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4章 戰鬥開始
字數:3220 加入書籤
兵力布置完畢,陸川身形一晃,來到了長安城的皇宮之中,趙雲、呂布、黃忠、陸越等人已經出現在了城牆上,城外的五十萬大軍也已經就位,能夠清楚地看到他們正在打造各種攻城器械。
五十萬大軍黑壓壓一片,就算隻是站在城牆上看,也讓人覺得壓力極大。
陸川懶得理會皇宮理的天子,從皇宮出來,親自登上城牆查看敵情。
北邊和西邊是曹操和劉備,這個不用想,陸川根本就不想跟他們正麵作戰,至少現在不想。
南邊是孫堅和袁術,而且還有孫策、周瑜這樣的強勢組合,再加上魯肅、呂蒙、甘寧、程普、韓當等人,也不是輕易就能打下來的。
畢竟在江東猛虎孫堅的帶領下,東吳就不再是鼠輩,而是一股強大的勢力,再加上袁術相助,也不是輕易就能打下來的。
隻有東邊的袁紹和馬騰組合,看起來好欺負一些。
袁紹麾下的主要將領也就顏良文醜算是猛將,高覽還差了一些,也就是巔峰時期的袁紹其實也就是兵多將廣,但真正能打的猛將並不多,而來到這裏,他隻分到了六萬軍隊,屬於史詩級削弱了。
馬騰也隻是看起來強,但實際上麾下的將領也就馬超和馬岱能看得過去,而且身邊也沒什麽像樣的謀士,實力不怎麽樣。
其他諸侯,諸如喬瑁、袁遺、陶謙、張揚,都是醬油角色,沒什麽需要注意的,所以陸川決定先從東城門外麵做突破,不求一舉擊敗袁紹和馬騰,但也要把糧草搶過來。
沒錯,就是糧草。
世界意誌隻給陸川提供了少量糧草,就算有係統的幫助,也不夠五萬大軍一個月之用,所以陸川的首要目標就是搶糧草。
東城門外有十三萬大軍,每日消耗的糧草可不是一個小數目,隻要陸川能搶過來一部分,也能讓他在長安城裏多堅持一段時間了。
隻是如今十八路諸侯都很默契地沒有發動進攻,陸川要是這個時候突然出兵,反而可能會被十八路諸侯包圍,所以還是要等一等。
等到十八路諸侯開始全麵攻城,陸川再找機會發起反擊,給袁紹和馬騰一個驚喜。
第二天清晨,陸川接到匯報,十八路諸侯已經打造了大量攻城器械,而且全都推了出來,擺明了馬上就要開始攻城了。
陸川趕緊來到城牆上查看情況,果然看到曹操那邊先動了。
曹操麾下有八萬大軍,外加張邈、張超、孔融、鮑信四路諸侯,完全就是一拖四的打法,但架不住曹操太強,能夠完全掌控張邈四人,所以在第一次進攻的時候,曹操安排張邈和張超這一對兄弟先上。
張邈和張超兩人合計有兩萬兵馬,自然不可能一股腦全都壓上去,而是各自先派出三千步兵發起試探性的進攻。
雖然隻有六千士兵發起進攻,但趙雲也不敢放鬆,更不會輕易帶著鐵甲雲騎出城衝殺,因為曹操的八萬大軍還沒動呢,夏侯惇、夏侯淵、曹仁、張遼這些猛將都在後麵虎視眈眈呢。
西城門外麵,劉備讓魏延帶領一萬步兵發起了進攻,公孫瓚則是暫時沒有動。
雖然劉備現在的實力遠遠勝過公孫瓚,但兩人是同窗,早期的時候劉備還受過公孫瓚的恩惠,所以劉備沒有讓公孫瓚出兵,而是他主動承擔了試探進攻的任務。
南城門外麵則是孫堅發起進攻,袁術負責給孫堅提供後勤,甚至還主動把六萬軍隊分出來兩萬交給了孫堅。
這個操作就很迷,完全不是曆史上袁術應該做出的事情,但考慮到這裏不是曆史,世界意誌也會想辦法惡心陸川,所以多半是世界意誌認為袁術這個骷髏王表現太拉胯,打算讓孫堅拉他一把。
東城門外就是袁紹和馬騰在後麵看戲,喬瑁和陶謙先一步率領軍隊發起進攻。
很明顯,四個方向上都選擇了試探進攻,沒有一上來就拿出他們全部的實力,壓力都不大。
陸川巡視完之後就來到了東城門,先觀察袁紹和馬騰的情況。
喬瑁和陶謙合計兩萬軍隊發起進攻,看起來像模像樣,但軍隊的士氣和戰鬥意誌都不怎麽樣,在攻城的時候遭到一點挫折就開始後退。
這也怪不得喬瑁和陶謙,畢竟他們兩個諸侯根本就不存在什麽巔峰時期,他們麾下的軍隊戰鬥力也不怎麽樣,更沒見過這樣的大場麵,在戰場上表現拉胯也是很正常的。
隻可惜喬瑁和陶謙沒有親自衝鋒陷陣,要不然陸川倒是可以考慮帶著鐵甲雲騎衝殺一番,看看能不能將他們兩個殺死。
第三次考驗的時候,劉備在定軍山明明還有一戰之力,卻選擇了保全實力,主動撤退,這肯定引起了世界意誌的不滿,所以在第四關考驗的時候才會加上條件,必須要將十八路諸侯全部殺死才算是完成考驗,否則陸川就要一直追擊下去。
所以這次考驗也存在了一個巨大的隱患,那就是一旦十八路諸侯戰敗,果斷逃跑,陸川就這麽點兵力,恐怕很難追上。
還好世界意誌沒有那麽不當人,還是讓十八路諸侯主動發起了進攻。
試探性的進攻沒什麽好說的,陸川靠著長安城牆的優勢,很輕鬆就擋住了十八路諸侯的進攻,甚至都沒出現多少死傷。
當然,十八路諸侯的死傷也不多,滿打滿算也就不到三千人。
要知道這一天的戰鬥,單單進攻一方就有六七萬人,卻隻出現這麽點損傷,隻能算是傷了一點皮毛。
如果放大到五十萬大軍來看,三千的死傷,那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對於這樣的情況,陸川也不著急,因為任何一場戰鬥,在最初的階段都隻是試探,隻有雙方慢慢加大籌碼,從互相試探轉變成激烈戰鬥,才能找到重創甚至是擊敗敵人的機會。
如今陸川還有曹操、劉備、孫堅、袁紹等人都在等這樣的機會。
在機會出現之前,他們寧願繼續僵持下去,而不是貿然進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