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這是最好的時代
字數:7596 加入書籤
[]
101nove./最快更新!無廣告!
貞觀三十三年很快就落幕了。
這一年的冬日十分寒冷,伴隨著李世民的離去,黔首們的心情也變得稍加冷酷了一些,但這是無法避免的事情。
世上誰人能夠逃過死亡?又有誰能夠逃避老去?
答案是沒有人。
陳煜也在慢慢的變老,但陳煜變老的同時,他的知識和思想也如同是烈火中的金子一樣,緩慢的變得更加璀璨。
他幾乎已經成為了大唐最璀璨的明珠。
時代在緩慢的發展,科技也在發展,無論是研究院還諸多大學內部都越來越重視“思想”的進步了。
科技的進步必然帶動思想的進步,而思想的進步又會對科技的進步有一定的發展作用。
這是必然的。
如今的大唐.十分繁華熱鬧。
近乎於所有大唐的百姓都能享受到時代所帶來的便利——這裏指的是有大唐戶籍的百姓,不包括那些從海外慕名而來的外邦人、也不包括那些犯下大罪的罪人。
這是一種令人沉迷在紙醉金迷中的風光。
太極殿中
這座雄偉皇宮大殿的主人是整個天下的主人,從這座宮殿中發出的聲音哪怕再小,通過這個樸素而又巍峨的權力機構的擴大,也會變得震耳欲聾。
整個大唐、或者說整個世界就像是一曲歡唱的交響樂一樣,令人沉淪而又令人不可捉摸。
大唐皇帝陛下就像是這支樂隊的指揮者一樣,帶領著這支樂隊,奏響震撼世界的音樂。
當然了,初唐的那些臣子們也在逐漸的老去和死亡。
當年的淩煙閣二十四功臣能夠活到現在的,也就隻有陳臨安以及程咬金、李靖三個人了,這三個人的關係倒是比從前更加近了一些。
李承乾輕咳一聲,整個人的身軀都在顫抖。
他緩緩的吐了口氣,心中的鬱氣幾乎無法消散:“唉——”
“你說,朕能夠繼續走下去麽?能夠超越朕的父皇麽?”
李承乾的眼眸中帶著些許的黯然。
這個問題他已經問過許多次了,但是他始終覺著自己得到的答案一定是否定的,至於為何不直接聽他問的人給出的答案?
因為李承乾所詢問的並不是一個具體的人,他麵前是一副懸掛在牆壁上的畫。
那是長孫皇後的畫像。
長孫皇後這一世活的比李世民長了一點,但她的生命依舊終結於去歲。
開耀七年的一個冬天,長孫皇後終於堅持不住了,她在臨終前令畫師將自己的模樣畫了下來,而後告訴自己的兒子——她是一個母親,太了解自己的兒子是個什麽樣子的了。
她知道自己的兒子十分傲氣——甚至傲氣到了想要超越他的父皇。
可.
怎麽可能呢?
他的父皇是這座龐大帝國的開創者,也是這恢弘盛世的開創者。
想要超越李世民.這或許是一件李承乾終生都無法做到的事情,但李承乾卻一定會堅持去做,因為他的傲氣,因為他的堅持。
所以長孫皇後懸掛了這副畫像,告訴李承乾,若是有什麽話想要對自己說,便站在這幅畫的前麵告訴自己,自己一定能夠聽到的。
李承乾和長孫皇後其實心裏都清楚,這世上或許並沒有什麽神鬼之說——畢竟前些年的科學之說更甚,研究所的人甚至在研究怎麽將天上的雷電收為自己所用。
而他們真的成功了一點點。
這足以讓人們心中的神鬼之說徹底崩塌。
但長孫皇後依舊這麽說了,而李承乾在過去的幾年裏也依舊這麽做了,因為.他的壓力實在是太大了。
將畫像再次懸掛在那裏之後,李承乾才歎了口氣,撐著自己的身軀來到了後殿中,看著等待那裏的陳碩再次歎了口氣,這些年來隻要陳碩來了這裏,就代表著一定沒什麽好事。
“說吧,又發生了什麽事情?”
陳碩的神色嚴肅,但說出來的話語中,卻帶著些許掩飾不掉的笑容。
“陛下。”
他抬起頭,看向李承乾說道:“內燃機被研究出來了。”
陳碩閉上眼睛,心中帶著些許的激動,他的眼睛以及手都在微微的顫抖著,整個人都處於極度的興奮當中。
內燃機!被研究出來了!
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一個全世界都要為之矚目的進步!
李承乾的眼睛猛的亮了一下,身體也在微微顫抖,但他以驚人的毅力保持著冷靜的狀態:“所以真的是要使用“油”?”
油是他們之前所發現的一種物質,當年大高王朝建立之後,周圍的小國就紛紛開始投靠大唐,甚至並入大唐的版圖之中,而大唐之所以會接納他們,這之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石油”的存在。
研究院的人早就發現了“石油”的存在,甚至做出了判斷,這種穩定的、可以用燃燒來提供一部分動力的東西,未來一定會成為最主要的“資源”。
所以大唐就接納了那些小國的並入請求——或者說,大高之所以會閑著沒事幹,去威脅這些小國,做出一副要殺光他們的樣子,原因就是因為大唐皇帝的命令。
這裏不得不說,大高的皇帝“申氏”哪怕離開了大唐,但他們卻依舊聰明,知道世界上沒有國家可以戰勝大唐,或者說戰勝中原,所以.
他們和大唐皇帝保持了高度密切的聯係。
大高不是大唐的藩屬國,但其實也算是藩屬國的一種。
算是不算小弟的小弟。
陳碩微微點頭:“是的陛下,研究院的人通過各種手段分離出來了幾種油,將油再加工製造成了不同的“油”,其中一種便符合內燃機的使用要求。”
“通過實驗可以發現,一台巨大的內燃機可以保證“火車”的準確、長時間穩定運行。”
他看著李承乾說道:“陛下所期待的、所盼望著的勾連南北,甚至讓南北之間的溝通交流不再那麽的困難,即將成為現實.”
“而這種交通工具的進展、這種時間和空間上的進步,也會進一步的讓我們加強中央集權的想法實現!”
李承乾在登基之後,想要進一步完善中央集權,使得朝廷的權利進一步的擴大,而非是讓那些地方的自治權變高,但長途跋涉的時間讓他對此束手無策。
在政治製度上,他近乎已經達到了一種巔峰。
開耀九年的時候,在陳碩的推動下,李承乾將三省改革,進一步改革成為了“三省六部”,尚書台的權力進一步的被削弱,而在全國各地都施行了這樣的政策,並且推動了“刺史”的進一步進展,但這些依舊不能夠使得他滿意。
於是在開耀十一年的時候,李承乾再一次提出來了“太極殿大學士”這一個概念,將權力籠絡在太極殿大學士等人為首的“組織”當中。
這個組織的人權力很大——但他卻不是一個正規的組織,甚至他們手中沒有具體的權利,隻是他們靠近了皇帝,所以他們手中有權利。
皇帝的權利也在進一步的擴大。
這依舊不能讓李承乾滿意。
所幸的是,在開耀十三年,也就是今年,科學院終於拿出來了“內燃機”,可以繼續鋪設火車軌道以及建設火車了,這樣的話,大唐皇帝的士卒以及使臣想要抵達某個地方的時間就會進一步的縮小。
而這便讓大唐皇帝對天下的掌控變得更加嚴謹。
李承乾長長的呼了口氣——這次終於不是歎氣了,他眺望著遠處的星空,笑著說道:“是啊,我們的想法要進一步實現了”
“這是最好的時代。”
研究院
“這是最好的時代。”
李泰拿著一個“試管”在自己的麵前晃了晃,一邊感慨著衝著自己身旁正在搗亂的李恪說道:“三哥,你應該去做你喜歡的事情的,大哥不會在意的。”
“就像我一樣,我想要在研究院中繼續自己的事業,大哥不也沒有質疑我嗎?”
“你對大哥的猜測完全是沒有必要的。”
他長歎一聲而後說道:“大哥不是那麽小氣的人,他的心中根本不在乎我們幾個,他的目標是父皇,他希望能夠超越父皇、或者說能夠與父皇並肩。”
“他想要打造一個完美的盛世。”
“可這其實很難。”
李泰聳了聳肩膀:“父皇所創造的盛世其實已經到了某種巔峰時代了,那是九州大地能夠達到的最大程度,就像是實驗中所標明的“峰值”一樣。”
李恪打了個哈欠聳了聳肩膀:“這有啥呢?”
“現在的大哥所創造的盛世不是已經超越了父皇?或者說不是已經達到了父皇所創造的那個峰值?”
“前幾年出海的人探索到了另外的幾座大陸,那些大陸也被皇兄命名,甚至還從那些大陸中帶回來了中州大陸沒有的糧食產物,而伴隨著研究院、農家那群人將糧食研究的更加高產,如今的大唐人口甚至已經達到了一萬萬。”
“這是一個什麽樣子的數字你明白麽?”
李恪整個人都癱瘓在實驗室中的沙發上,然後說道:“父皇在世的時候,大唐的巔峰人口差不多是七千多萬,那個時候已經算是巔峰了。”
“如今大唐的人口甚至比那個時候還要多三千萬!”
“而且這是一個正在平穩增長的數字,完全沒有衰減的樣子。”
“黔首們的生活也沒有因為大唐人口數量的增多而變得更差,反而是變得更好了!”
“貞觀年間,米價一鬥要十錢,而如今已經是八錢了!八錢啊,你知道這是一個怎麽樣子的數字麽?”
“這代表著大唐近乎於三分之二的黔首都能夠吃上飯、不至於挨餓了,甚至省吃儉用一些,但凡稍微有點力氣的人都能夠吃上飯了。”
“我前兩年周遊天下的時候,幾乎沒有見到大唐還有什麽乞丐了,哪怕是那些貧困山區的百姓們也能夠吃上一口東西。”
“長安城周圍的黔首已經習慣了一日三餐,貧困山區的人至少一天能夠吃上一餐了!”
“古今聖賢書中所記載的盛世,哪個能夠超越大哥所創造的盛世?”
李恪將手放在自己的額頭上,看著頭頂的大殿,輕聲說道:“父皇當初將皇位傳給大哥是對的,懷疑我們也是對的,換成我們,我們一定做不到這些的。”
李泰嗬嗬一笑,將自己手中的東西放下,然後走到了李恪的身旁。
“所以你就想要擺爛?”
“你對得起老師麽你?”
李泰所說的老師是“陳煜”,當年李泰考上了京都大學,而李恪稍差一點,考上了長安大學,也算是留在了京都之中。
後來他們拜師陳煜,也算是陳煜的弟子。
李恪聳了聳肩膀,任由李泰將自己拉了起來:“好了好了,不說這些了。”
“火車不是今日開始實驗運行?”
“走吧.”
他走出這房屋,然後看著天空之上的星穹,不由自主的感慨道:“這是最好的時代啊。”
鎮國王府
陳煜坐在那裏,手中握著“麒麟玉”,陳湛早就將這個東西交給了他,他甚至還去過幾次“拙身樓”,想要借助記載中的“悟道”之說明了自身的前路。
但最後還是失敗了。
他長歎一聲,但眼神中卻帶著了些許的滿足。
如今的大唐已經十分繁華了,他沒有對不起自己的父親,更沒有對不起陳氏。
他沒有將所有的一切都壓在自己的身上。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事情要做。
長安街頭
“嗚嗚嗚嗚——”
一陣怪異的聲音響起,人們卻沒有感到奇怪,隻是稍微看了一眼那裏之後,便繼續做著自己的事情。
“研究院又研究出來什麽東西了?”
一個年歲稍大的老嫗坐在那裏,眯著眼睛,曬著太陽。
“也不知道,我活著的時候還能見到多少稀奇古怪的東西啊。”
一旁的老頭笑著說道:“那誰知道呢?”
“我隻知道,若非是陛下、若非是陳氏,就算研究出來了這種東西,也不是我們能夠見到、能夠使用的。”
兩人望著遠處感慨的說道。
“這是.最好的時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