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木秀於林風必摧!真金不怕火來練!

字數:8061   加入書籤

A+A-




    最新網址:麵對媒體,東九龍總區總指揮、警務處助理處長梁佑祥,就“7·13”特大涉黑涉槍涉毒案案情作了進一步披露。
    說是進一步,實際上就是在昨晚公布的案情基礎上,新增加了案情背景、進展以及總區的下一步打算。
    隨後,梁佑祥又談了談該案的破獲,對營造東九龍區民眾安定和諧生活起到的積極作用,以及對推動整個香江經濟發展、構築繁榮昌盛新局麵產生的重大影響和非凡意義。
    緊接著,在回答了記者的提問後,梁佑祥重點通報了在此次案件破獲中湧現而出的先進事跡和英雄名單,姚若成和何為謙赫然在列。
    最後,梁佑祥濃墨重彩地向媒體記者們介紹了此次緝毒反黑行動的頭號功臣——江浩然的英雄先進事跡,號召全區警務人員向榜樣學習,向英雄致敬!
    今天的媒體見麵會,其實真正的主角隻有兩個人,那就是總區一把手梁佑祥以及緝毒反黑英雄江浩然。
    大佬們都很忙,所以梁佑祥在履行完自己的職責後沒有多呆,直接帶著一眾大佬離開了,將時間和空間全部留給了媒體和江浩然。
    見麵會當即進入第二環節——英雄專訪。
    首先是答記者問。
    “你好,江警官,我是香江新聞網的記者張肅。”
    一名記者舉手,在征得江浩然同意後提問道:“據我們了解,您之前曾就職於輔助警察隊,而就在三年前,您被警方特殊人才引進計劃選中,後轉崗來到了東九龍總區,成為了一名全職警察。
    但我們同樣了解到,您畢業於全亞洲排名第八、香江地區排名第二,綜合實力僅次於香江大學的高等學府香江中文大學。
    恕我直言,以您的學曆,在香江找一份福利待遇不下於警察的工作其實並不是什麽難事。
    那麽,是什麽最終讓您選擇帶有高風險性質的警察工作呢?”
    “不好意思,打斷一下。”一名女記者舉手道。
    “你說。”江浩然示意道。
    “江警官,我是大公網的記者束方瑜。”束方瑜道:“就剛才張記者的問題,我想補充幾句。”
    江浩然:“當然可以。”
    束方瑜繼續道:“我在采訪前,曾經查詢過您的基本信息,根據資料顯示,您並非是香江本土人。
    而根據香江警隊,投考警隊者必須持香江永久居民身份證,或在江居住7年以上的投考標準,這也導致了您明明擁有大學學曆和學士學位,卻無法直接投考警隊p(督察),隻能退而求其次,投考門檻相對較低的輔助警察隊,從零開始。
    即便您後來搭上了特殊人才引進計劃這趟順風車,成為了一名全職警察,但也隻能從最底層的警員做起。
    事實上,如果不是受限於身份和時間的問題,以您的實力,投考警隊,大概率可以直接成為一名見習督察。
    所以,結合張記者剛才的問題,我想換個角度問您,成為一名警察,無論是從哪個方麵來看,對您來說都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可您為什麽還要選擇這份職業呢?”
    “張記者、束記者,你們的問題問的很好,其實我也不止一次捫心自問過,為什麽要當一名警察?但答案早就在我心中。”
    江浩然看著台下的記者和鏡頭道:“可能大家還不知道,其實我出生於大陸的一個警察世家,從我的爺爺輩起,我們一家似乎就與警察這份特殊的職業結下了不解之緣。
    我的爺爺是警察,我的父親是警察,就連我的母親,伯父、叔父他們,也都是警察。
    後來我考上了香江中文大學,並赴江讀書,我原以為我的命運終於可以有所不同,結果命運還是給我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
    江浩然頓了頓,似乎在回憶道:“是的,我一開始並沒有想成為一名警察,我也有著自己的夢想,對未來有著一份詳盡的規劃,但這份規劃中並不包括成為一名警察,我試圖擺脫命運。
    直到大四那年臨近畢業,家中卻傳來噩耗:我的父親,在一次行動中和犯罪團夥發生槍戰,結果為了解救幾名人質,他隻身犯險,深入虎穴,結果中了匪徒圈套,最終,他拉響了就義彈,和匪徒同歸於盡。
    為了不影響我的學業,家中一直隱瞞著這個消息,以至於我都未能見到父親最後一麵。”
    江浩然說到這裏聲音早已更咽:“驚聞噩耗後,我整日整夜的失眠,我不斷地在拷問自己,我是誰?我從哪裏來?我又要到哪裏去?
    直到我想起了父親的言傳身教,想起了他的諄諄教誨:“沒有‘大家’又何來的‘小家’啊?
    是啊,如果沒有警察去維護公平正義,守住良知底線,我們的人生又哪來的什麽夢想和自由規劃呢?
    有的隻能是荼毒、淩辱和無窮無盡的黑暗!
    如果每個人都因為一己之私而不願意去做警察,那公平正義誰來維護,良知底線誰來守護?我們的小家又有誰來捍衛呢?
    明白了!我終於明白了!大徹大悟!
    原來我們的宿命早在出生起那一刻就已經注定,從父親以正大剛直之意給我取名浩然的那一刻起,我就應該明白,我這一生就當與黑惡勢力作鬥爭,直到還人間公平正義,還世間朗朗乾坤!”
    “啪啪啪……啪啪啪……”
    台下,一時間掌聲雷動,誰也沒想到,江警官還有一段這樣經曆,這是通稿上沒有的,所有記者都感覺大有收獲。
    這可是個重要的新聞點,補充進文稿之中,人物性格將會更加鮮明,人物形象也會更為立體,就連新聞價值都會跟著直線上升,這一趟真是沒白來。
    等到掌聲漸歇,江浩然鄭重地承諾道:“這是我的宿命,卻也更是我的使命,那就讓香江成為我警察事業的起點吧!
    隻要我還是一名警察,哪怕隻是一名小小的警員,我也將竭盡全力,用生命和鮮血去捍衛香江的公平正義,守護香江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直到流盡最後一滴血!”
    “啪啪啪……啪啪啪……”
    台下,又是一陣激烈地掌聲,真情流露的自白總比空洞敷衍的口號更容易打動人心,這些記者們整天和人打交道,自然分得清楚誰是真心誰是假意。
    就連全程旁觀的姚嘉慧都是拍得一雙玉手通紅,一對美目泛紅,不知暗中抹了多少眼淚。
    誰能想到這個一直被流言蜚語包圍,飽受詆毀和備受排擠的男人,其實才是最值得尊敬的那個人呢?
    “江警官,您被譽為7·13”特大涉黑涉槍涉毒一案的最大功臣,在破獲該起案件中,無疑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尤其是親手抓捕了重要犯罪嫌疑人王焜及其同夥,包括起獲了大量贓物,這才讓您一舉立下了定鼎之功。
    我相信,一定會有很多人感覺好奇,您究竟是如何立下如此煊赫功勞的呢?您方便給我講講嗎?”
    由於之前提問引出的話題有些沉重,於是有記者趁著大家還未緩和過來的機會,搶先問出了這個堪稱熱點的問題。
    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年紀輕輕就榮立大功,又怎麽會不受人質疑呢?
    雖然這名記者也清楚,像這種重案要案,又是人贓俱獲,人證物證齊全,不存在弄虛作假的可能。
    可這年頭,無腦的鍵盤俠和網絡暴民到處都是,他們是陰謀論的擁護者,他們懷疑一個人,不需要任何理由,也不看任何證據,看著你像就足夠了。
    可就算知道這些,也不妨礙這名記者提問
    媒體要的就是話題,有了話題才會有熱度,有了熱度自然就有流量,作為記者,隻要滿足大家獵奇的心理、博得受眾的眼球,那他就是合格的。
    “其實我又算什麽功臣呢?”江浩然卻是麵露悲愴道:“相比那些受傷乃至犧牲了的戰友,我連坐在這裏都覺得自慚形穢,又有什麽資格談論功勞呢?所有的功勞和榮譽都應該是屬於他們的。”
    江浩然不貪功不慕名的態度自然又是贏來掌聲陣陣。
    “江警官,他們的犧牲和付出,民眾自然會永遠銘記的,香江政府和警隊也會給予嘉獎勉勵和撫恤,所以您也不必過於自謙,您的功勞同樣不容抹殺。”大公網記者束方瑜正色道。
    “是啊江警官,我們知道您不貪圖這些虛名,也萬分理解您的心情,所以我剛剛連線了同步采訪您兩位上司的同事,並要來了她的采訪內容,不如讓大家看看,同樣參與了此次行動的兩位阿sr,是如何評價江警官的吧?”
    來自亞洲電視台的美女主持人初沁雪提出了一個折中的方案,在征求了大家意見後,利用會議室內現成的投影設備,將兩段采訪錄像投放了出來。
    “這次行動多虧了何督察和小江了,不是他們,我現在也沒有機會躺在這裏接受你們的采訪了。”
    畫麵中,姚若成躺在病床上接受亞洲電視台女主持人的專訪。
    “您可以具體為觀眾朋友們描繪一下當時危險的情形嗎?”主持人持著話筒道。
    “當然,我當時左腿已經中槍,走路都異常艱難,是他們兩位拖著我這個累贅一路撤離的。
    但就在這個危急關頭,卻又有六名歹徒衝了出來,這讓我們的情形變得更加岌岌可危,也是在這時,小江提出了斷後……”
    畫麵一轉,何為謙同樣躺在病床上,一樣接受著亞洲電視台的專訪。
    “雖然有阿浩斷後,但我和姚sr還是被包圍了,他們人數太多了,我和姚sr雖然極力反抗,但最終還是寡不敵眾倒下了。
    而就在我們絕望的時候,阿浩出現了,他一人一槍,直接擊斃了數名犯罪團夥成員,並打滅了照明設備。
    我以為阿浩是打算趁亂趁黑將我和姚sr救出去,誰知他竟然一個人單槍匹馬就盡數製服了以王焜為首的殘黨餘孽,將他們生擒活捉,他的身手極為了得,簡直讓人歎為觀止……”
    在姚sr和何為謙口中,江浩然儼然化身成為了孤膽英雄,勇闖敵營,智鬥歹徒,浴血奮戰,曆經千辛萬苦,這才將他們給拯救了出來。
    壯舉堪比救世於危難,解民於倒懸的大英雄。
    老實說,這橋段有點像勇者鬥惡龍,拯救長公主。
    眾記者看完了視頻後不由麵麵相覷,你們兩個好歹都是上司哎,這麽吹捧一個下屬真的好嗎?
    關鍵是為什麽聽起來特別像是某個動作片的經典橋段呢?
    一時間,整個會場有些沉默,就算他們個個都是經驗豐富、文筆老到的資深媒體人,一時間也不知道該如何提問了。
    總不能直接出聲質疑吧?
    要知道,這趟出來,他們的車馬費和潤筆費可沒少收啊,提些角度刁鑽的問題倒是沒什麽,可要是直接出聲質疑,那不是在人家裏拆人台麽?
    哪有這麽辦事的?
    可這位江警官的立功經曆也未必太經不起推敲了吧?
    原本他們還以為這位江警官是利用計謀策略,這才將王焜團夥一網打盡。
    雖然這也並不容易,但如果有線人或者汙點證人配合的話,也不是沒有可能。
    可按兩位阿sr的意思,江警官不但在危機關頭救下了他們,還一舉蕩平了王焜的殘餘勢力。
    要知道,這次警方可是捕獲了包括王焜在內的17名犯罪嫌疑人。
    也即是說,江警官當時至少也麵對著20多名全副武裝的犯罪團夥成員,這真的是憑借個人力量能夠對抗的嗎?
    也不怪他們這麽想,認知偏差不是那麽容易打破的。
    就如同姚若成與何為謙因為統一口徑,似有誇大江浩然實力之嫌,
    但其實不然。
    須知,單論戰鬥力,邱剛敖五人組完勝王焜團夥,隻要不正麵對決,王焜團夥大概率是團滅的結局,就算是正麵對決,沒有一個排也根本不夠這五人殺的。
    原劇情中,邱剛敖不過兩人,卻把溜冰場中王焜的十餘名手下給殺得毫無還手之力,王焜本人更是被直接幹掉。
    可想而知,這五人如果聚在一起,究竟可以爆發出多麽恐怖的殺傷力。
    可繞是如此,在麵對江浩然時,卻是被完全碾壓,根本不在一個層級上。
    所以就算王焜當時還有二三十人可用,對上了江浩然還是死路一條。
    不過這些事情記者們不會知道,也解釋不清,交給他們的通稿中更是不會提及這些細節,這才搞得這些記者左右為難。
    甚至剛才還為江浩然大義凜然感動的人,這會又在懷疑他是不是大陸那邊某個大佬的直係血親了。
    雖然根據通稿發布內容也不存在問題,但很難形成大篇幅的深度報道,白瞎了這麽好的新聞素材,這也是他們為什麽要組團進行專訪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誰也沒有料到,采訪的內容居然會這麽離譜,完全超出了普通人的認知範圍,別說他們自己都不確定是否真實,就算真實,受眾們也絕不會買賬。
    報道出去,恐怕非但不能起到正麵宣傳的效果,反而會引發負麵論潮,適得其反。
    難不成隻能發個短小的簡訊糊弄過去?
    可警隊召開專題媒體見麵會,目的就是要大肆宣揚一番,這可怎麽辦?
    個別記者不由在心裏埋怨警隊高層擺爛,卻由他們收拾爛攤子,也不怕日後遭到反噬。
    可這還真冤枉了警隊的大佬們,警察做事最講證據,沒有什麽東西比人贓並獲更具有說服力,而王焜也不可能束手就擒,還有什麽好懷疑的?
    其實絕大多數記者也不是不清楚這一點,也不信警隊會自出昏招,可他們自己信有什麽用?
    他們麵對的是千千萬萬的受眾,報道一旦發出,卻不能使得他們信服,那是要出大問題的。
    “江警官,既然您身手那麽好,不介意讓我們開開眼界吧?”說話的還是亞洲電視台的美女主持人初沁雪,她靈機一動,突然有了辦法。
    其他人的眼睛也瞬間亮了起來。
    其實問題很好解決,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不就知道了?
    於是所有人的目光立刻聚焦在了江浩然的身上。
    “理當如此。”真金不怕火煉,江浩然又有何懼?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