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太師送禮

字數:3378   加入書籤

A+A-


    這是一個中年人,中等身材,不胖不瘦,不俊不醜,胡子很濃密,膚色略黃,穿一件繡蟒大紅袍,戴一頂紅官帽,走下轎來,果然正是當朝重臣李太師,他緩慢的掃一下四周,最後才把目光看向秦風,笑一笑道:“秦將軍別來無恙?”

    秦風道:“托太師的福,無恙,隻是尚有小傷在身。”

    李太師道:“秦將軍為國家立下奇功,消除內憂,從而可以全力應付外患,不幸卻為此受了傷,還好隻是輕傷,卻也讓人深為擔心,老夫掛念得很,所以借巡夜機會前來問問,薑將軍呢,為何不來見老夫?”

    旁邊一人道:“在相爺麵前,還敢倚老賣老,真是豈有此理……”李太師舉手阻止他往下說。

    秦風道:“薑將軍年紀大了,又一直抱病在身,特別是到了晚上,更有諸多不便見人之處,太師見諒。”

    旁邊那人道:“相爺,這種借口你信嗎,我是不信的。”

    李太師緩緩的道:“是你疑心太重了,老夫是信的,素聞薑將軍向來信踐守諾,他既然這麽說,自然不會騙人。來人,把老夫為兩位將軍及薑夫人準備好的見麵禮拿出來……”

    後麵的三個隨從各自雙手捧著一個紅布包著一尺見方的四方盒子上來,李太師道:“略微薄禮,不成敬意,敬請兩位將軍和薑夫人笑納。”

    秦風心下叫苦,這才明白李太師此來的目的,其實就是給他們這一行人劃定圈子來的。如果收下這禮物,在滿朝文武眼裏就會得把他們劃入李太師的圈子中,但若不收,又直接得罪了這位權臣,這可不好辦了。

    李太師本來就出身低賤,又且貪汙受賄,搜刮民脂,在朝廷裏聲名極差,還縱容兒子,陷害忠良之臣,上至正直文武百官,下至普通百姓,懾於權勢,不得不屈服,但是心裏都極為仇恨他,可說是除了奸侫小人,幾無威望可言。上任以來,參他的大臣不計其數,雖然這些本子太多沒能被皇上禦覽,但公憤民怨過大,早晚會撐不住。

    本來,滿朝文武百官,都知道此前的綠林風波,是因他兒子李衙內逼婚沈丹墨而起,至少在心理上默認了他們會是李太師的仇家,從而獲得部分官員支持,然而初來乍到,便當眾接受李太師的禮物,很容易被人放大此事,有可能會讓人作出他們和李太師已經冰釋前嫌的判斷。

    朝廷裏大部分的官員都是通過正規的考試進入仕途的,少部分則是因為出身官宦之家而擁有先天優勢得到仕途機會的,這兩類人在官場上當然是互相瞧不起,但還有一類人是雙方同時都瞧不起的,那就是出身又低,又不是來自於正規科場,隻是靠著運氣進入官場的一類人。

    很不幸,不管是李太師,還是秦風這類受招安的綠林好漢,都是屬於最後的這一類。即使他們進入仕途的方式完全不一樣。

    所以,李太師的這次會麵,看起來溫情無限,實際上是投向這群人的第一槍,接受了他的禮物,基本上等於鎖死了這群人在官場上的生存空間,哪怕隻是引發猜忌,也足夠讓這群根基脆弱的綠林人,從此在官場上孤立無援。除非投靠李太師。

    看來,這人老奸巨滑,絕非簡單對手。

    秦風急忙說道:“無功不受祿,太師的禮物,末將無論如何不敢收的……”

    李太師不悅道:“將軍也看不起老夫嗎?”

    秦風道:“哪裏,末將隻是受之有愧。”

    李太師道:“看來,秦將軍還是放不下犬子造孽之事吧?”

    秦風不動聲色,心裏卻已下了決心,無論如何不接納這禮物,索性裝糊塗來個默認。

    李太師誠懇無比的道:“老夫承認對於綠林好漢有偏見,所以當時力阻招安,那都是為國家著想,與個人恩怨無關,既然皇上已經摒除成見,還召各位進京麵聖,以後大家就同朝為臣,老夫這個禮物,既是代表國家向將軍致謝,謝將軍深明大義,棄暗投明,解國家之危,同時也是借機向薑將軍和薑夫人致歉,希望能一起拋棄個人恩怨,共同為國家出力,這份心意,皆出於公心,將軍為何不納?是不願意放下成見,攜手抗番嗎?”

    一群人立刻為李太師這一番話鼓掌,紛紛歌頌賢相李太師為國家不計前嫌的高風亮節。

    秦風道:“既然是為了國家,末將本來是卻之不恭,隻是所謂來而不往非禮也,偏偏末將一不貪財,二不戀物,手上無禮物回贈,這個……就不好意思接此太師重禮了,太師為國家的這份心意,末將心領便是,無論如何,隻要太師所議對國家有利,末將定惟命是從,至於此禮,請太師務必收回。”

    李太師道:“秦將軍態度如此堅決,可知老夫所贈的是何禮物?”

    秦風道:“太師所贈,不管重輕,對天下人來說都是大禮,秦風這種山野草莽之輩,福薄命賤,實在是消受不起。”

    李太師道:“打開來讓秦將軍看看。”

    秦風道:“太師這就不必了。”

    李太師道:“看看而已,將軍放心,裏麵絕對沒有毒。”

    話說到這份,秦風也不好意思再拒絕了,端禮物者來到他跟前,把上麵的紅布揭開,原來裏麵卻是一個精致的木盒子,那人再把木盒子打開,立刻,從箱子裏釋放出一股淡淡的幽香來。看時,裏麵是一捆裱好的宣紙卷成一個圓筒,還有一本書。

    秦風聞到這股幽香,心裏已經明白了一大半,心頭咚咚的跳起來,定睛看著這兩本小冊子上,最上麵的一本寫著《試筆集》三個大字,署名及印章皆為憶寒居士,這幾個清秀的字體,其筆跡,果然跟他這幾年間,每天都反複看過無數遍的字跡如出一轍。

    李太師道:“這裏麵,是本朝一位絕代佳人才女十四歲時所寫,還有書畫計八幅,這都是這位才女隨父親在地方時所作,也是這位才女唯一印發過的詩詞集,後來不知何故,這位才女進了京之後,就不再寫詩詞了……”

    這一點,他是清楚的。如果有,他早就買了。

    “不過,此詩詞之珍貴,還不在於此,在於當年僅僅印發了五十本,發出來便被搶購一空,以至於連手稿都被人高價買去收藏,找到一套極不容易,你們可能都不知道,聽人說,就連那才女本人,也在苦苦尋找這本詩詞而未得。”

    李太師這句話說得輕描淡寫,卻讓秦風似被蟄了一下般渾身一震。(m.101novel.com)