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江弦

字數:5548   加入書籤

A+A-




    1978年8月23日。
    即農曆戊午年,處暑。
    “江弦同誌掛號信~”
    暑氣蒸騰,柳樹籠著京城的幽深胡同。
    細碎陽光透過柳樹搖曳的枝丫,悠悠印下片舊時代的斑駁光影。
    江弦側著身子擠出門洞。
    “同誌,我的信。”
    院兒口,郵遞員一身郵差綠,騎印郵局字樣的“二八”錳鋼車,右腳踩上院階,從郵包裏翻出信件。
    “圖章。”
    “這兒。”
    “喲,還是篆字的。”
    哈口氣,蓋夾子上,一式兩份。
    倆人所在的這條胡同,叫魏染胡同,據說明朝那會兒,是大閹黨魏忠賢的住處,《京報》也辦在這兒。
    交接完畢,江弦扭頭鑽回院兒裏。
    雜院兒,住七十多戶人家,攏共兩百多口人。
    公用的自來水管,窗台上碼放著鞋,蜂窩煤棚挨牆角,廁所院兒裏就有,露天,上麵蓋個蓋子,愛國衛生運動已經深入到每家每戶,裏麵一般都撒層666粉。
    進了家門,江弦端起信件,瞥眼內件清單,他爹從懷柔寄來的。
    上書教員語錄:“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要擁護;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要反對。”
    下列內件名稱:全國糧票,肆拾伍市斤。
    糧票分地方、全國。
    地方糧票限當地用,全國糧票全國通用,花錢都難換。
    “江弦?”
    窗外一陣喊,江弦一抬頭,瞥見住同院兒的王大媽。
    “你怎麽還在家?別人可都上街道勞動服務站搶活兒了。”
    “我待會兒去。”
    王大媽氣的腳直杵地,“你這孩子,正是幹革命的年紀,怎麽毫無主動發起戰役,搶占山頭的衝鋒精神。”
    “害,反正他們搶不過我。”
    “吹吧,有那能耐,還能是無業遊民?”
    “你說誰是無業遊民?”
    江弦騰一下站起來,一米七八的個頭擱這年代跟巨人似得。
    “我那叫待業青年!”
    他及時糾正了自個兒的時代稱謂。
    對付走王大媽,江弦收好糧票,搓把臉,臉盆搪瓷材質,底上繪朵牡丹。
    抹把臉,寫有“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的鏡子,映出年輕人的模樣。
    “還挺俊秀。”他摩挲著臉頰,靜靜欣賞。
    沒錯,他是穿越者。
    他屬於那個彩禮詐騙頻發、五旬老太守國門的後疫情時代。
    至於1978年,那是他不曾見過,也不曾經曆過的四十年前。
    縱然他是一網文寫手,知識麵廣闊,對時代大勢有所了解,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沒切身感受過,那就是摸著石頭過河,毫無優勢先機。
    至於爽文主角的那樣,靠積攢的人生經驗,四麵逢源,八麵玲瓏?
    他的確人到中年,對人生也有所感悟。
    全是下三路。
    萬幸,他還有個係統......
    “江弦,咋還沒去?”
    窗外,王大媽又殺個回馬槍。
    江弦翻個白眼,慢吞吞穿上的確良白襯衫,趿拉一雙黑麵紅底兒的內聯升布鞋。
    騎輛“二八”錳鋼車,溜出胡同。
    ......
    他這車是永久牌的,這年頭騎輛永久,相當於後世開輛u7。
    倍兒有麵子。
    沿著南柳巷,往琉璃廠騎。
    關於一個時代的印象,從圖片裏看和自己親眼見到,完全是兩碼事兒。
    四處灰突突的,兩側磚瓦房矮小破舊,人群一抹水兒藍、黑、灰,電線杆布滿密密麻麻的電線,唯有牆上鮮亮的紅底標語格外醒目。
    江弦一路左拐右拐,就像穿梭於泛黃過曝的老電影,一切都朦朧而不真實。
    騎了十幾分鍾,到了四十三中學南側的“琉璃廠街道服務站”。
    他解開扣子,襯衫裏已經捂出一層細汗。
    的確良就這樣,不吸汗不透氣,但爽滑易洗,還是70年代時髦的象征。
    服務站門外麇集了一大幫人,跟找日結的三和大神似得,表情都特麽一樣的喪。
    1978年,浩浩蕩蕩的知青返城大潮洶湧而起,成千上萬壯勞力蜂擁回城市,導致出現嚴重的失業問題。
    就拿京城來說,待業青年數量達到40萬人,平均每2.7戶,就有1人沒工作。
    而且這會兒跟後疫情時代又不一樣。
    後疫情時代,女的能直播,餓了就點外賣,男的能送外賣,送完外賣看女的直播。
    這會兒,你沒工作那就是真沒工作。
    “還是相信後人的智慧吧。”
    江弦扯開袖扣,把袖子挽起,深吸口氣,隨後一頭紮進擁擠的人潮。
    “領導,還有活兒麽?我是返城知青。”
    工作人員看他一眼。
    “家住附近?”
    “魏染胡同。”
    “倒是還有一活兒,不過地方離你住處比較遠,雍和宮,一天一塊七角二分,做三天。”
    “幹不了。”江弦想都沒想就給拒了,“還有近點的不?”
    “沒了。”工作人員對於他這資產階級的貪圖享樂思想有些生氣,“剛才有個在前三門的活兒,已經被這位李紅民同誌接走了。”
    江弦看一眼身邊那貨,一看正辦手續呢,趕緊給他拽住。
    “同誌,你家哪的?”
    “臘竹胡同。”
    “跟誰住一塊?”
    李紅民奇怪的看他一眼,“我爹我媽我爺我奶。”
    “我和我媽住。”
    誰問伱了?
    “領導同誌,我比李紅民同誌更需要這份工作!”
    “原因。”
    “李紅民同誌家裏有父母長輩相互照應,我家就不一樣了,我就和我媽住。”
    “什麽意思?”
    “我還要照顧我媽!”
    “???”
    無恥!
    太特麽無恥了!
    工作人員臉都氣抽搐了。
    就這個節骨眼,江弦這貨已經把名兒簽了,還一臉的遺憾。
    “這粗活兒勉強先幹著吧,放插隊那會兒,咱可是混文學圈兒的。”
    您瞅瞅這氣焰。
    不過這話還真不是亂說。
    原身在白洋澱插隊那會,就搞地下文學,跟薑世偉、趙振開那波人混特熟。
    而且他本身就是一網文寫手,算是半個作家。
    最長遠的打算,就是靠文字養活自己。
    “唉。”帶著滿臉委屈的離開。
    但凡兜裏還有一分錢,他絕對不接這糙活兒。
    在外邊兒浪一天。
    黃昏回到院兒裏,把車子往青磚灰瓦的窄道一撇。
    繞過破竹筐和紙板箱,以及兩撥坐著玩煙盒和冰棍棒的小孩,順著鍋灶氣,掀開廚房簾子,一抹身進去。
    “媽,啥飯?”
    “抻麵。”
    北方的抻麵,先盤條、後餳麵,出來麵條夠勁道,不管做打鹵還是做炸醬都好吃。
    江弦掀開水缸蓋子,抄起葫蘆瓢,舀一葫蘆水正小口呷呢,耳邊滴的一聲。
    【靈感合成係統加載完畢。】
    “已揭示第一條合成路徑:”
    “【知青】+【象棋】=短篇小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