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誰為天下先 第六十七章、除夕夜
字數:3593 加入書籤
眾臣紛紛朝著何良驥看去,勤政殿內的氣氛緩和了些,不少人趁機鬆了鬆肩膀。
何良驥拱手道:“陛下,若論誰最了解徐先,或者是誰與徐先最親近。那滿朝文武大臣,內閣六部皆比不過陛下與徐先的關係。”
此言一出,勤政殿眾臣心頭為之一顫。
誰不知道徐先和陛下是從小一起長大的玩伴,後來徐先官拜大將軍被皇帝親口稱為大寧中興股肱之臣,中興四將即由此而來。
皇帝目光柔和了不少,接過小太監遞回來的煙鬥接著抽煙。
何良驥見狀繼續說話:“陛下,以臣愚見罷黜徐先官職爵位,流三千裏充軍。”
皇帝沒有說話繼續埋頭抽煙,顯然不滿意。
徐先是非死不可了。何良驥想到這裏,趕忙圓場道:“這個徐先,最可恨的地方還不是背地裏擁兵自重,創立紅衫軍企圖顛覆朝廷。而是辜負了和陛下的情義!此罪萬死難贖!”
皇帝忽地頷首,神色淡然言道:“何尚書所言之情義,誠然非虛,然朕亦非狹隘之人,難以容得徐先。”
大臣們又愣了,陛下這是想怎麽樣?
何良驥心思微動,接著說道:“徐先的罪名既然刑部議不出來,那便交兵部去議。由他們去定罪,也由他們去找徐先藏起來的那支私兵。”
皇上十指輕輕相扣,伏於雕龍案頭,微微探出身子,語調中帶著幾分探尋之意:“何愛卿以為,兵部尚書一職既缺,由誰來做?由誰替朕審理徐先的案子?朕看就不從內閣裏出人了,大寧賢臣良才浩如煙海,何必指著幾個老人。”
替皇帝審理?
一個替字,誰能替皇帝做事,出內閣外無他。皇帝又跟上一句不從內閣裏選人,不就是代表著誰辦成了徐先的案子,誰就可以直入內閣嗎?
皇帝開出的條件可謂豐厚。
何良驥當仁不讓,立刻跪下,以頭砸地。“臣鬥膽自薦,請為陛下分憂!”
皇帝意味深長地看了一眼何良驥,目光又掃過一旁的三位白發內閣老臣。
皇帝站起身,一旁的小太監立刻尖著嗓子喊道:“退朝!”
眾臣山呼萬歲後一同退下,正到殿外迎麵走來一位劍眉星目,身穿藍袍頭戴氈帽的年輕劍修與眾臣擦肩而過。
“這是沉舟崖宗主符劍鳴?”一位老臣小聲嘀咕道。
大寧要變天了
何良驥前腳剛剛踏進自家府邸,幾個身穿紅袍的宣旨太監後腳便到了門外。
何良驥恭恭敬敬把幾個太監領進府中,臉上滿是欣喜神色。真是風雪壓我十幾年,如今頭頂這片天終於自己能說了算了。
不出所料,何良驥官拜兵部尚書,徐先一案交由兵部審理。
何良驥正要起身接旨,不曾想聖旨裏還有後話。
刑部尚書荀柩辦案不力,朕念及兄弟情義,準戴罪立功。今免去刑部尚書一職,官降一級,任兵部侍郎與何良驥共理徐先一案。
何良驥來不及想什麽,慌忙起身接了旨送太監們離去。
城外杯莫亭中。
天色漸晚,從杯莫亭看去城中一片燈紅酒綠。早些的已經開始放爆竹。
亭主泉台正給麵前的紅袍男人斟上一盞熱茶,又將自己麵前的茶杯推給瀟湘郡沈敬江。
“徐兄弟一身紅袍紅甲,好不威風啊。還有沒有多的,也分兄弟一套。現在沒了官職,卻還想上戰場再殺幾陣!”
徐先搖搖頭,“還欠了高之書一百刀玉錢。哪裏有多的”
對這位本該在大寧詔獄裏的兄弟卻出現在杯莫亭,泉台和沈敬江一點都不意外。
剛剛卸任大寧國師一職的泉台屏退下人,問道:“徐先,怎麽從詔獄裏出來了?”
徐先苦笑道:“總覺得最後應該見你們兄弟倆一麵。”
最後
徐先說罷從腰間解下刻著“為天下先”的學宮官印輕輕放在桌上,轉頭對沈敬江說道:“要紅袍紅甲是吧,我這身用不到了,倒是可以給你。”
徐先一揮手,身上紅袍紅甲赫然化作一道紅煙凝聚在手心,徐先身上隻剩下一件白色布衣而已。
“留個念想。”徐先攥緊拳頭將紅煙凝聚成一粒紅色甲丸交給沈敬江。
泉台嘴角微顫,“非要如此不可嗎?棠葉州有這麽多山巔修士,天塌下來有他們頂著,再不濟還有我。退一萬步來說也輪不到你一個剛躋身訪仙境的人衝到前麵去”
“符劍鳴已然抵京,此刻說不定正覲見聖上。倘若他真成了下一任國師,大寧百姓恐又將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如此一來,咱們兄弟這些年來的血汗付出,還有那無數逝去的兄弟性命,豈不都付諸東流,成了徒勞無功之舉?”
徐先雙手捧起茶杯一飲而盡,接著說:“有些事,我先做了。之後才會有更多人去做。”
沈敬江拍案而起,罵道:“我也能做!你老老實實在詔獄裏待著。等我宰了符劍鳴就接你回家。你可是棠葉州最年輕的訪仙劍修,何必為這種事搭上性命!”
徐先麵露不悅,說道:“這種事?山下百姓生死存亡,咱家那麽多將士為此而死。這算哪種事?!”
天上一個偌大禮花炸響,徐先借著光亮才看清沈敬江臉上的淚痕。
徐先目光閃躲幾下,低下頭。“對不住。但不管兩位兄長怎麽說,現在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泉台說道:“我讓馮尚雍去幫你。”
徐先搖頭道:“留個種子吧,你也不好過。咱們別都搭進去。”
沈敬江生氣轉過頭去,小聲道:“那我們總不能在一旁看著吧?”
徐先道:“我媳婦兒還在府上,還請二位兄長幫忙照看。”說罷起身,頭也不回。
“去哪?”
徐先笑道:“無他,赴死而已。”
沈敬江擦了把眼淚追上去,到徐先身後卻沒伸出手。“總要吃頓餃子再走。”
徐先猛然回頭躬身抱拳,“新年將至,祝二位兄長事事順遂,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