是削弱了李舜臣的實力,讓他以後都不敢再跳出來鬧事。
    隻是甘寧帶來的士兵數量還是太少了,很難將戰場上四散奔逃的潰兵全都抓回來,最後也隻抓到了兩千多俘虜。
    兩千多俘虜加上戰場上兩千多死傷,李舜臣的一萬軍隊被殲滅了一半。
    那些逃走的士兵也不一定願意再回去繼續跟著李舜臣,所以就算李舜臣逃回去了,但他的實力大損,最多隻能保留兩千左右的兵力了。
    兩千左右的兵力在大陸王朝看來就跟沒有一樣,已經無法威脅到大陸王朝的統治了。
    好不容易才從戰場上逃出來的李舜臣很是沮喪,他想不通為什麽他花費兩年多時間訓練出來的軍隊竟然這麽簡單就被打敗了,更想不通他在穿越過來之前明明是一個悍不畏死的猛將,就算是隻剩下十幾艘船也敢大聲呼喊著向倭寇數百艘船發起衝鋒,和倭寇拚命,為什麽穿越過來之後,他竟然變得怕死了?
    難道他真的是貪生怕死嗎?
    李舜臣覺得貪生怕死這個名聲,比他打了敗仗還要難受。
    他仔細回想穿越過來之後所經曆的一切,忽然發現他已經不是一個純粹的武將了,更像是一個主君。
    武將到了戰場上不需要考慮其他事情,隻要想盡一切辦法打贏就行了,但是主君不行。
    主君不僅要思考如何才能在戰場上獲得勝利,還要想盡一切辦法發展勢力。
    更大的區別是,主君大部分時候不需要親自上戰場廝殺,隻要在後麵指揮戰鬥就行了。
    而且不管在什麽時候,主君都是高高在上的。
    正是因為他當了兩年多的主君,讓他失去了身為武將的血性和勇猛,所以當他麵對甘寧的時候,根本就生不出來和甘寧拚命的決心,僅僅隻是一次衝鋒就倉皇逃跑。
    想到這裏,李舜臣更加沮喪。
    他不想這樣,但好像一切都已經回不去了。
    甘寧在快速打掃戰場之後並沒有就此回去,而是繼續領兵追擊。
    等了兩年多,好不容易等到了李舜臣主動進攻,甘寧怎麽能錯過這麽好的機會?
    他必須要趁著這個機會將李舜臣徹底擊敗,還遼州一個太平。
    至於繳獲的那十一台火炮,甘寧完全沒有興趣。
    就這種威力的火炮根本就入不了甘寧的法眼,如果不是用來攻堅,這種火炮在戰場上的威力幾乎等於零。
    為了不給李舜臣喘息的機會,甘寧追擊的速度很快,讓七千步兵在後麵慢慢前進,他則是帶領三千騎兵先行一步,僅僅用了兩天時間就來到了李舜臣建立的那座小城外麵。
    如果不是這座小城的城牆也有三米高,而且李舜臣回來之後第一時間做出安排,讓剩下的士兵登上城牆防禦,甘寧說什麽都要嚐試一下攻城。
    既然李舜臣已經靠著城牆做好了防守,那甘寧也不能傻乎乎地讓騎兵衝上去送死,所以就將三千騎兵分成四隊,守在四個城門外麵,切斷李舜臣和外麵的聯係。
    李舜臣建立的小城規模不大,無法做到自給自足,大部分物資都需要從外麵采購,尤其是糧草之類的物資,更是需要從附近村莊裏獲取。
    如今甘寧帶領三千騎兵切斷了李舜臣和外界的聯係,就等於把李舜臣堵在了這座城裏,隻要時間一長,李舜臣沒了糧草,必然會崩潰。
    更何況用不了多久甘寧那七千步兵就會過來,到時候就真的能把這座小城圍得跟鐵桶一樣,誰都別想靠近。
    所以甘寧根本沒有必要冒險攻城,隻要穩紮穩打,包圍一段時間,就能輕鬆獲得勝利。
    李舜臣登上城牆查看了一番,一顆心就沉到了穀底。
    他逃回來的時候身邊隻有三百多騎兵,又等了兩天,收攏了一千多潰兵,再加上他在城裏強行征兵,這才勉強拉起來了兩千多人的軍隊。
    兩千多士兵依靠城牆防守一座小城,壓力極大。
    尤其是等到甘寧那一萬士兵全都來到城下,發起全麵進攻的時候,這兩千多士兵根本就不夠用。
    所以根據李舜臣的經驗,這場戰鬥根本就沒有必要打下去,及早想辦法突圍才是正事。
    但問題是,他突圍之後還能去什麽地方?
    難道還要回到遼州以北的苦寒之地慢慢發展嗎?
    到了那種地方,還有幾個人願意追隨他?
    沒有人追隨和支持,他拿什麽對抗大陸王朝?
    就算是能夠順利突圍,李舜臣也完全看不到希望。
    但是不突圍的話,他很快就要死在這裏了。
    這讓李舜臣很是為難。
    但最讓他意外的是,甘寧根本就沒有攻城的打算,而是打算用最簡單的圍城方式把李舜臣送走。
    雖然圍城會消耗大量的糧草,但是大陸王朝會缺少糧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