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八章 戶部尚書病倒。科舉改革
字數:6136 加入書籤
[]
101nove./最快更新!無廣告!
兩人繼續漫步在禦花園中,朱瀚忽然話鋒一轉,沉聲道:“標兒,朝中之事錯綜複雜,除了貪腐,還有諸多問題需要解決。你身為儲君,還需多留意朝中各派勢力的動向,確保大局穩定。”
朱標聞言,神色變得凝重起來,他點了點頭,道:“瀚王叔所言極是。侄兒近來也在密切關注朝中動向,發現有幾位重臣私下裏來往甚密,似乎有所圖謀。”
朱瀚停下腳步,目光銳利地看向朱標:“哦?你可有確鑿證據?”
朱標搖了搖頭,眉頭緊鎖:“目前尚無確鑿證據,隻是他們之間的交往過於頻繁,且常在父皇麵前進言,試圖影響朝政決策。”
朱瀚沉吟片刻,道:“此事不可掉以輕心。你需暗中派人監視,同時加強與其他忠臣的聯係,確保一旦有事發生,能迅速應對。”
朱標點頭應允,隨即又問道:“瀚王叔,朝中人才濟濟,但真正能為國分憂者卻不多。侄兒欲廣開才路,不拘一格,卻不知從何著手。”
朱瀚微微一笑,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殿下所言極是。選拔人材,首在公正無私。你可從科舉之外,增設特才舉薦之製,鼓勵地方官員舉薦有真才實學者入朝為官。同時,對於在任官員,也應定期考核,優勝劣汰,確保朝廷之中皆為能者。”
朱標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興奮:“瀚王叔此計甚妙!侄兒即刻著手準備,力求為大明選拔更多英才。”
兩人邊走邊談,不知不覺間已走至禦花園的盡頭。朱瀚停下腳步,轉身望向朱標,語重心長地說道:“標兒,你肩上擔子沉重,但切記,無論遇到何種困難,都要保持冷靜與堅定。隻要心中有民,手中有策,便沒有克服不了的挑戰。”
朱標鄭重地點了點頭,眼中閃爍著決心與信心:“瀚王叔的教誨,標兒銘記於心。標兒定當不負所托,為大明江山鞠躬盡瘁。”
兩人相視一笑,彼此間的信任與支持在這一刻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隨後,朱瀚拍了拍朱標的肩膀,道:“時候不早,你早些回去休息吧。明日還需早起處理朝政。”
朱標躬身行禮,道:“侄兒告退,瀚王叔也請早些歇息。”
朱瀚目送朱標離去後,獨自站在禦花園中,望著滿天繁星,不知在想些什麽。
次日清晨,朱瀚早早起身,準備前往戶部繼續推進改革事宜。然而,剛踏入王府大門,便見一名侍從匆匆跑來,神色緊張地稟報道:“殿下,不好了!戶部尚書李大人今早突然病倒,無法處理公務!”
朱瀚聞言,眉頭緊鎖,心中湧起一股不祥的預感。“速去請禦醫前來診治!”朱瀚沉聲吩咐道。同時,他心中已開始盤算如何應對這一突如其來的變故。
不久,禦醫匆匆趕來,為戶部尚書診斷後,神色凝重地稟報道:“殿下,李大人乃是積勞成疾,需好生休養。短時間內恐難以處理公務。”
朱瀚聞言,心中更加焦急,但此時絕不能自亂陣腳。他立刻召集了心腹幕僚,商討應對之策。
“李大人病倒,戶部之事不可一日無主。”朱瀚沉聲道,“我們必須迅速找到合適的人選代理戶部尚書之職,確保改革順利進行。”
一位幕僚建議道:“殿下,不如暫由張先生代理戶部尚書之職。張先生多年來一直負責戶部事務,對戶部情況了如指掌,且為人公正無私,定能勝任此職。”
朱瀚微微點頭,覺得這個建議頗為可行。他當即決定,由張先生暫時代理戶部尚書之職,並親自前往戶部宣布這一決定。
在戶部大堂內,朱瀚環視四周,沉聲道:“諸位,李大人病倒,乃我戶部之大不幸。但改革之事不可停滯。本王決定,暫由張先生代理戶部尚書之職,繼續推進改革事宜。”
張先生聞言,連忙上前躬身行禮,表示定當竭盡全力,不負殿下厚望。
朱瀚微微點頭,目光掃過眾官員,沉聲道:“戶部乃國家財政之根本,關乎國計民生。本王希望諸位能齊心協力,共同支持張先生的工作,確保改革順利進行。”
眾官員紛紛表示定當全力配合張先生工作,共同為改革貢獻力量。朱瀚見狀,心中稍感寬慰。
隨後,朱瀚又親自前往宮中,向朱元璋稟報了戶部尚書病倒及張先生代理之事。朱元璋聽後,眉頭緊鎖,但最終還是點頭應允了朱瀚的決定。
“瀚弟,你行事向來穩重可靠。此事便交由你全權處理。務必確保戶部事務不受影響,改革順利進行。”朱元璋沉聲道。
朱瀚躬身行禮,道:“臣遵旨。定當竭盡全力,不負陛下厚望。”
退出禦書房後,朱瀚心中更加堅定了改革的決心。
回到王府,朱瀚並未急於休息,而是立刻召集了張先生及幾位心腹幕僚,進一步商討戶部接下來的工作安排。書房內,燭光搖曳,映照出眾人嚴肅而專注的臉龐。
“張先生,你暫代戶部尚書一職,責任重大。”朱瀚的聲音沉穩有力,“我們必須確保改革措施不僅不中斷,還要加速推進。”
張先生躬身行禮,眼神堅定:“殿下放心,屬下定當竭盡所能,不負殿下與陛下厚望。”
朱瀚微微點頭,目光掃過眾人:“戶部事務繁雜,我們必須分工明確,各司其職。李先生,你負責繼續清查賬目,務必確保每一筆開支都清晰可查;王先生,你則負責新財務管理製度的細化與實施,確保製度能夠有效遏製腐敗。”
眾人紛紛領命,書房內氣氛一時之間變得更為緊張而有序。朱瀚見狀,心中稍感寬慰,知道有了這些得力助手,戶部的工作定能順利進行。
與此同時,東宮內,朱標也正與幾位忠誠的大臣商討著朝中的局勢與改革事宜。禦書房內,燭光柔和,映照出朱標凝重而堅毅的麵容。
“諸位大人,瀚王叔在戶部麵臨著不小的挑戰,我們必須在朝中給予他最大的支持。”朱標的聲音堅定而有力,“改革之事,刻不容緩,我們必須齊心協力,共克時艱。”
一位老臣上前一步,拱手道:“殿下所言極是,老臣雖年邁,但仍願為殿下與瀚王殿下效犬馬之勞。隻是朝中局勢複雜,我們需步步為營,謹慎行事。”
朱標點頭讚同:“大人所言有理,我們必須加強朝中的監察力度,確保每一項改革措施都能得到有效執行。同時,也要廣泛聽取朝臣與百姓的意見,確保改革措施符合民意。”
另一位年輕的大臣補充道:“殿下,臣以為我們還可設立一個專門的機構,負責收集與處理朝臣與百姓的反饋意見,以便及時調整改革策略。”
朱標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讚許:“此計甚妙!我們可設立一個‘民意監督司’,專門負責此事。諸位大人以為如何?”
眾人紛紛表示讚同,氣氛一時之間變得熱烈而積極。
數日後,朱瀚與朱標再次在禦書房內會麵,向朱元璋匯報改革的最新進展。朱元璋端坐於龍椅之上,目光深邃而威嚴。
“瀚弟、標兒,改革之事進展如何?”朱元璋的聲音低沉而有力。
朱瀚與朱標躬身行禮後,朱瀚首先稟報道:“陛下,戶部在李大人病倒後,張先生暫代尚書之職,改革措施得以繼續推進。賬目清查工作已接近尾聲,新財務管理製度也正在逐步實施。”
朱標接著補充道:“父皇,朝中監察力度已加強,同時設立了‘民意監督司’,負責收集與處理朝臣與百姓的反饋意見。目前看來,改革措施得到了廣泛的支持與認可。”
朱元璋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讚許:“你二人行事果敢而周密,朕心甚慰。改革之路雖長且艱,但隻要心中有民,手中有策,便無懼任何挑戰。”
朱瀚與朱標齊聲應道:“臣(兒臣)定當竭盡全力,不負陛下厚望。”
君臣三人又就朝中諸事商議良久,直至夜幕降臨,方始告退。走出禦書房,朱瀚與朱標並肩走在回廊上。
“瀚王叔,此次改革能夠順利推進,多虧了你與諸位的鼎力支持。”朱標感激地說道。
朱瀚微微一笑,拍了拍朱標的肩膀:“殿下言重了,此乃我等分內之事。隻要殿下能夠堅定改革決心,我等自當全力輔佐。”
朱瀚與朱標並肩走出禦書房,夜色已深,宮燈昏黃的光暈灑在兩人身上,為這靜謐的夜晚添了幾分溫馨。朱瀚停下腳步,轉身望向朱標,眼中滿是關切與期望。
“標兒,改革之路雖已初見成效,但真正的考驗還在後頭。”朱瀚語重心長地說,“朝中勢力錯綜複雜,我們不僅要應對明麵上的阻礙,更要提防暗中的算計。”
朱標點了點頭,神色堅定:“瀚王叔放心,標兒明白。標兒會時刻保持警惕,絕不讓任何奸佞之徒有機可乘。”
朱瀚微微一笑,拍了拍朱標的肩膀,繼續說道:“你有這份決心,我甚感欣慰。接下來,我們要進一步鞏固改革成果,同時著手解決其他緊迫的問題。”
朱標眉頭微皺,似乎在思考著什麽,片刻後他開口問道:“瀚王叔,除了貪腐之外,朝中還有哪些問題需要我們重點關注?”
朱瀚沉吟片刻,緩緩說道:“人才選拔與任用,乃是國家之根本。我們必須確保每一位入朝為官者,皆是德才兼備之人。因此,科舉製度需進一步完善,同時,也應廣開才路,不拘一格。”
朱標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興奮:“瀚王叔所言極是,標兒也正有此意。科舉雖好,但過於僵化,難以全麵考察人才。我們或可增設實踐考核,讓真正有能力者脫穎而出。”
朱瀚讚許地點了點頭:“此計甚妙。實踐考核不僅能更全麵地評估人才,還能激勵士子們注重實際能力的培養。此外,我們還應加強對官員的日常考核,確保他們始終勤勉盡責。”
朱標點頭讚同,接著說道:“瀚王叔,還有一事標兒頗為憂慮。朝中派係林立,各自為政,長此以往,恐生內亂。”
朱瀚神色凝重,沉聲道:“此事確需重視。標兒,你可嚐試推行一些跨部門的合作項目,讓各派係官員在共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增進了解與合作,逐步消除隔閡。”
朱標眼睛一亮,點頭道:“瀚王叔高見!標兒即刻著手安排,希望能借此機會促進朝中的團結與和諧。”
兩人邊走邊談,不知不覺間已來到王府門前。朱瀚停下腳步,望著朱標,語重心長地說:“標兒,你肩上擔子沉重,但切記,無論遇到何種困難,都要保持冷靜與堅韌。大明江山的未來,就寄托在你身上了。”
朱標鄭重地點了點頭,眼中閃爍著決心與信念:“瀚王叔的教誨,標兒銘記於心。標兒定當不負所托,為大明江山鞠躬盡瘁。”
朱瀚微微一笑,拍了拍朱標的肩膀:“去吧,早些休息。明日還有許多事情等著你處理。”
朱標躬身行禮,轉身離去。望著朱標遠去的背影,朱瀚心中既有欣慰也有憂慮。
回到王府書房,朱瀚並未立即休息,而是召來了幾位心腹幕僚,繼續商討接下來的改革計劃。書房內燭光搖曳,映照出眾人嚴肅而專注的臉龐。
“諸位,今日與標兒一番長談,我深感朝中之事仍需我們共同努力。”朱瀚沉聲道,“接下來,我們要在鞏固現有改革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科舉製度改革和跨部門合作項目。”
一位幕僚躬身問道:“殿下,科舉製度改革具體應如何實施?”
朱瀚沉吟片刻,緩緩說道:“我們可增設實踐考核環節,讓士子們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展現自己的能力。同時,也可考慮引入外部評審機製,確保考核的公正與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