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八百裏加急,洪武大帝震怒!

字數:4747   加入書籤

A+A-




    什麽?
    郭桓跟淮西派叫好?
    開什麽玩笑!
    他們倆可是武人啊!
    即便當真歸屬於淮西派陣營,那也是跟文臣們截然不同的。
    至少,就利益糾葛看來,不論是李善長還是胡惟庸,跟徐達、常遇春都多少有些區別。
    淮西派硬要細分的話,還可以分為淮西派文臣和淮西派武將兩個大類。
    彼此之間雖然同屬淮西派,但政治訴求卻是截然不同的兩撥人。
    正因為如此,所以不論郭桓是否跟淮西派來往甚密,對於徐達、常遇春等人而言,都沒有影響。
    隻要有軍功,就行了!
    而現在,對於徐達、常遇春等人而言,郭桓就是最好的軍功!
    單是從這個角度出發。
    不得不說,無論李善長、胡惟庸,還是徐達、常遇春,他們的想法其實都是很片麵的。
    尤其最重要的一點,他們並沒有考慮到。
    郭桓,為什麽偏偏會選擇在這個節骨眼上造反?
    他在造反之前,可有過什麽誘因?
    置身事外的浙東派代表,諸如劉伯溫、方孝孺、宋濂等人,因為有一種天然的“隔岸觀火”之感,所以往往能夠站在更高出,用更全麵的看法去看待這個問題。
    而這個誘因,也是他們最先琢磨過味兒來的。
    郭桓造反,其根本原因在於,錦衣衛的人開始注意到他了,並且暗中在積極收集所有跟他有關的罪證!
    郭桓明顯是察覺到了,所以才選擇破罐子破摔,魚死網破地鬥上一場。
    這樣一來,即便他最終鬥輸了,也沒有了遺憾。
    可是他的這種做法,無疑卻是給眾人開了一個相當不好的頭。
    倘若當真到時候,被錦衣衛查到了自已的頭上,也照搬郭桓的做法,來一個造反……
    用腳指頭想也知道,朱元璋肯定會因為郭桓的事情,對文武百官們再多上一道禁錮和約束。
    劉伯溫眉頭緊鎖,對於這件已經發生的事情,他是無能為力的,想也隻能想往後,該如何亡羊補牢。
    最好,是能夠票擬出一個章程,既能夠約束百官,又不至於將事態擴大,導致人人自危。
    這,就超乎了劉伯溫的計算範疇了。
    此時此刻,劉伯溫更是無比懷念那位做事不拘一格,但卻別出心裁的十二皇子。
    倘若這時候他在,肯定能夠給出一個足夠完善的辦法,來杜絕此類現象的再度發生。
    方孝孺沒劉伯溫想得那般長遠,他隻是著眼當下。
    在聽說郭桓造反的事情後,怒不可遏,恨不能親自寫上一封討伐檄文,以壯軍姿。
    至於宋濂,則是一臉的高深莫測。
    他似乎是聯想到了什麽,但苦於沒有足夠的證據,所以需要不斷在大腦中構築足夠的邏輯推理,借此來不斷完善他的猜想。
    不過,即便不知道他心中所想,但看他不斷朝淮西派那邊拋去的眼神,也大抵能夠推測出來,他肯定是想要借此機會,對淮西派落井下石。
    “都啞巴了?”
    朱元璋憤怒的咆哮,打斷了所有人的思緒。
    “那郭桓都造反了,你們卻隻知道在這兒跪著,一個個的,都是飯桶?”
    越說越氣,朱元璋狠狠又拍了一掌龍台,怒道。
    “我大明從來不養閑人,更不可能養飯桶!想,都給我認真去想,郭桓此獠造反了,換做是你們,你們要怎麽做!”
    對於常年領兵作戰的大將而言,這當然不是什麽問題。
    無非是打仗而已。
    真正困難的,是如何做好大軍補給。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不論如何,這一仗都是要打的,那麽現在開始進行物資調配,最快需要幾天時間?
    答案是至少一個月。
    而這,還是在考慮後勤輜重一應俱全的情況下,最樂觀的時限。
    須知當年為了北伐韃子,光是糧秣輜重可是足足準備了一整年的時間啊!
    當然了。
    事權從急,也並非是沒有別的解決辦法。
    隻不過這解決的辦法嘛,就顯得稍微有點糙了。
    “陛下。”
    關鍵時刻,還是劉伯溫率先開口了。
    “臣,有言請奏。”
    朱元璋扭頭看向劉伯溫,強忍著怒氣,道:“起來說話。”
    “謝陛下。”
    劉伯溫站起身來,拱手道:“糧秣輜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備齊之事,臣以為,事權從急,可以先發一彪騎兵急行軍,軍隊糧秣,由沿途驛站、道府暫為供應。”
    “等到事後,再由國庫統一調配、奉還。”
    劉伯溫所說的這個法子,思路倒是不錯,但卻也並非沒有問題。
    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在於,沿途道府的存糧極為有限,根本無力負擔一整支軍隊的開銷。
    倘若掏空了沿途道府糧倉的存糧,一旦戰事起,那勢必會有大量逃難的人群。
    那時候,賑災的糧食如何調配?
    國庫雖然能夠調出來,但所耗費的時間太長了,百姓們絕大多數等不到救濟糧,就得被活活餓死!
    實在是太舍本逐末,因小失大了。
    “再議。”
    朱元璋毫不留情,駁回了劉伯溫的建議。
    很快,又有人站了出來,給出了一個更加荒謬的意見:以戰養戰。
    隻要攻克了郭桓所占據的縣府,就利用當地縣府的糧倉來補給軍隊,令他們有足夠的戰力抵達下一座城市。
    聞言,朱元璋的表情變得更加難看了。
    這想法還不如劉伯溫所提出的呢!
    “再議!”
    朱元璋的聲音中,充滿了慍怒。
    聽見這話,群臣都開始努力思索了起來。
    一個個天馬行空的想法,從諸位大臣的口中說了出來。
    甚至都不需要朱元璋去進行評判,這些想法便會立即被旁人給否決掉了。
    郭桓要是是個孤家寡人也就算了,但偏偏他麾下有一支私軍啊!
    而且還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精銳騎兵!
    倘若是在後勤補給不暢的情況下,跟郭桓的私兵正麵對陣。
    大明的鐵騎,還當真不一定能穩操勝券。
    朱元璋聽來聽去,始終不見有人說到要害上,心中的憤恨便愈發濃重了。
    大臣們一個個急得像是熱鍋上的螞蟻一般,腦袋都快轉冒煙了。
    可就是拿不出一個值當的解決法子。
    郭桓造反的消息來得太急了,所有人都沒有任何準備!
    .....
    .....
    兄弟們,熱騰騰的稿子奉上!
    達到300催更立即加更!
    還差5個發電加更!
    感恩兄弟們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