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拋磚引玉,釣出背後的大魚!
字數:7934 加入書籤
夜色深沉,皇宮如同一個蟄伏的巨獸,籠罩在無邊的黑暗中。
李景隆深吸一口氣,試圖壓下心中翻騰的激動。
他身著嶄新的盔甲,在宮燈的映照下,反射出冰冷的光澤。
每一步都踩在厚重的青石板上,發出沉悶的響聲,仿佛敲擊在心髒,讓他既緊張又興奮。
他知道,從今天起,他的命運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終於,他來到了晉王朱柏的寢宮外。
兩名侍衛麵無表情地守在門口,如同兩尊雕塑。
李景隆朝他們微微頷首,侍衛卻視若無睹,隻是機械式地推開了宮門。
“李景隆,見過晉王殿下。”李景隆走進宮殿,單膝跪地,聲音洪亮,帶著一絲難以掩飾的興奮。
朱柏端坐在上首,麵色平靜,看不出喜怒。
他穿著一襲簡單的常服,手中把玩著一枚玉佩,眼神銳利,如同鷹隼般掃過李景隆的臉龐。
那眼神,仿佛能看穿他靈魂深處的每一絲波動,讓李景隆剛剛還湧動的熱血,瞬間冷卻下來。
“起來吧。”朱柏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神機營交於你,本王希望你能不負重托。”
李景隆起身,腰背挺得筆直,“臣定當竭盡全力,不負殿下所托!”
整個過程,沒有絲毫的客套和寒暄,隻有令人窒息的壓抑。
李景隆感到一股無形的壓力,如同一座大山壓在他的肩膀上,讓他不敢有絲毫懈怠。
而在另一邊,晉王妃徐妙雲的住所內,卻是一片截然不同的景象。
徐妙雲身著素色長裙,在房內來回踱步,精致的眉宇間充滿了憂慮。
她時不時地看向窗外,仿佛能透過厚重的宮牆,看到朱柏此刻的境況。
她心中焦躁不安,如同熱鍋上的螞蟻。
自從朱柏深夜召見劉伯溫後,她的心就一直懸著,總覺得有什麽不好的事情要發生。
雖然她極力壓製著內心的擔憂,但那股揮之不去的陰霾,始終籠罩著她。
她很清楚,皇宮這個地方,看似平靜,實則暗流湧動,稍有不慎,便會粉身碎骨。
她知道朱柏的雄心壯誌,也知道他所麵臨的挑戰,她能做的,隻有默默地祈禱,希望他能平安度過這場風暴。
她走到桌案旁,拿起一本詩集,卻怎麽也看不進去。
“王妃,夜深了,還是早些歇息吧。”貼身侍女輕聲說道,打破了房內的沉寂。
徐妙雲搖了搖頭,她無法入睡,心中的不安,如同野草般瘋狂滋長。
她歎了口氣,走到窗邊,望著天空中稀疏的星辰,眼神逐漸變得堅定,她低聲說道:“我要去找劉先生……”
晉王府書房內,劉伯溫獨自一人坐在桌案前,手中握著一卷竹簡,卻並未翻閱。
他的目光深邃,仿佛能洞穿這重重宮牆,看到那隱藏在黑暗中的陰謀詭計。
房間裏靜悄悄的,隻有偶爾的燭火爆裂聲,打破這令人窒息的寂靜。
他眉頭緊鎖,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發出有節奏的“篤篤”聲,仿佛在思考著什麽難題。
他的臉色凝重,仿佛暴風雨來臨前的烏雲,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
晉王府正殿內,朱柏與李景隆相對而坐。
朱柏依舊保持著那副波瀾不驚的神情,手中把玩著玉佩,眼神卻不時地掃過李景隆的臉龐,試圖從他的細微表情中捕捉到一絲蛛絲馬跡。
“李將軍,神機營的操練可還順利?”朱柏的聲音聽似隨意,卻暗藏鋒芒。
“回稟殿下,一切順利。”李景隆恭敬地回答,語氣卻略顯遲疑。
他感受到了朱柏話語中的試探之意,心中不禁有些忐忑。
他明白,朱柏並非表麵看起來那般溫和無害,他的城府極深,心思縝密,任何在他麵前耍弄心機的人,都隻會自取滅亡。
“那就好。”朱柏微微一笑,笑容卻未達眼底,“神機營乃我大明精銳,李將軍可要好生操練,莫要辜負了父皇的期望。”
“臣定當竭盡全力。”李景隆再次保證,語氣更加堅定,卻也更加緊張。
他感覺到自己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在朱柏的掌控之中,這種感覺讓他如芒在背,卻又無可奈何。
朱柏的目光落在李景隆腰間的佩劍上,眼神微眯,“聽聞李將軍劍術超群,不知可否讓本王開開眼界?”
李景隆心中一凜,他知道,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他伸手握住劍柄,感受到冰冷的金屬質感,深吸一口氣,說道:“臣遵命!”
徐妙雲的腳步急促而堅定,夜風拂過她的麵龐,帶來一絲涼意,卻絲毫不能平息她內心的焦躁。
她穿過長長的回廊,裙擺在地上輕輕摩擦,發出細微的沙沙聲,在這寂靜的深夜裏顯得格外清晰。
終於,她來到了劉伯溫的書房外。
“劉先生,王妃求見。”她語氣焦急,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
書房的門緩緩打開,劉伯溫的身影出現在門後。
他的麵容在燭光的映照下顯得有些蒼白,目光卻依舊深邃,仿佛能看透一切。
“王妃請進。”他的聲音平靜而低沉,卻帶著一種令人安心的力量。
徐妙雲走進書房,看到劉伯溫依舊坐在桌案前,指尖輕撫著手中的竹簡。
房間裏彌漫著淡淡的墨香,空氣中仿佛凝結著一種沉重的氣息。
“先生,我擔心殿下。”徐妙雲開門見山,語氣中帶著濃濃的憂慮。
劉伯溫放下竹簡,抬頭看著她,“王妃所憂,老夫亦有所感。”
徐妙雲的心猛地一沉,她知道劉伯溫是個智謀過人的人物,他的話絕非空穴來風。
“殿下深夜召見李景隆,究竟是何用意?”
“殿下此舉,看似是為神機營之事,實則是在試探人心。”劉伯溫緩緩說道,語氣中帶著一絲無奈。
“這皇宮之內,看似平靜,實則暗潮洶湧,稍有不慎,便會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徐妙雲的心頭湧起一股強烈的擔憂,她知道劉伯溫所言非虛。
朱柏雖然聰明,但畢竟年輕,在這勾心鬥角的皇宮之中,難免會露出破綻。
兩人沉默了片刻,房間裏隻有燭火劈啪作響。
他們都清楚,如今的局勢已變得越發複雜,稍有差池,便會滿盤皆輸。
與此同時,晉王府的正殿內,朱柏緩緩起身。
他目光深邃,猶如夜空中的星辰,讓人難以捉摸。
他背負雙手,慢慢踱步到窗前,望著遠方深邃的夜空。
李景隆離開後,他並未感到絲毫放鬆,反而更加警惕。
他感到暗處有一雙眼睛,正窺伺著他的一舉一動,這讓他心中生出一種強烈的危機感。
“看來,這潭水遠比我想象的更深啊。”他低聲呢喃,聲音低沉而沙啞,仿佛在自言自語,又像是在對隱藏在暗處的敵人發出的警告。
他轉過身,燭光在他的臉上投下斑駁的陰影,讓他整個人顯得更加神秘莫測。
他拿起桌案上那枚玉佩,輕輕摩挲著
而他,也必須戴上自己的麵具,才能在這場權力遊戲中,立於不敗之地。
他慢慢走向寢殿,身影隱沒於黑暗之中。
此時,寢殿的房門外,一道黑影悄無聲息地靠近,卻在門前停住了腳步。
黑影若有所思地抬起頭,看了一眼緊閉的房門,隨即又消失在夜色中。
清晨,朱柏在養心殿獨自用早膳。
淡藍的晨光透過窗戶灑在金繡長袍上,使得殿內多了一份寧靜與莊嚴。
他輕輕掐著餐桌上的紫檀筷子,手指微涼,些微的觸感讓他感到一絲不安。
雖然對新政引發的震動早有準備,但他的心中依舊翻湧著思緒,如同清晨的露水一般凝重。
“局勢已變得越發複雜,稍有差池,便會滿盤皆輸。” 他自言自語道,聲音低沉,仿佛在與自己內心的不安對話。
桌案上的玉佩在晨光中閃爍著微光,他輕輕摩挲著,仿佛是在尋找一絲安慰。
用完早膳,朱柏放下筷子,站起身來。
他深吸一口氣,似乎在為即將到來的早朝做準備。
這一刻,他的臉上露出了堅定的神情,仿佛已經準備好麵對任何挑戰。
早朝開始,朱柏端坐龍椅之上,目光威嚴地掃視著殿下跪拜的百官。
殿內鴉雀無聲,空氣中彌漫著一股嚴肅而緊張的氛圍,仿佛連呼吸都變得沉重。
文武百官紛紛抬起頭,目光中帶著緊張和期待,等待著皇帝的諭旨。
“眾卿平身。” 朱柏的聲音沉穩而有力,仿佛能穿透這凝重的空氣。
百官紛紛起身,但沒有人敢先開口,都在等待皇帝的進一步指示。
朱柏的目光逐一掃過每一個人,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
突然,他的聲音在殿內響起,打破了這股凝重的氣氛:“今日,朕有一項重要任命宣布。”
殿內頓時安靜下來,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
朱柏微微一笑,卻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嚴肅:“李景隆,出列。”
李景隆應聲而出,麵色沉穩,但他內心卻波瀾起伏。
朱柏的目光在他身上停留了片刻,然後緩緩開口:“朕決定,任命你為兵部尚書。”
殿內瞬間響起了一片嘩然,百官的麵麵相覷中,一種難以言明的緊張氣氛迅速蔓延開來……
朱柏的目光穿過眾臣,落在殿門外,仿佛看到了那道悄無聲息的黑影,心中暗自思量著:“看來,這一步棋,將引發更大的風暴。” 第14章 朝議驚變震朝堂(續)
朱柏的話音剛落,整個大殿仿佛被投入了一顆巨石,平靜的湖麵瞬間激起千層浪。
百官先是愣在原地,隨即竊竊私語聲如潮水般湧動,很快便匯聚成嗡嗡的嘈雜之音,仿佛無數隻蚊蠅在耳邊盤旋。
空氣中彌漫著一股難以言喻的緊張感,朝堂之上,秩序蕩然無存。
“兵部尚書?李景隆?這…這怎麽可能?”
“皇上為何突然做出如此決定?”
“李景隆資曆尚淺,如何能擔此重任?”
質疑、驚訝、不解,各種情緒如同毒蛇般在人群中蔓延。
文官們麵色鐵青,緊皺的眉頭如同深深的溝壑,他們相互對視,他們的內心如同翻滾的沸水,原本平靜的朝堂此刻如同一座即將爆發的火山。
武將們則表現得更為直接,他們或交頭接耳,或低聲怒吼,粗重的喘息聲在殿內回蕩,像一頭頭被激怒的野獸。
藍玉的拳頭緊緊握起,青筋暴起,仿佛要將麵前的空氣捏碎一般。
傅友德的臉上漲得通紅,粗獷的眉毛扭成一團,仿佛在極力壓製著胸腔內即將噴薄而出的怒火。
他們望向李景隆的眼神,充滿了不屑和敵意,仿佛在看一個竊取勝利果實的跳梁小醜。
李景隆站在群臣之前,感受到來自四麵八方的目光,如芒刺在背。
他努力保持著表麵的平靜,但微微顫抖的雙手還是暴露了他內心的波瀾。
他深吸一口氣,試圖穩住心神,但朝堂上不斷湧來的議論聲卻像無數根針,紮得他心頭刺痛。
他知道,自己突然被推到風口浪尖之上,而接下來的每一步都將如履薄冰。
朱柏靜靜地坐在龍椅之上,看著眼前這群神色各異的臣子。
他知道,自己的這個決定,無疑是在平靜的湖麵投下了一顆巨石。
他掃視著眾人,深邃的眼神裏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
就在這時,解縉向前邁出一步,他緊抿著嘴唇,麵色凝重。
他似乎想說些什麽,卻又欲言又止,最終還是將話語吞回了腹中,隻是深深地望了李景隆一眼,眼底蘊含著無盡的思緒。
他似乎察覺到了某種隱秘的真相,又似乎在為朝堂的未來感到擔憂。
他的這一舉動並沒有逃過朱柏的眼睛,朱柏的嘴角微微上揚,心中暗道:好戲,還在後頭。
朝堂之上,氣氛微妙地變化著。
原本劍拔弩張的緊張感,在李景隆站出來之後,仿佛被一雙無形的手輕輕撫平。
淮西派的官員們,麵色不再如先前那般鐵青,而是多了一絲審視,一絲遲疑。
他們交頭接耳,竊竊私語,目光不時掃過站在群臣之首的李景隆,又偶爾瞥向端坐龍椅之上的朱柏。
李景隆的出現,如同一塊試金石,試出了淮西派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
他們出身行伍,最為看重的便是出身和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