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劉焉

字數:3721   加入書籤

A+A-




    []
    101nove./最快更新!無廣告!
    人至少年,難免會被外麵的花花世界給吸引。
    同時也是這個年紀男孩子會被一個女孩子吸引。
    譙嶽在遇見王沛玲之前對任何女孩子都感興趣,遇見了王沛玲之後,譙嶽對王沛玲以外的女孩子都不感興趣。
    平日裏花天酒地的譙四公子被王沛玲給迷得神魂顛倒,當時的老王在成都也開了一家鳳仙樓,譙四公子為了見王沛玲幾乎將酒樓天天包場。
    但是依舊被王沛玲擋在門外。
    老王雖然不喜歡這個紈絝公子,但是見他對自家妹子這麽癡情,也就隨他去了。
    後來不知道什麽原因,鳳仙樓失火,譙四公子拚命救下了老王和王沛玲,又幫他們重修了鳳仙樓,王沛玲也開始慢慢接受了譙四公子。
    譙四公子雖然以前花天酒地,但是自從和王沛玲在一起之後,幾乎天天和王沛玲膩在一起。
    就在兩人的感情日漸升溫的時候,災禍來了。
    不是鳳仙樓,而是譙家自己。
    俗話說得好,樹大招風,譙家自然也有不少對頭。
    成都譙家,其實並不像河北袁氏一家擁有著四世三公的顯赫家世。
    之所以能在成都一手遮天,源於譙家乃是氐羌貴族。
    準確來說,譙家乃是氐族貴族,氐與羌,在秦漢以後已是兩個族稱,但在時代較早的文獻中,氐羌常被結合為一個族名,或至少顯示出二者存在某種特殊關係。
    在西漢的懷柔政策下,譙家被皇室給予了極大的特權,可以擁有私軍,可以置內府,統領豫章郡的本族事宜。
    譙家做的是蜀錦生意,譙老爺子和二公子在家做生意,譙家大公子則是從政,官至豫章郡守,赴任在外。
    譙家的蜀錦物美價廉,幾乎壟斷了益州蜀錦生意的三成,這麽豐厚的利潤自然惹人眼紅,也自然會有人眼饞這塊肥肉。
    譙家被成都其他四家蜀錦主要商家給聯合抵製了。
    起初隻是四個以販賣蜀錦為生的家族給聯合抵製,譙家對此應對自如,憑借著豐厚的家底和民生和他們打得有來有回,甚至一度占據了上風。
    直到地方官府插手進來,益州太守——劉焉!
    於是,譙家倒了。
    劉焉,益州太守,準確點說叫益州牧。
    說到劉焉這個人,就不得不隆重介紹一下,畢竟是漢末有名的梟雄。
    劉焉這個人,怎麽說呢,劉焉是西漢魯恭王劉餘的後裔,漢章帝元和(84年-87年)年間,劉餘一支徙封竟陵。
    劉焉年輕時曾在州郡任職,靠著宗室的身份混上了郎中一職。
    延熹三年(160年),因老師祝恬(漢桓帝時司徒)去世而離職,在陽城山講學教授。後被推舉為賢良方正,被司徒府征辟。
    劉焉曆任雒陽縣令、冀州刺史、南陽郡太守、宗正、太常等官,也算是有了鍍金的經曆,這也為他接下來忽悠漢靈帝做了準備。
    中平五年,也就是公元188年,劉焉目睹漢靈帝治下朝綱混亂、王室衰微的狀況,於是劉焉向靈帝建議說:“刺史、太守行賄買官,盤剝百姓,招致眾叛親離。應該挑選那些清廉的朝中要員去擔任地方州郡長官,借以鎮守安定天下。”
    劉焉這句話說得就很微妙,清廉的官員?說實話,這就是用一個人的人格去約束一個人的野心。
    也就基本等於無效。
    而劉焉他本人自請充任交州牧,意欲借此躲避世亂。
    州牧一職,在漢王朝政權衰落天下大亂之時,劉焉向朝廷提出了一個影響三國曆史的重大建議,即用宗室、重臣為州牧,在地方上淩駕於刺史、太守之上,獨攬大權以安定百姓,史稱“廢史立牧”。
    漢靈帝這二貨還真就信了,朝廷采納了這一建議,但是結果卻造成了各地割據軍閥的形成,包括劉焉在內的州牧上任後基本就不再受朝廷的控製。
    當時,益州刺史郤儉在益州大事聚斂,貪婪成風。本來想領交州避禍的劉焉因為聽侍中董扶說益州有天子之氣,改向朝廷請求為益州牧。於是以劉焉為監軍使者、益州牧,被封為陽城侯,命其前往益州逮捕郗儉,整飭吏治。
    劉焉到了地方就給漢靈帝好好上了一課,郤儉為黃巾軍所殺,劉焉進入益州侯,派張魯盤踞漢中,張魯截斷交通,斬殺漢使,從此益州與中央道路不通。劉焉進一步對內打擊地方豪強,鞏固自身勢力,至此益州幾乎完全成為了劉焉的後花園。
    畢竟掌管一州之事,劉焉以為到了地方自己就是土皇帝,要啥有啥,結果現實卻是要啥沒啥,各個地方和部門都還張著一張嘴巴問劉焉要錢要糧。
    更難受的還是不能管中央去要錢。
    自己當初誇下海口讓州牧自己解決地方問題來減輕中央壓力,這會兒再問靈帝要錢就是赤裸裸的打臉,說不定還會引得靈帝廢除這一州牧製。
    錢糧什麽的還是當頭大事,俗話說得好,一文錢難倒英雄漢,對此劉焉很是頭疼。
    士農工商,商人在漢代很受歧視,被排在社會最底層,漢代的商人不允許穿絲綢做的衣服,不能坐馬車……等等等等,總而言之,
    商人被官府拿去割韭菜沒人管。
    於是劉焉就把目光盯上了當地有名的幾家豪門富商,很不巧,
    譙家也被劉焉盯上了。
    當然啊,據小道消息說,當時其實劉焉並沒有將譙家劃在自己的名單內,後來是怎麽改變主意的怕是隻有當事人才知道。
    世界上最不缺理由的就是官府,幾個罪名下來,家被抄了,商鋪被沒收,家裏十數人也都成了通緝犯。
    譙老爺子看著眼前豪橫的衙役手裏拿著的狀紙,上麵列舉的一連串罪名足夠讓譙家所有人的腦袋掉三次都不夠。
    譙老爺子畢竟縱橫商海多年,知道以成都另外幾家的手段遠遠做不出,這隻能說明是劉焉的手筆。
    譙老爺子也是個狠人,果斷放棄一生家財,帶家人跑路了。
    譙老爺子為了躲避災禍,帶著譙二公子、三小姐還有譙四公子一起逃奔豫章郡去尋譙大公子避禍,老王還有王沛玲也受牽連被通緝,於是一同逃亡豫章郡。
    然而災禍還不算完,還沒到豫章郡,譙大公子就被黃巾軍給殺了。
    譙老爺子知道後當時就吐血暈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