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6k)

字數:13467   加入書籤

A+A-




    []
    101nove./最快更新!無廣告!
    7月20日,《黑暗騎士崛起》上映,首周末三天拿下1.6億美元北美票房。
    這部電影相對來說,沒有《盜夢空間》那麽能整活,但在歐美世界早就鼎鼎大名。
    諾蘭將蝙蝠俠黑暗風拍出高級範兒,收獲了一大票粉絲。
    這點與陳麟風有點像,都是單單作為導演,就有很大的票房號召力。
    時至今日,不少歐美影迷將諾蘭和chen,這兩位年輕實力派導演並稱,視為好萊塢新一代名導。
    雖然諾蘭是70年的人,如今已經42歲,但確實算的上年輕導演。
    諾蘭本人挺喜歡被拿來,和陳麟風放在一起談論。
    在回複類似的記者采訪時,他就屢次表示認可,覺得這能讓他顯得更年輕一些。
    陳麟風自然投桃報李,在《小醜》劇組接受采訪時,也說很高興能與諾蘭導演放在一起討論。
    花花轎子人人抬嘛。
    而且這是對雙方都好的事,陳麟風當然不會拒絕。
    《黑暗騎士崛起》既已上映,《盜夢空間》的排片和票房相應的就被擠壓了不少。
    實際上,暑期檔到第三周,票房會快速下降。
    這也是北美市場的特點,感興趣的一般早就看過了,大多票房都會集中在前兩周。
    第三周的北美票房榜,《黑暗騎士崛起》以1.6億排在第一位,這毋庸置疑。
    第二就是《盜夢空間》,5200萬美元票房。
    至此,北美票房基本已經鎖定,最後大概會在4.6億美元左右徘徊。
    這妥妥的能進入漂亮國曆史票房榜前十,更確切的說,是排在第六或第七位。
    與之相近的是《星戰4》,4.66億美元票房。
    再往前就是《蝙蝠俠黑暗騎士》《複仇者聯盟》《泰坦尼克號》《阿凡達》等幾部電影。
    陳麟風的印象裏,《黑暗騎士崛起》好像北美票房也不錯,是能夠進入這個榜單的。
    不得不說,諾蘭確實有點牛逼的。
    對於陳麟風進入這個榜單之中,國內媒體很是興奮。
    幾乎所有影視新聞媒體都報道了這個新聞。
    《北美影史票房榜前十》
    《華國導演的崛起》
    《陳麟風已成好萊塢大導》
    《……》
    紛紛擾擾的新聞消息,助力《盜夢空間》繼續往前衝。
    國內第三周票房,2.9億,總票房來到了11.1億。
    再次突破10億大關,之後票房就真的有點衝不動了。
    從第四周開始,工作日單日票房,在千萬左右徘徊,可能周末會高一點。
    最後10天時間,可能會有一億多的票房收入。
    最終票房應該會落在12億不到13億的水平。
    全球市場方麵,其他國家和地區,也陸陸續續的開始上映。
    由於《盜夢空間》在北美和華國市場的強勁表現,各國對於這部電影的報道都相當多。
    了解相關信息的影迷也相當多。
    這種情況其實和前世差不多。
    前世《盜夢空間》的海外票房是遠超過北美市場的。
    而陳麟風所改變的,主要就是北美和大陸市場。
    根據迪士尼和麒麟匯總發來的各地票房報告,以及隨後的預測結果。
    全球除最大的兩塊電影市場之外,總票房大約會在5.66億美元左右。
    加上北美4.6億,華國2億美元。
    全球總票房,約為1213億美元。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數字正在逐漸走向現實。
    8月初,隨著歐美地區以及華國上映時間滿月,票房結果基本抵頂。
    哪怕還有一些國家和地區還在上映過程中,《盜夢空間》的全球票房正式超過10億美元。
    哪怕早就知道會有這一遭,但真的出現了,全球媒體還是感到震驚。
    國內尤其關注。
    10億美元啊,僅僅2年前,國內甚至都還沒有10億rmb的導演。
    《阿凡達》在國內突破十億的時候,甚至一度讓國內電影人絕望,認為這個數字還要封印華國十幾年。
    而這僅僅兩年時間,發生太多變化了。
    &nb的電影。
    全球市場,華國導演更是拍出了10億美元體量的電影。
    雖然,這兩個壯舉都是一個人幹的,後者電影更是好萊塢作品。
    但不管怎麽說,心裏就是高興。
    實際上最後這幾天,國內媒體幾乎是天天報道,網上也到處都是,實時更新《盜夢空間》全球票房的帖子。
    有種衝金牌的感覺。
    直到正式超過10億,全網沸騰。
    撒花慶祝和激動歡呼的帖子幾乎遍地都是,有些比較小眾的論壇,甚至剛發出去的帖子,一刷新就沒了。
    這樣的事,如果放在10年後,肯定不會有這麽大的關注度。
    但放在2012年,這個好消息不斷,但還在逐漸適應的年代,這就是很了不得的成績。
    當天晚上的新聞聯播,甚至都特意將其作為簡訊,進行了報道。
    屬實是待遇拉滿。
    一部分網友還在追蹤,超過10億美元之後,他們又在期盼著,《盜夢空間》能再往上衝一下。
    在全球影史票房排行榜上,博一下影史排名。
    此時的10億美元電影,還不像後來那麽爛大街。
    這個時候,不算今年的電影,超過10億美元的,正好10部作品。
    其中大部分都是剛剛好超過10億美元。
    算上《複仇者聯盟》,第5名是《變形金剛3》的11.24億美元。
    第四則是《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13.28億。
    如此就比較清晰了。
    “保五爭四”成了網絡上新的口號。
    國內的影視圈也基本都在討論這個問題。
    他們知道的信息更多一些,基本能確定,《盜夢空間》大約會落在第五名的位置上。
    影史前五啊!
    這是什麽概念!
    不少明星和導演,簡直酸都沒的酸。
    因為這是他們夢裏都不曾夢到過的畫麵,已經超出認知範疇了。
    早在幾年前,他們看到那些動輒七八億美元的電影,都還心裏打怵,隱以為那是不可戰勝的存在。
    也就陳麟風接連搞了幾部這種級別的電影,大家才有了點幻想。
    誰知道,這才多長時間,就開始衝擊10億,衝擊影史排名了?
    天可憐見,他們現在遇到好萊塢大片,都還打不過,要靠國產保護月報團取暖呢。
    您這天降猛男是不是也太猛了點。
    當差距過大,也就不會有攀比心和嫉妒心了。
    到如今,聽到陳麟風的名字,影視圈的大家,更多的是,開始以一種聽傳說的心態。
    將之和斯皮爾伯格、詹姆斯卡梅隆這些傳說中的人物放在一起並論。
    早已飛升仙界,不似凡人了。
    甚至劉茜茜、石小龍這種,一開始還被說是靠走關係上位。
    如今也沒人說了,都幾乎成了高不可攀的存在。
    作為在《盜夢空間》中頗有存在感的兩人,國內身價急速上漲。
    劉茜茜不用說,早就是最頂級的明星,隻是國內片酬和商業價格開始和國際接軌罷了。
    石小龍可是賺大了,他如今也成了最頂級的動作明星。
    在《盜夢空間》裏,他表現出的打戲十分出彩。
    因此國內開始有了些聲音,將其稱為“新一代動作巨星”。
    這時也不說什麽“房龍接班人”或者“李蓮傑第二”了。
    直接就是石小龍本身。
    實際上,真正闖出來的頂級明星,有誰是靠著當接班人出頭的呢。
    像是吳晶,他成名以後,根本沒有什麽“某某第二”這樣的說法,吳晶就是吳晶。
    除此之外,就連梅姐,作為《盜夢空間》電影的製片人,形象都變得不一樣了。
    不再以過往,陳麟風的經紀人身份出現,而是作為著名製片,為人所共知。
    在業內的威望暴漲。
    這也是很有用的,至少在公司內部,話語權大增。
    本來鄭誌浩手裏握著貓眼,眼看要超過梅姐的地位。
    如今又發生了變化。
    麒麟畢竟是影視公司,大部分業務圍繞著電影展開。
    說話硬不硬氣,還是得看在影視方麵的成績。
    拋開這幾個主要人物。
    其他人也一樣,有一個算一個,隻要沾上邊,就沒有不受人追捧的。
    陳麟風的那幾個弟子,本來不太出名。
    但就是因為在劇組打了打工,如今也小有名氣。
    今年拍的幾部電影,如今都被盯上了。
    尤其劇本還是陳麟風提供的,更是成了香餑餑。
    院線給方便這些都不用多說了。
    發行公司之間更是競爭激烈。
    甚至都有人出價3億,想要直接買斷發行權。
    就是賭電影最終的票房,能在9億上下。
    要知道,華國現在才有幾部9億的電影。
    屬實是有點瘋狂。
    一部《盜夢空間》,就像是人參果,真的是隻要聞一口,都有質的不同。
    陳麟風一直在艾美麗肯拍戲,畢竟隔得遠,雖然知道國內挺激動的,但畢竟感受不深。
    還是要等他正式回國,才能真切的體會到。
    不過說起來,他在漂亮國這邊,受到的待遇,也開始變得有些不同了。
    之前拍戲,主打的就是個自己拍自己的,華納並不太關心。
    因為感覺《小醜》這麽一部電影,文藝片傾向比較嚴重,應該不會有太高票房。
    然而自從《盜夢空間》票房突破十億之後,瞬間就好像不同了。
    幾個華納的高層,隔三差五的來問候。
    華納方麵的製片人布魯斯伯曼,現在直接就住在劇組了。
    哪裏還有之前的那種平常心。
    此前,布魯斯伯曼同時經手的還有其他的電影。
    反正陳麟風有製片經驗,主要的製片人也是他在幹著,算是一肩挑。
    布魯斯作為製片人也是有尊嚴的好不,他不太樂於麵對這種有權勢的大導演,因此隻是隔一段時間來一回。
    你要是有事要我幹,比如讓我去協調紐約市政府的關係,來給劇組拍攝提供方便,那我給你辦妥。
    但想讓我天天捧著你,沒門。
    畢竟在他的眼中,《小醜》著實不太像是能大賣的電影。
    但自從《盜夢空間》超過10億之後,他感覺就不一樣了。
    有點文藝氣質,怎麽就不能拿高票房了?
    人諾蘭拍的《黑暗騎士》,本質上不也是類似的片子嗎?
    現在業界不少人將這兩個人並稱,說不準還真有點道理。
    萬一,我是說萬一啊,《小醜》也跟《盜夢空間》一樣,票房大爆呢。
    這誰說得準,是吧。
    因此,布魯斯博曼隻在心裏稍微這麽轉了一轉,就想通了。
    隨後,他就天天在《小醜》劇組上班了,時不時在導演chen麵前露一麵,聊聊創作理念,問問有什麽事可幹。
    積極的一塌糊塗。
    陳麟風有些無奈,他其實更希望這位博曼先生恢複一下此前桀驁不馴的氣質。
    天天堆著個笑臉杵在這,關鍵你也不好看啊。
    “博曼先生,我現在沒什麽要你幫忙的,要不你回去休息休息?我看你也挺累的。”
    “沒事,chen,我一點都不累,嘿嘿,不累。”
    布魯斯伯曼呲了呲牙,笑嗬嗬道。
    他反正是下定決心了,一定要貼死這位,怎麽說也得跟導演打好關係。
    這不僅是他本心的想法,也是上麵,也就是華納的要求。
    不為別的,《小醜》這部片子,當初因為DC部門的一些齟齬。
    高層收到的評測報告不是太好。
    因此,最初簽合同的時候,隻有版權和投資合同,沒有談發行方麵的事。
    當初是心想,電影如果不太行,就讓chen去找迪士尼。
    反正你和迪士尼關係挺好的不是麽。
    但現在華納高層擔心的也是這個。
    chen和迪士尼關係好啊!
    尤其《盜夢空間》之後,迪士尼必定會把chen當老爺,不對,當資本家一樣供著。
    說不定,chen最後就把發行工作交給迪士尼來幹了。
    實際上,最近有消息,迪士尼旗下的發行分公司,確實盯上了《小醜》這部新作。
    這哪行啊,華納肯定不幹。
    這要是手裏的肥肉就這麽從嘴邊被拿走了,不得被同行笑死。
    關鍵那都是錢啊,而且可能是數額很大的錢。
    現在,誰也不敢小瞧chen在商業上的潛力。
    此前全球6億的票房實力,和10億或者12億,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後者代表的是最頂尖的導演。
    chen已經兌現了潛力,不再是年輕導演,他步入了創作巔峰期。
    雖然好萊塢對此早有預判,畢竟這樣一個天賦肉眼可見的天才導演,隻要不出現大的披露,最終步入頂級導演,並不太讓人意外。
    但還是太早了,竟然不到30歲,就達成這一成就了。
    對於創作巔峰期的頂尖導演,業界有不一樣的看法。
    規則和道理,就不是為他們而設的。
    想想斯皮爾伯格,想想詹姆斯卡梅隆,巔峰期拍的電影,各個都不講道理。
    陳麟風對這種殷勤的態度,多少有些習慣,也就隨他了。
    他最近除了拍戲,還對新書的發布上了上心。
    《詭秘之主2》這幾天就要發售了。
    因為有第一部的鋪墊,而且自從《詭秘1》發售之後,宣傳一直沒停過。
    加上陳麟風暑期在電影方麵鬧出的聲勢,因此,新書倒是不用他多做什麽。
    隻是這幾天拍了個視頻,發到油管和國內v站上,又在其他社交媒體上宣傳幾句了事。
    《詭秘1》如今銷量已經超過500萬,遠超《無限世界》當年數據。
    當然,這兩者不能橫向進行比較,畢竟《詭秘之主》本就建立在《無限世界》所闖出的知名度基礎上。
    但《詭秘1》這麽高的銷量,確實極大的推動了新書的發售。
    銷量本身就是最好的廣告。
    同樣是中旬,同樣是事前進行了預售,《詭秘之主2》發售之後,幾乎複刻了第一部的輝煌。
    甚至猶有過之,《盜夢》多少給新書帶來了更多的受眾。
    導演身份和作家身份之間,本就是可以相互轉化流量的。
    首日超200萬的成績,沒有超過第一部的數據。
    但此後兩周時間,持續銷量卻比第一部更高。
    因為《詭秘之主》從第二部開始,才正式的展開劇情。
    從劇情爽感上來說,第二部要比第一部要強得多。
    也因此,吸引了更多的讀者。
    連帶著第一部的銷量都又往上走。
    兩部相隔3個月的時間發售,這個策略無疑是正確的。
    一些讀者本來買來第一部看過之後,覺得不是自己的菜,甚至少部分看都沒看完,覺得不感興趣。
    這很正常,喜好問題在所有作品中都會存在。
    可事情就奇怪在這,有些看過第二部的讀者,瘋狂的向身邊朋友推薦。
    這些本來不感興趣的讀者,在聽到推薦內容後,有相當一部分,忍不住好奇,去看了新書。
    結果一發不可收拾,徹底喜歡上了。
    而這都建立,在這部分讀者,本身還對當初第一部劇情,有一定記憶的情況下。
    如果放在一年後,劇情都忘的差不多了,哪怕聽到新劇情的介紹,也不會有興趣了。
    這部分人的數量其實不少,在他們的帶動下,很是有些人當了回頭客。
    而且這樣的例子在不少書友中傳播,他們在向他人推薦的時候,往往都會說明,如果一開始不是太感興趣,可以忍忍,或者直接先去看第二部。
    也因此,整個《詭秘之主》的書迷體量,增大了不少。
    這一點,從數據上就能體現出來。
    從銷量曲線上來看,兩本書在三個月後,總銷量幾乎肯定能超過千萬。
    全年銷量甚至能超過1500萬本。
    要知道,這可是從4月份才開始發售的。
    說實在的,有點《哈利波特》當年那味了。
    業界對這本書的評價特別好,對於通俗領域,克蘇魯算是比較小眾,但逼格比較高。
    有世界級的暢銷家把目光投向這一塊,說實在的,很多相關的粉絲,著實有些激動。
    尤其chen還是個大導演,大概率以後還會進行影視化改編。
    說不定以後克蘇魯也能成為大眾流行文化呢。
    雖然《詭秘之主》不那麽“克係”,這點引起了不少核心粉絲的不滿。
    但還是有更多粉絲覺得這是好事,從小眾走向大眾,總是要進行一定的改變。
    雙方爭論不休,但畢竟作為小眾群體,大眾並沒有太關心。
    8月中旬,《盜夢空間》全球總票房超過11億的時候。
    《小醜》劇組,來了幾位不同尋常的人。
    “chen,按照約定,我帶著暴雪的人來了。”喬恩賈什尼微笑著道。
    他最近著實不太好過。
    從上個月《盜夢空間》首映式之後,他就有了讓陳麟風接受《魔獸世界》電影這個項目的念頭。
    但因為chen提出的條件,和暴雪所想的,差距有些大。
    因此,雙方爭論和很久,最終都沒能談妥。
    但事情的轉機發生在《盜夢空間》票房過10億的時候。
    一個67億票房的導演,說要拿到一個大項目的主導權,不是不行,但有可以斟酌之處。
    畢竟,好萊塢這種級別的導演,不說太多吧,但其實也是不太缺的。
    可上到10億這個量級就不一樣了。
    如果係列單部能有10億,如同《指環王》係列,或者《加勒比海盜》係列這樣。
    將《魔獸世界》係列電影,打造成類似的全球頂級電影ip。
    不說電影方麵的收益能有多少,光是對暴雪本身,對還在運營的《魔獸世界》這款遊戲,產生的意義,都非同尋常。
    因此,一切就都有的談了。
    暴雪開始有些扭捏,和喬恩賈什尼的幾次商談中,透漏出了點想要同意合作的意思。
    這種扭捏的態度,隨著《盜夢空間》的票房還在繼續上升,而變得越來越軟。
    暴雪開始放下心中的驕傲。
    最終,喬恩說到了一個可能。
    chen如今在好萊塢這麽火熱,會不會有其他公司,舉著劇本來找他,希望chen能執導他們項目呢。
    萬一,因為項目過多,哪怕暴雪這邊同意了,人家那邊檔期排到幾年後,那一切就都沒用了。
    因此,不光要軟,還得快。
    不說立馬談成,至少要先接觸上,釋放善意。
    現在是我們求人,不是人家求我們。
    一番話說的暴雪都多了幾分急切感,最終沒怎麽費時間,就有了這次會麵。
    這在如今大公司病愈發嚴重的暴雪公司裏,也算是很少見的案例。
    喬恩還真的是用心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