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諸葛亮借東風,司馬懿的質疑

字數:8537   加入書籤

A+A-




    []
    101nove./最快更新!無廣告!
    魯肅渡江回到漢軍軍營中時天色已經快要亮了,而諸葛亮一夜未眠。
    見到魯肅竟孤身而返,他很是驚詫。
    “子敬,你……怎麽回來了”
    諸葛亮上前詢問道,他本以為魯肅此去是凶多吉少,未曾想這麽快就返回了。
    曹操居然願意放人?
    魯肅鬆了口氣道:“運氣而已,曹操多疑謹慎,不肯讓其他人代為策應,故而命我返回。”
    “此去曹營當真是如入虎穴,險些便被曹操所斬。”
    曹操的疑心病不是一般的重。
    若不是他隨機應變,而且始終沒有露出馬腳,恐怕早已經被曹操給斬了。
    這一趟讓他有種在鬼門關前走了一遭的感覺。
    聽到這話,諸葛亮便知魯肅此番入曹營肯定是經曆了許多波折,能活著回來實屬是不易。
    等到魯肅稍微歇息片刻後,然後才繼續問道:“子敬,曹操那邊都說了些什麽?”
    魯肅也沒隱瞞,把今晚去曹營麵見曹操的全部過程都說了一遍,然後才笑道:“曹操雖然對我有疑,但終究抵擋不住誘惑。”
    “他令我返回,是為了讓我和公瑾率兵投奔之際,提前派人與他知會,他好做接應。”
    “他成功被瞞過了!”
    雖然過程艱難,但好在還是達成了最終目的,成功讓曹操中了他們的詐降之計。
    接下來隻需要按計劃實施便可。
    諸葛亮聞言這才放心下來,並對魯肅拱手笑道:“此計若成,子敬與公瑾當居首功!”
    雖然他製定了整個計策,但關鍵還是在周瑜和魯肅二人身上,周瑜被打得皮開肉綻,魯肅深入曹營說服曹操。
    兩人都功不可沒。
    魯肅謙虛地道:“不敢不敢,都是軍師神機妙算……公瑾現在情況如何了?有沒有蘇醒過來?”
    那封詐降書是早就寫好的,而周瑜本人在白日被打成重傷之後一直處於昏迷中。
    諸葛亮點頭道:“不久前便醒了,剛剛才服下一些湯藥,我和溫公正準備去探望。”
    “子敬既然回來了,那便同去吧。”
    得知周瑜蘇醒,魯肅也很高興,於是沒有拒絕諸葛亮的提議,隨他一同前往周瑜所在的營帳。
    一走進營帳裏,兩人便聞到一股濃鬱的血氣以及苦澀的藥味,隻見周瑜正袒露後背、平趴在床上。
    背上雖然已經被敷上了藥物且包紮了起來,但血水依然滲出了紗布,看起來怎一個慘字能形容。
    “公瑾!”
    魯肅見此不禁感到頗為揪心。
    聽到魯肅的聲音,周瑜緩緩睜開眼睛,隨後第一件事便是問道:“子敬,可騙過曹賊了?”
    魯肅重重點頭,並說道:“公瑾放心,曹賊已經信了我們的詐降之計,等明日晚上我們便動用火攻、襲擊曹營!”
    他們之所以費這麽大周折,就是要讓曹操降低防備,讓船隻能夠順利靠近曹軍的戰船。
    若沒有這一層的話,曹操看見那麽多敵軍戰船靠近,必然會讓麾下船隻疏散迎敵,如此一來火攻就起不了多大作用了。
    “那就好,那就好……”
    周瑜蒼白的臉上露出虛弱的笑容。
    心裏的擔憂終於散去了。
    諸葛亮安慰道:“公瑾且安心養傷,接下來的事情交給我們便可。”
    周瑜笑了笑,剛想說些什麽,一陣風忽然從帳外吹入,將軍帳的門簾都給吹起來了。
    感受到這一陣風,周瑜一愣,目光不由自主地看向了軍帳外豎立的旗杆。
    上麵的旗幟正迎風飄揚。
    周瑜盯著這麵旗幟看了許久,隨後像是想到了什麽,臉色忽然一陣發白,嘴唇顫抖著說不出話來。
    片刻後他竟直接張口噴出一口鮮血!
    “公瑾!公瑾你怎麽了?!”
    魯肅被嚇了一大跳,臉上滿是驚駭之色。
    周瑜死死盯著軍帳外的那麵旗幟,用盡全身力氣吐出了一一個字:“風——!”
    說完,便直接昏死了過去。
    “風?!”
    魯肅扭頭看了一眼帳外,對此根本不明所以,不知周瑜到底是什麽意思。
    不過現在他已經來不及想這麽多了。
    趕緊命人去請醫官過來為周瑜醫治。
    隻有諸葛亮看著軍帳外那麵飛舞的旗幟,眉頭微微皺起,心裏若有所思。
    醫官很快過來為周瑜診治。
    魯肅雖然擔憂,卻也不能做些什麽,但他對周瑜昏迷前說的那句話卻感到很費解。
    “軍師,公瑾剛剛說‘風’,到底是什麽意思?”
    “風怎麽了?”
    魯肅忍不住向諸葛亮問道。
    諸葛亮歎息一聲,用羽扇指著外麵飄動的旗幟說道:“我們都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風向。”
    “如今這個時節江上吹的乃是西北風,若我們於此時對曹軍發動火攻,船隻怕是會反向我軍陣營飄來。”
    魯肅聞言臉色不由得變了。
    他這才明白為何周瑜隻是看了一眼風向後便大驚失色,竟直接吐血昏迷。
    原因竟在這裏!
    “那這可如何是好?莫非真是天不助我炎漢,助爾曹?”
    魯肅神色絕望,喃喃自語道。
    其他問題還可以想辦法解決,但吹什麽風又豈是人力能夠決定的?
    若一直吹西北風,那他們之前製定的火攻之計便要泡湯,費盡心思的苦肉計和詐降也全都成了白費功夫!
    一念及此,魯肅也覺得胸口一陣發悶,有種氣血翻湧的感覺。
    隻有諸葛亮搖著羽扇站在軍帳門口,看著外麵漸漸破曉的天色沒有說話,晨風拂動他的衣角,令他看起來有種飄飄若登仙之感。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了。”
    諸葛亮佇立良久,忽然轉身看向魯肅,眼神無比明亮有神,“若我能借來三日三夜東風,如何?”
    “借東風?”
    魯肅被諸葛亮這話說得有些摸不著頭腦,但還是道:“莫說三日三夜,便是有一夜大風都足矣!”
    “隻是……風豈能借?”
    錢可以借,糧可以借,兵也可以借。
    但風怎麽借?
    諸葛亮莫非是在說笑不成。
    然而諸葛亮卻微微一笑,說道:“此事交給我即可,我說能借,那便能借。”
    “子敬,你帶人去軍營南山靠江處起一座法壇,名為七星;再從各軍中挑選護法一百二十人。”
    “給你三日時限,三日後我便登壇作法,奪天造化,問蒼天借一場東風!”
    諸葛亮語氣斬釘截鐵,不容置疑。
    更充滿了無與倫比的自信。
    聽到諸葛亮的這番話,魯肅心裏又驚又疑,他不太信這種鬼神之說,但諸葛亮的才智他是清楚的,不會無的放矢。
    莫非……真能借來東風?
    思來想去後,魯肅最終還是點頭應了下來。
    如今也別無他法了。
    ……
    得了諸葛亮的吩咐,魯肅很快便帶人去在軍營南山靠江處建立七星壇,為諸葛亮登壇做法做準備。
    而在此期間,又有兩支兵馬趕到了漢軍軍營。
    一支由陳宮、趙雲二人所率,,如今長安的危機已經解除,二人得了劉協的吩咐,重新率領一萬精兵趕來馳援。
    另外一支是從益州而來。
    而率領這支兵馬的不是別人,正是司馬懿,此外張遼也隨大軍一同趕過來了。
    他們在益州也都得到了長安被圍的消息。
    本來正領兵回去馳援,但在路上得知天子已經領兵擊潰叛軍,於是張郃繼續返回長安,而張遼和司馬懿則順勢南下荊州、馳援中路大軍了。
    “子龍!哈哈哈哈!”
    呂布見到趙雲後,上去就給了他一個熊抱,直接把他抱起來原地轉了個圈,哈哈大笑不止。
    “子龍你可太厲害了,替我斬了馬超那個賊子,我果然沒有看錯你!”
    “不愧是我認可的大漢第二猛將!”
    呂布高興地說道,這話可不是在貶低,他是完全有說這話的資格的。
    畢竟第一隻有一個,那就是他!
    趙雲性格爽朗,聞言笑道:“馬超這賊子有些棘手,我亦是花了不小的功夫;若是溫公前去的話定能比我更快斬了馬超。”
    “那是,那是!”
    呂布被這一番話說得心裏美滋滋的,很是洋洋得意了一番。
    接著他斜眼看向張遼,挑眉道:“喲,這是誰啊?這不張文遠嗎,什麽風把你給吹來了。”
    “怎麽不在益州呆著,跑到我這兒來了?是益州那邊爭不到功勞嗎?”
    益州的戰事呂布可是聽說了。
    雖說大敗曹休、曹洪,但功勞在劉備以及關羽、張飛三人的身上,張郃也有功勞,唯獨張遼沒什麽戰功。
    所以他才會這般嘲諷。
    張遼神色不變,淡淡道:“益州那邊的戰事太輕鬆,我聽你久久攻不克江夏,所以特地前來助你。”
    “隻可惜江夏城內糧草不足,曹仁、夏侯淵未能堅持到我來,才讓你撿了個大漏。”
    張遼的回懟毫不客氣。
    言下之意就是你呂布能攻克江夏城,完全是因為裏麵的曹仁、夏侯淵他們沒糧草了,才讓你撿了便宜。
    “嗬嗬,說得好!來練練?”
    呂布皮笑肉不笑道,把拳頭捏的哢哢作響。
    張遼沉默以對,不接話茬。
    他可不想被呂布趁機胖揍。
    在兩人互懟之際,司馬懿一直在尋找諸葛亮的身影,卻遲遲沒有看見,不禁問道:“諸葛村……諸葛孔明何在?”
    “哦,軍師啊,去南山查看法壇修建進度了。”
    呂布隨口回答道。
    陳宮疑惑道:“法壇?什麽法壇?”
    聽到陳宮發問,呂布馬上換了一副嘴臉,滿臉熱絡地對他道:“前些日子軍師想了個針對曹操的計策……”
    “然後如此如此……這般這般……”
    “……但近些日子來刮的都是西北風,軍師說隻有刮東風才能使用火攻,於是打算開壇做法借風。”
    呂布詳細地給陳宮說了一番事情的全經過,從苦肉計到詐降再到火攻,事無巨細全部說得一清二楚。
    得知諸葛亮用苦肉計和詐降計騙過了曹操,陳宮露出了欽佩之色;但當他聽說諸葛亮打算開壇做法借東風時,臉色就變得古怪了。
    “簡直是無稽之談!”
    司馬懿眉頭緊鎖,冷哼道:“軍機大事,豈可寄托於鬼神?萬一借不到東風,那又當如何?”
    “諸葛孔明簡直是拿三軍將士的性命當兒戲!”
    “不行,他眼下在何處?我要去找他!”
    本來聽到苦肉計和詐降計時,他還覺得諸葛亮的計謀很高明,但他沒想到會突然冒出個開壇做法借風。
    天底下還有比這更荒誕的事嗎?
    就在司馬懿氣勢洶洶地打算去找諸葛亮問罪時,一道輕笑聲傳了過來:“仲達,好久不見,別來無恙啊。”
    眾人紛紛轉身看去。
    隻見諸葛亮在魯肅的陪同下走了過來,臉上帶著淡淡的笑容,看起來風采絕倫。
    “孔明!”
    司馬懿毫不客氣,見到諸葛亮後,直接衝上前去質問道:“你要開壇做什麽法?此事我絕不認同!”
    “如今援軍已至,你還不快快收起這些裝神弄鬼的把戲!”
    他們兩支兵馬共有一萬五千餘人,無疑為漢軍平添了一大波助力,從兵力上不再遜色曹軍。
    沒有必要再搞這種彎彎繞繞。
    諸葛亮嗬嗬一笑,說道:“如今萬事俱備,隻欠一場東風而已,等我借來東風後,便可輕易擊潰曹軍、令將士們免去許多傷亡,為何要半途而廢?”
    司馬懿冷哼道:“與曹賊決戰不是兒戲,你說借東風,怎麽借?向誰借?”
    “此事亙古未聞,更是無稽之談!”
    “我承認你諸葛孔明足智多謀,但也不能做出這種荒誕之事,你當我等都是三歲幼童?”
    司馬懿從來都不信鬼神、誓言之說。
    在他看來天上若真有鬼神的話,大漢豈會在亂臣賊子的禍亂下幾近傾覆。
    退一萬步來說,即便真有鬼神,諸葛亮一介凡夫俗子,又憑什麽拘鬼敕神?
    陳宮見局麵有些僵硬,於是上前打圓場道:“軍師這麽做自有道理,還是詳細商議一番吧……”
    “若我能借來東風呢?”
    沒等陳宮說完,諸葛亮便開口道,似笑非笑地看著司馬懿,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
    司馬懿不假思索地道:“若你真能借來東風,我司馬懿願拜你為師,從此之後甘居你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