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五一回老家

字數:3816   加入書籤

A+A-




    []
    101nove./最快更新!無廣告!
    四個人在第一排的屋山頭踢球踢了一身汗,後來二興掏出來三毛錢,打發肉團子去廠門口的小賣部買了四瓶汽水回來。
    一瓶汽水7分錢,剩下的兩分錢算是肉團子的跑腿費,別小看了這兩分錢,抵得上他老媽半天的收入了。
    那個年代盡管這活兒並不輕鬆,糊1000個僅幾毛錢,但對許多經濟不寬裕的家庭來說,這份微薄的收入畢竟能彌補日常消費的不足。
    有一些家庭甚至以此為生,度過了那個艱苦的年代。
    熟練的人一小時能糊200個,一天能糊1000個,趙家嬸嬸可沒有這麽快的手速,兩分錢在她眼裏確實頂得上大半天的活了。
    平時二興手裏也沒錢,爺爺偶爾偷著給個幾分一毛的,他都是湊夠了七分錢二兩糧票,就會悄摸地跑去鐵路西邊的菜市場買個熱火燒吃。
    他畢竟是過來人,吃過見過的主兒,重回兒時時候的他,說不饞雞鴨魚肉是假,但條件有限的情況下,買個熱燒餅吃可比買個蘋果桃子啥的充饑荒。
    因為他心裏有數,自己正處發育期,在這種條件下最缺的不是營養而是糧食。
    多虧了這一次的燕京之行,不僅是幹媽,連唐家的其他大人,也會瞞著王美芬給他塞上五毛一塊的,如今他手裏都有28塊錢了。
    那個申城美術電影製片廠的導演沈祥林,甚至偷偷給他的口袋裏塞了一張10塊的。
    別看現在他跟個小財主似的,有球踢、有琴彈還有飲料喝,去燕京之前同樣口袋裏窮得叮當響。
    成長於清貧歲月的孩子,能收到父母送給的玩具,比現在寒暑假去歐洲遊學的孩子都稀少。
    這話沒有誇張成分,那時男孩女孩的玩具,都是自己動手做。
    妹子的玩具少點,譬如跳猴皮筋的橡皮繩,就是不知從哪裏弄來的廢舊乳膠手套,裁切成條狀而成。
    她們玩的丟沙袋,就是利用舊麻袋,沙袋也是自己縫紉;跳房子的算盤粒,就是廢棄的算盤子穿起來而成。
    男孩的陀螺、雪橇、彈弓、彈子盤車、大風車、洋炮子彈槍,無不是自己動手製作。
    二興盡管上一世的小時候同樣表現極好,也得趕哪天老媽心情大好,丟給他一兩毛錢。
    那一刻,就會覺得老媽好美,自己好幸福呢。
    捧著這兩毛錢,花一毛錢一兩糧票買一個大牛奶法餅,花一毛錢在百貨店買一套帶哨空氣球。
    所謂帶哨空氣球,就是一隻空氣球,一支小指粗細長短的竹管組合。
    把空氣球捆綁在竹管上,通過竹管吹氣讓空氣球鼓起來,然後迅速用指頭堵住竹管出氣口。
    這時你鬆開堵住竹管的指頭,空氣球裏的氣體,通過狹小的竹管,發出尖銳的哨音。
    這就當年小屁孩們最喜歡的帶哨空氣球。
    有時興奮過頭,又或者一不小心,吹爆了空氣球,剛才爽到飛的心情立馬跌到冰點,接下來是無盡的沮喪。
    時間很快到了五一節。
    工廠每周隻有一天休息,平時加班加點是常態。
    五一節難得有天休息,並且這個時節,陽光已很燦爛了,各家各戶會利用這天抓緊做家務。
    但二興家卻跟著爺爺回了趟老家,當然這也是二興計劃裏的一部分。
    剛好趕在又一季的水稻要種,往年的農忙時候,二興的老爸都會趕過去幫忙。
    沒有辦法,如今的王美芬這一輩隻有她和二姨、三姨年紀最大,且均已成了家。
    四姨雖然有了對象,尚未出嫁,但家裏僅靠她一個人,可伺候不了10畝的水稻。
    雖然老五,也就是二興的大舅初中後就不念書了,可以幫上忙,但兩個人顯然是遠遠幹不過來的。
    二興的姥爺有很嚴重的風濕病,是下不了田的,姥姥又是裹小腳的那代人,走路都需要扶牆或拄杖持杆,根本無法參與家庭中繁重的勞動。
    所以,楊運喜每年在農忙的時候,都要請假趕去幫忙。
    一家人,三輛自行車,其中一輛還是頭天晚上現借的。
    王傳文自己騎一輛,楊運喜載著大興,王美芬馱著二興,將近百裏路,即使一大早就起程了,趕到時也到了上午十一點多。
    因為有二十多裏地的山路,好在天氣晴好,不然趕上泥濘的路,就得下車推著走,下午一點趕到都算快的。
    也正是這個原因,二興家除了楊運喜,基本上隻在年初二回來一趟,廠子裏請假並不容易。
    三姨一家已經到了,她們家現在也是倆孩子,大的才三歲,小的一歲。
    不過夫家距離機車廠雖然很近,但回老家不用繞一個大圈子,路程還節省了一半,回來一趟用不了多長時間。
    三姨夫馬東是大東郊鋼鐵廠的工人,每個禮拜隻能回家一次,這一次卻也趕過來了。
    這家人跟二興家走得很近,馬東由於也是工人的緣故,跟楊運喜很談得來,一年裏總有好幾次見麵的機會。
    相較而言,還在路上的二姨一家走動的就少了,因為她們家在吊頂子山附近的另一個山區,前兩年才通了路,而且並不是柏油馬路,一遇雨雪天,簡直寸步難行。
    不過二姨家的兩個孩子,跟大興二興玩得好,尤其是大興,跟他們家的老大鐵柱子關係賊好,往年不是他來大興家住一段時間,就是大興去二姨家待上一兩個月。
    上一世即使二姨四十幾歲就過世了,但大興和鐵柱子一直走動著,除了年齡差不多,還在於脾氣性格也很像。
    二興下了自行車,就衝進了姥爺的院子裏,他最喜歡姥姥了,因為姥姥跟她公公王傳文一樣,老愛藏一點兒好吃的專門留給他。
    鐵柱子則比他懂事多了,不僅知道忙大人提東西,也很有禮貌,跟所有人打過招呼後才跟大興在一起嘀嘀咕咕。
    他之所以比爸媽早來了,是因為平時就在姥爺家住著呢。
    大舅兩腿泥的從田裏趕回來,不住腳地忙著端茶倒水,他和姥爺家的所有人一樣,都對楊運喜感情很深。
    不僅是因為楊運喜是往老家跑得最勤的那一個女胥,還在於他老實本分的性格幾乎不會說瞎話,有一就是一,待人也叫一個實誠。
    前世即使王美芬95年就去世了,但他每一年的農忙還會過來,大舅也仍舊一年兩次給二興家送大米,二興家也一如既往地每一年初二必到姥爺家。
    直到楊運喜2010年故去之前,大舅幾乎承包了二興家全年的大米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