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北地郡徐庶

字數:3428   加入書籤

A+A-




    漢中郡對於災情的處理比劉辯預想的要好,甚至於都不需要朝廷太多的幫助,隻需要在來年減免受災地區的田租戶稅即可。
    也因此,這段時間以來,劉辯的心情一直不錯。
    而各郡國陸續抵達雒陽的上計吏也大都帶來了各地豐收的好消息。
    唯有一點稱不上好壞的消息——此前即便生病都沒有請辭的司徒董卓這一回麵對繁重的上計審核工作,還是支撐不住了。
    劉辯遂拜董卓為散騎,又拜下邳陳珪為司徒。
    此舉無疑讓某些人暗中欣喜——朱儁、陳珪、陸康……終於,三公之位再度盡數為東州之人所擔任!
    雖然這其中有兩個來自不太受人待見的揚州,還都在大江以南。
    但隻有那些靠近政治中心的高官重臣才明白,這三人之所以能夠成為三公,他們的出身所起到的作用反而不大。而且,在政事堂設立之後,不僅尚書台,連三公府的權力也都被政事堂一步步侵占——雖然太尉和司空本就是政事堂的一員。
    但在陳珪擔任司徒之後,主管民政和非武官考核的司徒仍然沒有入政事堂,這些同樣引來了遐想。
    與之相比,反倒是董卓和弘農楊氏締結了婚姻一事在悄然中完成了——又因為婚事發生在董重卸任三公之後,也少有人因為雙方的門不當戶不對而議論紛紛。
    劉辯其實並不在意這些,他此時正在接見自北地郡而來的徐庶。
    徐庶很健談,如今他除了是北地郡功曹之外,還順便兼任了北地長史(郡丞),此來雒陽,除了帶來了第一手的關於北地郡的消息,還有另一個目的——求援。
    “陛下,臣等於大河之側沿著昔日溝渠的舊址重新開挖溝渠,開墾田畝——今北地田畝已足,然耕種之人卻不足也!”徐庶希望能夠繼續向北地郡移民。
    然而劉辯聽了此言卻有些猶豫,他當然知道河套地區能夠養活不少人,但要大規模開墾河套,勢必會帶來水土流失的問題。
    “朕觀史書記載,前秦之時,上郡西北、北地郡東北樹木林立,水草豐美。然自朔方設立以來,外加砍伐,此處林木已去,草雖在,水卻少矣。”
    劉辯所指便是河套幾字形的內部,徐庶聽了劉辯之言,也立馬在腦海中構建出了這一片區域的大體樣貌,腦海中也浮現出了曾經的記載。
    就在徐庶以為劉辯要因此而拒絕繼續向北地遷徙人口之際,卻聽劉辯說道:“卿心中當有此念,開挖溝渠之時,須得多加留意河套之內。”
    後世後發國家想要發展工業,一個近乎不可避免的路徑便是先汙染再治理。在缺乏工業基礎的前提下又想發展又想環保,最終也隻能揀了芝麻丟了西瓜。
    放到如今,劉辯也不可能為了數百上千年後的土地荒漠化危機而將河套空置——河套除了有成為塞上江南的潛質,還是防備北方來敵的重要防線。
    但讓負責開發河套的官員注意一下還是可以的。
    在這上麵提了一嘴後,劉辯繼續說道:“近日來朝堂內外已經有所議論,或以內地之貧民自願遷徙實邊為定製,許以田畝之利,尚未有還未有定論,卿可奏書試言之。”
    劉辯的話讓徐庶心中徹底安穩了。
    很快就向劉辯告退準備回去寫奏書了,然而剛剛回到龐統家在雒陽的老宅,徐庶就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
    “老師?”徐庶一開始還以為自己眼花了,多看了兩眼才確認自己沒有看錯,“庶拜見老師,不知老師來此,未能遠迎……”“莫要多禮,”黃承彥擺了擺手,“我來雒陽本就是臨時起意。”
    黃承彥最終還是不放心女兒,來了雒陽。
    起初,他隻當是黃月英去鴻都門學學習,所以可以放心地將黃月英交給蔡瑁照顧。可照顧著照顧著,黃月英還真的被封了侯,但為啥曾經稱得上是誤會的黃月英入宮一事漸漸成了真的了呢?
    這事黃承彥可不敢全權交給蔡瑁來辦,不然以蔡瑁的個性,結果是毫無疑問的。
    但黃承彥來的不巧,恰逢黃月英被皇後召入了宮中,隨後他又聽聞自己和龐德公的弟子徐庶回雒陽述職,便找了過來……結果徐庶也被召入宮了。
    好在徐庶沒有讓他等太久。
    徐庶在雒陽,對這些皆有所耳聞,他安撫黃承彥道:“老師,以弟子觀之,月英阿妹與皇後關係甚佳,尤其是在漢中遇災之際,月英阿妹在皇後的幫助下,連同諸葛孔明協作完成了木牛流馬,更顯看重。”
    黃承彥聽了,稍稍安了心。
    然後,他又聞訊起了徐庶等人在北地、朔方的情況,得知一切安好後又談論起在兩地的施政,一番言論下來天色將晚,黃承彥這時才接到仆人通報說是黃月英自出宮了。
    看了一眼即將落山的夕陽,黃承彥原本因為徐庶之言而寬鬆的心又緊張了起來。
    未久,急匆匆回程的黃承彥就見到了女兒。
    黃月英久未見到父親,心中自是十分歡喜,然黃承彥卻開始小心翼翼地試探起來——
    “在宮中這麽久,都是陪著皇後嗎?……遇到陛下的時候多不多?”
    盡管黃承彥問的很小心,但還是被聰慧的黃月英看破了心思。
    “阿父莫不是現在和舅父有了一樣的想法?”
    黃承彥立刻否認道:“我豈會如此?”
    黃月英立刻喜笑顏開:“我就知道阿父會支持我的!”
    “我常與皇後殿下相談,知皇後有曹大家之誌,皇後字中之‘昭’亦有效曹大家之意。而陛下在此方麵,素來不拘束皇後殿下……”
    黃承彥聽著聽著,心中暗道一聲壞了,因為他在黃月英的話語中聽出了濃厚的向往之意。
    班昭之所以能取得不讓須眉的成就,關鍵在於她有女君鄧綏的支持,而班昭與鄧綏的結識源於和帝請班昭來教導後宮的妃嬪。
    “至於婚姻,女兒如今思來,不急於一時。”
    聽到最後一句,黃承彥感覺到女兒真的長大了——雖然這種感覺對他這個父親而言不太美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