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一日三驚

字數:4517   加入書籤

A+A-




    馬尋稀裏糊塗的就再次踏上了征程,再次走上了奔赴戰場的道路。
    隻不過他這個奔赴戰場有些怪,從應天府走到了宣化,眼看著就要到開平了,結果轉頭走向甘肅慶陽。
    我都到了內蒙邊上了,調頭向西!
    基本上隻負責行軍趕路了,一直都是走在去往戰場上的道路上。
    平安率領一衛兵馬去開平駐守,馬尋繼續帶著羽林衛、飛熊衛,以及常遇春的三萬大軍,共計四萬人去往慶陽。
    而李文忠帶走兩萬人,馳援大同、迎頭痛擊元軍的敵人。
    而常遇春暫時留在宣化休養,身體狀況好一點的話或許會追上大軍,也可能是在接到皇帝的旨意後回京城休養。
    藍玉騎著馬說道,“國舅爺,你沒去過關中吧?”
    “俺舅舅可是從福建走到了宿州,就帶著旺財!”沐英提醒著說道,“藍將軍,軍中有幾人比俺舅舅走得遠?”
    藍玉連忙說道,“自然是國舅爺厲害,小時候要不是跟著俺姐,俺都活不下去,哪能像國舅爺一般十歲就單槍匹馬四處飄零!”
    馬尋忽然間覺得藍玉如果不說話挺好,好聽點是耿直、沒心眼,難聽點是沒情商。
    不過也別指望一個醉酒後敢攻打自家城池、一個敢驅趕毆打監察禦史的悍將去懂這些事情。
    好在現在的藍玉還不是曆史上那個居功自傲、猖狂跋扈的人,現在的他雖然有軍功,不過在大明軍中不算拔尖。
    馬尋安心的繼續率軍趕往慶陽,他沒什麽可擔心的。
    別看有一麵‘鎮國上將軍’和一麵‘馬’字將旗飄揚,可是馬尋兩手一攤不管事。
    沐英和藍玉忙的夠嗆,也心驚膽戰的,因為他們沒有率領過這麽多人馬,好在現在關中已定,現在隻需要行軍,而且軍中悍將極多。
    在馬尋等人趕路的時候,一匹駿馬疾馳著闖入應天府,沿途百姓紛紛躲開。
    武英殿裏的朱元璋繼續在批著奏章,他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要處理。
    “陛下,六百裏加急!”
    朱元璋頓時心驚肉跳起來,用了六百裏加急這樣級別的傳遞方式,必然是天大的事情。
    騎士被侍衛們攙扶著進了武英殿,捧著密信匯報,“常大將軍墜馬!”
    朱元璋大驚失色,連忙衝過去搶下密信,都來不及檢查火漆就拆開了信。
    征虜副將軍七月七日自開平率師南歸,行至柳河川,忽然墜馬,國舅施救,副將軍未蘇醒。
    經曆過太多大風大浪的朱元璋一時間也慌了神,他不是沒有經曆過痛失愛將,可是這一切發生的太突然了。
    伯仁,那可是要率軍去慶陽啊!
    “立刻令保兒接管大軍!”朱元璋短暫失神後立刻喊道,“傳旨啊,令保兒接管軍隊、率軍至慶陽與徐達合兵!”
    朱元璋繼續下令,“立刻召太醫,快些啊!”
    侍衛、太監們戰戰兢兢,不過該傳旨的去傳旨,該小心服侍的就小心服侍。
    有些慌亂的朱元璋在武英殿來回踱步,在思考著如何安排接下來的事情,慶陽那邊的戰事太關鍵了。
    贏了,王保保在甘肅、寧夏都呆不住,肯定是要被趕走。敗了,元廷就能以此為跳板,威脅到關中了。
    輸不起,大明如今輸不起!要是敗了,北伐的一些功績蕩然無存。真要是敗了,大明北邊的隱患極大,沒辦法與民生息。
    武英殿裏的氣氛說不出的壓力,侍女、太監們更為戰戰兢兢,因為皇帝時常會因為一些小事重罰身邊人。
    馬秀英帶著侍女來了,隻是她敏銳的意識到了不對勁,“重八,這是怎麽了?”
    朱元璋立刻將密信遞給馬秀英,“伯仁墜馬了,隻怕是凶多吉少。”
    馬秀英也大驚失色,她太明白常遇春的重要性了,這是關係著北邊戰事的中流砥柱之一。
    馬秀英看完信之後說道,“讓保兒領軍去慶陽吧,不行,讓小弟過去。”
    朱元璋連忙說道,“妹子,不能讓小弟去。讓他去是以身犯險,他還沒個血脈。”
    “真要是沒福氣那也怨不得誰。”馬秀英麵無表情的說道,“俺弟弟是大明國舅,總要擔事。北邊沒了,大明就不安穩。再說他隻是去慶陽,又不是讓他打仗。”
    朱元璋繼續勸道,“妹子,讓保兒去就行。”
    馬秀英直接反問,“保兒去慶陽,大同、太原就讓元韃子攻下?關中已定,小弟率軍過去還能有事?現在伯仁墜馬,小弟的身份適合監軍。”
    就在兩口子還在爭論要不要讓馬尋去慶陽的時候,又一個騎士被扶著跑進了武英殿。
    “陛下,國舅急報!”
    馬秀英一把搶過信直接拆開。
    “常大將軍應該無事,隻是要靜養。”
    “請陛下派遣太醫調治,再派大將接管大軍。”
    朱元璋和馬秀英頓時鬆了口氣,所謂墜馬是最隱患的說法,大將墜馬基本上等於沒了。
    而先前送來的情報也描述的非常凶險,按照常理來判斷人基本上是沒了。
    而現在常遇春沒事,那自然是最好不過了,不至於影響朱元璋對於大明軍方的一些安排和布置。
    朱元璋眉開眼笑說道,“還好派了小弟,也就是他能救下來伯仁。”
    馬秀英非常驕傲,說道,“俺弟弟能耐會差?”
    驕傲之後,馬秀英連忙說道,“這事情先別和婉兒說,免得她擔憂。過兩天讓老二、老三去替他們舅舅下聘,回來就成親。”
    朱元璋連忙點頭,小弟大概率是沒事,因為也就是讓他將兵馬送到慶陽。
    可是真要是出了什麽事情,劉伯溫的閨女也要為馬尋守著!
    朱元璋心情好了不少,忽然說道,“妹子,小弟這字怎麽能醜成這樣?詩書傳家,就是這個德行?”
    馬秀英氣的不輕,說道,“他自小沒條件讀書,能識字就好。”
    不過心裏也是覺得等到小弟回來,得好好讓他練練字,這字已經不是醜,是不堪入目。
    這三十來個字用了兩張紙,缺筆少劃的不說,劃掉的錯字就十幾個。
    馬尋要是知道了肯定也隻能徒呼奈何,繁體字好認不好寫,毛筆字更難掌握。
    表達完對馬尋的字各種嫌棄之後,朱元璋和馬秀英也繼續在商量著北邊的一些事情。
    讓李文忠和馬尋分別領兵,李文忠是領兵去打元廷的各路援軍,為徐達創造慶陽會戰的基礎條件。
    讓馬尋監軍,在沐英以及一眾將校的輔佐下將大軍送至慶陽。
    也要給徐達下達旨意,大軍到了之後繼續圍攻慶陽。而馬尋這個國舅必須要留在徐達身邊,不許上陣。
    而派遣太醫去宣化,接常遇春回京城休養。
    給沐英以及其他出征的將領旨意,這也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馬秀英又開口了,“一會兒你召重臣商議這些事情,慶陽之戰實在重要。標兒雖然年輕,不過是太子,得讓他旁聽。”
    朱元璋想都不想的說道,“這事用不著你說,這麽大的事情標兒得知道。妹子,你也在這聽著,不說話就成。”
    馬秀英有些戲謔的說道,“怎麽,俺這個皇後在這,不怕後宮幹政了?”
    朱元璋不理這茬,多說對他不利,“俺現在就盼著再有信送來,俺現在心裏還是踏實不下來。”
    馬秀英默默點頭,她也盼著還能有信送來,可以知道後續的一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