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6章 投降的名額

字數:3518   加入書籤

A+A-


    李舜臣根本就沒把城裏的居民當成人來看。
    之前為了反抗大陸王朝,李舜臣要演戲,要收買人心,所以他各方麵表現都很好。
    但現在麵對最基本的生存問題,李舜臣哪裏還有心思跟他們演戲?
    誰敢跳出來鬧事,李舜臣必須要在第一時間鎮壓下去,要不然這個勢頭一旦擴散開來,他就離死不遠了。
    也正是因為士兵的強勢鎮壓,才讓所有心懷不甘的居民都老實下來。
    但是第二天清晨,情況再一次發生了改變。
    甘寧再一次派出騎兵往城裏射箭,同樣是木箭沒有箭鏃,上麵綁了書信。
    書信的內容很簡單,就是痛斥李舜臣為了一己私利,公然搶奪大陸王朝送給城裏居民的物資,揭露了李舜臣和他麾下士兵的罪行,然後在書信的末尾還特意提到,今天晚上子時,所有不想坐以待斃的人就一起團結起來反抗李舜臣的統治,否則繼續這麽等下去,他們所有人都要死!
    之前城裏的居民不敢反抗是因為他們無法團結到一起,單獨一個人或者少部分人站起來反抗根本就沒有效果,除了被李舜臣鎮壓之外沒有其他可能。
    但如果城裏的居民能夠在同一時間站起來反抗,那李舜臣要怎麽鎮壓?
    城裏一共就兩千多士兵,而居民數量卻有萬餘。
    人數數量相差如此懸殊,就算他們沒有武器,他能給李舜臣他們構成威脅。
    畢竟城裏這兩千多士兵可沒幾套盔甲,他們就算是用鋤頭、木棍和石頭也能對士兵造成傷害。
    最重要的是,他們隻拿到了不足一天的物資,如果這個時候不站起來反抗,等到物資用完,渾身沒有力氣,他們就更不可能有希望了。
    所以大部分居民都決定要抓住這次機會,能不能推翻李舜臣的統治,能不能爭取一個活命的機會,就看他們今天晚上的表現了。
    李舜臣和那些士兵當然也看到了書信的內容,他們不由緊張起來。
    士兵對付普通居民確實有優勢,但是雙方數量相差懸殊,而且還是在城裏戰鬥,情況可能就沒有那麽樂觀了。
    一旦這萬餘居民團結起來進行反抗,就算他們能夠成功鎮壓,也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若是他們損失太大,還有什麽資格抵擋甘寧的進攻?
    李舜臣眉頭緊皺,明顯是在思考對策。
    下麵的士兵也是麵色難看,他們可不想在這個時候跟城裏的居民拚命。
    “李大人,你究竟有沒有辦法?這馬上就要天黑了!”
    書信裏提到的時間是子時,而城裏的秩序早就亂了,天黑之後人們很難準確判斷時間,城裏的居民說不定什麽時候就發動了。
    尤其是在深夜,一旦外麵出現動靜,城裏的居民就會猜測是不是其他人已經開始了,那他們自然不會繼續等下去,而是跟著一起衝出來,求一個活命的機會。
    為了防止情況出現變化,李舜臣必須要盡快做出一個決定,要麽就先下手為強,開始對城裏的居民進行清洗,直到他們不具備鬧事的能力和條件;要麽就主動認慫,跟城裏的居民妥協。
    隻不過後者不在李舜臣和眾多士兵的考慮範圍之內。
    甘寧總共就送來這麽多物資,他們這點人還不夠分呢,要是對城裏的居民妥協,他們豈不是要餓死了?
    所以這件事根本就不需要商量,士兵們堅定一個信念,就是先下手,搶占先機。
    但是李舜臣考慮得比較多。
    “大家不要急,我知道你們都想先動手,但城裏的人這麽多,他們要是一股腦衝出來,你們能擋住嗎?那可是一萬多人啊,而我們隻有兩千多人!
    一旦鬧騰起來,在場的任何一個人,包括我在內,都可能會丟了性命!
    你們仔細想想,甘寧為什麽這麽好心要給我們送物資過來?現在我算是看明白了,甘寧他就沒安好心,他就是要通過這種方式來收買城裏那些人,讓他們和我們對著幹!
    我們要是動手了,那就是中計了!
    甘寧之所以不敢進攻,就是因為我們這裏還有兩千多兵力守城,甘寧沒有把握打敗我們,但如果我們隻剩下一千人,或者幾百人,你們猜猜甘寧會不會主動進攻?”
    李舜臣這一番話看起來有道理,但仔細想一下就會發現漏洞百出,但奈何這些士兵都沒怎麽讀過書,最多就是吃到了大陸王朝全民教育的紅利能識一些字,但卻難以分辨什麽大道理,所以李舜臣這番話說出來之後,在場的士兵都覺得有道理。
    “那李大人你說該怎麽做?”
    “很簡單!那甘寧不是說可以接受城裏人投降嗎?那我們就放出消息,想要投降的人可以出城,但我們隻能放走五千人,要是錯過這次機會,就老老實實留在城裏好了。”
    一名士兵提出疑問,“隻放走五千人?為什麽?城裏這些人這麽難纏,把他們全都趕走不好嗎?這樣就沒有人跟我們對著幹了!”
    李舜臣瞪了那名士兵一眼,“把人全都放走了,甘寧派兵打過來,就靠我們能守住嗎?我們之中若是出現死傷,是不是還要從那些普通人裏麵挑選人手補充上來?若是不能補充兵力,我們這兩千人根本就消耗不起!”
    在場士兵紛紛點頭,“李大人高見,我們明白了。”
    這些士兵都是上過戰場的,直到戰鬥打起來肯定會出現損傷,而就算再厲害的部隊出現死傷之後不能補充兵力,也會很快被消滅掉,所以留下一部分人當做後備兵力才是正確的做法。
    李舜臣看到在場士兵都同意了他的意見,也就沒再說什麽,隻是要求所有士兵抓緊時間把這個消息散播出去,至於誰能離開,誰要留下來,就看他們的速度了。
    李舜臣這一招也等於是把他和城裏居民之間的矛盾轉化成了居民內部的矛盾。
    城裏那些人都知道想要活下去,隻有出城投降一條路可以走,可李舜臣隻給了他們五千個名額,誰要是動作慢了,出不去了,那才是倒大黴。
    所以這個消息公布之後,城裏的居民幾乎全都動起來了,他們隻有一個目標,那就是一定要搶到這五千個名額,要不然他們就徹底完蛋了。
    為了能夠跑得比別人快,他們甚至把忍饑挨餓積攢下來的食物全都吃了,主打就是一個破釜沉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