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9章 山上的伏兵
字數:3694 加入書籤
張遼的壓力確實很大。
在開戰之前他就想到了這場戰鬥很艱難,很危險,但戰鬥真正開始之後,他發現他還是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
在張遼眼裏,世界上最勇猛的將領也不過就是呂布和關羽這個級別。
關羽在萬軍之中斬顏良、誅文醜,震驚曹營將領無數年,當麵給張遼上了一課,讓他知道什麽叫真正的萬人敵!
呂布虎牢關一人對戰劉關張三兄弟,最後竟然隻是落敗,而沒有丟掉性命,從此之後整個三國時代人們都默認群毆呂布是正常操作,一點不犯毛病。
呂布和關羽已經是張遼所能想象到的武將的極限了,可今天他遇到了誰?
陸川和趙雲!
陸川和趙雲隻是稍稍出手,竟然就將前排持盾的士兵打得七零八落,就連後麵的長矛兵和長槍兵,竟然也傷不到他們分毫!
在陸川和趙雲身上,張遼感受到了比呂布還要強大的氣勢!
這是什麽概念?
張遼覺得他正在麵對兩個呂布!
汗珠從張遼的額頭冒出來,然後又順著臉頰流下來,他的內心緊張到了極點。
不過張遼畢竟是曹魏陣營中最勇猛的將領,就算是麵對這樣的情況,張遼依舊能夠強行讓自己保持冷靜,下令讓後麵的士兵頂上來,絕對不能亂了陣型,否則他們這麽多人都要死在這裏!
這一刻,張遼覺得在這條路中央布陣有好處,也有壞處。
好處就是他可以依靠緊密的陣型抵擋騎兵的衝鋒。
不管陸川帶領的騎兵多麽厲害,都難以在短時間內將整條路上的步兵陣型完全撕開!
而壞處就是道路不夠寬闊,反而成了陸川和趙雲開無雙的最好地點!
兩個比呂布還勇猛的頂級武將在這麽狹窄的路上衝殺,張遼麾下的士兵根本就無法抵擋。
別管是持盾步兵還是長矛步兵、長槍步兵,隻要他們敢出現在陸川和趙雲麵前,就會被瞬間擊殺或者打飛。
也就張遼治軍有方,軍令嚴明,帶出來的軍隊有很高的紀律性,這才沒有被陸川和趙雲聯手打廢。
要是換成紀律性差一點的軍隊麵對陸川這趙雲這兩個猛將,絕對已經被打到崩潰了。
陸川和趙雲聯手衝鋒,已經有上百人死在了他們兩人手上,但張遼的陣型依舊沒有亂,後麵還有源源不斷的士兵衝上來,鐵了心要用人命耗下去。
陸川也不由得皺起了眉頭,他和趙雲再厲害,體力也是有限的,如果在張遼這邊消耗了太多的體力,等他們衝到曹操麵前,還怎麽對十萬大軍發起衝鋒?
所以陸川當即下令讓趙雲退下去,讓一部分鐵甲雲騎衝上來,過上一刻鍾再讓趙雲來換他。
陸川和趙雲這兩個猛將就是撕開陣型的關鍵,所以他們不能全都退下去,至少要留一個人在這裏。
趙雲接到命令,沒有任何猶豫,當即後退,讓後麵的鐵甲雲騎衝了上來。
因為道路不夠寬,鐵甲雲騎隻能衝上來兩三個人,而鐵甲雲騎的戰鬥力和趙雲比起來還是有明顯差距的,所以張遼頓時就感覺到壓力減少了許多,心裏跟著鬆了一口氣。
隻要能擋住陸川和趙雲的進攻,拖延時間到曹操帶兵回來救援,張遼的任務就完成了。
目前來看,形勢還是可以接受的。
張遼覺得他賭對了,陸川和趙雲再怎麽厲害,也不可能將他的三萬軍隊殺幹淨!
就算陸川和趙雲擁有無限體力,他們手上的武器也堅持不住。
畢竟人的骨頭還是很堅硬的,尋常的刀劍連續砍殺三四個人就要卷刃了,殺得多了,手裏的刀劍都要斷掉。
長槍或許好一點,但也不可能沒有一點損傷。
但是就在張遼以為穩住了形勢,可以稍稍放鬆一下的時候,從兩側的山上突然落下了許多弓箭,瞬間就帶走了二百多士兵的性命,還有不少士兵被弓箭所傷。
慘叫聲從後麵傳過來的時候,張遼驚訝回頭,這才發現山上竟然還有埋伏!
從戰鬥開始到現在,陸川隻是出動了五千鐵甲雲騎,還有九千步兵沒有動呢。
按照陸川的脾氣,既然決定要把曹操引到這條路上襲擊,又怎麽可能不在兩側的山上安排伏兵呢?
伏兵的數量不需要太多,隻要能在關鍵時刻打亂張遼的陣型就可以了,所以陸川讓七千禁衛軍分成七個千人隊,每隔一段距離就提前埋伏在兩側的山上。
在曹操大軍經過的時候不要有任何動作,更不能埋鍋造飯什麽的,必須要完全隱藏起來,不能暴露任何蹤跡。
等到陸川帶領騎兵打過來的時候,山上埋伏的禁衛軍就可以居高臨下射箭,對曹軍發起攻擊,必要的時候還可以發起衝鋒,從多個方向對曹軍發起攻擊,讓曹軍陷入混亂。
陸川在安排這個戰術的時候並不知道曹操要怎麽安排行軍,自然也就不知道張遼在什麽位置,曹操在什麽位置,但這不重要。
對於禁衛軍來說,他們心裏隻有一個念頭,那就聽從陸川的命令!
陸川讓他們做什麽,他們就做什麽。
所以當他們看到陸川和趙雲帶著鐵甲雲騎對張遼的軍陣發起衝鋒的時候,當即就開始發起了偷襲。
雖然隻有一個千人隊,每次隻有一千支箭落下,很難對張遼的軍隊造成有效殺傷,但不要忘了陸川還在帶領鐵甲雲騎對張遼的軍陣發起衝擊,山上的伏兵突然出手,就是告訴張遼山上有埋伏!
張遼可不知道附近山上隻有一個千人隊,因為張遼知道陸川帶來了一萬五千軍隊,其中包括五千騎兵和一萬左右的步兵。
如今騎兵是出現了,但一萬步兵還沒見到呢?
所以張遼有充分的理由懷疑山上的伏兵數量很可能是三千或者五千!
三千伏兵或者五千伏兵聽起來不多,但在關鍵時刻發起衝鋒,絕對能讓他麾下的軍隊陷入混亂!
所以張遼當機立斷,下令讓士兵注意防衛左右兩側的突襲,絕對不能給山上那些伏兵偷襲的機會!
張遼的應對不能說錯,但他還是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
陸川既然在山上安排了伏兵,又怎麽可能隻讓他們放箭?
山上埋伏最大的優勢就是高低落差,所以陸川怎麽可能不讓山上的伏兵提前準備滾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