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食鐵獸

字數:3602   加入書籤

A+A-




    最新網址:曆史上,張魯在劉焉死後拒聽劉璋號令,其所控製的地區除了漢中外,還有巴郡歸心於他的蠻夷,占領了巴郡南部的漢昌、宕渠等縣。直到張魯投降曹操,這些地方還握在張魯手中。
    然而如今張魯已經不在漢中了。
    麵對漢中和巴郡的變局,杜濩(huo)、樸胡、袁約三人齊聚一堂,商議著未來。
    三人雖都是蠻夷的打扮,但若真有人將他們當作蠻夷來看,那隻怕被坑死都不知道。
    曆史上他們在張魯與劉璋決裂後選擇跟隨張魯,抵住了劉璋的多年進攻,後跟隨張魯投降曹操,得封列侯。
    杜濩是賨人,通過板楯蠻對於巴郡的變化了解最深,他先將關於荀攸上任後的種種告知在場二人,然後才說道:“昔日吾等部眾苦巴郡惡吏奸商久矣,今有荀太守善待吾族、意欲清明吏治,不管成效如何,我等不能沒有反饋。”
    樸胡乃是巴山之南七姓巴夷之首,雖不像杜濩與各處的賨人都有聯係,但也覺得杜濩的話有道理,他們終究活在巴郡治下,麵對太守的示好,若不做反饋,萬一因此得罪了對方,得不償失。
    袁約在三人中勢力最弱,也無異議。
    在定下此事後,他又問道:“聽說張魯走後,漢中之事多交予其弟張衛處置……隻是昔日吾等並未同張衛有過接觸,不知其性情貪鄙與否。前幾日其派人來訪,不知是否要回應……”
    杜濩說道:“回應自然是要回應的,張衛算是後手。我以為,吾等當分為兩路,一路攜重禮送於荀太守,一路去見張衛。”
    樸胡與袁約對視一眼,都明白杜濩所言是最穩妥的辦法。
    但誰去見荀攸,誰去見張衛?
    見荀攸的一路風險更大些,但隻要荀攸如他表現出來的一般重視巴郡蠻,那麽先見他的人必定獲益最多!
    三人常常抱團取暖,但每逢有利益衝突之時,少不得要唇槍舌劍幾輪。
    十月,杜濩帶著獻給太守的禮物大張旗鼓地從宕渠縣出發了。
    他靠著賨人的身份說服了另外兩人,為了安全起見,甚至還特意繞了個彎,選擇從對待賨人態度很不錯的漢昌長程畿治下經過。
    而這則消息,很快就被程畿傳入了荀攸耳中。
    荀攸遂在自己臥房的屏風上又添了一筆。
    當初他在雒陽時,聽到民間傳言,說是天子有一麵屏風,上麵記錄著朝中內外大臣的名字,能上榜者,無一不是重臣賢良。
    昔日明帝曾在雲台殿命人畫下雲台二十八將的畫像,稱為雲台二十八將。乃有好事之人,將之同二十八將聯係起來,說是天子意欲再畫二十八臣,以作中興之賀。
    荀攸久在宮中行走,他大概知道屏風的存在應是真的,但所謂中興,隻是民間的吹捧,他可是知道,天子對當今天下的境況仍不滿意。
    而今他主政一方,也發覺了屏風的妙處——初來巴郡,他需要記住的人太多太雜,而有屏風的記錄在,在需要時他隻用看上一眼,便不會因忘卻而出錯。
    如今屏風之上,在杜濩之前已經被寫上了許多名字,而與杜濩同列的皆是巴郡蠻夷酋長,足足有十餘位。
    他已得到了反饋。
    而其中他已經見過的,數量過半,從這些酋長的口中,荀攸了解到,在他的命令發布之後,的確有官吏收斂了昔日的吃相,但亦有不當回事者。
    荀攸在等,等罪證得到證實,等酋長們齊聚一堂。
    十一月初,最後一個前來江州麵見荀攸的酋長杜濩終於抵達。
    杜濩下了血本,所帶的禮物中,一般的皮毛都是算是排不上號的,除了一張完好的虎皮之外,他還帶來了一隻活物——
    “府君,此乃是食鐵獸,相傳古時曾是蚩尤的坐騎,別看他現在看著憨態可掬,一旦被惹怒了,掌能碎裂金石。”
    “哦……”荀攸來了興致,但看著籠子裏正用兩掌抱著一根嫩竹啃的模樣,總覺得它與凶獸不太沾邊。
    想了想,他還是問杜濩道:“現下,有人騎著他作戰過嗎?”
    杜濩臉上一僵,尬笑一聲答道:“此凶獸,恐怕隻有蚩尤才能駕馭了。”
    荀攸聽完便明白,這個食鐵獸隻能做觀賞之用,打不了仗。不過因為杜濩的存在,他還是表現出了自己對食鐵獸的重視。
    食鐵獸是杜濩給出的反饋,他自然也要反饋回去。
    攜前來的十多位蠻夷酋長飲宴之後,荀攸領著他們來到一處大堂所在,邀請眾人入座,並道:“我素有聽聞巴郡治下仍有官吏不顧法令,肆意欺壓百姓。近日郡中督郵等逮捕多人,還未審判,今正值諸君在此,不妨在一旁做個見證?”
    除了杜濩外,幾位臨近江州的酋長已等了多日,他們早就聽到了風聲,如今見終於等到了他們最愛的時刻,無不歡欣鼓舞。
    在荀攸的一聲令下,很快第一個罪吏被帶了上來。
    人證物證皆已俱全,罪吏無從反駁,最後被荀攸革去官職,杖四十,罰金五萬錢以作賠償。
    因為事先準備的妥當,荀攸判決進行地很快。
    其中還有手上沾了蠻人人命的,也被荀攸判處以命抵之。
    引來了酋長們的聲聲讚歎。
    其中也不全是涉及欺壓蠻夷的,也有欺壓漢人百姓的官吏被順帶著揪出,荀攸皆一視同仁,該怎麽處置就怎麽處置。
    杜濩不知道其他早到的酋長們心中怎麽想,反正他看到那些被荀攸處罰的罪吏們隻能求饒,心情比大夏天吃了塊涼冰還爽快。
    還有什麽比欺壓他們的罪吏伏罪更能讓他們歸心的手段嗎?
    反正杜濩覺得,他活了這麽多年,終於等到一個公正的太守了!
    等到二十多位罪吏被審判完,原本就對荀攸倍有好感的酋長們對荀攸更是敬佩有加。
    “我奉天子詔命為巴郡太守,來到此地,隻為完成天子所托一事——一視同仁!”
    聽到這話,杜濩隻覺得自己的心髒猛烈地跳動著,他不知哪來的勇氣,忽舉臂高呼道:“一視同仁!”
    片刻的安靜之後,就在杜濩覺得自己衝動了之時,忽聽耳邊傳來酋長們的群起附和之聲。
    聽著歡呼聲,荀攸知道,變革的基礎已經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