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7章 有去無回的戰鬥

字數:3807   加入書籤

A+A-


    陸川以為他連續殺死張郃和徐晃,必然能夠動搖曹軍軍心,接下來隻要追擊夏侯惇,找機會殺死夏侯惇和賈詡,就能奠定勝局,配合趙雲一起擊潰曹操大軍,獲得勝利了。
    可陸川沒想到,夏侯惇和賈詡竟然這麽有本事,在如此情況下竟然還能重新鼓舞軍隊士氣,讓他們主動發起進攻。
    當然,這也就夏侯惇能做到,因為他是曹操的心腹,他說的話在很大程度上就能代表曹操的意思。
    要是換成賈詡這麽說,下麵的士兵難以分辨真假,但軍中將領還是能分辨出來的。
    這就好比假傳聖旨,皇帝身邊的心腹太監哪怕拿著一張破紙條,宣稱這是皇帝的旨意,也不敢有人懷疑;而一名普通縣令就算真的拿到了聖旨,也不會有人相信。
    夏侯惇的身份才是能夠鼓舞士氣的關鍵。
    對於這樣的情況,陸川也是無奈,隻能先和分出去的一千鐵甲雲騎會合,然後再通過發揮騎兵優勢,一點一點打擊夏侯惇和賈詡軍隊的士氣,最終形成連夏侯惇都難以挽回的潰敗。
    在陸川和分出去的一千鐵甲雲騎會合的時候,後麵的六千多禁衛軍也終於衝了上來。
    陸川既然發起了衝鋒,要畢其功於一役,又怎麽可能讓禁衛軍在後麵看戲?
    隻不過禁衛軍是步兵,衝鋒速度不如鐵甲雲騎,所以在戰鬥開始階段是鐵甲雲騎對抗夏侯惇、張郃和徐晃。
    如今戰鬥的第一階段已經過去了,接下來才是真正的大軍對決。
    雖然陸川這邊隻有八千人,但已經是陸川身邊的所有兵力了。
    陸川帶領鐵甲雲騎在戰場上衝殺,盡量避免和夏侯惇還有賈詡的軍隊正麵碰撞。
    雖然正麵碰撞依舊能夠占據優勢,但也會給鐵甲雲騎帶來損傷。
    現在隻是麵對夏侯惇和賈詡,後麵還有曹操的大軍,所以陸川還不能放肆衝鋒。
    但禁衛軍的戰鬥方式就不一樣了,他們的任務就是保持陣型,穩步前進,用絕對的實力碾碎夏侯惇和賈詡的軍隊。
    直白一點說就是六千多禁衛軍占據了戰場的主導位置,在他們強勢推進的時候,陸川的任務就是輔助。
    不過夏侯惇和賈詡也不是輕易能對付的,他們兩個站在四麵旗幟的下麵,站在最大的火堆旁,不斷下達一道又一道命令,試圖阻擋禁衛軍的前進,阻擋陸川的衝鋒。
    不管怎麽說,他們兩人的努力還是有效果的,陸川一時之間還真無法將他們徹底擊潰。
    曹操在指揮攻城戰的時候也得到了夏侯惇和賈詡這邊的匯報,當他聽說張郃和徐晃戰死的時候,神色凝重到了極點。
    渡過長江之後,他這二十多萬大軍已經損失多少了?他帶來的將領又死了多少了?
    曹仁、張遼、張郃、徐晃、樂進!
    這些還都隻是能夠單獨領軍的將領,在他們之下,那些軍中將領死傷更多,甚至已經動搖到了曹操大軍的根基。
    這讓曹操不得不懷疑當初他決定在陸口登陸,通過這條狹長的道路前往柴桑,到底是不是一個正確的決定了。
    當初的二十多萬大軍,如今隻剩下八萬,如此慘重的損失,是曹操從未經曆過的。
    可事已至此,他沒有別的選擇。
    自己選的路,咬著牙也要走下去!
    所以曹操再次下令,讓於禁、曹洪、文聘親自領隊攻城,甚至是受傷的夏侯淵,也要親自到前線督戰。
    隻有攻破柴桑,曹操才有扭轉局勢的希望,否則一切就都完了。
    這個時候,曹操沒有理由考慮這麽做會付出多大的代價,因為再大的代價也比不上他們全員戰死在這裏!
    曹仁、張遼、張郃、徐晃還有樂進已經死了,那就不能讓他們白白犧牲!
    夏侯淵、曹洪、於禁、文聘接到命令,顧不上受傷或者疲憊的身體,親自衝到前線,身先士卒地帶領軍隊發起了進攻。
    曹操大軍不間斷地進攻了一整天,雖然沒能攻破柴桑,但也給柴桑守軍造成了很大的死傷,初步估計,如今柴桑城內能夠動用的守軍數量也就在三千三百人左右了。
    一天下來動用數萬大軍,卻隻給敵人造成七百人左右的傷亡,這樣的戰績說出去都不夠丟人的,但曹操卻覺得沒有問題。
    隻有和鐵甲雲騎還有禁衛軍交過手之後才能明白他們的強大。
    曹操覺得他的虎豹騎已經很強了,甚至可以說是天下第一強軍,但是在鐵甲雲騎麵前,虎豹騎隻是弟弟。
    曹操想不明白,如此強大的軍隊是怎麽訓練出來的,這完全不符合常理。
    好在趙雲那邊兵力少,隻有四千人。
    如果城裏有一萬守軍,曹操絕對會直接放棄攻城,轉頭去打陸川。
    曹操親自盯著前線的戰鬥,不敢有絲毫的怠慢,可下一秒,讓他震驚的事情發生了。
    柴桑城門竟然打開了!
    這是什麽情況?
    趙雲不會是想主動出擊吧?
    這怎麽可能?
    趙雲身邊就那麽點軍隊,他怎麽敢出動出擊?
    哪怕趙雲隻帶出來一千騎兵,城裏就隻剩下兩千三百守軍,這怎麽可能守得住?
    所以曹操完全想不通,趙雲為什麽要出城。
    實際上,趙雲在看到陸川發出的信號之後就做出了主動出擊的決定。
    守城?
    這可不是趙雲的本意。
    如果不是陸川的安排,他寧願帶著兩千鐵甲雲騎出城和曹操大軍來一場正麵對決。
    大陸王朝的趙雲雖然沒有長阪坡七進七出的英勇事跡,但是骨子裏的勇猛和倔強是不會變的。
    如果說曆史上的趙雲是一把鋒芒畢露的寶劍,那大陸王朝的趙雲就是學會隱藏鋒芒,但是更加危險的利刃。
    既然陸川發出了進攻信號,那就意味著決戰到來了。
    陸川為了決戰,帶領最後的鐵甲雲騎發起了衝鋒,完全就是孤注一擲,那趙雲還有什麽理由躲在柴桑城裏?
    在決戰開始的時候,柴桑城能不能守住已經不重要了,因為陸川和趙雲都想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曹操大軍徹底擊潰。
    隻要在擊潰曹操之前,柴桑城不被曹操占領就可以了。
    所以這是一場和時間賽跑的決戰,也是……有去無回的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