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話語權

字數:14018   加入書籤

A+A-




    []
    101nove./最快更新!無廣告!
    自從看曆史類書籍多了以後,劉茜茜還是挺喜歡類似話題的。
    因此網上專門有人講,她順便就去瞥了兩眼。
    隨後就發現不對。
    這位粗脖子音樂人,講到她不懂的地方,聽著好像還挺有道理的。
    可但凡涉及曆史話題,就感覺不太對味。
    很怪,還要再看看。
    陳麟風無語道,“你還真要追著看啊,這人的曆史水平,還不如一個成績好點的高中生呢。”
    “怎麽可能,我聽說他是水木大學輟學出來的呢。”
    劉茜茜多少還是有點學曆崇拜傾向的。
    尤其陳麟風這個當年的高考狀元,在她麵前幾乎是無所不知。
    無形間,就拉高了她對高學曆人才的認知。
    “這就又扯到術業有專攻上了,如果是我,我肯定不會在理工的內容上多說話。”
    劉茜茜皺了皺鼻子,不吭聲了。
    她開始多少懷疑起整檔節目的質量,不過矮大緊確實很能說,觀感還是可以的。
    無聊的時候,劉茜茜倒是還會看兩眼。
    直到節目裏聊到明朝的曆史。
    矮大緊聲稱“明朝是華國曆史上的三無時代,即無明君、無名將、無名士。”
    劉茜茜徹底繃不住了。
    能不能再離譜一點?
    她忍不住就要跟陳麟風吐槽,但見他正在和人打電話,於是隻能暫且忍下。
    不過心裏是越想越覺得氣,這麽個節目,自己竟然還巴巴的看了這麽久。
    甚至一度當成是知識科普節目,還吸收了一些知識。
    現在想來,估計一大半都是糟粕吧。
    劉茜茜瞬間感覺自己腦子都不幹淨了。
    陳麟風這邊,正在和金雞獎組委會方麵的康兼民打電話。
    這位之前擔任組委會的主任,現在他雖然還是這個位置,但職責變了好多。
    如果以前還能說有點實權的話,現在則完全變成了負責執行的角色。
    就這,還是投的早,被赦免之後的結果。
    否則按著葉雲笙這位二代的說法,直接剔除掉更方便。
    還是陳麟風提議,別搞得太大。
    畢竟事情因他而起,太興師動眾,最後出了問題,都是他的過錯。
    如今已經是2012年的5月份,距離去年金雞獎鬧出事,已經有六七個月時間了。
    距離上頭下發文件政策,以及允許文協、電影局等方麵,對金雞獎進行調整,也有三四個月時間。
    這段日子以來,別的事沒怎麽幹,先是把組織架構給捋了一遍。
    以前金雞獎頭上的婆婆眾多,主要是影協和文協在負責。
    現在則統一歸屬一個叫獎項統籌規劃委員會的機構管理。
    這個機構是新建的,由文協、影協、電影局、文化口等幾個協會或部門出人組建。
    之後在名義上,不再受原先的婆婆們管理。
    下轄有評審團、商務辦、評選委員會、媒體聯絡處、財務處等部門。
    其實最關鍵的就是前兩個。
    一個負責評獎,一個負責獎項的商業運營。
    這個暫且不提,最上層的獎委會中,大家是各個統管部門各派一人來的。
    算是照顧到各方的利益和麵子。
    文化口方麵,將之前摻和過影史百年經典的葉雲笙給派了過來。
    影協、文協、電影局方麵,來的也基本上都是神仙。
    畢竟明眼人都知道,經過改革之後,不說別的,一番新氣象總是要有的。
    比照此前的“影史百年經典”就知道了,有公正性,就有權威性。
    隨後就是認可度、知名度的提升。
    自然,名氣和權力也會紛至遝來。
    除了各個委員,陳麟風、張一謀,這兩個四大導演中的內地派,作為委員會顧問。
    最後,文化口的某位大佬,文協的鐵總,作為主副領導,名義上牽頭。
    整個組織架構就這麽確定了。
    這裏邊,陳麟風主要負責出主意,說話相對最好使。
    這和獎委會裏的成員構成,以及他過往經曆有關。
    陳麟風本就是此前“百年經典”活動的主要推手。
    可以說,金雞獎改革、以及委員會的成立,和他有直接關係。
    他的經驗比在場眾人都豐富。
    此外就是人員方麵的原因了。
    文協的新老大鐵總是自己人,一直都很支持他。
    作為牽頭領導,名義上領導小組,實際上不管事。
    但要真當她說話不管用,一點影響力沒有,那就是開玩笑了。
    加之文化口方麵,派葉雲笙來負責此事的,是李司長。
    對,就是那個看好他的李司長。
    葉雲笙和陳麟風本質上,變成一夥的了。
    再加上葉雲笙本身出身很高,這種家庭出來的人,沒有下放到地方去打拚。
    基本就可以確定,是那種很懂得,如何不幹事蹭經驗的選手。
    非常配合工作。
    因此,很奇妙的,這兩個最有話語權的部門,都屬意他來辦事。
    此外,陳麟風雖然沒什麽公職在身,但影響力是真不低。
    本身的名氣就不說了,人家還是成功的企業家。
    因此影協和電影局方麵的人,都高看兩眼。
    另一個顧問張一謀,純粹是由於資曆和名望高,來湊人數的。
    他無腦支持小老弟的提案。
    因而,最後反而變成了陳麟風說話最好使。
    這就是職權和話語權的差別了。
    不過好在陳麟風是個能籠絡人,而又不得罪人的性子。
    所以事情推進的還算順利。
    平時陳麟風和評選委員會方麵,溝通比較多。
    康兼民身為評委會主任,主要負責評委的召集與後勤事務。
    現在則會多幹一些聯絡、執行方麵的活。
    還別說,人家幹的真不賴。
    比以前用心多了。
    今天康兼民跟陳麟風說的,是獎委會前兩天開會,提到的一個議案。
    那就是“金雞獎”要不要改名的問題。
    當初金雞獎這個名字,是因為第一屆開辦時,正好是雞年,於是就叫了這個名字。
    如今金雞獎的名聲多少有點被敗壞了,於是有人便提議,不行幹脆換一個名字。
    正好如今時值龍年,換成金龍獎,聽著都好聽不少。
    其實這事吧,說重要也重要,說不重要,也不過是個名字的問題。
    但陳麟風挺猶豫的。
    過去金雞獎那麽多年,不能說一點遺產沒留。
    至少大家聽習慣了。
    這本身就是一項好處,代表著曆史悠久。
    獎項總是越老越吃香的。
    陳麟風想了想,問道,“康主任,其他幾位委員是怎麽考慮的?”
    “大家也都在糾結呢,兩個方案都有支持者,而且雙方人數還差不多,所以專門讓來問問你的意見。”
    得,看來別人跟他一樣,也都在糾結呢。
    陳麟風的各種想法在腦子裏轉了半天,最後莫名的想到“如無必要,勿增實體”這句名言。
    於是道,“那就還是不要改了,金雞獎畢竟曆史悠久,近些年名聲受到了些影響,但不影響大家都覺得金雞獎是國內的最高獎項。
    換一個名字,說不定會被認為是一個全新的獎項,也就失去了那份底蘊。”
    康兼民聽了這說法,不由讚道,“還是陳顧問考慮周到,我會把你的意見,匯報給各位委員和領導的。”
    陳麟風想了想,又補充了一句,“我是覺得改不改名字,都有說法,具體還是看他們怎麽斟酌。”
    (大家有意見可以發表一下,根據大家的想法來)
    康兼民“嗯”了一聲,繼續說起下一件事。
    這個就比較實在了,是關於此後金雞獎舉辦地的問題。
    當初金雞獎搞了個很時髦的法子,在各個城市輪流舉辦。
    這個方法在如今看來,是不太合適的。
    沒有固定的合作方,費用、組織方麵,都有很大妨礙。
    實力強的城市,可能隨隨便便就通過當地的商業讚助和廣告費,把頒獎禮的費用給補齊了。
    實力弱的城市,則缺乏這些條件。
    而過往,金雞獎由於權威不夠,少有固定讚助商。
    因而辦到後麵,幾乎成了賠錢買賣。
    很多城市都不願意申辦了。
    想到這裏,這個問題也比較明晰了。
    陳麟風道,“要我說,不如就定在燕京或者申海,具體哪個,讓委員們舉手表決吧。”
    康兼民點點頭,“好,這個沒問題。”
    此外還有細碎的內容,比如商務處的事、又或者評審團的一些流程細節等。
    說道商務處,他們負責的是金雞獎的商業運營。
    拉讚助、廣告合作、頒獎禮賣票、直播與視頻版權運營等,這些都是商務處需要考慮的問題。
    如今金雞獎改革,前兩年可能會延續過往的情況,沒有什麽大品牌來冠名讚助。
    因此,陳麟風直接給解決了。
    就如當初“麒麟杯”的讚助一樣,他直接花錢,成了金雞獎這兩年的最大讚助商。
    因這也是如今他的話語權很重的原因之一。
    畢竟是金主爸爸。
    聊了許久之後,終於把該談的事給談完了。
    最後,康兼民提醒道,“下次集中開會的時間點是6月份,到時候兩位大領導也會參加,你看……”
    “明白,我也會抽空參加的。”
    領導在的時候,就是定下一些事的時候。
    有關如何評獎,以及具體流程的確定,應該就會在那時候有個說法。
    這是新的金雞獎能不能成的關鍵核心因素。
    陳麟風上心很久了。
    因此,到時候他肯定要去盯著。
    掛了電話,陳麟風回臥室,發現茜茜已經趴在床上睡著了。
    他撥弄了下茜茜的身體,把她給調整成側躺的睡姿。
    劉茜茜一點沒發覺,仍是睡得正香。
    睡眠質量真讓人羨慕。
    陳麟風看了眼外麵的太陽,此時正是下午3點,再來個午睡,也還不算晚。
    然後就鑽進被窩,摟著茜茜纖細柔軟的腰,也逐漸睡去。
    此後幾天,陳麟風繼續在家宅著,偶爾推進一下手裏的事。
    劉茜茜又到了上半年的營業時間,因此要時常出門去參加一些商業活動,順便接受一下采訪。
    今年的大新聞幾乎都集中在陳麟風身上,但他現在幾乎不出門,又大多時間不怎麽接采訪。
    因此茜茜出現在公眾場合,總會有記者問到她那邊去。
    最近的熱門話題,還是諾貝爾獎的事,這個看來要形成長久的熱度了。
    畢竟有可能得獎,但拒絕掉的情況。
    實在帥的不像當今的國人。
    但不得不說,大家就吃這個,看著就民族自信心爆棚。
    再然後就是《詭秘之主》銷量的事了。
    華納以及國內的相關方,已經公布了的首日首周等銷售數據。
    再一次破紀錄的銷量,讓媒體和大眾都有些激動。
    因為到這裏,大家開始逐漸考慮一個問題。
    那就是,陳麟風這次的新書,有沒有可能追上《哈利波特》的問題。
    從趨勢上來說,看著有那意思。
    有媒體扒出了當年《哈利波特1》發售之初的各種數據。
    說實話,兩者相差仿佛。
    至於質量,劇情到底哪個好看。
    這就有點眾說紛紜。
    國外不少書迷都覺得《詭秘之主》比《哈利波特》要好的多。
    不管是從劇情的成熟度還是設定的新穎程度,都要更優秀。
    但國內反倒不少人認為,還是《哈利波特》更突出一些。
    畢竟人家從總體數據上來說,還是遙遙領先。
    而且,影視化的成績也有目共睹,你一個新出的,想要對比,還差的遠。
    這其實就是從硬成績上來說了,這一點確定,暫時還比不了。
    關於這個話題,外網也討論熱烈。
    “我覺得chen明顯要更優秀,隻要看過他的過往作品,就很清楚了,那多到滿溢出來的才華,是jk羅琳所比不了的。”
    “《哈利波特》銷量5億!”
    “關鍵chen還有文學獎項方麵的優勢,《她》幾乎獲得絕大多數主流獎項的認可,今年拒絕諾貝爾獎一事,就是某種明證。”
    “《哈利波特》銷量5億!”
    “如果《詭秘之主》能取得與《哈利波特》近似的地位,再加上《無限世界》《她》等作品,陳會超過jk羅琳的。”
    “《哈利波特》銷量5億!”
    “你能不能不要發你那該死的5億銷量了。”
    “《哈利波特》銷量5億!”
    “……”
    現在一切有關於此類話題的討論,最後都敵不過一個5億銷量。
    這確實是通俗文學最大的成績和底氣所在。
    不過,話又說回來,能讓《哈利波特》的粉絲,隻能以硬成績來應對,本身就代表了某種傾向。
    那就是陳麟風在的橫向領域確實太突出了,各個不斷出新,劇情也是肉眼可見的精彩。
    這一點,是《哈利波特》迷也不得不承認的。
    此前《洛杉磯時報》提到了一個“JC時代”的說法。
    意指21世紀的全球暢銷書領域,jk羅琳和陳麟風一前一後,分別統治東西半球,又以絕對的優勢壓到他人。
    如今是兩人統治的時代,簡稱“JC時代”。
    《時代雜誌》延用了這個說法,並以某種程度上的事實認定,直接將這個說法,給確定下來。
    隨後,《泰晤士報文學增刊》《巴黎評論》《新法蘭西評論》等世界性的文學雜誌,都認可了這個說法。
    不過他們比較嚴謹的把此說法,限製在了通俗領域。
    華國的《收獲》等文學期刊,也使用了這個設定。
    此後,各路媒體,正式將陳麟風與jk羅琳並稱。
    世界進入“JC”統治的時間線。
    說回到劉茜茜的采訪。
    媒體在問問題的時候,總是會側麵迂回,聊到這類內容,然後想知道陳麟風對此有什麽看法。
    問的內容,比如“你老公最近開不開心啊”“陳導怎麽最近沒有出來跟大家見見麵”“你們夫妻平時有沒有聊一些文學話題之”類的。
    劉茜茜麵對媒體問到此類話題,一般會比較耿直的回答。
    “還好,具體的看不太出來,他這個人情緒波動比較小,一般不會突然傻樂。”
    “他事情比較多,哪怕在家閑著,其實也挺忙的。”
    “聊啊,不過比較少,主要是一些專業的內容我不太聽得懂,一般聊曆史比較多,這個我喜歡聽,也能聽得懂。”
    記者感覺不太對,正常夫妻或者情侶,有聊曆史的嗎?
    “你和陳導聊曆史話題?”
    “是呀。”
    “額,都不知道你還喜歡曆史。”
    劉茜茜奇怪的看了眼對方,這是新手來的吧。
    這些年接受采訪,她都說過好多次了。
    不過她性子到底屬於比較好的類型,因此就順著記者的話繼續聊。
    “以前不太喜歡,後來小風給我推薦了幾本書,看完之後,就慢慢喜歡看了。”
    “沒有,不是特別專業的那類,算是科普類讀物,專業的我看不來,小風喜歡看。”
    說到這裏,她突然想到了前幾天剛看完《曉說》,本想著跟小風吐槽,結果後來睡著的事。
    如今聊到了,她也就順嘴吐槽道,“我最近看到一個聊天的節目,本來我以為是知識科普性質的,開始幾集,聊的一些我不太懂的內容,聽著還挺真的。
    結果聊到了曆史,我一聽明朝無明君、無名將、無名士都來了,這……感覺還是多查查資料再說比較好。”
    記者初聽也覺得離譜,附和道,“是嘛,這水平都能出來講課了。”
    兩人都沒太當回事。
    但采訪視頻在網上放出來之後,網友們就開始好奇。
    這說的是那檔節目啊。
    茜茜這種平時幾乎告別知識的(安茜帶來的印象),都能來吐槽了?
    網友畢竟神通廣大,很快查了出來。
    是矮大緊3月左右新出的一個聊天節目《曉說》裏的內容,最近出的一期裏,是這麽說的。
    三無的說法確實有夠離譜,網友裏還是有不少懂的,紛紛吐槽。
    不過大家隻是當個談資、笑話,說說也就過去了。
    但有好事者,把劉茜茜的評論給做成圖,配上文字,在微博@矮大緊。
    “你水平暴露了,被劉茜茜吐槽呢。”
    矮大緊一看,立馬就不滿了。
    然後當場拍了桌子,“你什麽學曆,也敢質疑我?尤其還是個戲子!”
    他隨即在微博回複,“還是先弄懂二十四史幾個月能看完,再來說曆史的事吧。”
    矮大緊自覺自己這條微博發的體麵,不僅嘲諷了對麵,還用了著名的網絡梗,舒服。
    這條微博下麵,一開始的評論也是覺得回擊的好。
    矮大緊也是有粉絲的,不管是當初寫《同桌的你》,還是最近新開《曉說》,都能積累一些粉絲。
    尤其是最近《曉說》播了之後,粉絲數量大漲。
    他們中,不少還是覺得劉茜茜話說的有問題的。
    畢竟矮大緊在講到觀眾不熟悉的內容時,那種發自內心的自信,還是很能唬人的。
    但很快,有人就指出,用“二十四史”這個梗,是不是不太好。
    這本來是人家演的一個電視劇人物,根本不是現實中的事。
    矮大緊一直看著微博的後續回複。
    也看到了這一條評論。
    他倒是才知道,原來這個梗是出自劉茜茜的角色。
    “不過這樣更好。”
    矮大緊覺得自己剛發的微博簡直是絕,這還一語雙關了呢。
    天天住在網上的人多了去了。
    很快就有人把矮大緊回複的內容發到了劉茜茜的微博和貼吧。
    這裏可都是天仙粉的聚集地,說是大本營也不為過。
    很多年輕的粉絲,當即就回罵過去。
    然後和矮大緊的粉絲產生了一些衝突。
    老粉可不一樣,他們經曆過當年的事,尤其知道一些東西。
    “有點可笑了,我家茜茜真的看過二十四史,人真的知道看完需要多長時間!@矮大緊”
    有人不信,這位老粉隨後發了一係列圖片,都是當年博客的截圖。
    當年《星你》開播之後,這個‘二十四史’成了名梗。
    劉茜茜為了擺脫安茜的形象,真的去看了二十四史(翻譯版)。
    並且在隨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不時在“安茜”博客下,發讀書記錄。
    這段故事,如今的網友不一定知道,老網友,尤其是老粉,不少是知道的。
    當初《星你》那麽火,“安茜”的博客,一度是博客頂流的代名詞。
    因此知道這個的還真不少。
    這下,矮大緊反而有要變笑話的趨勢。
    但矮大緊還是很懂如何轉進的,他緊接著又發了條微博。
    “就算看了點曆史書,就敢說自己有多懂嗎?一個演員,最好還是先做好本職工作,別總摻和別的事。”
    這種死鴨子嘴硬的態度,很快惹惱了劉茜茜的粉絲。
    “你有什麽資格質疑別人的本職工作?”
    “人家影後、視後都拿了,出演的電視劇電影,有太多經典作品,你一個隻有一個出圈歌曲的三流音樂人,也配來說這個?”
    “說別人的時候,最好先看看自己有沒有那個資格。”
    “……”
    矮大緊這邊當公知多年,也是有不少粉絲的。
    雙方開始你來我往。
    火藥味逐漸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