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突然的進展

字數:4803   加入書籤

A+A-




    人文社。
    “大馮!”
    江弦敲了敲後樓216號的門,推門進去。
    馮驥才縮在床上,一臉的萎靡不振,麵色蒼白,疲乏無力,聽見江弦的喊聲,蔫兒了吧唧的抬起頭,有氣無力的打個招呼。
    “這是怎麽了?生病了?”
    “沒病,改稿子給我累的。”馮驥才扶著腰坐起身,本能的從桌上取過煙盒。
    “都這樣了,少抽兩根兒吧。”
    江弦搶過來,順手揣自個兒兜裏,“你現在什麽感覺?頭暈耳鳴?”
    “嗯。”
    “五心煩熱,潮濕盜汗?”
    馮驥才一驚,“你怎麽知道?”
    “你這是腎虛啊。”
    “你丫才腎虛呢!”
    “腎虛最典型的症狀,嘴硬。”
    江大夫拍拍丫肩膀,“你這種情況平時多喝枸杞,回頭我整瓶虎骨酒給你補補。”
    看望過大馮,江弦回到《人民文學》那邊兒。
    全社上下喜氣洋洋,似是有什麽喜事兒。
    王扶一見著他就特高興,“江弦,給伱分享一個好消息,以現在的趨勢,第9期《人民文學》很有希望加印!”
    為什麽叫有希望呢?
    因為《人民文學》每期的發行量,都達到了驚人的一百萬。
    沒錯,一百萬的數字,對《京城文藝》來說是頂破了天,對《人民文學》就是灑灑水了。
    而上次破百萬的壯舉,還是前半年第5期的《喬廠長上任記》做到的。
    “不知道喬廠長火遍全國以後,芙蓉鎮能不能也在全國火上一把!”王扶編輯激動的想著。
    ......
    醫科大的校園裏,朱琳吃過午飯,回到集體大宿舍裏休息。
    “不睡會午覺,你看什麽呢?”朱琳脫掉涼鞋,側身躺在床上,揉按著小腿,看向對麵床位的方招娣。
    方招娣把枕頭上的那冊雜誌豎起,“剛發表的小說,作家江弦的新作品。”
    看見封麵上清清楚楚的寫著《人民文學》,朱琳立馬猜到:“芙蓉鎮?”
    “嗯,現在才連載第一期,寫的真好。”方招娣介紹說:“這裏麵有個角色,是以前段時間鳳凰那邊國營飲食店那個經理為原型,這叫什麽?這就是說江作家的靈感全都來自於生活!”
    說著,她忽的想起,“對了,你不就是在那拍戲的麽?”
    “其實啊...”朱琳決定給方招娣介紹一下江弦,她原意是想等那家夥找她的時候再說,結果這個大忙人一直都沒來過。
    “朱琳,有人找。”正洗頭發的室友托著濕漉漉的頭發喊。
    “哎。”
    朱琳答應一聲,趿拉上涼鞋,忙亂出去,朝外麵一瞥,杏眸刷的嬌柔幾分,“怎麽傻乎乎的大中午過來?你看你曬得跟個煮熟的螃蟹似得。”
    “本來想著過來找你一塊吃飯來著,半道兒給新華書店的人截了。”
    朱琳眨巴眨巴,“新華書店的人截你幹啥?”
    “他們在文化宮搞一書市,請我這位青年作家,去給讀者簽名。”
    “這是好事兒呀!證明你成名了,你都不知道現在有多少人在討論你的小說,我現在不管在哪兒,都能聽著《芙蓉鎮》,連我室友也在看。”
    朱琳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看的江弦意氣風發。
    她這崇拜可比虎骨酒還頂事兒!
    “說起來。”他提議,“咱倆去百貨大樓買點吃的吧,回來給你同事分分,我也認識一下她們。”
    “成,我換件衣服去。”
    再一抹身出來,朱琳已換了件碎花上衣,長裙,圓口小皮鞋,人造革的,帶跟。
    她咯噠、咯噠在江弦麵前踩一圈兒,小聲問:“行不行?”
    這貨極挑剔的掃上一眼,陽光澈淨,歲月嫋娜。
    “可以,夠飄的。”
    陛下聽了,歡歡喜喜,打個響指。
    “o。”
    “你還學英語了?”
    “學了幾句簡單的,現在京城這麽多老外,指不定哪天人家來問個路啥的。”
    “對,事關國體。”
    這會兒的外國遊客還真不少,光1978年一年,就有10萬多外國遊客到中國遊玩。
    “你英語咋樣?”妹子好奇。
    “還湊合,勉強能看懂外國書籍。”
    “那挺厲害啊。”陛下眸中崇拜之色令人傾倒。
    “教教我唄。”
    “教你幾句簡單用語,我自個兒編的詞兒。”
    “你說。”
    “點頭e搖頭o。
    od開始ooo!”
    ......
    這會兒王府井百貨大樓有一牛人,叫張秉貴,是個售貨員,今年剛被授予全國勞模稱號。
    在他手裏,售貨是門藝術,被譽為“燕京第九景”,他坐公共汽車有人讓座,他去洗澡有人搓背,冰心親自去采訪他,回去寫了報告文學《頌“一團火”》,他癌症住院,國家領導來探望,他去世後,c雲同誌為他題詞:“一團火”精神光耀神州!
    王府井至今仍有他的半身銅像,還設了張秉貴同誌紀念館。
    有國際友人感慨說:“在國外隻有名聲好的政治家和紅得發紫的影視明星才能遇到,而中國的一名普通售貨員能享此殊榮,真了不起!”
    其實,隻要社會風氣昂揚向上,每個打工人都有自尊,誰特麽沒事拿袋咖啡粉往人臉上招呼。
    江弦和朱琳倆人被裹挾在擁擠的人潮裏,往張秉貴賣糖果的櫃台挪動而去。
    張秉貴有一本事叫“一抓準”,一把就能抓準分量,還有個本事叫“一口清”,算賬賊快,稱著糖就能算出價錢。
    聽說他那櫃台常能被來買糖的人給擠塌了。
    江弦前麵兒是一坐輪椅的老太太,張著嘴半天沒給張先生說話。
    張秉貴馬上意會,用簡單的手語和老太太交流起來。
    ......
    倆人買了五兩高梁飴、大蝦酥,又上街邊兒稱了點水果。
    朱琳掏出手絹,把錢給付了。
    “我這邊兒的人我出錢。”
    江弦不和她搶,拎著網兜袋,沒走幾步。
    “靈感【水果】進度+1,目前進度(1/100)”
    這麽突兀嗎?
    “江弦?”
    “來了。”
    拎著東西,上朱琳宿舍拜訪一圈,引起了小範圍的轟動。
    “你倆怎麽好上的?”
    “天啊,我是你的讀者!”
    “這是喜糖?”
    江弦沒多留,怕耽誤人家下午的工作。
    告辭回到人文社,開始修改10月要刊發的《芙蓉鎮》第二期稿子。
    花了幾天改好,也到了書市的日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