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當年的真相

字數:7895   加入書籤

A+A-




    inf

 陳氏的祈雨符效果作用是逐漸輻射整個九州大地,但會逐漸減弱。
    這也是為什麽之前陳氏也好、張角也好,使用祈雨符的時候都需要等到旱災最為嚴重的時候,因為他們要尋找旱情最為嚴重的地方,最大程度的緩解那個地方的旱災。
    而陳氏家主因為身懷“麒麟玉”,所以他們是能夠感受到祈雨符是否使用了的。
    陳朱樓微微搖頭歎了口氣,而後往後麵走去。
    他的眼睛中帶著些許疲憊的神色,身影顯得更為蕭瑟。
    張角想要起義的事情他早已經知道,並且曾經試圖阻止過,隻是張角沒有聽從他的勸告而已。
    如今的大漢的確是腐朽的有些過分了。
    觀風亭中
    一縷微風輕輕的吹動,所有的一切都在靜靜的發展。
    陳朱樓坐在觀風亭,麵前坐著一位身上穿著玄袍的中年男人,他的臉上帶著些許的的沉默。
    “玄德,你此次來官渡,是有什麽事情麽?”
    劉備抬起頭,眼神中帶著滄桑之色。
    他沉默了許久之後開口道“我想知道,為何當初你沒有使用先祖留給陳氏的那一封“詔書”,若是陳氏使用了那封詔書,今日之情形恐怕不會發展成這個樣子。”
    詔書?
    陳朱樓隻是略加思考便明白了劉備說的是什麽東西。
    他抬起頭,看著劉備輕聲說道“玄德,你覺著依照如今的情形,那一封詔書有任何的作用麽?”
    “還是說,當日使用這一封詔書了之後,先帝便會聽從陳氏的勸告?”
    陳朱樓的聲音淡淡的,但卻充斥著對劉備的詢問。
    “先帝的性子你也是了解的,若是這一封詔書拿出來,那麽陳氏便真的沒有任何退路的要與劉氏為敵了。”
    陳朱樓的眼睛被垂下的陰影遮擋住,他的聲音中帶著惋惜。
    就在劉備以為他不會說什麽的時候,陳朱樓終究還是抬起了頭。
    “事實上,陳氏如今沒有那一封詔書了。”
    在劉備驚訝、甚至是迷茫的眼神中,陳朱樓緩緩的開口,說出了一段幾乎沒有人知道的曆史。
    “當年文皇帝留下這一封詔書,意圖其實是想要讓陳氏用這一封詔書保住大漢天下,看看是否能夠在最危急的時候,拯救大漢於危倒之間。”
    “文皇帝甚至留下來了一係列的祖訓,想要佐證這一封詔書的實用性。”
    “我父親曾經拿著這一封詔書前往未央宮中,尋找靈帝。”
    “那個時候父親以及我都對漢室還懷揣著一絲希望,即便大漢已經腐朽不堪,但若是靈帝能夠遵循這一封詔書,聽從陳氏的、聽從父親的勸告,而後由父親全權主政改革,那麽即便是不能夠令大漢再次延續百年,也不至於使大漢淪落到這種地步。”
    他仰起頭,好似是在回憶著當初與他講述這一切的父親。
    “父親在臨去世之前將這件事情告知於我,他說靈帝不僅沒有聽從這一封詔書,並且說這一封詔書是假的,但因為安國王、陳氏的緣故,所以他便不追究了。”
    “之後,更是發生了“世家之變”。”
    陳朱樓的嘴角帶著些許嘲諷“玄德啊,這麽多年了,你從來都沒有想過,靈帝為何突然之間和世家合作的那麽緊密,甚至縱容世家的發展,並且想要利用他們來發動政變,逼迫陳氏回到官渡城麽?”
    劉備從震驚的情緒中回過神來,臉上帶著滿滿的茫然和恍然大悟。
    “原來如此”
    當年世家之變發生的太過突然,袁氏、楊氏、甚至是王氏幾個世家聯合在一起,意圖逼宮,想要讓陳氏回到官渡城,他們懷揣著的信念太過龐大,而縱容這些事情發生的天子也過於昏庸。
    劉備一直以為,那隻是因為天子感受到了自己的權力被威脅了,所以情急之下的應激反應。
    如今看來,也的確是“權力”被威脅了,隻不過,不是他所想的那種“被威脅”,也不是他所想的“應激反應”,反而是遭早有預謀的事件。
    劉備從這件事情中想到了很多,想到了先帝也不再信任陳氏、甚至想到了先帝為何依舊要聯合世家除掉曹操,甚至不惜動用“焚琴煮鶴”讓自己昏厥。
    同時,這個時候的劉備也明白了為何當年“安國王”會來長安城。
    這一切都有跡可循了。
    當年安國王對大漢、對天子依舊懷揣著一絲的希望,所以才拿著陳氏對劉氏最後的期待來到了長安城,之後對著靈帝出示了那封傳說中由孝文皇帝留給陳氏的詔書。
    但靈帝不僅沒有遵循這一封詔書,反而在情急之下汙蔑陳氏這封詔書是假的,是矯詔。
    之後安國王失望,但為了天下蒼生隻能夠繼續留在長安城進行改革。
    而靈帝雖然看似將這件事情忘記了,但實際上卻從未曾忘記這件事情,在暗中開始聯絡起來世家,並且放縱世家的發展,以此來拉攏袁氏、楊氏、以及王氏。
    之後,靈帝聯合著三大世家進行了“世家之變”。
    他們知道陳氏的力量太過於強大,他們甚至沒有打算利用這一次的“世家之變”來打擊陳氏,他們隻是希望陳氏能夠回到官渡城中,從此不問世事。
    這是皇帝的意誌。
    而之後,在世家之變失敗之後,靈帝拚盡全力保住了袁氏以及楊氏、王氏的根基,然後讓這三大氏族蟄伏,自己則是暗中給劉備下了“煮鶴”。
    在臨崩殂之前,將一切事情都交代給了自己的兒子,並且告知了先帝陳氏手中的那封詔書。
    劉宏也好、劉辯也好,他們雖然愚蠢但他們同時也是聰明的,他們在政治上有較為敏銳的直覺,他們明白,陳氏隻要將這封詔書公之於眾,那麽不管他們怎麽說,所有人都會相信陳氏。
    因為劉氏有祖訓、因為史書有記載,因為陳氏從未曾使用過這封詔書。
    因為無論怎麽印證,陳氏都是真的有這一封詔書的。
    那麽,隻要陳氏之前從未曾使用過這一封詔書,那麽這一封詔書無論是真是假,他都得是真的。
    所以劉辯才會從一開始就對陳氏的敵意那麽大。
    一切都順暢了。
    劉備從這無盡的煙波中看到了事情的真相,他的眼睛中充斥著茫然。
    “原來,這才是真相麽?”
    陳朱樓微微點頭,抿了一口茶水之後開口道“不錯,這才是這些年一切事情的真相。”
    他的眼睛中帶著些許愧疚“我知道玄德想要讓我拯救大漢,可是已經晚了。”
    “陳氏如今已經開始蟄伏。”
    “這是一個龐大的家族,哪怕世上所有人都不認為陳氏是“世家”中的一員,可陳氏依舊是一個龐大的世家。”
    “家中許多子弟雖然願意為大漢拋頭顱灑熱血,但絕大多數的子弟是想要安靜的生活的。”
    陳朱樓的聲音中帶著些許哀歎“玄德啊,太晚了。”
    劉備看著陳朱樓的眼睛,臉上帶著堅定之色。
    “東臨,一切都還不晚的。”
    他一字一句的說道“如今,天子年幼,一切朝政軍政大權,全數在我的手中,而天子自幼是由我帶大的,他極其信任我。”
    “當年先帝在駕崩之前,也未曾告訴天子這些事情。”
    “隻要東臨你回來,你便是大漢的輔政王。”
    “隻要東臨你回來,伱便是大漢實際上的天子!”
    “屆時,如今大漢所掌控的二十三郡全數聽從你的指令,你想要如何變法,便如何變法!”
    劉備上前一步,握住了陳朱樓的雙手“東臨兄。”
    “還請救大漢於水火!”
    陳朱樓垂下眼眸,他看著劉備開口道“太晚了。”
    “此時的大漢,回天乏術。”
    “我知道,所有人都說得陳氏者得天下,甚至玄德你、以及遠在琅琊的孟德都覺著,隻要我能夠出麵,此時的大漢依舊可以再次聚合,破鏡重圓。”
    “你們認為陳氏有逆天改命之力,可以拯救大漢。”
    “可陳氏隻是一個凡俗之人,哪裏有這樣的力量呢?”
    “若是玄德再早一些,在一個月之前、甚至半個月之前、乃至於五天之前來找到我,說出這番話,我都可以嚐試挽救大漢,但如今已經晚了。”
    “太晚了。”
    他指著遠處的大雨說道“玄德,你瞧啊,瞧這一場大雨。”
    “大雨傾盆而落,似乎要洗刷幹淨這人世間的一切汙濁。”
    劉備沒有說什麽隻是沉默著,片刻後他才輕聲開口道“東臨兄說的是“黃巾起義”的事情?”
    此時的他未曾稱呼“黃巾起義”為“黃巾賊”,因為他明白黃巾起義的黃巾軍都是些什麽人,那都是一些活不下去了的人。
    陳朱樓點頭,直接了當的承認“是的。”
    “是因為黃巾起義。”
    他回過頭看著劉備“從天命的角度而言,張角祭祀上蒼,以太平要術及太平道為引,斬斷大漢命數,自此天下陷入戰亂,九州陷入戰火當中。”
    “大漢命數已盡,除非當真有鬼神之力,否則誰也無法拯救。”
    “從“人”的角度來看,黃巾起義的士卒盡皆是尋常“百姓”,這些人已經活不下去了,他們將怒火全數爆發了出來,他們揮動了自己手中的拳頭。”
    “陳氏不會站在人民的對麵。”
    “陳氏不會為虎作倀。”
    話已然說到了這裏,劉備再也沒有什麽話可以說了。
    是啊。
    無論是從天命的角度來看,還是從“人數”的角度來看,他都來晚了一步。
    若是能夠再早一些來,或許陳氏出麵後,張角會暫緩黃巾起義,而陳氏的變革在人民還未曾爆發出怒火的時候出現,就如同是火苗還未曾出現,直接降下了一場甘霖。
    那些“憤怒”的火焰被雨水剿滅,一切都還有挽回的機會。
    可是
    偏偏是晚了這麽一段時間。
    劉備痛苦的閉上了眼睛。
    為何會晚了這麽五天、一個月的時間呢?
    因為天子生了一場重病。
    天子從小在深宮中長大,越大越頑劣,前段日子天子自己跑到宮中遊玩,不經意間跑到了早已經荒廢的某種宮殿。
    那座宮殿是先帝時期某位“妃子”所居住的“冷宮”,天子去的時候,雖然身邊有護衛,但卻依舊被那人瘋瘋癲癲的模樣給嚇到了。
    回去之後便發了高熱。
    因為這一場大病,劉備的腳步被迫停留在長安城,將來官渡城拜訪的時間推遲了半個月。
    而在前來官渡的路上,又遇到了一群流民。
    為了安置這些流民,劉備不得已在路上停靠右扶風,以此來消解其中可能蘊含著的危險。
    這又遲了十天。
    劉備微微搖頭,將這一切都拋在腦後,他望著天穹,輕聲歎了口氣說道“或許,當真是大漢命數已盡吧。”
    他笑了笑,不再勸誡陳朱樓此事,反而是說起了前些日子所尋覓到的良才。
    “好了,不說這些惱人的事情了。”
    “前些日子,有三位英傑自南邊荊州前來投靠,其中一人之聰慧,不下於東臨啊。”
    劉備有些快意的說道“大漢終究還是劉氏的大漢,還是天下人的大漢。”
    “哪怕大漢真的是所謂的命數已盡又能夠如何呢?”
    他眨了眨眼睛說道“我覺著,陳氏從來就是不信命的,而備,也是從來都不信命的。”
    “所謂天命,不過是虛妄而已。”
    劉備舉起手中的酒杯,瀟灑的說道“備既出身劉氏,便要以匡扶漢室為己任。”
    “不死不休!”
    “然則,我有一件事情想要請求東臨。”
    陳朱樓沒有絲毫猶豫“什麽事情?”
    劉備好似猜到了什麽一樣,笑了笑說道“日後,若大漢真的要覆滅了,還請東臨給予大漢一個體麵,以那封詔書,令劉氏天子退位禪讓。”
    “而後,請東臨護劉氏一脈。”
    陳朱樓沒有否定,隻是舉起手中的酒杯“朱樓定然不負玄德所托!”
    青梅一盞酒,恍如當年。
    承泰元年。
    天下大亂。
    巨鹿張角帶領著黃巾軍起義,迅速將戰火燃燒到了九州各地。
    自此,天下紛爭的局麵,真正出現了。
    所謂“黎民之怒”,便是如此。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