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告祭大漢曆代先帝:我劉協配得上這個位置!

字數:8065   加入書籤

A+A-




    []
    101nove./最快更新!無廣告!
    得到高覽稟報上來的消息後,劉協連衣服都沒來得及穿好,便匆匆離開了玉堂宮,往太廟方向而去。
    沿途的宦官宮女們見到天子後無不下跪行禮。
    高覽亦步亦趨地跟在劉協身後。
    手中還捧著一雙靴子。
    劉協一邊走路一邊穿衣服,同時頭也不回地吩咐道:“敬誌,你記一下。”
    “南下討賊得勝,長安洛陽都要慶!年滿六十的老人和因傷退役的士卒賞肉半斤,酒一斤,布一匹!”
    “已經致仕的官員,在長安的,讓他們明日全部來到東闕外慶賀!不在長安的,由各地府衙組織擺宴慶賀!”
    劉協將衣服的帶子係好,轉身從高覽手中接過靴子,並朗聲笑道:“宮裏所有的宮女!年滿十八的全部放出去嫁人!”
    “今年的秋決亦推遲到明年!”
    “此外,通知百官到承明殿上朝,朕先去太廟祭奠曆代先帝,然後再去接受百官敬賀!”
    劉協放聲大笑,加快了腳步。
    “諾——!”
    高覽抱拳應下,看著前方天子那意氣風發的背影,臉上亦不禁浮現出笑容。
    大漢,終於統一了。
    懷著滿腔的歡喜和激動,劉協來到了太廟,但相比於以往到太廟祭祖時的忐忑,這次他來到太廟時腰杆挺得筆直!
    心中更是充滿了十足的底氣和驕傲!
    “列祖列宗在上,子孫劉協雖不是真正的皇帝,但終究是沒有辜負這個姓氏!”
    “如今反賊被討滅,炎漢三興成功,從此以後哪怕時代更迭,我炎漢也必將萬世不朽!”
    “諸位先祖若在天有靈,亦可瞑目!”
    劉協看向麵前那一排排的靈位,深深行禮,淚水不由自主地從眼角滑落。
    此時此刻,他終於將心中的包袱給卸下了。
    自從假冒天子以來,他內心深處一直對自己有一份質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承擔起三興炎漢的重任,能不能當好這個皇帝。
    所以他每次來到太廟祭祖時都會感到忐忑,會覺得如今的這一切都是他竊過來的,他隻是一個卑劣的小偷。
    但如今他可以挺直腰杆,驕傲地對曆代先祖說一句——他劉協配得上這個位置!
    討滅袁紹,誅殺孫權,擊敗曹操,重整大漢山河,他的所做所為無愧於劉氏子孫的身份!
    做出了這等偉業,即便他不是名正言順繼承大統的皇帝、隻是頂替的皇帝又如何?
    他改變了大漢衰亡的結局,這就夠了!
    要知道炎漢三興的意義是非同凡響的,從此之後哪怕有權臣專政,也不敢有剽竊大漢江山的想法。
    就算大漢數百年後再度陷入到風雨飄搖的境地,但隻要有劉氏子孫站出來大喊一句:“我乃劉氏子,如今漢室衰微,大廈將倒,願挽天傾者請起身!”
    便會有無數能人誌士站出來!
    這就是三興炎漢的意義!
    也隻有達成了這等功績,劉協才敢坦然麵對大漢曆代先帝的靈位,而問心無愧!
    “但我要做的還不止是這些,統一大漢僅僅是個開始,我會讓大漢重新回到巔峰,甚至屹立於世界之巔!”
    “各位先祖,且拭目以待!”
    劉協眼中燃起熊熊鬥誌,在心中許下諾言後,便轉身大步離開太廟,步履堅定有力。
    微風拂過,卷起太廟內的青煙嫋嫋,讓位居於最高處的高祖靈位,看起來越發朦朧了。
    ……
    椒房殿。
    自從劉協返回長安後,伏皇後便沒有再離開過椒房殿,恢複到了之前深居簡出的狀態。
    即便是後來伏完遭到馬匪截殺身死,她也未曾做出過什麽表示,更不曾前去祭奠。
    伏貴人曾數次想來探望她,也被她拒絕了,一舉一動似乎都在表明她不想再跟伏家有任何牽扯。
    而事實也的確如此。
    當初麵對馬超開出的條件,父親伏完令她出城前去為質,這徹底寒了她的心。
    她是人,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縱使知道一切要以家族利益為重,但伏完將她當做器物一般利用和無情拋棄,還是令她難以接受。
    所以,當她得知父親伏完被“馬匪截殺”身死,她甚至都沒有多少悲痛之意,反而覺得解脫。
    “娘娘,該用晚膳了。”
    宮女走入伏皇後的寢宮,輕輕推了推在熟睡的伏皇後,恭敬地說道。
    不知道是不是到了秋季所以人也開始秋乏的緣故,伏皇後近些日子越發喜歡睡覺了,每日要睡六七個時辰。
    “嗯……”
    伏皇後從床上坐起身來,看了一眼窗外已經快黑的天色,一股空虛和孤寂之感頓時如同潮水一般向她湧來。
    她怔然了片刻後,才逐漸回過神來,向宮女問道:“剛剛宮外何事如此喧鬧?”
    就在不久前,她聽到宮外有陣陣笑聲和喧鬧聲,雖然很快就遠去了,但睡眠很淺的她還是被吵醒了。
    隻不過她很快又睡著了而已。
    宮女道:“啟稟娘娘,荊州傳來捷報,溫公率領大軍攻占了長沙城,討滅了曹賊。”
    “陛下下旨普天同慶,還讓宮中滿十八歲的宮人都出宮去嫁人,沒到十八的將這個月的例錢多發一倍。”
    “大夥都在因此事而高興呢。”
    除了那些出身背景不俗、被送入宮中的宮女之外,大部分宮女入宮都是被選上的,很多都不是自願入宮。
    宮中凶險,稍有不慎就會做錯事,或者被大人物所遷怒,丟掉小命。
    而宮女雖然名義上的天子的女人,實際上可能終其一生都不會被臨幸,甚至連天子的麵都見不到。
    所以很多宮女更願意出宮正常嫁人生子。
    但想出宮一般都要等到三十歲以後,那時候早就過了嫁人的年紀了,已經是人老珠黃。
    如今天子下旨凡是年滿十八的都可以出宮嫁人,可想而知那些宮女們有多高興。
    在宮中呆了這麽長時間,每個月例錢都攢了許多,再加上入宮的經曆,足夠她們出宮去找個好人家嫁了。
    “曹賊……被討滅了?”
    伏皇後聞言怔住了,有些恍惚地說道,覺得這個消息有些太突然了。
    突然到不太真實。
    曹操是如今最大的反賊,也是僅存的反賊,曹操被討滅,代表著戰亂結束,大漢徹底統一。
    伏皇後忽然想起一事,有些緊張地問道:“那……偽帝呢?偽帝怎麽樣了?”
    她話一出口,便馬上意識到言語裏的關切之意太重了,於是又連忙補充道:“偽帝膽敢假冒陛下,當真是罪該萬死,他的下場如何了?”
    宮女聞言這才打消心中的疑惑,道:“回稟娘娘,偽帝被溫公所擒,正在押往長安的路上。”
    “據說還有十日就要抵達長安了。”
    聽到宮女的話,伏皇後心中微微一緊,一時不知是該高興還是該傷心。
    她當然不希望漢獻帝身死,但雖然沒死,卻被呂布所擒,又豈能逃得了?
    等被押到長安,等待漢獻帝的不知會是何等殘酷的懲罰,假冒天子這可是亙古未有的大罪。
    “還是死了更輕鬆些……”
    伏皇後眼神複雜地道,與其被抓到長安接受審判,不如早些死了,免得被折磨和羞辱。
    “娘娘您說什麽?”
    宮女沒有聽清楚伏皇後的話,好奇地問道。
    伏皇後收斂心神道:“沒什麽……晚膳在哪?本宮有些餓了。”
    宮女道:“娘娘,今夜陛下在永壽殿賜宴,與百官同賀,剛剛派人前來通知了。”
    “娘娘您還是趕快梳妝前去赴宴吧,莫讓陛下等太久。”
    賜宴百官,皇後自然也要出席。
    伏皇後歎了口氣,沒說什麽,起身向梳妝台走去。
    ……
    承明殿。
    在得到劉協的旨意後,文武百官們紛紛從家中趕至皇宮,敬賀天子。
    “臣等恭賀陛下,江山一統,春秋如意!”
    殿內群臣向劉協齊齊參拜。
    文臣手中均捧著一支玉如意——這是他們帶來的賀禮,代表著“事事如意”之意。
    “眾卿免禮。”
    劉協笑著抬手,同時說道:“這兩句話編得好,江山一統這是朕的心願,也是諸位臣工以及將士百姓們的心願。”
    “但春秋如意嘛……諸位把朕看得太高了,不過這都是諸位愛卿的心意,朕便受下了。”
    “都請起來吧。”
    眾臣聞言這才紛紛起身。
    隻見楊彪率先上前,激動道:“陛下六載辛苦,在討伐逆賊這些年,陛下勵精圖治,食不甘味,寢不安席,方才使天下一統,江山大定,此皆陛下之功也!”
    “臣曆經三朝,見證我大漢在奸賊作亂下由盛轉衰,又在陛下手中由衰轉盛。”
    “三興炎漢,陛下實乃千古第一聖君!”
    “臣且代表百官恭賀陛下!”
    楊彪資曆極老,滿朝文武可以說沒有人比得上他,他是有資格說這番話的。
    劉協笑道:“忠義侯這話說得便有些過了,明君之稱朕還可厚著臉皮答應,但聖君如何當得?”
    “天下雖然一統,但想要恢複國力還需要很長時間,等有朝一日朕使大漢繁榮鼎盛超越文景之治,忠義侯再給朕上聖君之稱也不遲。”
    統一天下,現在的劉協可謂是意氣風發,說話也比以前要硬氣了許多。
    聖君稱不上,明君絕對跑不了。
    如果他這種功績還不能稱明君,那古往今來也沒有幾個皇帝能稱明君了。
    楊彪正色道:“陛下如今春秋鼎盛,以陛下之英明神武,臣相信在有生之年,定然能等到那一日。”
    劉協笑了笑,接著又對群臣道:“今天下一統,朕欲改元換號,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改元,即更改年號。
    新君即位,逾年或當年改換年號,每個年號開始的第一年為元年,始於武帝即位,曾設立建元為年號。
    在位皇帝中途更改年號亦始於武帝,在位五十四年,先後改用元封、太初、征和等十餘個年號。
    建安是漢獻帝登基之初立下的年號,劉協想換個年號,目的在於辭舊迎新,想開創一個屬於自己的時代。
    此言一出,頓時得到了群臣響應。
    崔琰當即說道:“陛下文治武功不遜色於光武皇帝,臣以為可用‘昭武’為新的年號,讓天下臣民都知曉陛下之功。”
    法正也說道:“昭武雖好,但如今天下太平,四夷賓服,以‘武’為年號有些不妥。”
    “臣以為用‘開元’二字更為妥當,也更適合我大漢如今的境況,代表一切萬象更新,盛世由此伊始。”
    孔融思慮許久,也說道:“臣以為,不如用‘永樂’二字,寓意長樂未央。”
    三人提出了不同的年號。
    其他大臣們也紛紛加入到這場討論中來,有的說用“永安”,有的說用“太平”,有的說用“聖武”,不一而同。
    劉協聽到他們說的這些年號,一時也難以決斷,於是詢問起賈詡的意見。
    “文和,你覺得用什麽年號合適?”
    賈詡從眾人討論開始就一直沒有說話,也沒提出過意見,所以劉協有些好奇。
    “啟稟陛下。”
    賈詡眼簾微微低垂,拱手道:“臣以為,如今尚不是表功的時候。”
    “誠如陛下剛剛所言,天下雖然一統,但國力尚且衰弱,陛下應當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恢複國力之上。”
    “而不是在此討論改用什麽年號。”
    賈詡這番話無疑是有些煞風景的,劉協聽完後愣了一下,看著賈詡那張平靜的麵孔,原本火熱的心也慢慢熄滅了。
    他思索了片刻,才頷首道:“文和說得不錯,是朕有些好大喜功,得意忘形了。”
    “既如此,年號就不改了,繼續沿用‘建安’吧。”
    “等什麽時候朕讓大漢國力超越文景兩位先帝時期,再改元也不遲。”
    群臣聞言,紛紛高呼聖明。
    劉協則忍不住多看了賈詡一眼,他發現賈詡自從病好了以後,性格就有些變了。
    此前時常拍他馬屁,一般不碰到關鍵性的事情都不會犯顏直諫,以明哲保身為主,但如今卻敢於在他麵前諫言了。
    不過,這是好事。
    劉協收回目光,對群臣道:“走吧,去永壽殿,宴會該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